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平衡与热平衡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707.01 KB
- 文档页数:48
转炉车间炼钢物料平衡热平衡计算转炉车间是炼钢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进行炼钢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高效。
本文将对转炉车间的炼钢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进行详细介绍。
炼钢物料平衡是指通过对转炉车间中的原料投入和产出物料进行测量和计算,从而得到物料平衡的结果。
炼钢物料平衡的目的是确保转炉车间原料的投入和产出物料的稳定性,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物料平衡的计算主要包括原料质量平衡和物料流量平衡两个方面。
原料质量平衡是指对转炉车间中原料的质量进行计算和比较。
首先,需要测量和记录转炉车间中原料的投入量和产出量,包括铁矿石、废钢、废铁、石灰石等原料。
然后,根据原料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比例,计算不同原料的质量,并与实际投入和产出物料进行比较。
如果投入和产出物料的质量不平衡,就需要调整原料的配比和使用,以达到物料平衡的要求。
物料流量平衡是指对转炉车间中物料流动的计算和分析。
首先,需要测量和记录转炉车间中不同物料的流量和速度,包括氧气、燃烧剂、炉渣、煤粉等。
然后,根据物料流动的速度和体积,计算不同物料在转炉车间中的流量,并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如果物料的流量不平衡,就需要调整物料的供给和流动方式,以保持物料平衡的状态。
炼钢热平衡计算是指通过对转炉车间中的热能输入和输出进行测量和计算,从而得到热平衡的结果。
炼钢热平衡计算的目的是确保转炉车间热能的合理利用和能量的平衡。
热平衡的计算主要包括燃烧热平衡和传热平衡两个方面。
燃烧热平衡是指对转炉车间中燃料的燃烧过程进行计算和分析。
首先,需要测量和记录转炉车间中燃料的消耗量和燃烧产物的产生量,包括煤粉、燃气、燃油等。
然后,根据燃料的能量含量和燃烧反应的热效率,计算燃料的热值和燃烧产生的热能,并与实际产生的热能进行比较。
如果燃烧过程的热能不平衡,就需要调整燃料的供给和燃烧方式,以达到热平衡的要求。
传热平衡是指对转炉车间中传热过程的计算和分析。
首先,需要测量和记录转炉车间中不同部位的温度和热能输入输出,包括炉渣的温度、冷却水的流量和温度、炉气的温度等。
第二章、转炉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1、低磷生铁吹炼(单渣法)一、原始数据(一)铁水成分及温度(二)原材料成分(三)冶炼钢种及成分(四)平均比热(五)冷却剂用废钢做冷却剂,其成分与冶炼钢种中限相同。
(六)反应热效应反应热效应通常采用25℃为参考温度,比较常用的反应数据见表2-1-5(七)根据国内转炉实测数据选取1、渣中铁珠量为渣量的2.5%;2、金属中[C]假定85%氧化成CO,15%氧化成CO2;3、喷溅铁损为铁水量的0.3%;4、取炉气平均温度1450℃,自由氧含量0.5%,烟尘量为铁水量的1.8%,其中FeO=75%,Fe203=22%;5、炉衬侵蚀量为铁水量的0.15%;6、氧气成分为98.9% O2,1.5% N2。
根据铁水成分,渣料质量,采用单渣不留渣操作。
先以100公斤铁水为计算基础。
(一)炉渣及其成分的计算1、铁水中各元素氧化量表2-1-6成分,kgC Si Mn P S 合计项目铁水 4.36 0.57 0.62 0.07 0.05终点钢水0.13 痕迹0.13 0.008 0.019氧化量 4.23 0.57 0.49 0.062 0.031 5.308 [C]:取终点钢水含碳量0.15%;[Si]:在碱性氧气转炉炼钢中,铁水中的Si几乎全部被氧化;[Mn]:顶底复吹转炉残锰量取60%;[P]:采用低磷铁水吹炼,铁水中磷90%进入炉渣,10%留在钢中;[S]:氧气转炉去硫率不高,取40%。
2、各元素氧化量,耗氧量及其氧化产物量见表2-1-73、造渣剂成分及数量根据国内同类转炉有关数据选取1)矿石加入量及成分矿石加入量为1.00公斤/100公斤铁水,成分及重量见表2-1-82)萤石加入量及成分萤石加入量为0.30kg/kg铁水,其成分及重量见表2-1-93)炉衬侵蚀量为0.200公斤/100公斤铁水,其成分及重量见2-1-104)生白云石加入量及成分加入的白云石后,须保证渣中(MgO)含量在6—8%之间,经试算后取轻烧白云石加入量为1.2公斤/100公斤铁水。
炼钢物料平衡热平衡计算概述炼钢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是炼钢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作。
炼钢过程中涉及多种原料和产品,在确保炉况稳定和冶炼效果良好的前提下,需要对原料的投入和产物的产出进行平衡计算。
炼钢物料平衡计算的目的是确定钢铁冶炼过程中各种原料的投入量,确保原料的充分利用以及合理投放。
平衡计算的依据是材料的质量守恒定律,即进入的物料的质量必须等于产出物料的质量。
在炼钢过程中,主要的原料包括铁矿石、废钢、废铁等,而产出的物料则包括粗钢、渣钢、炉渣等。
通过对原料的投入量和产出物料的重量进行平衡计算,可以了解到炼钢过程中原料的利用率以及产物的产出量,从而对冶炼效果进行评估和优化。
热平衡计算是指对炼钢过程中的热量进行平衡计算。
炼钢过程中需要对炉内的温度进行控制,以确保冶炼反应能够正常进行。
在炼钢过程中,原料和加热介质(如燃料)的输入会带来热量的输入,而冶炼过程中的反应则会导致热量的输出,主要包括燃烧、还原和吸热反应等。
通过对输入和输出热量的平衡计算,可以确定炉内的热量分布和热量损失,进而对炉内温度进行控制和优化。
炼钢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是炼钢过程中冶炼稳定性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
通过这些计算,可以了解到原料的利用率和产物的产出量,从而提高冶炼效果和产品质量。
同时,通过热平衡计算可以实时监测炉内的温度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温度异常问题,确保冶炼过程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因此,炼钢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是炼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炼钢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在炼钢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些计算,冶炼厂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控制物料的投入和产物的产出,实现冶炼过程的稳定运行和优化效果。
首先,炼钢物料平衡计算能够确保原料的充分利用和合理投放。
在炼钢过程中,钢厂会使用不同的原料,如铁矿石、废钢、废铁等。
这些原料的投入量需要经过平衡计算来确定,以确保原料的利用率最大化。
通过平衡计算,可以了解到每种原料的投入量,避免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第1章转炉物料平衡与热平衡计算物料平衡是计算转炉炼钢过程中加入炉内与参与炼钢的全部物料(如铁水、废钢、氧气、冷却剂、渣料、合金添加剂、被侵蚀的炉衬等)和炼钢过程的产物(如钢水、炉渣、炉气、烟尘等)之间的平衡关系。
热平衡是计算转炉炼钢过程的热量收入(如铁水物理热、化学热)和热量支出(如钢水、炉渣、炉气的物理热、冷却剂溶化和分解热)之间的平衡关系。
1.1 原始数据的选取1.1.1 原材料成分原材料成分见表1.1~表1.4。
表1.1 铁水、废钢成分(%)原料 C Si Mn P S 温度/℃铁水 4.2 0.5 0.55 0.12 0.04 1300 废钢0.20 0.25 0.55 0.030 0.030 25表1.2 渣料和炉衬材料成分(%)种类CaO SiO2MgO Al2O3S P CaF2FeO Fe2O3烧减H2O C 石灰88 2.5 2.6 1.5 0.06 5.34矿石 1.0 5.61 0.52 1.10 0.07 46.2 45.0 0.50萤石 6.0 0.58 1.88 0.09 0.55 88.0 2.00白云石55.0 3.0 33.0 3.0 1.0 5.0炉衬52.0 2.0 40.0 1.0 5.0表1.3 各材料的热容项目固态平均热容/kJ·kg-1·K-1熔化潜热/kJ·kg-1液(气)态平均热/kJ·kg-1·K-1生铁0.745 217.568 0.8368 钢0.699 271.96 0.8368 炉渣209.20 1.247 炉气 1.136 烟尘 1.000 209.20矿石 1.046 209.20表1.4 反应热效应(25℃)元素反应反应热/kJ·kg-1元素[C]+1/2O2=CO10950C[C]+O2=CO234520Si [Si]+O2=SiO228314P 2[P]+5/2O2=P2O518923Mn [Mn]+1/2O2=MnO 7020[Fe]+1/2O2=FeO 5020Fe[Fe]+3/2O2=Fe2O36670SiO2SiO2+2CaO=2CaOSiO22070P2O5P2O5+4CaO=4CaO P2O550201.1.2 假设条件根据各类转炉生产实际过程假设:(1)渣中铁珠量为渣量的8%;(2)喷溅损失为铁水量的1%;(3)熔池中碳的氧化生成90%CO,10% CO2;(4)烟尘量为铁水量的1.6%,其中wFeO为77%,wFe2O3=20%;(5)炉衬侵蚀量为铁水量的0.5%;(6)炉气温度取1450℃,炉气中自由氧含量为总炉气量的0.5%;(7)氧气成分:98.5%氧气,1.5%氮气。
3电弧炉炼钢物料平衡和热平衡3.1 物料平衡计算3.1.1 计算所需原始数据基本原始数据:冶炼钢种及成分(见表3-1);原材料成分(见表3-2);炉料中元素烧损率(见表3-3);合金元素回收率(见表3-4);其他数据(见表3-5)。
确定(一般不低于0.03%的脱碳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按末期含量的0.015%来确定。
3.1.2 物料平衡基本项目收入项有:废钢、生铁、焦炭、石灰、萤石、电极、炉衬镁砖、炉顶高铝砖、火砖块、铁合金、氧气和空气。
支出项有:钢水、炉渣、炉气、挥发的铁、焦炭中挥发分。
3.1.3 计算步骤以100kg金属炉料(废钢+生铁)为基础,按工艺阶段——熔化期、氧化期和还原期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汇总成物料平衡表。
第一步:熔化期计算。
(1)确定物料消耗量:1)金属炉料配入量。
废钢和生铁按75kg和25kg搭配,不足碳量用焦炭来配。
其结果列于表3-6。
计算用原始数据见表3-2和3-5。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碳烧损率25%。
2)其他原材料消耗量。
为了提前造渣脱磷,先加入一部分石灰(20kg/t(金属料))和矿石(10kg/t(金属料))。
炉顶、炉衬和电极消耗量见表3-5。
(2)确定氧气和空气消耗量:耗氧项包括炉料中元素的氧化,焦炭和电极中碳的氧化;而矿石则带来部分氧,石灰中CaO被自身S还原出部分氧。
前后两者之差即为所需净氧量2.458kg。
详见表3-7。
根据表3-5中的假设,应由氧气供给的氧气为100%,即2.239kg。
由此可求出氧气实际消耗量。
详见表3-8。
上述1)+2)便是熔化期的物料收入量。
23尘的一部分;20%成渣。
在这20%中,按3:1的比例分别生成(FeO )和(Fe 2O 3)。
(3)确定炉渣量:炉渣源于炉料中Si 、Mn 、P 、Fe 等元素的氧化产物,炉顶和炉衬的蚀损,焦炭和电极中的灰分,以及加入的各种熔剂。
结果见表3-9。
(4)确定金属量:金属量Qi=金属炉料重+矿石带入的铁量-炉料中C、Si、Mn、P和Fe的烧损量+焦炭配入的碳量=100-2.7425+0.42=97.6775kg。
炼钢过程的物料平衡与热平衡计算是建立在物质
生铁
锰铁硅铁
物料平衡计算前,必须确定冶炼设备和方法以及炉
现代电弧炉冶炼工艺与传统三段式有较大的变化
火砖块是浇铸系统的废弃品,它的
配碳比钢种规格中线高0.70%,焦炭的收得率按75%计(7-28)
熔化期脱碳量30%,
CO:CO2=7:3,下同
Fe含量见表7-29
余见注释
焦炭中C含量
烧损率为25%
石灰中的S含
量为0.06%
(3)确定炉渣量:炉渣源于炉料中Si、Mn、P、Fe等元素的氧化产物,炉顶和炉衬的蚀损,焦炭和电极中的灰分,以及加入的各种溶剂。
结果见表7-32.
(4)确定金属量:金属量Qi=金属炉料重+矿石带入的铁量-炉料中C、Si、Mn、P和Fe的烧损量+焦炭配入得碳量
炉顶、炉衬消耗
量见表7-28
烧损的Fe,其中20%进入渣中,其中75%为Fe2O3,25%为FeO
引起氧化期物料波动的因素有:扒除熔化渣,造新渣;金属中
还原期采用白渣操作,引起该期物料变化的因素有:。
转炉物料平衡与热平衡计算简介转炉是冶金行业中常见的设备之一,主要用于高炉炼铁的后续工序。
转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温将铁水中的杂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得到高纯度的钢水。
为了确保炉内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进行物料平衡和热平衡的计算。
本文将介绍转炉物料平衡和热平衡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一个示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转炉物料平衡计算方法转炉物料平衡是指通过对转炉输入和输出物料的数量进行统计,计算转炉内的物料平衡情况。
物料平衡计算的基本原理是质量守恒定律,即输入物料的总质量必须等于输出物料的总质量。
物料平衡计算的步骤如下:1.确定转炉的输入物料,包括铁水、矿石、废钢等。
2.统计输入物料的质量。
3.确定转炉的输出物料,包括钢水、废气、炉渣等。
4.统计输出物料的质量。
5.比较输入物料的总质量和输出物料的总质量,若两者相等,则物料平衡成立;若不相等,则存在物料的损失或增加。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转炉物料平衡的计算过程。
假设一个转炉的输入物料包括1000kg的铁水、200kg的矿石和100kg的废钢。
经过转炉反应后,得到800kg的钢水、400kg的废气和100kg的炉渣。
通过统计计算,我们可以得到输入物料的总质量为1000kg + 200kg + 100kg = 1300kg,输出物料的总质量为800kg + 400kg + 100kg = 1300kg。
两者相等,说明物料平衡成立。
转炉热平衡计算方法转炉热平衡是指通过对转炉内的能量输入和输出进行统计,计算转炉的热平衡情况。
热平衡计算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即输入能量的总量必须等于输出能量的总量。
热平衡计算的步骤如下:1.确定转炉的输入能量,包括燃料的热值、还原剂的热值等。
2.统计输入能量的总量。
3.确定转炉的输出能量,包括钢水的热值、废气的热值等。
4.统计输出能量的总量。
5.比较输入能量的总量和输出能量的总量,若两者相等,则热平衡成立;若不相等,则存在能量的损失或增加。
gsc的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GSC(高炉煤气干燥除尘系统)是一种用于高炉喷吹系统的煤气清洁设备,它的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1. 物料平衡计算GSC中的物料平衡计算主要是指干燥、粉碎、输送和回收等过程中各种物料的量的计算。
其计算方法如下:(1)4种物料的流量计算GSC中的4种物料分别是煤气、煤粉、水分和粉尘。
它们的流量应分别进行计算,其中煤气和煤粉的计算方法为:煤气和煤粉流量 =煤气和煤粉的质量控制 + 称量误差校正。
而水分和粉尘的计算方法为:水分和粉尘流量 = 流速测量器读数× 面积。
(2)各物料的贮存计算GSC中的各种物料都需要进行贮存,它们的贮存时间应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为:贮存物料的总质量 = 流量× 时间。
(3)水分的蒸发计算GSC中的水分会随着煤气一起被带出去,需要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为:水分的蒸发量 = 含水量× 煤气的质量。
2. 热平衡计算GSC中的热平衡计算主要是指煤气、煤粉和水分等热量的计算。
其方法如下:(1)煤气的热量计算煤气的热量可以通过其温度、压力和流量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为:煤气的热量 = 煤气流量× 煤气的热值。
(2)煤粉的热量计算煤粉的热量可以通过其温度和质量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为:煤粉的热量 = 煤粉的质量× 煤粉的比热× 煤粉的温度。
(3)水分的热量计算水分的热量可以通过其水份含量、温度和质量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为:水分的热量 = 水分的质量× (水分的温度 - 煤气的温度)×水的比热。
综上所述,GSC的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是其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障,这也说明物料和热量的平衡管理对于高炉的稳定和效率非常重要。
第一部分转炉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一)原始数据(收集或给定)一、铁水成分和温度表1-1刚中[P、S]影响渣质,喷溅和炉容比,[Si]影响炼铁焦比和转炉废钢加入量(目前要求[Si]<0.80%)二、原材料成分(参[2] 、[4]、规程及[6]166)表1-2三、冶炼钢种和废钢成分表1-3四、平均比热表1-4五、反应热效率(认为25℃与炼铁温度下两者数值近似)表1-5*参氧气转换炉炼钢原理(美),冶金工业出版社74年版75页六、有关参数的选用1、渣中铁珠占渣重的8%;2、金属中90%[C] →CO 10%[C]→CO2;3、喷溅铁损占铁水量的1%;4、炉气平均温度1450℃;含自愿氧0.5%;烟尘量占铁水量的1.6% 其中有77%FeO和20%Fe2O3;(作课程设计时刻改为;烟尘量占铁水量的1.16%。
参[4]31)5、炉衬侵蚀占铁水量的0.5%;6、氧气成分为98.5%O2和1.5%N;(作课程设计时可改为:99.5%O2和0.5%N2,参[4]31)。
(二)物料平衡计算由铁水成分冶炼钢种可选用单渣发不留渣的操作。
为简化计算,物料平衡以100kg铁水为计算基础。
一、炉渣量及炉渣成分的计算炉渣来自元素的氧化,造渣材料和炉衬侵蚀等。
1.铁水中各元素的氧化量%表1-6说明:[Si]——碱性渣操作时终点[Si]量为痕迹;[P]——单渣发去磷约90%(±5%);[Mn]——终点余锰量约30~40%,这里实测为30%;[S]——转炉去硫约30~50%,这里取40%;[C]——终点碳与钢种及磷量有关,要求出钢后加铁合金增碳的量能满足钢的规格中限,即:[C]终点=[C]中限—[C]增碳这里取[C]终=0.15%,可满足去磷保碳与增碳两个条件。
2、铁水中各元素的氧化量,耗氧量和氧化产物量的计算。
表1-73.造渣剂成分及数量:(选自国内有关生产炉)1)矿石成分及重量的计算(1.0kg矿石/100kg铁水)表1-8S*:反应式为[S]+( CaO)= (CaS)+[O]其中:(CaS)重为0.001×7232=0.002[㎏][S]消耗(CaO) 重为0.001×5632=0.002[㎏][O]微量,可不计。
炼钢过程中的物料平衡与热平衡计算炼钢是一种重要的冶金工艺,通过加热和处理铁矿石和其他原料,从而将其转化为钢铁。
在炼钢过程中,物料平衡和热平衡的计算是保证炼钢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1.物料平衡计算物料平衡计算是指在炼钢过程中,对原料和产物之间的质量变化进行控制和监测。
物料平衡计算的基本原理是质量守恒定律,即物质在任何化学反应和过程中,质量不能被创造或破坏。
在炼钢过程中,主要的原料包括铁矿石、废钢和其他合金。
物料平衡计算的目的是确定原料和产物之间的质量变化以及原料的流量。
以基本的炼钢炉为例,物料平衡计算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1)原料质量和流量测量:测量并记录原料的质量和流量,包括铁矿石、废钢和其他合金的输入。
2)化学反应和质量变化计算:根据炼钢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计算原料和产物之间的质量变化。
这包括原料的表面吸附、化学反应和挥发物的产生。
3)产物质量和流量测量:测量并记录产物的质量和流量,包括钢铁和炉渣的输出。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得到原料和产物之间的质量平衡关系。
通过不断调整原料的输入和产物的输出,可以确保炼钢过程中的物料平衡。
热平衡计算是指在炼钢过程中,通过计算热量的吸收和释放,以确保炉内的温度可以达到所需的炼钢温度。
在炼钢过程中,有几种主要的热量转移方式,包括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
热平衡计算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破坏。
热平衡计算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炉内温度测量:通过在炉内安装温度传感器,可以测量和记录炉内的温度分布。
2)热量输入和输出计算:通过测量原料的热量输入和产物的热量输出,可以计算总的热量平衡。
热量输入包括燃料燃烧生成的热量和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
热量输出包括炉渣的热量、废气的热量以及钢铁的热量。
3)热量转移计算:通过计算炉内热量的传导、辐射、对流和蒸发,可以确定炉内的热量分布。
这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通过热平衡计算,可以确定炉内的温度分布,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钢铁冶金专业设计资料(炼铁、炼钢)本钢工学院冶化教研室二00三年八月第一章物料平衡与热平衡计算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是氧气顶吹转炉冶炼工艺设计的一项基本的计算,它是建立在物质和能量不灭定律的基础上的。
它以转炉作为考察对象,根据装入转炉内或参与炼钢过程的全部物料数据和炼钢过程的全部产物数据,如图1-1-1所示的收入项数据和支出项数据,来进行物料的重量和热平衡计算。
通过计算,可以定量地掌握冶炼工重要参数,做到“胸中有数”。
对指导生产和分析研究改进冶炼工艺,设计转炉炼钢车间等均有其重要意义。
由于转炉炼钢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很显然,要求进行精确的计算较为困难,特别是热平衡,只能是近似计算,但它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一般可分为两面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为了设计转炉及其氧枪设备以及相应的转炉炼钢车间而进行的计算,通常侧重于理论计算,特别是新设计转炉而无实际炉型可以参考的情况下;另一种方案是为了校核和改善已投产的转炉冶炼工艺参数及其设备参数或者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等,而由实测数据进行的计算,后者侧重于实测。
本计算是采用第一种方案。
目前,我国顶吹转炉所采用的生铁基本上为低磷的(0.10~0.40%)和中磷的(0.40~1.00%)两种,对这两种不同含磷量生铁的冶炼工艺制度也不相同。
因此,下面以50吨转炉为例,分别就低磷生铁和高磷生铁两种情况,进行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
1.1原始数据1.1.1铁水成分及温度表1-1-11.1.2原材料成分表1-1-2 原材料成分精品文档表2-1-1铁水成分与温度转炉冶炼钢种常为普通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在此以要求冶炼BD3钢考虑,其成分见表2-1-3精品文档1.1.4平均比热表1-1-41.1.5冷却剂用废钢作冷却剂,其成份与冶炼钢种成份的中限相同。
(见表1-1-3) 1.1.6反应热效应虽然炉内化学反应,实际上是在炉料温度和炉内上部气相温度之间的任一温度发生的,但反应热效应通常仍采用25℃作为参考温度,值得指出的是,反应热还与组分在铁水中存在形态有关,至今对参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实际组成物还有不同的看法。
炼钢过程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炼钢过程是将生铁或者其他铁合金通过熔炼等一系列工艺操作得到所需成分和性能的钢的过程。
在炼钢过程中,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物料平衡计算是炼钢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通过计算物料的进出量,确定每个工序中原料和产物的平衡情况,以便控制和优化炼钢过程。
炼钢过程中常用的物料平衡计算方法有材料平衡和元素平衡两种。
材料平衡计算主要是根据原料的进出量和成分,以及每个工序中材料的变化情况,来计算各种物料的平衡情况。
以炼钢高炉为例,其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空气,通过冶金反应得到生铁和炉渣。
在材料平衡计算中,需要考虑到进料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冶金反应中矿石的还原程度、焦炭的燃烧程度等因素。
通过对每个工序中原料和产物的物料平衡计算,可以确定炉内各种物料的流动情况和变化规律,以便优化炼钢过程,提高钢的质量和产量。
元素平衡计算是针对炼钢过程中的元素进行的平衡计算。
炼钢过程中,除了铁、碳、硅、锰等主要元素外,还有许多杂质元素,如磷、硫、氧等。
元素平衡计算需要考虑每个工序中元素的进出量,以及元素在冶金反应中的分配情况。
通过元素平衡计算,可以确定炼钢过程中每个工序的杂质元素的分布情况,以便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控制,保证钢的质量符合要求。
热平衡计算是炼钢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其目的是通过计算炼钢过程中的热量进出量,了解各个工序的热平衡情况,以便合理利用热能,优化炼钢过程。
炼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主要有焦炭燃烧产生的热量、冶金反应放热产生的热量、热风和燃料的预热热量等。
热平衡计算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炉内热量的进出量、热量的耗散和损失等。
通过热平衡计算,可以确定每个工序中热量的平衡情况,以便根据热量的分布和变化,进行相应的热能利用优化。
在炼钢过程中进行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可以帮助把握炼钢过程中材料和热量的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控制和优化整个过程。
这对于提高炼钢质量、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也为炼钢过程的模拟和仿真提供了基础数据,为炼钢工艺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资料来源:热动09-2班作业联盟转炉炼钢物料平衡与热平衡1.物料平衡:加入转炉的生铁成分含量:(选取100kg生铁)C:4.00% Si:1.30% Mn:1.00% P:0.06% S:0.05% 加入转炉铁水的温度1270°C,转炉炼钢必须练成含0.10%C的钢温度为1625°C。
(1)加入物料的损失计算:由转炉中金属含炭量与炉渣中FeO含量的关系曲线可知当金属中含0.10%C时炉渣中FeO含量为18.5%有炉渣中FeO与Mn总计50%,所以的含量为:50%-18.5%=31.5% 在金属池中温度为1625°C进行吹炼Si和Mn参加氧化还原反应。
Mn+FeO= MnO+Fe 反应的平衡常数K s Mn=[Mn][FeO]/[MnO] t=1625°C。
查表得K s Mn=0.097∴[ Mn]= [ MnO] K s Mn/[ FeO]=0.097*31.5/18.5=0.165%Si+2FeO=SiO2+2Fe 反应的平衡常数K s Si= [Si][FeO]2t=1625°C。
查表得K s Si=11.5∴[Si] =K s Si/[FeO]2=11.5/18.52=0.034%吹炼结果所得金属中下列成分含量:C:0.10% Mn:0.165% Si:0.034%由于炼钢液体钢的收得率为93%,(浸出物收得率E(%) =浸出物(kg)/ 投料总量(kg)×100%)各成分的损失:C:4.00-0.93×0.1=3.97kgMn:1.00-0.93×0.165=0.85kgSi:1.3-0.93×0.034=1.27kg由锰与氧化铁的还原反应铁的损失:Fe:Mn损×[ FeO]/[ MnO]=0.85×18.5/31.5=0.5 kg∴总的损失量为:M损=3.97+0.85+1.27+0.5=6.59(2)氧化还原反应消耗氧气量和产物的量:在不加入废钢和矿石时,约有1/9的C燃烧生成CO2氧的利用率为99%。
炼钢过程中地物料平衡与热平衡计算在炼钢过程中,地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地物料平衡计算主要涉及到原料的投入和产物的产出,在炼钢过程中需要控制和调节各种原料的投入,以保证炼钢过程的稳定和高效。
而热平衡计算则是指在炼钢过程中需要对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进行平衡计算,以确保炼钢过程的能量利用效率和炼钢产能的提高。
下面将分别对地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物料平衡计算地物料平衡计算是指在炼钢过程中需要对原料的投入和产物的产出进行平衡计算,以确保炼钢过程中各种物料的投入和产出的平衡。
在炼钢过程中常用的原料包括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废钢等。
这些原料在炼钢过程中通过高炉或电炉进行加热和冶炼,产生的产物包括生铁、钢水和炉渣等。
地物料平衡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材料的质量守恒定律,即投入材料的质量等于产出材料和废料的质量之和。
在炼钢过程中,根据各种原料的成分和投入量,可以推算出产物的产出量,以及产物的成分和质量。
通过地物料平衡计算,可以及时发现炼钢过程中的材料流失和材料的不平衡现象,从而及时调整和控制原料的投入,保持炼钢过程的平衡和高效。
对地物料平衡进行计算时,需要考虑各种原料的成分和质量,以及炼钢过程中的各种反应和转化。
另外,还需要引入炉渣和炉气等因素进行计算,以确保炼钢过程中各种物料的平衡和流通。
地物料平衡计算通常采用质量平衡和物质平衡两种方法进行计算,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热平衡计算是指在炼钢过程中需要对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进行平衡计算,以确保炼钢过程的能量利用效率和炼钢产能的提高。
在炼钢过程中,需要对原料的加热、熔化和冷却等过程进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的计算。
通过热平衡计算,可以评估炼钢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和能量利用效率,从而寻找能源的优化和节约的途径。
热平衡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原理对炼钢过程中的能量流动进行计算和分析。
在炼钢过程中,能量的输入主要包括燃烧炉料和化学反应的放热等,能量的输出主要包括炉气的排放和产物的冷却等。
干燥过程的物料与热平衡计算1、湿物料的含水率湿物料的含水率通常用两种方法表示.(1)湿基含水率:水分质量占湿物料质量的百分数,用ω表示。
100%⨯=湿物料的总质量水分质量ω(2)干基含水率:由于干燥过程中,绝干物料的质量不变,故常取绝干物料为基准定义水分含量。
把水分质量与绝干物料的质量之比定义为干基含水率,用χ表示.100%⨯=量湿物料中绝干物料的质水分质量χ(3)两种含水率的换算关系: χχω+=1 ωωχ-=1 2、湿物料的比热与焓(1)湿物料的比热m C湿物料的比热可用加和法写成如下形式:w s m C C C χ+=式中:m C —湿物料的比热,()C kg J ⋅绝干物料/k ; s C —绝干物料的比热,()C kg J ⋅绝干物料/k ;w C —物料中所含水分的比热,取值4.186()C kg J ⋅水/k (2)湿物料的焓I '湿物料的焓I '包括单位质量绝干物料的焓和物料中所含水分的焓。
(都是以0C 为基准)。
()θθχθχθm s w s C C C C I =+=+='186.4式中:θ为湿物料的温度,C .3、空气的焓I空气中的焓值是指空气中含有的总热量。
通常以干空气中的单位质量为基准称作比焓,工程中简称为焓。
它是指1kg 干空气的焓和它相对应的水蒸汽的焓的总和。
空气的焓值计算公式为: ()χ1.88t 24901.01t I ++= 或()χχ2490t 1.881.01I ++=式中;I —空气(含湿)的焓,绝干空气kg/kg ;χ—空气的干基含湿量,绝干空气kg/kg ; 1.01-干空气的平均定压比热,K ⋅kJ/kg ; 1.88—水蒸汽的定压比热,K ⋅kJ/kg ; 2490—0C 水的汽化潜热,kJ/kg .由上式可以看出,()t 1.881.01χ+是随温度变化的热量即显热。
而χ2490则是0C 时kg χ水的汽化潜热。
它是随含湿量而变化的,与温度无关,即“潜热”.4、干燥系统的物料衡算干燥系统的示意图如下:(1)水分蒸汽量W按上述示意图作干燥过程中的0水量与物料平衡,假设干燥系统中无物料损失,则:2211χχG LH G LH +=+ 水量平衡G 1ω()()2112χχ-=-=G H H L W式中:W —单位时间内水分的蒸发量,s kg /;G —单位时间内绝干物料的流量,/s 绝干物料kg ;21H H ,—分别为干燥介质空气中的进入和排出干燥器的水分含量,绝干空气水/kg kg ;L —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绝干空气量,s /kg 绝干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