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 广东嘉应学院
- 格式:doc
- 大小:710.50 KB
- 文档页数:16
嘉应学院科研奖励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为了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职员工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科研立项经费配套资助第一条有经费资助的纵向科研项目(一)凡列入国家级科研计划的项目,学校给予配套经费资助,额度为下达项目经费的100%,但单项最高配套经费为20万元。
(二)凡列入省部级科研计划的项目,学校给予配套经费资助,额度为下达项目经费的50%,但单项最高配套经费为5万元。
(三)凡列入厅级科研计划的项目,学校给予配套经费资助,额度为下达项目经费的30%,但单项最高配套经费为3万元,市级项目不给予配套资助。
第二条自筹经费的纵向科研项目(一)凡列入国家级自筹经费的纵向科研项目,学校资助科研经费10000元;(二)凡列入省部级自筹经费的纵向科研项目,学校资助科研经费5000元;(三)列入省厅级自筹经费的纵向项目,学校资助3000元。
(四)市级自筹经费的纵向科研项目,不给予经费资助。
第三条横向委托课题横向委托课题按学校科研管办法执行。
国家基金委、国家科技部及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属于国家级项目;国家其它部委办、省科技厅、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属于省部级项目;省其它党政部门名义立项项目为厅级项目。
均指我院教师主持的项目,各类民间社团(含学会、协会等)立项项目不属于配套资助范围。
第二章科研项目(均指有经费资助并由我校主持的项目)结题、成果鉴定、成果转让第四条科研项目结题验收(一)凡列入国家级科研计划的项目,项目按期完成,通过相关部门的结题验收后,每项奖励5000元。
(二)凡列入省部级科研计划的项目,项目按期完成,通过相关部门的结题验收后,每项奖励3000元。
(三)凡列入厅级科研计划的项目,项目按期完成,通过相关部门的结题验收后,每项奖励2000元。
(四)市科研计划项目(由市科技局、市社科组织评审)按期完成,通过相关部门结题验收后,每项奖励1000元。
嘉应学院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我校办学优势,更好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校领导在2012年重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及《嘉应学院关于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嘉院教[2011]33号)等文件精神,学校决定将于2012年9月起,在师范本科专业中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特制定本培养计划。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落实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依据教师专业化理念,从本校在读师范本科学生中,根据“少而精”原则,通过选拔考核部分优秀师范生,尽可能按照“精英化”和“个性化”模式培养造就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锐意创新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从而支持、服务、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师范生就业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培养目标通过本方案的实施,拟达到以下基本目标:(一)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学习、教师技能训练以及通识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师德高尚。
充满爱心、甘于奉献、志存高远、勇于创新,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专业过硬。
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方法,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技能娴熟。
具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教育教学规律。
具有学校、班级管理和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基本能力。
要熟练掌握课件制作、文献检索方法,具有研制开发教学资源和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
4、仪表儒雅。
言谈举止温文尔雅、端庄大方,尽显谦谦君子风范,做到为人师表。
(二)形成一支学历、职称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第一章1. 设在一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概率为p,现进行n 次独立重复试验,则A 至少出现一次的概率为( );事件A 至多出现一次的概率为( ).2. 设三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在每次试验中出现的概率相等,若已知A 至少出现一次的概率等于26/27,则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出现的概率为( ). 解 1. 1-(1-p)n ; (1-p)n +np(1-p)n-1 2. 由1-(1-p)3 =26/27解得 p=2/31.31.某射击小组共有20名射手,其中一级射手4人,二级射手8人,三级射手7人,四级射手一人,一、二、三、四级射手能通过选拔进入决赛的概率分别是0.9、0.7、0.5、0.2,求在一组内任选一名射手,该射手能通过选拔进入决赛的概率。
解:第二章例题:从一批由9件正品、3件次品组成的产品中,有放回地抽取5次,每次抽一件,求恰好抽到两次次品的概率.有放回地抽取5件,可视为5重Bernoulli 实验{}k 1,2,3,4k A k ==任选一名选手为级选手,{}B =选手可以进入决赛41()()(|)k k k P B P A P B A ==∑48710.90.70.50.20.64520202020=⨯+⨯+⨯+⨯=A=“一次实验中抽到次品”,P(A)=3/12, n=5 p=1/4记X 为共抽到的次品数,则)41,5(~B X 2522511{2}144P X C -⎛⎫⎛⎫==-= ⎪ ⎪⎝⎭⎝⎭例题:例题:练一练离散分布列的最大最小值⏹ 已知(ξ,η)的联合分布,令 ⏹ ζ1=max{ξ,η} ⏹ ζ2=min{ξ,η}⏹ ⏹⏹ 练习:练习 独立地操作两台仪器,他们发生故障的概率分别为p1和p2.证明:产生故障的仪器数目的数学期望为 p1 + p2 解:设产生故障的仪器数目为X 则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例题:设随机变量 ε 具有分布: 求12(0)(1- )(1- )P X p p ==1212(1) (1- ) (1- )P X p p p p ==+12(2) P X p p ==121212() [ (1- ) (1- ) ] 2 E X p p p p p p =++12p p =+所以1(),1,2,3,4,55P k k ξ===()22,,2E E E ξξξ+第三章均匀分布:向[a,b]区间随机抛一质点,以X表示质点坐标.假定质点落在[a,b]区间内任一子区间内的概率与区间长成正比,求X的分布函数。
茶文化嘉应学院生命科学院钟艳梅什么是茶文化?⏹一切与茶有关的物质和精神现象,内容包括:茶事、茶饮、茶礼、茶俗、茶艺、茶道以及与茶相关的众多文化现象。
茶文化内容⏹一、茶之历史;二、茶之现状;三、茶之栽培;四、茶之加工;五、茶之名品;六、茶之艺道;七、茶之器具;八、茶之文化;九、茶之名人;十、茶之掌故;十一茶之传说;十二茶与健康;十三茶的利用第一章茶的历史一、茶的发现和利用⏹1.起源传说⏹2.茶的发现和利用: 药用→食用→饮用距今大约五六千年的历史⏹3.茶字的由来⏹“茶”字读音(Cha)在西汉时己确立,字形在中唐之前一般写作“荼”,到中唐时“茶”的音、形、义才趋于统一。
二、茶树原产地三、茶文化的悠久历史⏹(一) 茶文化的起源⏹茶文化起源地--巴蜀地区⏹历史原因:⏹先秦纳贡(茶贡)、汉魏立业(形成茶业)、西晋称冠(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茶文化的形成条件:自然条件——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社会条件——茶的自然属性与中国文化精髓相结合2.茶文化的发展概况(1)两晋、南北朝是中国茶文化的萌芽时期(2)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形成时期(3)宋代是茶文化大发展时期(三)茶文化的传播(主要在唐宋时期)⏹1.境内传播(由内地向边疆各族的传播)⏹2.向外传播(主要在日本的传播)1.境内传播途径----茶马交易(茶马互市)2.向外传播途径—随佛教传播、丝绸之路千利休陀茶道简介1、提出“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精神。
2.为达到精神上的目的,营造某种特定气氛,千利休特地设计了别开生面的茶室3.采用中国唐宋时期点茶器具和方法,至今日本还保留有陆羽“二十四器”中的二十种.4、在洗器、点茶过程中设计每次茶会的主题和对话,主客应答.以便通过茶艺回忆典籍、铭文,把人们引入一个古老肃穆的气氛.5.设有简单的茶道点心(称为“怀石料理”),以示简朴,从中追求“苦寂”的意境.第二章茶的现状我国茶叶生产特点:1.茶区辽阔;2.茶叶种类繁多;3.茶树品种资源丰富;4.生产量与消费量逐年增加一、中国茶叶分类•中国茶类按加工方法分为两大类: 基本茶类(6大类)、再加工茶类(6大类)1. 六大基本茶类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青茶)、红茶、黑茶2.分类绿茶分蒸青绿茶晒青绿茶炒青绿茶烘青绿茶红茶分小种红茶(条状)(福建特产、有松烟香)、工夫红茶(条状)、红碎茶(碎粒状)乌龙茶(青茶)分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和台湾乌龙3.六大茶类的特点(略)4.再加工茶类(6大类)•花茶、紧压茶、速溶茶、果味茶、保健茶、茶饮料二、世界茶叶生产情况•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以印度最多,其次是中国、肯尼亚、斯里兰卡、印尼•世界茶叶总产量中,红茶约占75﹪,绿茶约占22﹪,其它约占3﹪。
嘉应学院教案
【首页】
注:表中()选项请打“”。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嘉应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29)010
【摘要】社会科学教学部是嘉应学院直属的二级教学单位,主要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学校党委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建设向前发展.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09
【相关文献】
1.嘉应学院教师职业技能教学部简介 [J],
2.山东工商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 [J],
3.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客家文化研究基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简介 [J],
4.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 [J],
5.太原大学庆祝祖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太原大学社会科学教学部简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题目:《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姓名:黎昶宏学号:2014024443030班级:14级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师范)1班指导老师:任泉香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调查与评价前言梅州市位于广东省的东北部,地处闵、粤、赣三省交界处,东经115°18′~116°56′,北纬23°23′~24°56′,全市总面积15836km²,辖梅江区、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是客家人集聚之地,素有“世界客都”之美誉。
客家文化是中原移民与土著人民在相对区别的移民文化。
梅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城市,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后又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久远的历史形成了浓郁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素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足球之乡”的美称。
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旅游活动成为旅游者满足其自身精神文化需要进行的一种高级消费活动。
由于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传承性,并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独有,从而使文化因素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充分挖掘一个地区的旅游文化资源,反映出本地区独有的异质文化的精神内涵,从而把一个地区形象生动地烘托出来,全方位、多角度构筑一个地区整体旅游优势。
因此,一个地区特色构筑离不开历史文化底蕴,离不开多层面的旅游文化内涵的衬托,以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先导,引发梅州综合优势的发挥,是突出梅州客都风情和保持梅州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
然而这样一个文化资源极其丰富的城市,却在经济发展上欠发达,其GDP在全省排名最末,旅游收入在全省也只占很少份额。
那么面对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将其充分利用,产生经济效益,是需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目录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调查与评价 (2)前言 (2)第一章:梅州总体环境分析 (4)第二章:梅州旅游业发展的历史、现状 (4)第三章:梅州旅游资源类型 (5)第四章:旅游资源评价 (6)第五章:梅州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议 (11)第一章:梅州总体环境分析1、植物资源梅州市境内有2000多种高等植物,经考察采集和记载的就有1084种,隶属于182个科,598属。
嘉应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四有”人才,根据《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特制订《嘉应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第二条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包括:品德行为表现、学业成绩表现、文体表现、个人能力与社会工作能力表现等四个方面。
品德行为表现测评:主要评估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表现;学业成绩表现测评: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文体表现测评:评估学生的文体表现及效果;个人能力与社会工作能力测评:评估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技能、科研能力和参加社会工作的能力和表现。
作为获取课外培养学分的内容,不在测评中加分。
第三条综合素质测评的成绩按百分制计分;其中品德行为表现占15%;学业成绩表现占55%;文体表现占15%;个人能力与社会工作能力表现占15%。
第四条综合素质测评每学期进行一次,测评时间为次学期的第1—4周。
第五条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凡有弄虚作假的行为一律严肃查处。
第六条本《条例》适用对象为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国家任务生。
第二章综合素质测评的具体内容第七条品德行为表现测评:一、品德行为表现测评满分为100分,由基础分×60%+(奖励分-扣分)×40%构成。
二、品德行为表现基础分满分为60分,计算方法为:%最高分者)个人原始基础分(班内个人原始基础分60100⨯⨯获得基础分的条件及标准如下:(一)维护祖国的利益,不参与任何有损祖国尊严和荣誉、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危害社会秩序的活动。
(二)遵守宪法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努力维护民主和法制,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正确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
(三)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反对极端个人主义行为;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关心集体。
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学习要求1.掌握炔烃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及化学性质,了解炔烃的物理性质; 2.掌握炔烃和二烯烃的命名;3.理解炔烃与烯烃加成反应的差异及共轭二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 4.掌握共轭体系及共轭效应;5.掌握炔烃的制备,了解一些重要的炔烃和二烯烃的用途; 6.理解速度控制和平衡控制的概念;炔烃和二烯烃都是通式为C n H 2n-2的不饱和烃,炔烃是分子中含有-C ≡C-的不饱和烃,二烯烃是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它们是同分异构体, 但结构不同,性质各异。
§4—1 炔 烃一 炔烃的结构最简单的炔烃是乙炔,我们以乙炔来讨论三键的结构。
现代物理方法证明,乙炔分子是一个线型分子,分之中四个原子排在一条直线上杂化轨道理论认为三键碳原子既满足8电子结构结构和碳的四价,又形成直线型分子,故三键碳原子成键时采用了SP 杂化方式 .1 sp 杂化轨道≡C C H 0.106nm0.12nm180°2s2p2s2pspp激发杂化杂化后形成两个sp 杂化轨道(含1/2 S 和1/2 P 成分),剩下两个未杂化的P 轨道。
两个sp 杂化轨道成180分布,两个未杂化的P 轨道互相垂直,且都垂直于sp 杂化轨道轴所在的直线。
2 三键的形成σ3.比较碳碳键 单 键 双 键 叁 键 键 长(nm) 0.154 0.134 0.120 键 能(KJ) 345.6 610 835乙烷H 3C-CH 3 乙烯H 2C=CH 2 乙炔HC ≡CHC-C 键能 (kJ) 368 607828C-H 键能(kJ)410444506180°spspz 两个的空间分布sp三键碳原子的轨道分布图乙烯分子的成键情况H 乙炔的电子云二 炔烃的命名1 炔烃的系统命名法和烯烃相似,只是将“烯”字改为“炔”字。
2 烯炔(同时含有三键和双键的分子)的命名: (1)选择含有三键和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2)主链的编号遵循链中双、三键位次最低系列原则。
(3)通常使双键具有最小的位次。
三 炔烃的化学性质 1 亲电加成(1) R-C ≡C-H 与HX 等加成时,遵循马氏规则。
(2) 炔烃的亲电加成比烯烃困难。
例如:a CH 2=CH 2 + Br 2/CCl 溴褪色快 H-C ≡C-H + Br 2/CCl 溴褪色慢bC-C 键长 1.54 1.34 1.21 C-H 键长1.101.0851.06Br 2C=C R BrBr 2R CC R Br BrBrBr ≡R-C C-R'≡R-C C-R'HX R-CH=C-R'XHXR C C R'XXH H C C≡H HHClHgCl /C 120~180℃CH 2=CH-Cl氯乙烯c原因: 1° 炔碳原子是sp 杂化的,杂化轨道中S 的成分大,S 的成分大,键长就越短,键的离解能就越大。
2° 两个轨道分布与键的四周,重叠程度比乙烯中的要大,比双键难于极化。
2 水化反应在炔烃加水的反应中,先生成一个很不稳定的烯醇,烯醇很快转变为稳定的羰基化合物(酮式结构)。
这种异构现象称为酮醇互变异构。
这一反应是库切洛夫在1881年发现的,故称为库切洛夫反应。
其他炔烃水化时,则变成酮。
例如:CH 2=CH-CH 2-C CH Br 2/CCl 4CH 2-CH-CH 2-C CH ≡≡BrBrHC CH ≡H 2OHg 2+,H 2SO 4~100℃[ ]H C CH 3-COHCH 3C CH + H 2OHgSO H 2SO 4[CH 3-C=CH]CH 3-C-CH 3O≡≡C CH + H 2OC CH 3OHC COHC CO烯醇式(不稳定)酮式(稳定)3氧化反应KMnO4氧化(2)O3氧化4炔化物的生产成三键碳上的氢原子具有微弱酸性(pKa=25),可被金属取代,生成炔化物。
生成炔银、炔铜的反应很灵敏,现象明显,可用来鉴定乙炔和端基炔烃。
干燥的炔银或炔铜受热或震动时易发生爆炸生成金属和碳。
Ag-C≡C-Ag 2Ag + 2C + 364KJ/mol所以,实验完毕,应立即加盐酸将炔化物分解,以免发生危险。
H-C C-H≡2AgNO3 + 2NH4OH≡Cu-C C-Cu≡2NH4NO3 + 2H2O2NH4Cl + 2H2O R-C C-H≡R-C C-Ag≡R-C C-Cu≡Ag(NH)+乙炔银(白色)乙炔亚铜(棕红色)84H2OKMnO43RC CH++RCOOH+MnO2K3CO3++R C C R`CCl4O3R C C R`O2R C C R`OH2O2RCOOH R`COOH+Ag-C ≡C-Ag + 2HCl H-C ≡C-H + 2AgCl 乙炔和RC ≡C-H 在液态氨中与氨基钠作用生成炔化钠。
炔化钠是很有用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用来合成炔烃的同系物。
例如: CH 3CH 2C ≡CNa + CH 3CH 2CH 2Br CH 3CH 2C ≡CCH 2CH 2CH 3 + NaBr R-X=1°RX说明: 炔氢较活泼的原因是因 ≡C-H 键是sp-s 键,其电负性Csp > Hs(Csp=3.29, Hs=2.2),因而显极性,具有微弱的酸性。
5 还原(加氢)反应(1) 催化加氢催化氢化常用的催化剂为 Pt , Pd , Ni ,但一般难控制在烯烃阶段。
用林德拉(Lindlar )催化剂,可使炔烃只加一分子氢而停留在烯烃阶段。
且得顺式烯烃。
例如:催化剂:Pb 、Pt 、Ni (很难停留在烯烃价段)。
Lindler 催化剂:钯附着于碳酸钙及少量氧化铅上或用硫酸钡做载体的钯。
Lindlar 催化剂的几种表示方法:2H-C C-H ≡2NaNH 2H-C C-Na ≡NH 3R-C C-Na ≡R-C C-H ≡NaNH 2NH 33液态氨R-C C-R'H 2Ni≡R-CH=CH-R'2R-CH 2-CH 2-R'R-C C-R'H 2≡Lindlar 催化剂C=CR R'HHC C≡H 2C=CHH顺二苯基依稀(87%)1°3°Pd BaSO Pd CaCO 3Lindlar Pd喹啉2(2) 在液氨中用钠或锂还原炔烃,主要得到反式烯烃。
四、乙炔 1.来源:石油 2.制法① 碳化钙(或电石法)缺点:·产生大量的氢氧化钙,要妥善处理。
··耗电量大,成本高。
(生产1Kg 乙炔的电力消耗量约10千瓦/小时)。
优点:纯度较大,精制简单。
②甲烷法优点:原料来源丰富,较经济。
3.乙炔的性质、用途 (略) 五、 炔烃的制备≡-C C-Na, NH ( )C=CHH n-C 3H 7n-C 3H 7n-C 3H 7n-C 3H 7(E)-4-辛烯(97%)4-辛炔NaNH2RC C CRHH RC CR H H R 顺式加成反式加成CCO3+CaO CaC 2+HCCH ++HO-H HO-HCaCCCa(OH)2H 2CH 4HCCH +21500℃电弧1 邻二卤代烷脱卤化氢2 由炔化外物制备§4—2 二烯烃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烃类化合物称为二烯烃。
一、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1 分类(根据两个双键的相对位置可把二烯烃分为三类)累积二烯烃 -C=C=C- 二烯烃 共轭二烯烃 -C=CH-CH=CH-孤立二烯烃 -C=CH(CH 2)n CH=C- n ≥ 1孤立二烯烃的性质和单烯烃相似,累积二烯烃的数量少且实际应用的也不多。
共轭二烯烃有不同于共轭二烯烃的一些特性,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都很重要。
下面我们主要讨论共轭二烯烃。
2 命名(1) 和烯烃的命名一样称为某几烯R-CH-CH-R'X XR-CH=C-R'≡2醇或KOH( )醇R-C C-R'≡R-C C-Na ≡R-C C-R'Na X( Li )Li XCH 3CH=CH-C=CH23甲基 戊二烯2--1,3-(2) 多烯烃的顺反异构的标出(每一个双键的构型均应标出)。
例如:共轭二烯烃还存在着不同的构象,应以注意 P 88二、 二烯烃结构1.丙二烯烃(累积二烯烃)结构 见P 89 2.共轭二烯烃结构(以1,3-丁二烯为例)丁二烯分子中碳原子都以杂化轨道相互重叠或与氢的轨道重叠,形成三个键和6个键,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键角都接近于120。
此外,每个碳原子上未参与杂化的轨道均垂直于上述平面,四个轨道的对称轴互相平行侧面重叠,形成了包含四个碳原子的四电子共轭体系。
按照分子轨道理论的概念,丁二烯的四个P 轨道可以组成四个π电子的分子轨道,C CCH 3H 3C HC C CH 3CH 2CH 3H(Z),(Z)-2,5-= -2,4-甲基庚二烯C CH HHHC H119.8°122.4°483n m37n m0.108n m 1,3-丁二烯的结构π键所在平面与纸面垂直σ键所在平面在纸面上E3ψ反键轨道从分子轨道图形可以看出,在ψ1轨道中π电子云的分布不是局限在C 1-C 2,碳原子的两个分子轨道中,这种分子轨道称为离域轨道,这样形成的键称为离域键。
从ψ2分子轨道中看出,C 1-C 2,C 3-C 4之间的键加强了,但C 2-C 3之间的键减弱,结果,所有的键虽然都具有π键的性质,但C 2-C 3键的π键的性质小些。
所以,在丁二烯分子中,四个π电子是分布在包含四个碳原子的分子轨道中,而不是分布在两个定域的π轨道中。
三、 共轭二烯烃的反应共轭二烯烃具有烯烃的通性,但由于是共轭体系,故又具有共轭二烯烃的特有性质。
下面主要讨论共轭二烯烃的特性。
1.1,4-加成反应共轭二烯烃进行加成时,既可1,2加成,也可1,4加成,1,2-加成和1,4-加成是同时发升的,哪一反应占优,决定于反应的温度,反应物的结构,产物的稳定性和溶剂的极性。
CH 2Br CH 2-CH-CH=CH 2CH 2-CH-CH=CH 2CH 2-CH=CH-CH 2CH 2-CH=CH-CH 2Br Br Br H Br H 1,2-加成产物1,4-加成产物极性溶剂,较高温度有利于1,4-加成; 非极性溶剂较低温度,有利于1,2-加成。
为什么即有1,2-这是由反应历程决定的(其加成反应为亲电加成历程) 第一步:ⅠⅡ因碳正离子的稳定性为 (Ⅰ) >(Ⅱ),故第一步主要生成碳正离子(Ⅰ)。
第二步:在碳正离子(Ⅰ)中,正电荷不是集中在一个碳上,而是如下分布的。
CH 2=CH-CH=CH 2BrCHCl 2-CH-CH=CH 2CH2-CH=CH-CH 2Br 37%63%54%46%-15℃CH 2=CH-CH=CH 2CH 2-CH-CH=CH 2CH 2-CH=CH-CH 2HBr醚℃80%20%20%80%CH 2+CH 2=CH-CH-CH 3CH 2=CH-CH 2-CH 2烯丙基碳正离子伯碳正离子(Ⅰ)(Ⅱ)烯丙基碳正离子(Ⅰ)的结构为3H 空π电子可离域到空P轨道上,使正电荷得到分散,故较稳定2伯碳正离子(Ⅱ)的结构为 π电子不能离域,碳正离子上的正电荷得不到分散,故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