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练(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49.58 KB
- 文档页数:11
7 文学类文本阅读
说明:共四大题,16小题,满分60分。作答时间为90分钟。
中考对接点 中考常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近年有选择题出现。一般考查叙事类记叙文或者小说,主题主要有家国情怀、感悟抒怀、成长感悟、世态人情等。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15分)
麦 熟 时 节
赵丽军
芒种,没有一丝风。太阳明晃晃地照着,一片盎然勃发的生机中,小麦是最早进入成熟期的农作物之一。空气中开始飘着丝丝香甜的味道。有经验的农人知道,麦熟时节到了。
麦熟时节,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时候。
在我所居住的地区,早晨不到4点,天就蒙蒙亮了,到晚上8点,太阳仍然迟迟不落,一天中白昼的时间长达16小时之多,农人可不会浪费这大好的时间都忙着抢收抢种。老天也是体恤农人的忙碌和辛苦吧?这样,就可以在大清早趁着清凉,开始紧张的收麦工作。
清早茁壮的麦田,放眼望去,你可能不会见到一个人影,只听到“唰唰”的镰刀与小麦相触的声音。直到一行行的麦子倒下去,农人黝黑汗湿的脸才会浮上来。待到日上三竿,阳光灿烂,农人早已割完一大块地的麦子,带着满脸的疲惫,满身的麦香,从容自在地回家了。下午开工开得晚,收工的时间自然也晚。早出晚归,形容的大概是麦熟时节的农人吧!
麦熟时节,是夏季里感受最热的时候。
气温突然升高,阳光突然火辣,再加上天旱无雨,空气干燥,酷暑难耐,让人难以适应。可是,农时不等人呀。往往,经过一晌暴晒,原来青青黄黄的麦子突然熟透变干,需要抓紧抢收——男女老少齐上阵,跟老天爷抢时间、抢粮食。连半大孩子也上场了。麦秋放假,一帮孩子联合在一起,今天帮这家收麦,明天帮那家运麦,忙得不亦乐乎。
小孩子不知道惜力,一场忙碌下来,往往热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而且,由于麦芒的刺激,皮肤通红、奇痒难忍。这时候,主家会端来凉凉的绿豆汤和用井水拔过的小米水饭。孩子们咕咚咕咚喝上一碗,顿时口舌生津,清凉无比。幸运的时候,还能吃到主人特意用暖壶装来的冰棍呢。那时的冰棍,基本就是水加糖精冷冻而成,可怎么就那么凉、那么甜、那么好吃呢?咔嚓咬下一块,大口地咀嚼,冰块在唇齿间碎裂、融化,冰凉的液体流过咽喉,直达肺腑深处。那是怎样一种凉啊!让你从头到脚,暑热顿消;让你从内到外,神清气爽!
麦熟时节,是雷阵雨最为频繁的时候。
经过紧张的收割、运输、脱粒之后,收获的麦子终于进了家门。可是还有一道重要的工序——晾麦,把小麦晾干晒透,最后才能颗粒归仓。
选一块空旷的场地,或是自家院里的晾台,或是集体的场院,甚或僻静一些的马路,打扫干净之后,把刚收获的新鲜小麦,均匀地铺在地上,让灼热的阳光烘干小麦的水分。运气好的话,阳光普照,温度热烈,两天工夫,小麦就干透了。可是,如果赶上阴天,太阳迟迟不露面,小麦就有潮湿发芽的危险。
最怕的是突然一片乌云来,骤雨随之而至。眼看大雨点噼噼啪啪打在晒在场院中还来不及颗粒归仓的小麦上面,然后汇流成河,辛辛苦苦收获的粮食被淋湿、被冲走,那感觉真让人抓狂啊!真恨不得变出三头六臂,变成千手观音,来同这可恶的老天抗争!然而还没等你忙活完呢,又云开雾散,一片晴空了,且雨后清新。“六月的天,小孩的脸。”瞬息变化太快,实在让人难以招架!
麦熟时节,也是我人生最为重要的时刻。
我的生日,就在这麦熟的时候——那天早晨,全家忙着去收麦,家里只剩妈妈一人,不想我就出生了。妈妈忍受了剧烈的疼痛。
妈妈是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多年后忆起我出生时的情景,妈妈还不无遗憾:“鸡是很辛苦的,你属鸡,出生的时候是个大清早,那时候鸡刚从窝里撒出来,饿了一宿了,要努力去找食呀!”言谈话语间充满忧虑。
我却充满乐观地对妈妈说:“放心吧,我出生在麦熟的时候,到处都是麦粒,随便一划拉,我就能吃饱!”果然,经历了高考的独木桥,我顺顺当当地参加工作,之后结婚、生子、买房、买车,一路走来,有过窘迫和为难,但最终云开月明,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
今又麦熟时节。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型机械取代了人工劳作,割麦、收麦变得简单太多了。
可是倍感轻松之余,我却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是那个麦香浓郁的初夏清晨?是那群挥汗如雨的青葱少年?是骤雨突至的紧张惊险?还是再也回不去的悠悠华年?……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4分)
麦熟时节的特征 带来的有利影响 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年中白昼最长 ① 让农人更忙碌、更辛苦
夏季里感受最热 ② 空气干燥,酷暑难耐
雷阵雨最为频繁 ③ ④
2.作者创作本文的写作目的有哪些?(3分)
3.对于妈妈的话与“我”的话,你有怎样的看法?(6分)
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文章开篇的景物描写既表现了芒种时节的天气特点,也烘托出农人的喜悦心情。
B.文中的小孩子不知道惜力,是因为贪图主家端来的凉凉的绿豆汤和小米水饭。
C.“六月的天,小孩的脸。”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麦熟时节的天气变化快。
D.“今又麦熟时节”表明文章此前描写的很多场景都是作者过去的见闻经历。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5~8题。(15分)
英雄老山界
张雄文
①细雨如丝,飘洒不止,山间的苍翠肆意奔淌。
②我惊异于这座大山的险峭、雄阔与深沉。汽车从新宁方向的山沟入山后盘旋、爬升了一个多钟头,在湘桂古道旁止住时,眼前依旧山连着山,山叠着山。抬头仰望,除了一方窄狭天宇,便只有绵亘的峰峦与森林,还有雨水浸润下愈加凝重的苍碧,似乎辽阔无边。唐人元稹曾感慨:“曾经沧海难为水。”我也暗想,与此山相比,我攀爬过的山峦都只能算泥丸或小丘了。
③湿漉漉的湘桂古道隐在枫香、沉水樟、铁杉、红豆杉与翠竹等挨挤的林木深处,裹着杂草与青苔,依偎一条叮咚作响的溪涧,向高处幽碧间蜿蜒而展。铺就古道的青石板灰暗、斑驳,似已被遗弃在时光深处,仍依稀叩响着当年马帮沉重的马蹄声,应和着雨水汇聚枝叶后的滴答声。
④淅沥的春雨里,我撑一柄雨伞,沿古道向峰顶攀登。两侧峭壁嶙峋,爬满古藤,茎干大者竟粗硕如手臂,山外绝难看到。一处浓密藤蔓上,开满了雪白的荼蘼花,在细雨中更显风致。我素来喜爱此花,想起了宋人“一年春事到荼蘼,香雪纷纷又扑衣”的句子,忙拿出手机拍了又拍。
⑤溪涧跌跌宕宕,一路相随,像乡间来了客人跟着看热闹的邻家孩子。偶尔,我蹲下身来,将双手探入溪间,掬一捧纯净甘美的山泉入口。溪涧两岸,还长满野茶树,一丛丛、一簇簇。茶树嫩芽羞羞答答冒出了尖头。我好奇地拈一片嫩芽咀嚼,先是苦涩,继而甜意漫涌,满口余香。同行者说,这种野生茶遍布老山界全山,有近15200亩,我不免咂舌而叹。
⑥古道伸入一段巉岩,一阵浓雾涌过的瞬间,英气隐隐逼来。我蓦然似乎又听到了另一种脚步声,激越、铿锵而急促,甚至伴有凄厉的军号声。正是这种当年响彻峰峦间、改变了民族命运的声音,将我引到了这座大山的深处。
⑦1934年11月下旬,秋风萧瑟,草木摇落。桂北湘水虽不如下游宏阔,却浊浪翻涌。一封封十万火急的电报在云霄飞驰,实施战略转移的中央红军一路疾行,奔赴江边。湘江是国民党军处心积虑构筑的第四道封锁线,近30万兵力已如巨兽般张着血盆大口等待着。
⑧“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上级的电令铿锵而悲壮。8万多红军官兵拼死向前,苦战五昼夜,终于突破了铁桶般的围堵,却也是一场惨胜,损失了大半将士,许多人永远躺在了冰冷的湘江水底……几天前,在老山界另一边的桂北全州湘江战役旧址,我远眺湘水,心情沉重,久久徘徊,似乎还能闻到刺鼻的硝烟,听到冲锋的呐喊。
⑨雨丝还在飘洒,古道随陡峻山势向上延伸,越发难走,雾气也越发蒸腾、弥漫,渐渐遮隐了远处的苍翠。此刻并非星光璀璨的夜晚,我也只能想象当年红军官兵眼中的奇观:“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古道边,竹林渐渐丰茂起来,林下长满结实的春笋。这大概是当年红军官兵手中火把的来源之一了。我扯了根小笋,细细端详,眼里淌着敬意:它们的先祖,也曾为一个崭新中国的诞生燃烧出火光。
⑩大山深处的巉岩与密林虽暂时给了红军官兵以庇护,没了湘江上嗜血的枪弹与炮火,走起来却也十分不易。从江西苏区出发,已长征两个月,官兵无一日不急行,无一日不激战,身心疲惫到了极限;“红星”纵队与“红章”纵队的老弱与伤病员多,后勤人员除了行军,还得来来回回照顾他们;老山界陡峻异常,峭壁上的古道有时几乎是90度的石梯,仅一尺多宽,旁边即是悬崖,马也只能从这过“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一个就地宿营的命令传下来,官兵只得在尺把宽、凹凸不平的路面上睡觉,身子被石头硌得生疼;每人仅有一条薄毯,山里深秋的夜晚寒冷刺骨不说,稍不留神还会滚落悬崖;红军粮食不多,悬崖上架锅做饭也大为不便,官兵吃不饱,只能饿着肚子攀爬;国民党军并未甘心放弃,一路紧咬,后卫的红五、红八军团还必须边行军边阻击……
对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而言,红军官兵山间所遇的每一种艰辛都难以想象。仅仅在古道上攀爬了几里,空着手的我便歇了好几回,若无山间漫涌的英雄气激励,我或许早已趴下了。
陆定一登上老山界极顶时,曾豪迈地想:“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这个愿望后来实现了。我到峰顶一处平地时,眼前赫然矗立着一块巨石,上书“老山界”三个遒劲大字,旁边还以端肃小楷镂刻着陆定一的《老山界》。我久久摩挲巨石上的文字,似乎感受到那段沉重历史的心跳。
雨渐渐停歇,天空云开雾散,眼前依旧是沉郁而凝重的苍翠。听说,如今老山界下的乡民已将沉睡大山的野生茶,打造成一款香气馥郁的名茶,曾经窘迫的日子早已成为过去。我想,这是山间英雄气的跨时代继承,也是红军官兵当年翻越老山界追逐的理想之一。有了这种英雄气,老山界的明天必将如正升腾的霞光一样更加绚烂。
下山时,我依依不舍,不时反顾,似乎想把这座英雄山的英气带回去……
(选自《解放军报》2023年7月11日,有删改)
5.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表格中的空缺处补全填空。(5分)
经历及见闻 老山界的特点 我对老山界的心情
汽车从新宁方向的山沟入山后盘旋、爬升了一个多钟头 ① ②
一处浓密藤蔓上,开满了雪白的荼蘼花,在细雨中更显风致 ③ ④
⑤ 充满希望 欣慰
6.老山界的英雄气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7.文中有三处引用《老山界》中的语句,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8.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老山界山连着山,山叠着山,非常辽阔,面积15200亩。
B.“与此山相比,我攀爬过的山峦都只能算泥丸或小丘了”,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C.文中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能够启迪读者忆苦思甜,不忘历史。
D.文中第⑩段第一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文章结构紧凑。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2题。(15分)
一幅精美的剪纸
李培禹
清晨早起,赶往北京西站。一辆网约车已准时停靠路边等候。司机是个小伙子,帮我把行李放进后备厢。坐上车后,我对司机说:“走二环路吧。”小伙子侧过头来,用手指了一下副驾驶座椅后面,我这才看到一段文字,上面写着:“您好,我是听障司机。尊敬的乘客,你有什么需要和问题,必要时,可以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