【急诊急救】急性心衰诊断和治疗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3.67 MB
- 文档页数:72
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2)(诊断、分型部分)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 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结构和 / 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肺淤血和/或体循环淤血、伴或不伴有组织器官低灌注,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活动耐量受限)和/或液体潴留(外周水肿),以及血浆利钠肽水平升高。
心衰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其发病率高,目前我国≥ 35 岁人群心衰的患病率为1.3%(女性 1.2%,男性 1.4%),估计有心衰患者 890 万。
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是指继发于心脏功能异常而迅速发生或恶化的症状和体征,并伴有血浆利钠肽水平的升高,临床上可以表现为新发的AHF(左心或右心衰竭)以及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acute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ADHF),其中ADHF 多见,约占 70%。
与 ADHF 相比,新发的 AHF 有更高的院内病死率,但出院后病死率和再住院率较低。
急性右心衰竭虽较少见,但近年有增加的趋势。
AHF 是常见急重症,须快速诊断评估和紧急救治。
《中国急性心力衰竭急诊临床实践指南(2017)》的发布对于指导急诊医师科学化、规范化的 AHF 评估、诊断与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急诊医学专业学术理论与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心衰诊断、评估和治疗已是急诊“全程化”管理的重要工作,原“指南”有更新之必要。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急诊医学分会协同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等组织相关专家成立《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2)》指导组、撰写组、审定组,在充分遵循“中国制订/ 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 版)”的基础上,经反复讨论和函审修改,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新版 AHF 急诊管理指南。
本指南沿用欧洲心脏协会(ESC)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的政策,标示了诊断与评估、药物和各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推荐类别与证据水平。
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治及新进展.txt 遇事潇洒一点,看世糊涂一点。
相亲是经销,恋爱叫直销,抛绣球招亲则为围标。
没有准备请不要开始,没有能力请不要承诺。
爱情这东西,没得到可能是缺憾,不表白就会有遗憾,可是如果自不量力,就只能抱憾了。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迅速引起心排量的降低,导致组织器官低灌注和急性淤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心脏结构的异常可以表现为急性心肌或瓣膜的病变,功能的异常可以是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也可以由心律失常或心脏前后负荷的不匹配引起。
临床上以突发严重的呼吸困难为首要症状,可以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严重危及生命,需要紧急处理。
急性心力衰竭可以发生在既往无心脏病的患者,首次新出现急性心衰或一过性的急性心功能异常;也可以发生在有心脏病的患者,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失代偿。
急性心力衰竭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依其发生频率顺序排列:失代偿性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高血压性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急性右心衰和高心排血量性急性心衰。
近年来,急性心力衰竭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相继有多个急性心衰的注册研究问世,美国发表了ADHER, OPTIMIZE-HF研究的结果,欧洲公布了EUROHF-, EUROHF-II研究,并在2005 年推出了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指南。
ADHERE (The 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National Registry )研究回顾性分析2004 年1 月前274 医院105 ,388 名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状况,高血压(73%)、冠心病(57%)和糖尿病(44%)是最常见的病因,平均住院死亡率为4%。
收缩功能代偿的急性失代偿心衰约占50.4%,多见于老年、女性、高血压的患者,较少使用ACEI 或ARB该部分病人的住院期间死亡率低于急性收缩性心衰,分别为2.8%、3.9%。
血BUN>37mg/dl, SBF K 120mmHg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急性心力衰竭(心衰)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右心衰竭则较少见。
急性左心衰竭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原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
急性右心衰竭是指某些原因使右心室心肌收缩力急剧下降或右心室的前后负荷突然加重,从而引起右心排血量急剧减低的临床综合征。
急性心衰可以突然起病或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大多数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
对于在慢性心衰基础上发生的急性心衰,经治疗后病情稳定,不应再称为急性心衰。
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施救和治疗。
近10余年,尽管对于慢性心衰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取得长足进步,但急性心衰的临床工作仍存在以下问题:(1)临床研究,尤其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很少,临床证据匮乏,使得目前各国指南中关于治疗的推荐多数基于经验或专家意见,缺少充分的证据支持;(2)我国自己的研究严重滞后,缺少临床资料,甚至基本的流行病学材料也不够齐全;急性心衰的处理各地缺少规范,急性心衰的病死率虽有下降但仍是心原性死亡的重要原因,成为我国心血管病急症治疗的一个薄弱环节。
鉴于上述理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决定编撰我国的“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以提高对这一心脏病急重症临床处理的水平。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衰专业组组建了这一工作的撰写组和专家组,并确定了对指南编写的基本原则:(1)要充分汲取这一领域的新近展。
新技术、新方法,借鉴国外主要心血管病学术组织近几年制定和颁布的各种指南;(2)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临床处理的传统习惯以及已证实行之有效的方法与经验,包括我国近几年编写的心衰及相关疾病的指南与专家共识,使其负荷我国国情;(3)为基础单位和各级医院临床医师提供能够接受的乐意使用的指导性文件。
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需要紧急救治以避免危及生命。
下面是急性左心衰竭救治的完整流程:1. 到达急诊科:-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生命体征等情况,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
-立即处理危及生命的问题:对于存在危及生命的问题,如严重呼吸困难或休克等,应立即进行急救措施,如给予辅助通气或静脉液体复苏等。
-确认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来确认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
2. 有氧供应和呼吸支持:-给予吸氧:通过给予吸氧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确保通畅的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清除分泌物、采取适当的体位等。
-防止呼吸道分泌物堵塞:如有需要,可进行吸痰或气管插管等操作。
3. 控制液体平衡:-快速建立静脉通路:通过快速建立静脉通路,以便进行液体治疗和给药。
-给予限制液体摄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液体负荷,限制患者的液体摄入量,以避免液体过多造成心脏负担增加。
-根据液体平衡调整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液体平衡状况,调整利尿剂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4. 药物治疗:-给予利尿剂:利尿剂可以增加尿量,减少体内液体潴留。
-给予血管扩张剂:血管扩张剂可以扩张血管,降低心脏的后负荷。
-给予正性肌力药物:通过给予正性肌力药物,可以增强心脏收缩力,改善心脏泵血功能。
5. 监测和评估:-监测生命体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
-监测血氧饱和度:通过血氧饱和度监测,评估患者的氧合情况。
-定期评估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密切观察:-观察病情的进展: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进展,包括症状变化、体征变化等。
-观察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后患者病情的变化,如呼吸困难的缓解、体征的改善等。
6. 密切观察(续):-观察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后患者病情的变化,如呼吸困难的缓解、体征的改善等。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根据观察到的治疗效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给予其他治疗措施。
急性心衰诊治迸展要点及必须注意事项(全文)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 , AHF )是指一组由多种病因, 临床表现各异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心肌收缩力急剧下降,或心脏前、后负荷突然加重,使心脏舒缩功能急剧恶化,引起心输出量迅速降低,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短期内出现心衰症状和体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据统计,AHF患者入院前多表现为血压正常或升高、淤血及非低心输出量;而入住CCU/ICU的AHF重症患者大约29%表现为低血压、休克。
AHF不仅见于有心脏病史的患者,也可见于既往无心脏病史者。
即可以突然发生, 如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梗、重症心肌炎、突发危重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颤,不恰当的大量快速输液等疾病诱发AHF ,这种原先没有心脏病者约占AHF的20% ;由慢性心衰(CHF )失代偿、恶化所致者约占AHF80%。
AHF 若不及时抢救,可在几天内甚至数小时内死亡。
根据2015年欧洲急性心衰管理共识声明所述,从全球范围的数据库分析来看,AHF和复苏医学领域是人类急速死亡率最高疾病之一,其治疗具有独特性,AHF即使存活出院后,其再次住院率仍然非常高,20%-30%患者在首次因AHF住院后,1-2个月内约有20%-30%再次入院。
且大部分AHF治疗后可转为慢性心衰(CHF )。
5年死亡率高达60%。
根据2015年中国心衰患者登记硏究,该项研究从2012年-2015年6 月,由国内110家硏究中心参与,目前已入选1.2万例,根据其中8516 例数据分析显示:大部分心衰为纽约心功能m/IV (84.8% )级,平均住院11d z住院期死亡率为451例(5.3% )。
病因方面:49.4%有高血压,54.6%有冠心病,29.7%有慢性肾病。
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 ) <40% 占37.5%,介于40%-50%占20.5% , LVEF〉50%占42% ,这说明我国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 )并不少见。
急性心衰的急诊诊治流程
内容:
一、病情评估
1. 评估症状和体征:呼吸困难、咳嗽、气短、肺部啰音、颈静脉怒张、四肢水肿等。
2. 心电图检查:心率增快,出现心房颤动或心室早搏等心律失常。
3. 胸片检查:肺水肿表现。
4. 超声心动图:心功能下降,射血分数降低。
二、治疗措施
1. 吸氧:给予面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
2. 抗心力衰竭药物:给予利尿剂(呋塞米)和血管活性药物(硝酸甘油)等以改善心功能。
3. 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4. 监测生命体征。
5. 根据病情评估需要进行进一步治疗如NPPV通气支持、静脉注射利尿剂或血管活性药物、置管引流等。
6. 病情稳定后转入心内科继续治疗。
三、护理注意事项
1.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2. 保证充分的吸氧。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4. 监测输入输出量。
5. 预防感染。
6. 进行心理护理。
7. 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急性心衰的急诊治疗要迅速评估病情,采取吸氧、抗心衰药物治疗,维持血流动力学,密切监护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最后转入心内科继续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4)目录CONTENCT •指南背景与目的•急性心力衰竭诊断与评估•急诊治疗原则与措施•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体系建设•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01指南背景与目的急性心力衰竭现状及挑战发病率和死亡率急性心力衰竭(AHF)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特点,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诊疗现状目前,AHF的诊疗存在诸多挑战,如早期诊断困难、治疗不规范、患者预后差等。
急需规范化管理为提高AHF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急需制定规范化的急诊管理指南。
80%80%100%指南制定目标与意义通过指南的制定和实施,规范AHF的急诊管理流程,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指南强调多学科协作在AHF 诊疗中的重要性,推动急诊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共同参与。
通过规范化的诊疗流程,提高AHF 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规范急诊管理流程推动多学科协作改善患者预后适用范围和对象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急诊科对AHF患者的接诊、评估、诊断和治疗。
适用对象指南主要针对急诊科医师、心血管内科医师、重症医学科医师等参与AHF诊疗的医护人员。
同时,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02急性心力衰竭诊断与评估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表现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状痰,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率增快,奔马律等。
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可分为急性左心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
分型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可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后作出诊断。
主要诊断依据包括典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异常、胸部X线检查异常、超声心动图异常等。
鉴别诊断需要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等疾病进行鉴别。
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急诊治理指南 2023 要点心力衰竭(HF,简满足衰) 是由于心脏构造和(或)功能特别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力气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肺淤血和 (或) 体循环淤血、伴或不伴有组织器官低灌注,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活动耐量受限) 和(或)液体潴留(外周水肿),以及血浆利钠肽水平上升。
心衰是大局部心血管疾病进展的最终阶段,其发病率高,目前我国≥35 岁人群心衰的患病率为 1.3% (女性 1.2%,男性 1.4%),估量有心衰患者 890 万。
急性心力衰竭(AHF)是指继发于心脏功能特别而快速发生或恶化的病症和体征,并伴有血浆利钠肽水平的上升,临床上可以表现为发的AHF(左心或右心衰竭) 以及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ADHF),其中 ADHF 多见,约占 70%。
AHF 是常见急重症,须快速诊断评估和紧急救治。
1病因和诱因心衰的常见病因包括心肌损伤( 如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等)、心瓣膜病变[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容量或阻力负荷过重( 如高血压、肺动脉高压等)、机械性梗阻( 严峻主动脉狭窄、左房黏液瘤、心包压塞等)等,其中发急性左心衰竭最常见的病因包括由急性心肌缺血、机体严峻感染和急性中毒等导致的急性心肌细胞损伤或坏死,以及急性心瓣膜功能不全和急性心包压塞; ADHF 大多是由一个或多个诱因所致,例如感染、严峻心律失常、未把握的高血压、心衰患者不恰当地调整或停用药物(治疗依从性差) 及静脉输入液体(尤其是含钠液体) 过多过快等。
2临床表现、初始评估和紧急处理2.1临床表现AHF 临床表现以肺淤血/肺水肿、体循环淤血及低心排血量和组织器官低灌注为特征,严峻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心源性休克。
2.1.1肺淤血/肺水肿的病症和体征2.1.2体循环淤血的病症和体征2.1.3低心排血量与组织器官低灌注的表现2.1.4心源性休克2.2初始评估与紧急处理不管是院前阶段、还是直接入急诊科的疑似AHF患者,首次医疗接触(FMC)时的首要措施都是紧急评估循环、呼吸(包括气道) 和意识状态,并赐予必要的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