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制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误差分析-(1)
- 格式:ppt
- 大小:674.50 KB
- 文档页数:16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方法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步骤。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对配制过程中的误差进行分析。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来分析配制误差。
1.称量误差:称量过程中天平的分度值和读数的精度都会影响实际称取物质的准确性。
2.体积误差:液体的体积测量通常使用体积瓶、移液管等器具,其刻度精度和读数准确性会影响实际加入的溶剂体积。
3.化学反应误差:在配制溶液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的理论计算与实际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导致最终浓度与理论浓度有偏差。
二、误差评估方法1.称量误差评估:称量误差可以通过重复称量测量来评估,根据多次称量结果的数值差异,可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进而确定称量的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标准偏差/平均值)×100%2.体积误差评估:体积误差可以通过重复测量溶剂体积并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来评估。
与称量误差评估类似,体积误差的相对误差也可以计算得出。
3.化学反应误差评估:化学反应误差的评估可以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际实验结果进行比对。
根据反应物的量,计算出理论生成物的量,然后与实际生成物的量进行对比,计算出相对误差。
三、误差控制方法1.使用精确的量具:选择分辨率高、读数准确的天平、体积瓶等量具,减小称量和体积测量误差。
2.重复测量和称量:多次进行称量和体积测量,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以提高准确性。
3.控制反应条件: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以减小化学反应误差。
4.由实测值反推理论量:可以根据实测值和浓度的关系,反推出理论计算值,然后与实际实验结果进行比对,以评估误差。
四、误差处理在实验结果上报时,通常会将误差附加在结果的后面,以体现实验的可靠性。
误差一般以相对误差的形式给出,并考虑到测量的可信度,给出误差范围。
考点06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与计算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主要仪器托盘天平(分析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量筒。
2.容量瓶(1)容量瓶的结构与规格(2)容量瓶使用的注意事项①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检验程序:加水→塞瓶塞→倒立→查漏→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查漏。
②使用后应将容量瓶洗净、晾干。
3.配制过程:以配制100 mL 1.00 mol·L-1的氯化钠溶液为例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1.误差的分析方法(1)根据c B =n B V =m BM B V 可知,M B 为定值(溶质的摩尔质量),实验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会导致m B 或V 的值发生变化,从而使所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产生误差。
若实验操作导致m B 偏大,则c B 偏大;若实验操作导致V 偏大,则c B 偏小。
(2)容量瓶定容时仰视、俯视对结果的影响(如下图)①仰视刻度线(如图a):加水量高于基准线(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c 偏低。
②俯视刻度线(如图b):加水量低于基准线(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c 偏高。
2.配制100 mL 1.00 mol·L-1的氯化钠溶液常出现的误差能引起误差的操作 因变量 c nV 称量①砝码生锈(没有脱落)偏大 不变 偏大 ②少量氯化钠粘在称量纸上 偏小 不变 偏小 ③使用游码,且药品砝码位置颠倒偏小 不变 偏小 转移④有少量液体溅出 偏小 不变 偏小 ⑤容量瓶内有少量水不变不变不变⑥未洗涤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 偏小 不变 偏小 定容⑦仰视不变 偏大 偏小 ⑧超过刻度线,吸出一部分水 偏小 不变 偏小 ⑨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不变 偏大 偏小 装瓶⑩试剂瓶刚用蒸馏水洗过不变偏大偏小三、物(1)有关溶液混合稀释的计算①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
稀释:抓住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列方程式:c 1·V 1=c 2·V 2a .如果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 1·V 1+c 2·V 2=c 混·(V 1+V 2)b .如果考虑溶液混合后的体积改变,则c 1·V 1+c 2·V 2=c 混·V 混(V 混=1000m ρ溶液)②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的计算。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置常见的误差分析一、配制的主要步骤计算→称量(或取液)→溶解(或稀释)→转移→定容→摇匀→装入试剂瓶→贴标签等。
二、应注意的问题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将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溶质按所配溶液的体积在选定的容量瓶中定容,因而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
2.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这是因为在配制的过程中是用容量瓶来定容的,而容量瓶的规格又是有限的,常用的有50mL、100mL、250mL、500mL和1000mL等。
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能直接将溶质放入容量瓶中进行溶解,而要在烧杯中溶解,待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时,才能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积是在20℃时标定的,而绝大多数物质溶解时都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过程的发生,引起温度的升降,从而影响到溶液的体积,使所配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准确。
4.定容后的容量瓶在反复颠倒、振荡后,会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这时不能再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
这是因为容量瓶是属于“容纳量”式的玻璃仪器(指注入量器的液体的体积等于容器刻度所示的体积)。
用滴管定容到溶液的凹面与容量瓶的刻度线相切时,液体的体积恰好为容量瓶的标定容积。
将容量瓶反复颠倒、振荡后,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主要是部分溶液在润湿容量瓶磨口时有所损失。
三、误差分析1.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⑴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锈蚀;⑵试剂砝码的左右位置颠倒;⑶调整天平零点时,游码放在了刻度线的右端;⑷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使所读液体的体积偏大;⑸容量瓶内溶液的温度高于20℃,造成所量取的溶液的体积小于容量瓶上所标注的液体的体积,致使溶液浓度偏高;⑹给容量瓶定容时,俯视标线会使溶液的体积减小,致使溶液浓度偏高。
2.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主要原因:⑴直接称热的物质;⑵砝码有残缺;⑶在敞口容器中称量易吸收空气中其他成分或易于挥发的物质时的动作过慢;⑷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使所读液体的体积偏小;⑸用于溶解稀释溶液的烧杯,未用蒸馏水洗涤,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致使溶液浓度偏低;⑹转移或搅拌溶液时,有部分液体溅出,致使溶液浓度偏低;⑺给容量瓶定容时,仰视标线,会使溶液的体积增大,致使溶液浓度偏低。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实验的误差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试验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引起所配制溶液浓度不准确的因素很多,现就实验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引起的各种误差进行详细讨论。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稀释、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为:物质的量浓度(c)=溶质的物质的量(moL/溶液的体积(L,每个操作步骤中存在的误差都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 引起。
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不规范的操作引起了n和V 的怎样变化。
具体分析如下:1.配制480mL0.1moL /L的氢氧化钠溶液,经计算需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19. g。
分析:偏小。
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不能用容量瓶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所以,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应以500mL溶液计算,为20.0g。
2.配制500mL 0.1moL /L的硫酸铜溶液,需称取胆矾8.0g。
分析:偏小。
胆矾为CuSO 4·5H 2O ,而硫酸铜溶液的溶质是CuSO 4,把硫酸铜的质量误认为就是硫酸铜晶体的质量(CuSO 4·5H 2O 应为12.5g ),导致计算值偏小,所称量溶质偏小。
3.配制硫酸铜溶液时,所用胆矾部分风化。
分析:偏大。
胆矾中结晶水含量减少,但所称胆矾的质量不变,溶质硫酸铜质量偏大。
4.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称量时间过长。
分析:偏小。
氢氧化钠等物质具有吸湿性,使所称量的溶质氢氧化钠偏小。
所以称量速度要快或放在称量瓶中称量。
5.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天平的托盘上放两个大小相等的纸片。
分析:偏小。
氢氧化钠具有吸湿性和腐蚀性,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如表面皿或小烧杯中称量。
若用纸片,吸湿后的氢氧化钠会粘在纸片上,使溶质损失,浓度偏小。
此外,氢氧化钠易腐蚀天平的托盘,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6.称量溶质时,所用小烧杯不干燥。
高中化学溶液配置误差分析一、误差分析的理论依据根据c B=n B/V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 B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
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n B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B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二、误差原因实例归纳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我们对产生误差的原因归纳分析如下:(一)由概念不清引起的误差1.容量瓶的容量与溶液体积不一致例:用500mL容量瓶配制450mL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1.8g。
分析:偏小。
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实验室常用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用500mL容量瓶只能配制5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所以所需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应以500mL溶液计算,要称取2.0g氢氧化钠固体配制500mL溶液,再取出450mL溶液即可。
2.溶液中的溶质与其结晶水合物的不一致例:配制50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需称取胆矾8.0g。
分析:偏小。
胆矾为CuSO4·5H2O,而硫酸铜溶液的溶质是CuSO4。
配制上述溶液所需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应为12.5g,由于所称量的溶质质量偏小,所以溶液浓度偏小。
(二)由试剂纯度引起的误差3.结晶水合物风化或失水例:用生石膏配制硫酸钙溶液时,所用生石膏已经部分失水。
分析:偏大。
失水的生石膏中结晶水含量减少,但仍用生石膏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使溶质硫酸钙的质量偏大,导致所配硫酸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
4.溶质中含有其他杂质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氧化钠杂质。
分析:偏大。
氧化钠固体在配制过程中遇水转变成氢氧化钠,31.0g氧化钠可与水反应生成40.0g氢氧化钠,相当于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大,使结果偏大。
考点3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及误差分析【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及误差分析,涉及物质的量浓度配制的基本操作要点、仪器的作用及误差分析等要点。
【精确解读】一、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1.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药匙等.2.实验步骤:计算→称量药品→量取水→搅拌溶解(1)计算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溶质,倒入烧杯中;(3)把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倒入盛有溶质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溶解;(4)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的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3.误差分析(1)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①从计算错误角度考虑:水的质量算多了,溶质的质量算少了;②从用托盘大平称量的角度考虑:天平读数有问题.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了,左盘放纸片但右盘没有放纸片,调零时,游码未拨回“0”刻度等;③从用量筒量取液体的角度考虑: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了;④从转移药品角度考虑:烧杯不干燥或烧杯内有水,量筒中的液体溶质未全部倒人烧杯中;⑤从药品的纯度角度考虑:溶质中含有杂质。
(2)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①称量时,所用砝码已生锈或沾有油污;②量取溶剂时,俯视读数了;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1.容量瓶的选择和注意事项:①容量瓶是为配制准确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的精确仪器.常和移液管配合使用.以把某种物质分为若干等份.通常有25,50,100,250,500,1000mL等数种规格,实验中常用的是100和250mL 的容量瓶.2.注意事项:①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量、刻度线,使用时检验容量瓶容积与所要求的是否一致.②为检查瓶塞是否严密,不漏水.3.具体操作:在瓶中放水到标线附近,塞紧瓶塞,使其倒立2min,用干滤纸片沿瓶口缝处检查,看有无水珠渗出.如果不漏,再把塞子旋转180°,塞紧,倒置,试验这个方向有无渗漏;这样做两次检查是必要的,因为有时瓶塞与瓶口,不是在任何位置都是密合的.密合用的瓶塞必须妥为保护,最好用绳把它系在瓶颈上,以防跌碎或与其他容量瓶搞混;4.溶液配制:(1)实验仪器:容量瓶(应注明体积),烧杯,量筒,天平,玻璃棒,滴管(2)实验原理:c=n/V(3)实验步骤:①计算:所称取固体的质量或所量取液体的体积.②称量:称量固体时要注意天平的精确程度,同样量取液体时,也要注意量筒和滴定管的精确程度.如托盘天平就不能称出5.85 g固体NaCl,量筒就不能量出5.25 mL液体的体积.因为他们的精确程度为0.1.建议使用电子天平.③溶解:一般在烧杯中进行,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有热效应,故还要冷却,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量、规格是受温度限制的,如果未冷却,会因为热胀效应而产生误差.④移液:转移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且其下端一般应靠在容量瓶内壁的刻度线以下部位.⑤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其目的是使溶质尽可能地转移到容量瓶中,以防产生误差.⑥定容:当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1 cm~2 cm处时,再改用胶头滴管至刻度处.⑦摇匀:这时如果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要再加水⑧装瓶:容量瓶不能长时间盛放液体,应盛装在指定的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置误差分析
班级 姓名
一、.误差分析的依据:
Vaq
M m Vaq n ∙==c 二、.误差分析:
1.称量
(1)称量时左盘高,右盘底。
(2)称量时称量物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使用了游码
(3)称量时称量物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未使用游码
(4)用滤纸称量NaOH
(5)称量NaOH 的小烧杯内有水
(6)称量NaOH 时间太长
(7)量筒内壁残留液体用蒸馏水洗出
(8量筒量取液体药品时仰视读数
(9)量筒量取液体药品时俯视读数
(10)砝码生锈或砝码有油污
(11)砝码残损
2.溶解、冷却、转移、洗涤
(1)溶解过程有少量液体溅出烧杯
(2)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少量流出
(3)未洗涤溶解用的烧杯和玻璃棒
(4)洗涤液未转入容量瓶
(5)配置硫酸溶液(或NaOH 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容量瓶
(6)转移前容量瓶内本来就有水
3.定容
(1)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2)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3)定容时,液面低于刻度线
(4)定容时,发现液面高于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少量液体
(5)往容量瓶中加水时,有少量水加到瓶外
4.摇匀
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张文伟邮编:273500m MV nv在高中化学,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也是考试中的考点,下面就结合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步骤,将配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总结如下。
误差分析依据的原理:C B= = ,由m、V决定实验误差。
1、计算例如,经计算需溶质固体,而实际称量了。
由于托盘天平的感量为,四舍五入后,称量的溶质的质量增加,故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2、称量或量取①天平砝码生锈(没有脱落)或沾有其它物质。
导致称量物质的实际值大于称量值。
②称量时,游码忘记归零。
③调整天平零点时,游码放在了刻度线的右端。
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使所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
⑤用量筒量取液体时,用水洗涤量筒,将残留在量筒中的液体洗出,使所量取液体体积偏大。
上述操作均使称得溶质的质量或量取液体体积增大,故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⑥直接称热的物质,含有水分,称的重,实际质量小。
⑦砝码有残缺。
⑧称量时,将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
⑨在敞口容器中称量易吸收空气中其它成分或易于挥发的物质时的动作过慢。
⑩用刚洗涤过的量筒量取所配溶液。
由于刚洗涤过的量筒内壁附着有水珠,使量取的一定体积的溶液所含溶质的量减少,故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⑩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使所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
上述操作均使称得溶质的质量或量取液体体积减小,故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3、溶解为加速溶质的溶解而搅拌溶液,使溶液飞溅出来。
飞溅出的溶液中含有部分溶质,使所配溶液中的溶质减少,浓度偏低。
4、转移①转移溶液时有部分液体溅出,使溶质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②溶解固体溶质或稀释溶液时,未恢复至室温即转入容量瓶进行定容。
造成所量取的溶液的体积大于或小于容量瓶上所标注的液体体积,致使溶液浓度偏高。
中学生数理化 高一版 私心胜者,可以灭公。
———林 逋■江苏 王清华一、实验仪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所用到的仪器有电子天平、量筒、滴定管(或移液管)、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等(如图1所示).图11.电子天平.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一般不用托盘天平,因为它的精度不够.目前通常用精度较高的电子天平,操作起来也非常方便.2.量筒.本实验中的量筒主要是用于溶质溶解(或稀释)时量取适量蒸馏水.量取少量液体溶质时,一般用滴定管(或移液管).量程小的量筒由于精度要高一些,在溶液浓度的精度要求不高时,亦可用来量取液体溶质.3.滴定管.滴定管是用来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溶液的玻璃仪器,它比量筒的精度高.分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两种,酸式滴定管用来量取酸性、氧化性溶液,碱式滴定管用来量取碱性、非氧化性溶液.4.容量瓶.(1)容量瓶为细颈磨口梨形平底玻璃瓶,带有与磨口吻合的玻璃塞,使用前要进行检漏,漏液的容量瓶不能使用.检漏的方法是往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3412008年第7—8期 中学生数理化 高一版 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2)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能直接将溶质放入容量瓶中进行溶解,而要在烧杯中溶解,待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时,才能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积是在20℃时标定的,而绝大多数物质溶解时都会伴随有放热(或吸热)现象的发生,引起温度的升(或降),从而影响到溶液的体积,使所配制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准确.(3)容量瓶的规格是有限的,常用的有1000mL、500mL、250mL、100mL等,所以,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匹配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4)容量瓶不可用来长期存放溶液,也不能对其加热.二、配制步骤1.计算:固体溶质计算质量,液体溶质计算体积.2.称量:固体用电子天平称量,液体用滴定管(或移液管)移取.3.溶解:将溶质放入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或稀释).4.移液:把烧杯中的溶液引流入容量瓶.5.洗涤: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一并转移入容量瓶,振荡摇匀.6.定容: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距离刻度线1cm~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正好相切.7.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贴签. 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朗费罗三、注意事项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将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溶质按所配溶液的体积在选定的容量瓶中定容,因而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2.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时,容量瓶的规格必须与要配制的溶液的体积相同.3.不能把溶质直接放入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4.用量筒量取液体溶剂时,洗量筒的液体不能再倒入烧杯中.5.读数时,视线应与溶液的凹液面处恰好相平.6.若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一定要注意将浓硫酸慢慢用玻璃棒引流到水中,切不可相反操作!7.定容后的容量瓶在反复颠倒、振荡后,会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这时不能再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这是因为容量瓶是属于“容纳式”的玻璃仪器(指注入容器的液体的体积等于容器所标注的容积),用胶头滴管定容到溶液的凹液面与容量瓶的刻度线相切时,441 2008年第7—8期中学生数理化 高一版 液体的体积恰好为容量瓶的标定容积,将容量瓶反复颠倒、振荡后,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主要是部分溶液在润湿容量瓶磨口时有所损失,但不影响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8.如果加水定容时超过了刻度线,不能将超出部分再吸走,必须重新配制.四、误差分析误差分析原理:c =n V.1.n 不变时,操作使V 偏大,则c 偏低;反之,偏高.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图2(1)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时仰视读数(如图2所示).量筒上的“0”刻度在最下面(不标出),刻度数由下往上逐渐增大.若要用量筒来量取10.0mL 液体溶质,视线的第一观测点应是刻度10.0mL 处,第二观测点是凹液面的最低点,当液面最低点与视线相切时,实际量取的液体已是10.2mL ,所取液体溶质的体积偏大,溶质的物质的量增大,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图3偏高.(2)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如图3所示).定容时,视线的第一观测点应是刻度线,第二观测点是凹液面的最低点,俯视时,加水量不足,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3)把量筒中残留的液体溶质用蒸馏水洗出倒入烧杯中.从量筒中倒出的液体体积与量筒上的读数相同,这种度量仪器在制造时已考虑到残留的液体,如果将残留的液体用蒸馏水洗出又倒入烧杯中,使所量液体溶质的体积偏大,则加入蒸馏水的体积就会少一些,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