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教案-王大治
- 格式:docx
- 大小:24.74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学习目标: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理解原电池的原理。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并掌握一些有关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
理解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学习重点:原电池的原理、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学习难点:原电池的原理、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状态【课堂小测】()1.某金属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则该金属可能为:A.铝 B.铜 C.锡 D.硅()2.下图各装置中,容器中都装有稀硫酸,则其中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3.有a、b、c三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稀硫酸中,b上有气泡产生;将a与c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稀硫酸中,a上有气泡产生。
据此判断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abc B. bca C. cab D.cba()4.人造地球卫星用到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 ZnO+H2↑,Ag2O+H2O+2e==2Ag+2OH-。
据此判断氧化银是:A.负极,并被氧化B.正极,并被还原C.负极,并被还原D.正极,并被氧化【知识点梳理】一、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键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1).从化学键角度而言,化学反应实质上是的过程(2).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断开化学键要,形成化学键要,所以说正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
2.化学能与热能(1).从能量形式上来看,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的变化。
(2).化学反应伴有能量的变化,若E反 E生(填大于或小于),则反应为放热反应;若E反 E生(填大于或小于),则反应为吸热反应。
(E反: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E生: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3).请举出4种常见的放热反应:(4).请列举3种吸热反应:;二、化学能与电能1.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及其构成条件(1)原电池是将转变为的装置(2)原电池构成的3个条件:(3)原电池的正负极及电极反应①正极:电子(填流入或流出)的电极,通常为金属或非金属,发生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最新教案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最新教案化学反应和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看完下面这份教案,也许你就明白了。
更多相关内容请上店铺。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最新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能根据事实判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能说出中和热的涵义。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通过实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交流、合作、反思、评价的学习习惯。
二、重点难点: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中和热等基本概念。
三、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景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块生石灰,加入少量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让学生用手触摸试管外壁,然后要求学生回答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触摸试管外壁时有何感觉?说明什么问题?并要求学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结论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糊状的氢氧化钙,试管发烫,说明反应放出了热能。
设问热能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那么,除刚才的这个反应,其它的化学反应过程中是不是也会有能量变化呢?其表现形式又是怎样的?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说明归纳小结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些能量变化通常又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设疑那么,化学变化中热量变化的具体形式又有哪些呢?这将是我们本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研究、探讨,从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见教材实验2-1。
思考与讨论用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反应中的热量变化,那么,你将采取哪些简单易行的办法来了解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各有什么优缺点?反思、交流与评价1、实验过程中,你自己最满意的做法是什么?最不满意的做法是什么?2、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其他同学给了你哪些启示?你又给了他们哪些启示?演示实验见教材实验2-2思考与讨论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你得出了哪些结论?写出反应方程式。
2、你觉得做这个实验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还可以做哪些改进?实验中对你最有启发的是什么?小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2019-2020年高一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概念及其意义。
2.用探究实验的方法解决化学反应中化学变化的速率和限度、能量的转化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学习,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教学难点: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目前人类正在使用的能源一览表师:从这张表中我们容易发现化学能与电能、热能、其他形式的能的密切关系。
充分说明了本章内容的重要性。
同学们请看书和笔记本等,然后归纳、整理一下本章内容,比较,看谁归纳的最好。
[板书]复习课生:开始归纳、整理师:巡视,了解、掌握学生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投出学生归纳、总结情况]二、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化学反应限度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剖析]例1:某学校设计了一节实验活动课,让学生从废旧干电池回收碳棒、锌皮、MnO 2、NH 4Cl 、ZnCl 2等物质,整个实验过程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1)有关干电池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下图是干电池的基本构造图。
干电池工作时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MnO 2的作用是除去正极上的产物,本身生成Mn 2O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和要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以及燃料的充分利用。
学习水平分别是B、C、B。
在《基本要求》中合格考和等级考学生内容相同,但难度要求不同。
在高一新授课时,学生已具有原子结构、化学键、物质结构等化学知识和热量、物质变化、分子热运动等物理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化学键的有关知识引导,从而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进而为后期的能源利用、原电池、电解池、化学平衡、化工生产等知识体系打下基础。
作为高二选修学生的复习课来说,学生已掌握了上述所有知识版块的基础内容,但是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这些知识板块(化学键、能量、平衡、化工生产等)还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希望通过复习课将学生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相互关联的系统;同时尝试将图式法、化学用语表达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等化学方法进行模拟训练,促进科学方法的养成,将对立统一、宏观与微观转化等化学辩证思想进行渗透;体验绿色化学节能环保的理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如今高考改革,3+3的模式下,选修化学的学生人数增加,但由于课时大幅度减少,学生对知识点的训练度减少,再加上学生学习精力不够,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导致学习能力下降。
因而要求在有限课堂中做到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在上课前,先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还没有掌握什么,还有哪些知识点存在困惑和干扰,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排摸,除去他们已经掌握的部分,在课堂上主要解决学生还存在的困难点。
如“列举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重要形式”,这个知识点学生已经可以说出“除了热能,还有光能,电能等”。
但在热化学方程式意义的解释还存在不能完全理解和表达正确,能量变化图的应用还存在一定困难,不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计综合上述情况,本节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知识与技能1.复述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概念2.解释反应的热效应与反应物、生成物能量相对高低之间的关系3.辨析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异同,解释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4.在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高低以及反应热5.辨析有无催化剂对能量变化的影响6.说出能源充分利用的意义,说出热交换法是一种常用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符号的解读加强对热化学方程式意义的认识2.通过作图,提高图像的解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矛盾问题时体会能源充分利用的重要性,进一步达成节能环保的共识。
必修 4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说课案、教案湖北巴东一中向大荣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这是教材体系的总体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质结构知识统帅整个化学教材外,还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组织教材。
其原因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对人类十分重要。
能源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人们目前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化学反应产生的,又通过化学反应来利用能量,因此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利用能源的方法,更可促使学生找到新能源以及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节内容定量的探讨“质”“能”关系,来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同时引入了焓的概念,是整个化学反应原理学习的基础。
2、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焓变、反应热的概念、符号和单位,并从微观的角度举例定量的探讨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二是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是附加有实践活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二、化学新课程标准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活动与探究建议:①观看影像或讨论: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三、学生情况分析本届高一(下)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的班级-实验班、重点班、平行班,班级层次较大,班内个体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较大。
因此,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分层对待。
学生在必修2中已经学习过断开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要放出能量,知道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化学反应过程中有能量变化这一事实已经接受并认可,但只有定性的认识,没有定量的认识和计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与计算,同时结合课本及与同学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的过程,总结提炼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加以应用。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⑵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⑶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⑷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复习教案[高考要求分析]1.理解氧化和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概念。
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和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能应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规律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2.能配平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包括常规配平、缺项配平、离子方程式配平、简单的有机反应配平等)。
3.掌握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并能进行判断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考每年必考的内容,从考查试题类型来说可以是氧化还原概念的应用、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和书写或有关氧化还原的化学计算等等。
4.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5.能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
6.能根据无机反应和有机反应的一般规律分析判断能否发生离子反应。
7.熟悉常见离子的性质,掌握离子间的反应。
判断离子共存问题。
能够用平衡移动观点理解一些特殊的离子反应发生的原理。
8.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或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9.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判断。
10.比较反应热的大小,结合反应热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基本规律。
11.反应热跟化学键的综合联系。
[知识综合脉络]一、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规律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规律2.根据非金属元素活动顺序表比较规律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
规律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难易程度、发生反应条件难易等进行判断如,氯气、硫分别跟铜反应:Cu +Cl 2 −→−∆ CuCl 2 ,2Cu + S −→−∆Cu 2S ,氯分子能把铜氧化成+2价态,硫只能把铜氧化到+1价态,所以可得出氧化性Cl 2>S 。
这里要注意的是,氧化性的强弱是指氧化剂能使其他物质的化合价升高(或失去电子)的能力,并不是指氧化剂本身被还原的程度,同样,还原性也是如此。
规律5.根据自已总结成的经验进行判断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因素较多,用以上任何一条规律去比较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时,都可能出现例外情况。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共一课时)【投影】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定义实质总能量关系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总键能关系断键时吸收的能量成键时放出的能量断键时吸收的能量成键时放出的能量图示实例【小结】化学反应的焓变焓是表示内能的物理量,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焓值差成为焓变△H。
在恒压的条件下,如果物质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焓变。
放热反应:△H为“—”或△H<0吸热反应:△H为“+”或△H>0【拓展】图像在化学反应能量变化中的应用【典例】已知:①1 mol晶体硅中含有2 mol Si—Si键,1 mol SiO2晶体中含有4 mol Si—O键。
②Si(s)+O2(g)===SiO2(s) ΔH,其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如右上图所示。
③化学键Si—O O==O Si—Si断开1 mol共价键所需能量/kJ 460 500 17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硅光伏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二氧化硅稳定性小于硅的稳定性C.ΔH=-988 kJ·mol-1 D.ΔH=a-c【答案】 C【解析】 晶体硅光伏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A 错误;根据化学键的键能判断,1 mol 二氧化硅中的化学键断裂需要的能量为4×460 kJ =1 840 kJ,1 mol 晶体硅中的化学键断裂需要的能量为2×176 kJ =352 kJ ,故二氧化硅稳定性大于硅的稳定性,B 错误;ΔH =(176×2+500-460×4) kJ ·mol -1=-988 kJ ·mol -1,C 正确;根据图中信息可知,ΔH =-c ,D 错误。
【变式】当今社会,能源的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乙烷、二甲醚的燃烧热较大,可用作燃料。
下图表示乙烷、二甲醚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________。
《化学变化与能量》教学设计风华中学王金芝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化学变化与热能的转化,化学变化与电能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
(1)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化学反应中放热和吸热现象,让学生能区分在化学反应中是吸热还是放热,让学生了解放热反应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化学实验中确实存在放热和吸热之分,明白放热反应的应用。
(2)电池的使用原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扩展了学生对能量转化的认识,让学生对电池的使用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通过实验证明电池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明白化学能是怎样转化为电能的。
二、学情分析:(1)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化学变化与热能的转化,化学变化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
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相对很感兴趣。
很多新的能源了解的很少,在此,教师可以通过查阅相应的资料让学生对化学中涉及到的新能源领域进行挖掘,使学生在前沿知识领域获得更多的知识。
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适当的查阅资料,向同学介绍一些相关的化学与能量的知识。
(2)由于学生的好奇心,将教材中的水果电池实验设计到教学中去。
除了可以让学生了解相应的能量转化的知识外,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思路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
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
(2)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3)了解人们如何应用化学变化实现能量的转化。
(4)能列举和归纳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各种能量的转化形式。
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
(2)通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学会合作与分享,共同进步。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兴趣。
(3)通过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了解,初步形成合理开发,利用能源的意识,树立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复习教案课型复习课授课教师授课班级高2016级4班教材章节选修4第一章●教学内容分析(1)在初中和必修2中已经熟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关系的基础上,定量研究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相互间关系的表示方法就是热化学方程式。
(2)引入焓变将焓变与反应热联系起来,其用意是:一化学实验和生产中的化学反应通常都是在恒压下进行;二是在其后的化学平衡一章中便于用焓变和熵变来说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是从化学键键能的角度来定量计算,二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能的角度来定性研究。
(4)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增加了盖斯定律,其目的是便于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焓变的判断和计算。
难点: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焓变的判断和计算。
●课程标准分析●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2、能判断常见的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3、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4、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焓变的判断和计算。
5、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能训练。
●学情分析本班为高二年级理科平行班,是原9班和10班的学生重新组合后的一个班级,学生之间成绩差异小,大部分学生学习踏实,对于基础概念掌握和吸收较慢,且尚未养成类比学习、总结归纳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有所欠缺。
因此,相似的知识点容易混淆,举一反三的能力不是很强,基于此,本节课主要以“讲练结合”的教学为主,以“例题”——“变式”——“例题”——“变式”……的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巩固知识。
其次,通过让学生在已给题目中寻找知识点的方法清晰概念及考点,做到有目的的学习,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帮助他们梳理知识,建构网络。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内容分析】本课题是新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的单元复习课,本章内容包括:1. 化学反应与能量 2.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以初中化学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初步认识化学反应是有快慢和限度的,是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必不可少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对本章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没有形成知识体系,知识点散乱甚至有缺漏。
【教学重难点】从不同角度认识锌和硫酸的反应并形成本章的知识网络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关系;初步认识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不同角度分析锌和硫酸反应,形成知识网络图;2.能对化学学习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学会自我总结,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量观。
.【教学方法】引导、小组讨论、归纳、整合。
【设计理念】以锌和硫酸这个学生很熟悉的反应为主线,引导学生利用本章的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同时总结了本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在熟悉本章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图。
体会理论研究的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指导实际应用,感受到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教师做“锌与硫酸反应”实验,设问:“请大家对该反应从能量变化、反应本质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2.板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复习)。
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小组讨论、展示成果。
这样安排的意图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复习本章知识。
3.教师提问:①该反应是否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若可以,请画出装置图,标出电解质溶液、电极材料、电子流动的方向,写出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
②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后,反应速率有什么变化?若要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若2分钟内,硫酸的浓度由2mol/L变为1mol/L,则用硫酸表示的反应速率是多少?用氢气表示的反应速率是多少?③该反应是否存在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状态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如果你是制氨厂的总工程师,你如何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第二环节:开展活动探究、交流研讨。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教学设计
南开中学王大治
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择于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本章内容包括化学反应与热能、化学反应与电能、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等,在必修中只介绍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等,只需要学生了解,能联系生活实际,有一定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选修4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及电化学基础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对化学反应的热量转化本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计算及比较、可逆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标志等已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但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将知识点串成线织成网还需要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实质,会判断反应的吸放热;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会应用判断电极及两级发生什么反应;会计算某反应的速率,会比较快慢及判断可逆反应达平衡的标志。
2.通过知识点的梳理,建立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用新概念理解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结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国民经济建设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有趣、实用”的思想情感。
2.通过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从身边及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入手学习,并应用所学分析指导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反应中能量的转化方式、平衡状态的判断
难点:各知识点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
以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模拟实验和学生讨论为主,教师串联讲解为辅的启发式教学。
1. 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层层推进;
2. 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有意注意;
3. 通过展示模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对比、分析、讨论、归纳。
五、教学过程:
主导思想:由于第二章三节内容类似“拼盘”,可以说各自独立,可以分块进行复习,但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只是简单串讲复习,再做些习题,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等同于做习题,因此我以“Fe”为主角,以原电池为载体,将这三节的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