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怎么划分的呢
- 格式:docx
- 大小:3.90 KB
- 文档页数:1
1988年美国ACC/AHA根据PCI的成功率和危险性,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A、B、C三种类型,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分型标准(见表1)。
其中B型病变分为两个亚型,仅有一种病变特征为B1型病变,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变特征则为B2型病变。
表1 198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HA)的冠状动脉病变分型病变特征A型病变B型病变C型病变病变范围局限性,<10mm 管状,10-20mm 弥漫,>20mm病变形态同心性偏心性————是否容易接近容易近段血管中度弯曲近段血管极度弯曲是否成角不成角(<45。
)中度成角(>45。
但<90。
)严重成角(>90。
)病变外形管壁光滑管壁不规则————钙化程度无或轻度中重度————闭塞程度非完全闭塞完全闭塞<3个月完全闭塞>3个月病变部位非开口部开口部————分支是否受累无需要导丝保护的分叉病变有不能保护的大分支血栓形成无有————静脉旁路移植血管————- 脆性退行性病变成功率>85% 60%-85% <60%危险性低中等高近年随着器械的改进和术者经验的积累,尤其冠状动脉支架的广泛应用,PCI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下降,按上述分型预测PCI成功率和并发症的价值有所下降。
目前,将病变分为低、中、高危险性(见表2)。
表2 病变的危险度分级低危险中危险高危险孤立性短病变(<10mm)管状病变(10-20mm)弥漫性病变(>20mm)对成性病变偏心病变瘤样扩张非成角病变中度成角(>45。
但<90。
)重度成角(>90。
)近段无弯曲近段轻至中度弯曲近段严重弯曲管壁光滑管壁不光滑非完全闭塞完全闭塞<3个月完全闭塞>3个月,有桥状侧枝非开口病变开口病变左主干病变未累及大分支需要导丝保护的分叉病变有不能保护的大分支不存在血栓少量血栓大量血栓或静脉桥退行性病变三、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即TIMI分级,原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像学分级,现常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流状况的评价。
冠脉病变分级1988年美国ACC/AHA根据PCI的成功率和危险性,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A、B、C三种类型,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分型标准(见表1)。
其中B型病变分为两个亚型,仅有一种病变特征为B1型病变,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变特征则为B2型病变。
表1 198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HA)的冠状动脉病变分型病变特征A型病变B型病变C型病变病变范围局限性,<10mm 管状,10-20mm 弥漫,>20mm病变形态同心性偏心性————是否容易接近容易近段血管中度弯曲近段血管极度弯曲是否成角不成角(<45。
)中度成角(>45。
但<90。
)严重成角(>90。
)病变外形管壁光滑管壁不规则————钙化程度无或轻度中重度————闭塞程度非完全闭塞完全闭塞<3个月完全闭塞>3个月病变部位非开口部开口部————分支是否受累无需要导丝保护的分叉病变有不能保护的大分支血栓形成无有————静脉旁路移植血管————- 脆性退行性病变成功率>85% 60%-85% <60%危险性低中等高近年随着器械的改进和术者经验的积累,尤其冠状动脉支架的广泛应用,PCI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下降,按上述分型预测PCI成功率和并发症的价值有所下降。
目前,将病变分为低、中、高危险性(见表2)。
表2 病变的危险度分级低危险中危险高危险孤立性短病变(<10mm)管状病变(10-20mm)弥漫性病变(>20mm)对成性病变偏心病变瘤样扩张非成角病变中度成角(>45。
但<90。
)重度成角(>90。
)近段无弯曲近段轻至中度弯曲近段严重弯曲管壁光滑管壁不光滑非完全闭塞完全闭塞<3个月完全闭塞>3个月,有桥状侧枝非开口病变开口病变左主干病变未累及大分支需要导丝保护的分叉病变有不能保护的大分支不存在血栓少量血栓大量血栓或静脉桥退行性病变三、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即TIMI分级,原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像学分级,现常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流状况的评价。
FFR(Fractional Flow Reserve,即血流分数储备)检查是一种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其对心肌供血影响的技术。
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冠状动脉的狭窄会导致心肌缺血,然而缺血的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并不总是呈线性关系。
为了更好地量化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供血的损害程度,引入了FFR的概念。
FFR是指冠状动脉狭窄远端血管的平均血流量与最大血流量之比。
当冠状动脉狭窄时,远端血管的血流量会降低,而最大血流量会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因此,FFR的值会降低,表示远端血管的血流量减少。
在FFR检查中,通常使用压力传感器测量冠状动脉狭窄远端血管的压力。
通过测量冠状动脉狭窄远端血管的压力与主动脉根部压力之差,可以计算出FFR 的值。
正常的FFR值通常为0.75-0.80,这意味着远端血管的血流量与最大血流量之比为75%-80%。
然而,对于某些患者来说,即使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轻,其FFR值也可能低于正常值。
这可能是由于患者的其他疾病或生理状态导致的。
例如,糖尿病患者的心肌代谢异常可能导致心肌对缺血的敏感性增加,从而使FFR值降低。
此外,一些药物也可能影响FFR值。
因此,在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其对心肌供血的影响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生理状态和检查结果。
虽然FFR检查是一种有效的评估方法,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检查方法。
例如,冠状动脉造影是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准确的方法之一。
总之,FFR检查是一种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其对心肌供血影响的有效方法。
然而,在评估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生理状态和检查结果。
冠脉狭窄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1. 无狭窄,冠脉管腔直径无明显狭窄。
2. 轻度狭窄,冠脉管腔直径狭窄小于50%。
3. 中度狭窄,冠脉管腔直径狭窄50%-70%。
4. 重度狭窄,冠脉管腔直径狭窄大于70%。
此外,对于具体的病情,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灌注显像等综合评估,以确定狭窄的严重程度。
在诊断和
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手术或冠脉搭桥手术等。
总的来说,冠脉狭窄
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是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表现来综合评估的,以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血管狭窄分级标准
血管狭窄一般指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分级可分为Ⅰ、Ⅱ、Ⅲ、Ⅳ级四个级别。
Ⅰ级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在25%以下,此时可以进行药物治疗。
Ⅱ级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在26%~50%之间,为程度较轻的冠状动脉狭窄,可以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Ⅲ级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在51%~70%,属于中度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此时部分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加上进行冠脉支架、冠状动脉搭桥等方法进行治疗。
Ⅳ级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
度大于70%,此时是重度冠状动脉血管狭窄,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以及进行冠脉支架植入、冠状动脉搭桥来进行治疗。
在冠状动脉狭窄的时候,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避免过度的活动,以免给心脏带来压力,同时要注意监测血压,防止血压过高过低。
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时,需积极就诊,遵医嘱合理治疗。
Tianjin Med J,July 2023,Vol.51No.7纤维胶凝蛋白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刘首宏,张永全,王俏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胶凝蛋白-2(Ficolin-2)、纤维胶凝蛋白-3(Ficolin-3)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以137例稳定期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根据Gensini 评分分为轻度组56例、中度组49例、重度组32例;根据患者3个月内是否出现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s )分为预后良好组108例和预后不良组29例。
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收集各组临床病历资料,检测血清Ficolin-2、Ficolin-3水平,Pearson 积矩相关分析其与Gensini 的相关性,Logistic 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评估血清Ficolin-2、Ficolin-3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结果冠心病组血清Ficolin-2、Ficolin-3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
轻、中、重度组血清Ficolin-2、Ficolin-3水平依次降低(P <0.05)。
血清Ficolin-2、Ficolin-3与冠心病患者Gensini 评分呈负相关(r 分别为-0.708和-0.722,P <0.05)。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OR (95%CI ):1.451(1.292~1.628)]是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较高水平Ficolin-2、Ficolin-3是独立保护因素,OR (95%CI )分别为0.815(0.730~0.909)和0.853(0.787~0.924)。
Ficolin-2与Ficolin-3指标联合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AUC 高于单一指标(Z 分别为3.186和2.953,P <0.05)。
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Ficolin-2、Ficolin-3水平降低,并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两指标联合检测可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敏感度较高。
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冠状动脉狭窄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也是导致心脏疾病发作的关键因素之一。
冠脉造影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位置,是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却一直缺乏统一和标准化,导致不同医疗机构或医生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差异性。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对现有的评判标准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和客观的冠状动脉狭窄评估方式,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冠心病的治疗和管理。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推动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的统一和标准化,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诊疗服务。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将介绍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文章的目的和结构安排。
在正文部分,将从冠脉造影的重要性、冠脉狭窄的诊断方法以及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等方面展开论述。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的重要性,展望其应用前景,并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归纳。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的相关知识,并对其应用和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对冠脉造影术中狭窄的评判标准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有效的诊断依据,从而提高冠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
同时,通过对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的研究,可以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基础和参考,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进展和临床应用。
2.正文2.1 冠脉造影的重要性冠脉造影是一种重要的心血管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状态。
通过冠脉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形态特征和血流情况,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冠脉Gensini 评分
狭窄程度评分病变部位评分
01 %〜25 %1左主干5
26 %〜50 %2左前降支或回旋支近段 2.5
51 %〜75 %4左前降支中段 1.5
76 %〜90 %8左前降支远段 1.0
91 %〜99 %16左回旋支中、远段 1.0
全闭32右冠状动脉 1. 0
小分支0. 5
,每位患者的积分为所有病变积分的注:每处病变的积分为狭窄程度评分乘以病变部位评分总
和。
Gensini评分系统
对每支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定量评定,首先根据冠脉狭窄程度确定基本评分,狭
窄直径V 25%计1分,》25%〜V 50%计2分,》50%〜V 75%计4分,》75%〜V 90% 计8分,》90%〜V 99%计16分,99%〜100%计32分,再根据不同冠脉分支确定相应系数,分别为:左主干(LM)病变X 5;左前降支(LAD)病变:近段X 2.5,中段X 1.5,远段X 1;对角支病变:D1 X 1, D2 X 0.5;左回旋支(LCX)病变:近段X 2.5,钝缘支X 1,远段X 1, 后降支X 1,后侧支X 0.5;右冠状动脉(RCA)病变:近、中、远和后降支均X 1。
以每一冠状动脉的狭窄基本评分乘以该病变部位的系数,即为该病变血管的评分,各病变血管得分总和
即为该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总评分。
只供学习与交流。
血流储备分数基本概念理论及意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简称FFR)是一种衡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指标,主要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并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下面将对FFR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意义进行详细介绍。
FFR是指在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和正常冠状动脉之间,终末舒张期压力比(Pd/Pa)的比值。
其中Pd表示在狭窄部位的舒张压力,而Pa表示在正常冠状动脉的舒张压力。
FFR的值范围在0到1之间,当FFR小于0.75时,表示狭窄程度明显,可能需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而当FFR大于0.75时,表示狭窄程度较轻,可以选择药物治疗。
FFR的理论基础是冠状动脉生理学,即冠状动脉对心肌供血的调节机制。
当心肌需要增加血供时,冠状动脉会扩张,血流量增加,从而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而当冠状动脉受到狭窄的影响时,血流量减少,导致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的发生。
通过测量FFR值,可以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判断心肌是否缺血,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FFR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冠状动脉介入治疗:FFR可以评估狭窄部位对心肌的供血是否不足,从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支架植入)。
对于狭窄部位FFR小于0.75的患者,介入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心肌供血,减少心绞痛发作和冠心病的进展。
2.与临床症状的关联:FFR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相关性。
研究表明,FFR值越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运动耐量越差,心绞痛症状也越明显。
因此,通过测量FFR值,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症状的严重程度,并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
3.指导药物治疗:对于FFR值大于0.75的患者,药物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和减少血小板聚集等方式来改善心肌供血。
FFR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指导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总之,血流储备分数(FFR)是一种有效的指标,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指导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预测疗效,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冠脉造影是一种常用的心脏诊断检查方法,通过注射造影剂进入冠脉,利用X光透视等技术观察冠脉的情况,以评估冠脉是否有狭窄等异常情况。
冠脉狭窄是导致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原因之一,狭窄的程度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的选择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准确评判冠脉造影狭窄的程度,在临床实践中通常采用一些标准来进行评估。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1. Gensini评分法Gensini评分法是一种常用的评分方法,通过对狭窄程度、病变位置、血管大小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给出一个综合评分,来反映冠脉的整体狭窄情况。
根据评分结果,可以判断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并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
2.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CC/AHA)评分法ACC/AHA评分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评分方法,也是一种综合评估冠脉狭窄情况的方法。
该评分方法根据病变的长度、程度、血管内径等因素进行评估,根据评分结果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3. 根据狭窄程度来划分根据狭窄的程度,一般可以将冠脉狭窄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轻度狭窄一般是指狭窄程度在30%以下,中度狭窄为30%-70%,重度狭窄为70%以上。
不同程度的狭窄对患者的健康影响和治疗方案的选择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4. 根据影像学表现来评判除了以上常用的评分方法外,还可以根据冠脉造影的影像学表现来评判狭窄的情况。
狭窄部位的长度、形态、血流速度等都可以作为评判的依据。
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是一种很重要的评估方法,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评判方法,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评判标准,以适应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患者疾病情况的变化。
【字数】第二篇示例:冠脉造影是一种用于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或手术。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的toast分型诊断标准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的toast分型是根据血管镜下观察和病变分布的特点进行分类的,主要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和冠心病的危险性:
1. 根据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的toast分型诊断标准,分型分为六类:type Ⅰ、type Ⅱa、type Ⅱb、type Ⅲ、type Ⅳ和type Ⅴ。
2. Type Ⅰ为正常型,指冠状动脉内膜光滑,未见明显病变。
3. Type Ⅱa为中度非狭窄型,特征为冠状动脉内膜上有黄色斑块(斑块面积小于1mm²),但未引起血管明显狭窄。
4. Type Ⅱb为中度狭窄型,指冠状动脉内膜上有黄色斑块(斑块面积小于1mm²),并且引起血管狭窄。
5. Type Ⅲ为重度非狭窄型,主要特征是冠状动脉内膜上有黄色斑块(斑块面积大于1mm²),但未引起血管明显狭窄。
6. Type Ⅳ为重度狭窄型,指冠状动脉内膜上有黄色斑块(斑块面积大于1mm²),并且引起血管明显狭窄。
7. Type Ⅴ为钙化型,特征为冠状动脉内膜上有明显的钙化,可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
8. 根据大动脉粥样硬化toast分型的结果,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指导医生制定治疗方案,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主动脉狭窄大小分级标准
主动脉狭窄是一种心脏瓣膜疾病,它会导致主动脉瓣口面积缩小,从而使血流受阻。
为了更好地理解主动脉狭窄,我们有必要了解其分级标准。
主动脉狭窄大小分级标准可以从瓣口面积和跨瓣压差两个角度来划分。
瓣口面积是衡量狭窄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瓣□面积的大小,主动脉狭窄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一般来说,主动脉瓣瓣口面积在1. 5cm2以上的,属于轻度狭窄;瓣口面积在1.0∖~L5cm2的,属于中度狭窄;瓣口面积不到IenI2的,属于重度狭窄。
除了瓣口面积外,跨瓣压差也是评估主动脉狭窄的重要指标。
跨瓣压差是指心室和主动脉之间的压力差,它反映了血流受阻的程度。
如果跨瓣压差比较小,小于30mmHg,提示主动脉瓣为轻度狭窄;如果跨瓣压差在30∖~50mmHg,提示主动脉瓣存在中度狭窄;如果跨瓣压差大于50mmHg,提示主动脉瓣为重度狭窄。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分级标准只是提供一个大致的参考范围,具体的分级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因此,如果您有疑虑或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原理及操作流程FFR原理:FFR是通过测量冠状动脉压力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方法。
它能够分析血液在狭窄冠状动脉狭窄前后的流速差异。
FFR值在基线状态下为1.0,如果患者的FFR值小于0.8,则说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重,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风险,需要进行血管成形术。
FFR操作流程:FFR检查通常在导管室或心导管室中进行。
1.术前准备:-患者需要空腹,一般需禁食6小时以上。
-随着检查进行,患者需要严格监测血压和心电图。
-为了进行无创检查,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在股动脉或桡动脉插入导管并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示清晰。
2.引导导管插入冠状动脉:-为了引导导管插入冠状动脉,医生会使用X射线或导向影像来帮助准确定位。
-导管通常通过股动脉插入,但也可以通过桡动脉插入。
3.FFR测量:-通过引导导管将压力导管插入冠状动脉狭窄区域。
-在基线状态下,测量冠状动脉的压力。
-使用药物(如阿多诺肾上腺素)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
-在扩张后测量冠状动脉的压力。
4.FFR计算:-通过测量狭窄前和狭窄后的冠状动脉压力差异来计算FFR值。
-FFR值等于狭窄后冠状动脉的压力除以狭窄前冠状动脉的压力。
-如果FFR值小于0.8,则需要进行血管成形术。
5.结果分析与记录:-医生会根据FFR值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
-结果可能含有一些误差,所以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
-医生会将FFR的结果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并制定治疗计划。
总结: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是一种可靠的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决定治疗选择的方法。
通过测量狭窄前后的冠状动脉压力差异,可以计算出FFR值。
FFR检查通常在导管室中进行,需要进行血管造影和压力测量。
根据FFR值的结果,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冠状动脉供血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血管成形术。
64 层螺旋CT 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分析64 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对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0 年10 月-2011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疑似冠心脏病患者,对60 例患者采用常规的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作为对照组,同时对60 例患者采用64 层螺旋C T 冠状动脉成像诊断,观察采用64 层螺旋C T 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性以及诊断正确率。
结果采用64 层螺旋C T 诊断64 层螺旋C T 诊断,其轻度敏感度为71.0%,中度敏感度为90.5%,重度敏感度为92.2%。
其轻度特异度为97.6%,中度特异度为98.1%,重度特异度为97.7%。
其轻度正确率为91.4%,中度正确率为96.6%,重度正确率为96.3%。
与传统的诊断效果一致。
结论采用64 层螺旋CT 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64 层螺旋CT 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2-0159-01冠状动脉狭窄简称冠心病,是目前临床较常见疾病之一,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危害。
随着我国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每年死于冠心病的人数不断上升。
早发现、早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最有效的方法。
临床一般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心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冠心病是一项有创检查,部分患者在接受检查后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1],增加患者的痛苦,如果治疗不及时,易导致患者死亡。
随着64 层螺旋C T 问世,其以准确、无创等优点得到临床医生及患者的认可。
本文通过对我院60 例患者采用64 层螺旋C T 进行诊断,现将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 年10 月-2011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疑似冠心脏病患者,其中包括39 例男性患者,21 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30 岁-85 岁,平均年龄(52.4±2.1)岁。
冠脉斑块狭窄率计算方法冠脉斑块狭窄率是衡量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冠脉斑块狭窄率计算方法主要基于冠脉造影图像,通过测量斑块所占冠脉管腔的面积或直径,进而计算出冠脉狭窄率。
1.提取冠脉造影图像:通过冠脉造影术,将造影剂注射至冠状动脉,产生冠脉造影图像。
一般会获取多个角度的图像,以全面了解冠状动脉情况。
2.选择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 ROI):根据需要选择感兴趣区域,通常是冠脉病变最明显的部分。
ROI应该选择在狭窄较为明显、斑块较多的冠状动脉分支。
3.计算斑块区域面积或直径:通过计算ROI中斑块区域的面积或直径,来评估狭窄的程度。
面积计算一般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直径计算可以通过直接测量或特定的计算公式。
4.计算狭窄率:斑块狭窄率的计算常采用二维法和三维法。
4.1二维法:将冠脉管腔分成多个等分,通过测量斑块所占管腔面积与总管腔面积的比例来计算狭窄率。
常用的方法有Gensini法和AHA/ACC法。
- Gensini法:将冠状动脉分为11个不同的分支,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不同程度分配相应的评分,然后将评分累加,得到冠状动脉总评分。
评分越高表示病变越严重,狭窄率也相应较高。
- AHA/ACC法:将冠脉分成多个段,分别计算每个段的狭窄率,然后将各段狭窄率相加得到总的狭窄率。
4.2三维法: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冠脉狭窄率。
通过将多个角度的冠脉造影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使用计算机软件测量斑块所占的冠脉总体积和管腔总体积,计算得到狭窄率。
冠脉斑块狭窄率计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医生的经验、可用设备和操作步骤。
不同方法的准确性可能有差异,但应结合临床病情综合分析,综合考虑病变部位、程度以及可能的相关症状来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严重程度。
冠脉斑块狭窄率的计算可用于指导冠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对于狭窄率较高的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行介入治疗,如冠脉扩张术(冠脉血运重建术)或冠脉搭桥手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怎么划分的呢
导语:冠状动脉狭窄其实就是血管狭窄,冠状动脉狭窄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不论哪一种都是不容乐观的,都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
冠状动脉狭窄其实就是血管狭窄,冠状动脉狭窄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不论哪一种都是不容乐观的,都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
许多冠心病患者都担心自己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已经很高了,但是自己又没有办法得知自己的情况到底如何。
所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冠状动脉狭窄的分级情况。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冠状动脉狭窄以管腔面积的缩小分为4级。
Ⅰ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1%~25%;Ⅱ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26%~50%;Ⅲ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51%~75%;Ⅳ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76%~100%。
1支或1支以上主要冠状动脉(指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达到Ⅲ级,诊断为冠心病。
TIMI试验提出的分级指标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①0级,无血流灌注,闭塞血管远端无血流。
②Ⅰ级,部分造影剂通过,冠状动脉狭窄的远端不能完全充盈。
③Ⅱ级,冠状动脉狭窄的远端可以完全充盈,但显影慢,造影剂消除慢。
④Ⅲ级,冠状动脉远端完全而且迅速充盈与消除,与正常冠状动脉相同。
以上就是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分级。
狭窄程度比较高的一般就是冠心病的患者,冠心病患者日常要注意许多。
但就算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高,也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好的心态才有助于病情的缓解。
消极的心态会对治疗产生消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