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13记叙文阅读(原卷版)
- 格式:docx
- 大小:184.11 KB
- 文档页数:21
专题13 记叙文阅读
(一)(陕西渭南·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过年的柴火
①临近年关的风可真冷,像小鞭子一样抽人脸。我开着车给乡下的姑妈去送年货。
②下午的时候,我刚进入通往乡村方向的公路,被路旁窜出的一个男人拦住了。我被吓了一跳,以为遇到了打劫的,好半天才把车窗摇下一条缝,不友好地问∶“你想干吗?”
③男人冻得瑟瑟发抖,一脸尴尬地说∶“俺拦错车了,没看清你是个女司机。你能让俺搭一段车,去公主屯吗?”
④我有些奇怪,他怎么知道我路过公主屯呢? 又犹豫起来,如果让他搭车,万一是暗藏歹意的抢劫犯,我就自身难保了。
⑤“求您了!俺错过了最后一班回家的车,要是走回去得半夜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知道俺今天回去,肯定在村口等着呢,俺怕冻坏了孩子。”男人说这话时,眼睛湿漉漉的。我瞥了一眼散落在地上的大包小包,看他洗得发白的衣服,判断应该不是歹徒,心软地放他上来。
⑥一路上,男人很拘谨。我问到时才回答,说他和妻子在外省打工很多年了,孩子一岁时就扔给了老人。他在工地建楼,妻子在城里给人家当保姆。因为主人家过年要来很多客人,她得留在那做饭,直到过完年才能回老家待上几天。
⑦“你们这些做父母的,真是苦了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去城里呢?听说农村现在也不错啊。”
⑧“种地挣的那点儿钱不够生活。俺住在工地,孩子妈在主人家住,没法把孩子带进城里,唉!”
⑨男人沉重地叹息着,接着讲述。他听说孩子捡柴火数数等他们回家,当时就掉下了眼泪。他建楼的地方有水有山,水里长着蒲草,山上长着野花。端午节时,他看到一个婆婆在卖蒲草编织的香包,就和婆婆学了手艺,采来蒲草和野花晾干,趁着晚上收工的时候编织。很多香包都是他在夜空下编织的。男人捧过几个香包送给我,我只要了一个,粽子模样的香包散发着花香,带着浅绿色的草穗子。
⑩夕阳西下时,半边天的流光溢彩辉映着袅袅炊烟的乡村。在村口,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挡住了半边路。她手里拽着几根干枯的大树枝,很吃力地走着。我没有按喇叭,慢慢前行着。她发现了我的车,急忙闪到一边,不小心跌倒了。男人急切地打开车门奔了过去,大声叫着∶“闺女,爸爸回来啦!”
⑪小女孩和爸爸热烈地拥抱在一起,欢天喜地叫着爸爸,使劲搂住爸爸的脖子,哭了。
⑫我拿出车内的一些食品送给小女孩。她有一双黑亮的眼睛,充满水一样清澈的天真。看到她冻得发红的脸,我心疼地说∶“小宝贝,这么冷的天,你怎么还去拾柴火啊?” ⑬“我天天问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多少天回家?奶奶就让我每天捡一根柴火来计数,等捡够了 365根柴火,老天爷看到了,就会让爸妈回家过年啦!今天我多捡了15 根大树枝,想让老天爷看看我有多着急,好让爸爸妈妈快点回家。”
⑭我看着这单薄的孩子,心里泪汪汪地难受着。
⑮“好闺女,咱不去捡树枝了,以后,你在暖和的屋子里数香包,就能等到爸爸妈妈回家了。”男人说着,打开一个大旅行袋,又打开里面一个方便袋,闪出一堆手工编织的蒲草香包。孩子欢喜地叫了起来,搂着爸爸的脖子,使劲在他粗糙的脸上亲着。
⑯小女孩骑在爸爸的脖子上,欢声笑语地走远了。夕阳给他们镀上了金色的光芒。
1.文章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展开故事。请根据提示,将下面的事件补充完整。(抓住描写心理的词)
①_____,感到奇怪犹豫;
①男人讲述拦车原因,“我”心软同意。
①男人讲述进城打工的原因,并送“我”香包,__________;
①遇到小女孩,“我”赠送食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_____,感到心疼难受。
2.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求您了!俺错过了最后一班回家的车,要是走回去得半夜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知道俺今天回去,肯定在村口等着呢,俺怕冻坏了孩子。”男人说这话时,眼睛湿漉漉...的。
(2)夕阳西下时,半边天的流光溢彩....辉映着袅袅炊烟的乡村。
3.文章两处写到蒲草香包,有什么作用?
4.文章以“过年的柴火”为题,有什么好处?
5.文章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浓浓的亲情,有人认为是对当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有人认为是表现人间的真善美。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二)(黑龙江齐齐哈尔·八年级期末)阅读《丢失的衣裳》,完成下面小题。 ①张嫂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身旁趴着宠物狗花花。屋外风声骤起,天色旋即暗了下来。要下雨!张嫂赶紧放下毛衣,奔阳台收衣裳去。
②张嫂的手伸出阳台,正要将晾晒的衣裳往里拎,突然,身后“咣”的一声,张嫂吓得手一哆嗦,衣裳掉下楼去。张嫂回过头,见茶几上的花瓶翻倒在地。花花正躲在墙角落用犯了错误的眼神望着主人。
③“花花,你又闯祸了,等我捡回衣裳再收拾你。”张嫂扬了扬手吓唬道。
④张嫂匆匆下了楼,却不见衣裳,附近转了一圈也没发现。“奇怪,也就一会儿功夫,怎么就没了,让大风卷上天了?”张嫂边嘀咕边顺着风向继续找。
⑤不远处有个驼背老头,拎着一个蛇皮袋东张西望。张嫂看见他心里就来气。这老头是个拾荒者,租住在小区车库里,不仅古里古怪,还爱管闲事。
⑥张嫂记得有一次出门遛狗,自家花花也就在路上拉了点屎而已,别人都没吭声,就他叽叽歪歪:“要文明养狗,要讲卫生……”张嫂本来就看他不顺眼,听了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回敬道:“你算哪根葱,也配管我,呸!”然后抱起花花就走。
⑦张嫂怀疑是老头捡走了衣裳,而且就藏在那蛇皮袋里,但没抓现行,不好随便搜,万一他已转移赃物反咬一口就麻烦了。张嫂便指桑骂槐起来。那老头装聋作哑,拎着蛇皮袋若无其事地走了。张嫂心里更来气了:“哼,做贼心虚了吧!”就提高嗓门对着老头的背影骂得更凶。
⑧张嫂为这事气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心里就堵得慌,想去看医生,却忘了医保卡搁哪儿了,翻箱倒柜地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正急得团团转,听见“咚咚咚”的敲门声。张嫂开门一看,是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满脸汗水,气喘吁吁。中年男子看了看张嫂,又看了看手中的卡片,笑呵呵地说:“就是你,这回准没错。”张嫂正诧异时,他把一个塑料袋和手中的卡片一并递给张嫂:“这里面是你的东西,我在车上发现的,还给你,请你看看。”张嫂疑惑地接过来,仔细一看,正是自己要找的衣裳和医保卡。张嫂很奇怪:“你是出租车司机?我的东西怎么会落在你车里?”
⑨中年男子笑了笑。原来,他是位货车司机,从外地过来。昨天,他的车就停在张嫂楼下,巧的是那件衣裳不偏不倚正好掉进了他的车箱里。等张嫂下楼时,车已开走。晚上,他回到家后才发现,拎起衣裳,还从里面掉下一张医保卡。他担心张嫂着急,便连夜送了过来。
⑩张嫂恍然大悟,连声道谢:“我正要去看病,你是怎么找到我的?”他说:“是一个驼背拾荒老人帮助我找到的。一开始我俩还找错了单元。
(11)“他人呢?”
(12)“他跑上跑下帮我找了半天,找到后,他就不见了。真是个古怪的好老头啊!
(13)张嫂心里咯噔一下。中年男子一走,张嫂回过神来赶紧跑向阳台,又看到了驼背老人拎着蛇皮袋在小区慢慢地走着。她若有所思,既温暖又羞愧.....。她心里似乎丢失了更珍贵的东西,得赶紧寻找回来,便也匆匆下了楼……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0年第8期有修改)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是环境描写,渲染了气氛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B.第①段采用倒叙的方式,交代拾荒老人有些“古怪”,爱管闲事,让人厌烦。
C.本文将拾荒老人的行为与张嫂的言行进行对比,在对比中体现拾荒老人的品质。
D.作者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故事,便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展开。
7.文章以“丢失的衣裳”为题,有何妙处?
8.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
她若有所思,既温暖又羞愧.....。
9.你认为拾荒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0.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现实生活中“以貌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相貌奇异者甚至遭到不公平待遇。请你编写一段文字发到微信朋友圈,表达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三)(河南信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心菜
①鸡叫头遍的时候,老王和老伴就在大棚里忙活开了。
②等到一畦畦白菜扳倒,老王的头上已经袅起热气,他甩掉棉衣,坐在田埂上歇息。老伴嗔道:“现在还是三九天,能的你?!”
③“一干活就热乎了。”老王站起来,顺手抓起一个编织袋,双手张开口子:“来吧,赶早不赶晚。”
④老伴没有动,用袖子擦拭一下鼻尖的汗珠:“不能不去?”
⑤老王瞪了老伴一眼:“废话,吐出去的吐沫咋能舔起来?”
⑥“大年三十,人家都往家跑,你呢,就会唱反调。”老伴一边埋怨一边往袋子里装白菜,“要不,我跟你去吧。” ⑦“废话,你又不会开车。”说到这里,老王腾出一只手比画了一下,“咱沈丘离武汉四百多公里,走高速,五个多小时,明个儿准能回,不耽误过年。”
⑧老伴叹了口气,没再多说,她知道再开口也还是废话。
⑨“不中!”老王忽然叫道。老伴吓了一跳,抱着一颗白菜怔在那儿,不知道老王发哪门子神经。
⑩老王瞅着老伴手里的白菜,说:“这颗留下,咱过年吃。”
⑪老伴这才注意到手里那颗菜样子有点萎缩,叶子泛黄,犹豫一下,便放到了一边。再装菜时,就经心多了,专拣那些个头大、菜叶新鲜水灵的。老王叹道:“若不是贷款没还清,其他菜可以搭配一些。”
⑫天刚放亮,白菜全都装上了车,满满当当的,似乎多装一颗都没有地方。老王前后左右看了看,脸上荡出满意的笑容。
⑬老伴迟疑了一下,说:“弄点饭,吃了再走?”
⑭“来不及,路上凑合吧。”老王说罢,扭开车门跳上驾驶室。这时候,他的手机唱起了:“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是县城“百家乐”超市的杨经理打来的,让他送一车白菜。
⑮“杨总,不好意思,今儿个不能给咱送了。价钱好商量?再涨价也不中,真不是钱的事儿……新年好,古得拜!”老王挂断电话,开上车迎着曙光出发了。
⑯到了第三天,也就是正月初二下午,杨经理从微信上得知,老王是去湖北武汉送白菜了!怪不得呢,听说武汉的蔬菜贵得离谱,白菜十几块一斤呢,他这一车菜,差不多有两万斤,乖乖,如此算来,他这一趟没少赚。在杨经理的印象中,老王是一个很本分的人。真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呐!杨经理气不过,想打电话奚落老王几句,又觉得不能得罪老王,毕竟以后还合作呢。一念至此,他便开上车去找老王,现在是非常时期,需要备点货。
⑰一到村口,杨经理就给拦下了——一位老大爷戴着口罩,身穿战袍,左手拄柄关公大刀坐在路中间,右手拿个电喇叭,声称外来车辆和人员不得进村。
⑱杨经理忙从口袋里掏出口罩,一边戴一边说:“我是超市的,需要找老王进菜,疫情再严重,咋说也不能影响老百姓的菜篮子吧。”
⑲老大爷举起电喇叭:“老王昨晚才从武汉回来,没回村,也没回家,在他的大棚里自我反省,不,隔离呢。”
⑳杨经理闻听,撇了撇嘴,心说老王发烧才美哩,谁让他挣昧心钱!
㉑老大爷似乎知道杨经理的心思,又补充了一句:“老王可是俺村的骄傲,不要一分钱,往武汉送了两万斤的白菜。”
㉒“啊?”杨经理吃了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