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肌内效贴布技术
- 格式:pptx
- 大小:6.75 MB
- 文档页数:51
肌内效贴布使用方法,肌内效贴布贴法图解肌效贴的作用在于支持和放松肌肉,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促进血液循环,最重要的是,它们还能减轻疼痛。
肌效贴帮助肌肉沿正确的活动平面移动,缓解肌肉和韧带的紧张。
将它和泡沫轴搭配使用,可以使肌肉获得最佳的放松效果。
肌效贴的适用区域肌效贴适用于感觉紧绷或酸痛的肌肉两端。
最常见的位置包括肩部周围、下背部、膝盖和跟健等。
当然,了解了肌肉的解剖结构后,你可以将它应用到任何位置。
使用方法示例手腕屈肌1.先量出需要的长度(手掌4/5到手肘内踝)。
2.并在腕关节的位置剪开呈Y字。
3.将边边的直角修剪成圆角,贴上去之后才不会因为摩擦而太容易掀起来。
4.并把背后贴纸撕成数段,方便你等一下做黏贴。
接着,对贴布施予轻度张力,往手掌两侧肌腹(Y字)拉开、贴上,再往手肘内踝方向慢慢黏贴。
注:记得黏贴开始前,要尽量伸展要黏贴的部位,让皮肤处于延展状态。
例如伸展手腕关节时可以让手指靠着桌角或墙壁,以达伸展效果。
最后,再补上第二条固定手腕用。
1.先测量绕手腕2/3圈的长度。
2.以手腕关节线为准,先对准贴布一半在手掌,一半在前臂,由一端掌侧往背后顺贴。
3.接着轮到手腕背侧时,在伸展动作下,让贴布有轻度张力贴在手腕关节背侧。
4.回到掌侧后顺贴完毕,记得绕完手腕一圈时不能重叠,以免影响循环。
完成!大腿肌群1.由髌骨下缘开始量长度到大腿2/3处,髌骨处贴布剪开成Y形。
2.尽量伸展髋关节。
弯曲膝盖后,将开Y处贴于髌骨上缘,并把Y 字贴于髌骨周围。
3.最后把直条的部分施予张力、贴上。
完成!小腿1.由足底(脚跟)开始往上量,到跟腱与肌腹交接处,可以先折个记号,2.再往上量到接近膝盖窝,肌腹段的贴布剪开成Y形。
3.在小腿的伸展动作下,由脚跟开始往上顺贴至阿基里斯腱与肌腹交接处。
4.腿腹开Y处则沿着小腿两侧,顺贴至膝盖两侧后方骨突处。
注:执行所有与肌肉相关的贴紮时,都要配合将肌肉伸展开的动作,主要目的是因为在黏贴上去时须将皮肤伸展开,贴上后才不会限制动作,让贴紮达到最佳效果。
一、引言肌内效贴扎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在人体表面贴上具有弹性的肌内效贴布,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稳定关节、促进康复等。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项技术,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肌内效贴扎技术实训。
以下是对实训过程的总结和体会。
二、实训内容1. 肌内效贴扎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肌内效贴扎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贴布的拉伸和固定,改变皮肤和肌肉之间的间隙,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从而达到减轻疼痛、改善功能的目的。
2. 肌内效贴扎的操作方法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不同部位(如颈部、肩部、腰部、膝关节等)的肌内效贴扎方法。
具体包括:(1)贴布的剪裁:根据治疗部位和需要达到的效果,剪裁出合适的贴布形状。
(2)贴布的拉伸:贴布在粘贴前需要适当拉伸,以确保贴布与皮肤紧密贴合。
(3)贴布的粘贴:按照正确的方向和位置粘贴贴布,并确保贴布与皮肤紧密贴合。
(4)贴布的固定:使用贴布周围的皮肤进行固定,以防止贴布脱落。
3. 肌内效贴扎技术的应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肌内效贴扎技术在以下方面的应用:(1)运动损伤的防护:如关节扭伤、肌肉拉伤等。
(2)慢性疼痛的治疗: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
(3)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如膝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活动受限等。
(4)姿势矫正:如颈椎前倾、骨盆前倾等。
三、实训体会1. 肌内效贴扎技术是一种简单、易学的治疗方法,但要想掌握好这项技术,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2. 肌内效贴扎技术具有无创、安全、便捷等优点,适合在临床、康复、运动等领域广泛应用。
3. 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贴布的拉伸力度、形状和位置。
4. 肌内效贴扎技术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如物理治疗、运动康复等,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肌内效贴扎技术实训,我们对这项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以下几方面:1. 肌内效贴扎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史上最全的康复肌贴(运动胶布)贴法肌内效贴疗法是⽇本脊医加濑建造(Kenzo Kase, DC) 在70年代发明,利⽤有弹性贴布的回弹⼒,影响肌⾁、筋膜等组织,以达致保护关节、放松肌⾁、促进循环、消肿去瘀的功效。
功⽤ 1. 放松紧张肌⾁:肩膀/ 背部肌⾁ 2. 协助较弱的肌⾁收缩:膝部乏⼒ 3. 促进⾎液及淋巴循环- 拉起⽪肤及筋膜4. 消肿去瘀:撞伤后/ ⼿术后/ 电疗后/ 输⾎后 5. 保护受伤韧带:⾜踝扭伤 6. 减轻痛楚:在伤⼝旁边贴上,可减少伤⼝在活动时的拉扯,即时减少痛楚 7. 改善⾻骼排列:膑⾻外移 8. 改善姿势:寒背贴布类别 弹性贴布(Elastic Adhesive Tape):可伸展40 - 50%常⽤剪法贴法 头尾不可拉长,否则贴布容易卷起基本技巧⽰范 1. 撕开⼀端底纸,尽量不要接触贴布上的胶⽔ 2. 贴稳⼀端,不要拉长,将贴布扫平五次 3. 将中段的贴布拉长⾄需要的拉长度,并贴上 4. 将整块贴布扫平五次,使之稳固,完成! 不同⾝体部位之贴法 颈痛材料:4⼨Y 形,4⼨I 形贴布 姿势:低头 ⽅法:拉长贴布15%贴上,可在痛点上打横加多⼀条拉长50%贴上斜⽅肌酸痛 姿势:头尽量侧向另⼀边 ⽅法:贴布贴时拉长10%在斜⽅肌上贴上肱⼆头肌酸痛姿势: 坐着,伸直⼿肘,⼿往后放平在床上 ⽅法:拉长胶布20%,由下⾯⼿肘位置贴⾄肩膀。
效果不明显时可在痛点上打横⼀条拉长50%的胶布 肱三头肌酸痛物料:8⼨长胶布,Y型 姿态:举⾼上臂,屈曲⼿肘 ⽅法:拉长胶布20%,由⼿肘贴⾄腋下/肩胛⾻位置⼿肘痛(Tennis Elbow)物料: 8⼨长Y 形及4⼨长I 形贴布 姿势:伸直⼿肘,屈曲⼿腕 ⽅法:8⼨贴布拉长10%贴上,由肱⾻外侧贴⾄前臂 4⼨贴布拉长10%贴上,打斜⼀条由上臂外侧贴⾄前臂内侧⼿腕扭伤物料: 8⼨长I 型贴布 ⽅法:拉长贴布40%,由背⾯贴⾄⼿掌那⾯,贴布可重,以增加稳定性拇指腱鞘炎De Quervains物料:8⼨I型贴布姿势:⼿肘伸直,拇指及⼿腕屈向桡⾻及⼿背 ⽅法:I型胶布拉长20%,第⼀条由拇指贴向⼿臂⼿指扭伤物料: 3⼨长I型贴布 姿势:伸直⼿指 ⽅法:在两节打圈背部酸痛材料:6⼨Y 形, 6⼨I 形贴布 姿势:站⽴,腰向前弯 ⽅法:沿着背部肌⾁拉长贴布15%贴上,贴完伸直腰时会见到折纹是正常的,可在痛点上打横加多⼀条拉长50%的贴上椎间盘突出 姿势:伸直腰 ⽅法:在腰椎以『⽶』字形,拉长贴布40%贴上,贴布有助患者弯腰向前,减少对椎间盘的刺激经痛⽅法‧材料: 4⼨长贴布x 2 姿势:仰卧,伸直双脚‧依图在痛楚位置 拉长贴布10%贴上胸⼝痛原因: 长时间咳嗽‧长时间⽤⼒呼吸 ⽅法: 抬起⼿‧⾝少许倾向另⼀边‧拉长贴布15%贴上 ⽛较痛材料: 3⼨长贴布‧ 姿势:半开着⼝‧患者开着⼝贴下‧张贴布拉长10%贴下拇趾外翻物料: 1⼨阔的6 - 8⼨长贴布x 1 姿势:拉拇趾向内侧‧贴布拉长40%贴下 ⽅法:在⼀端剪开2⼨成Y 型前掌痛物料: 4 – 5⼨胶布x 1 – 3条 姿势:坐着 ⽅法:按着⾜部的两旁,拉长胶布20% 贴下如不够舒适,可在胶布底加上纱布,或在表⾯加硬胶布急性⾜跟痛物料:5⼨长贴布x 2,8⼨长贴布x 1 姿势:⾜踝关节及脚趾尽量向上屈 ⽅法:5⼨贴布拉长15%贴上⾜底,8⼨贴布拉长30%由⾜底贴⾄⼩腿内侧 ⾜踝前痛 物料: 5⼨贴布I 型 姿势:⾜踝尽量向下弯 ⽅法:拉长贴布40%在⾜踝前贴上⾜踝扭伤物料: 10⼨长贴布及6 ⼨长贴布 姿势:⾜踝在⽆痛状态,贴打横的⼀块⾜踝尽量向下弯,贴垂直的⼀块时⾜踝关节成⼤约90度 ⽅法: 6⼨长贴布拉长30 – 40%贴在⾜踝前⽅,10⼨长贴布拉长30 – 40%贴在⾜踝的痛侧⼩腿抽筋物料:10⼨贴布I 型,10⼨贴布Y 型 姿势:伸直膝关节,脚板尽量向上屈 ⽅法:拉长贴布20%,由⾜跟贴⾄⼩腿酸痛部位膝前瘀肿物料:3⼨长贴布x 1 姿势:膝部完全屈曲 ⽅法:拉长贴布20%并贴上肿胀部份 膝部肿胀物料:6⼨长胶布x 2 ⽅法:膝部完全屈曲,拉长贴布10%并贴上膝部⼤腿四头肌酸痛物料:10⼨长胶布x 1 姿势:屈曲膝关节⾄100度 ⽅法:拉长弹性胶布20%,由上⽽下贴上 膝部伸直时看到胶布,有皱纹是正常的膝痛物料:6⼨Y 形贴布x 3 ⽅法:横Y:膝部屈曲20度,拉长30%,由膝外侧,围着膝盖上下边,向内侧贴 ⽅法:直Y:膝部屈曲90度,拉长20%,⼀块由⼤腿四头肌,围着膝盖内外边,向下贴⾄胫⾻粗隆,另⼀块由胫⾻粗隆,围着膝盖内外边,向上贴⾄⼤腿四头肌下端。
2003年起,美国40所学院和大学均开设了肌内效贴布疗法的课程
临床应用KT的专业人员
`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认证竞技体育教练员,手法治疗师,医生,手工治疗师,护士
`2008年全世界有15万人获得KT 学会的认证
`全球80个国家有个24国际分支机构
波浪形的图案:类似于指纹;允许皮肤透气
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不是康复性的
促进淋巴循环,消除肿胀,降低发炎反应
支持肌肉
消肿
矫正关节问题
止痛
减少痉挛与伤害
增加关节活动度
活化内生性止痛机制
促进血液与淋巴液的流动
减少过多发炎物质与热的堆积
降低发炎反应
进行相关训练康复之道
可针对痛点促进循环代谢
间隙矫正
`经过关节的地方,组织牵拉,贴布不拉
`产生张力
`将皮肤抬起来,增加皮下空间。
肌内效贴布—搜狗百科
肌内效贴布(KINESIO)主要是为治疗关节和肌肉疼痛而开发的贴布。
从运动贴布的功效而言,一般运动员所使用的运动贴布只能暂时止痛而缺乏治疗的效果。
运动员使用肌内效贴布,旧伤以及先前累积的肌肉疼痛可以好转,在伤害未痊愈却得继续进行练习得情况下,可以避免旧伤更加严重而再次引起伤害。
肌内效贴布被普遍应用于运动保健及防护上,使用者中大部分为运动选手,目前医学界也开始应用贴布于关节病的治疗上。
不常运动却关节疼痛的民众也可以经由肌内效贴布的贴扎,来舒缓疼痛,达到治疗的效果。
肌内效贴布是一种弹性贴布,近年来在国外的临床上逐渐受到重视,它本身并不是像传统膏药或药布是有药性,所以相较之下不容易会有皮肤过敏或适应不良的情形。
而它的最主要的神奇功效是来自於本身具有拉力与弹性的设计,无论是贴布本身上层的”布”或是下层贴於皮肤的”胶”,均依照生物力学以及生理机制设计出来的,因此品质的好坏对於治疗的效果影响甚大,例如本院康复中心皆采用进口最佳品质的贴布为患者贴札,力求最佳治疗品质与效果。
除了贴布本身之外,决定贴札治疗效果的最重要因素决定於治疗师的经验与技术,同样的一卷贴布,即使有样学样的贴札,看起来外观似乎相似,但对於治疗效果可能天差地远,更何况依照不同患者不同的症状所做的贴札时的”设计”与”微调”。
治疗师部需考虑到的有皮下筋膜组织、肌肉组织、关节、血液与淋巴循环、神经组织…等等的整体治疗观念与技术,才能发挥贴布的神奇治疗效果。
[1]。
肌肉效贴布技术肌内效贴扎技术肌内效贴扎技术是一种将肌内效胶布贴于体表以达到增进或保护肌肉骨骼系统、促进运动功能的非侵入性治疗技术。
常用于各类运动损伤的处理,并广泛延伸到神经康复、美容等领域。
肌贴结构肌内效贴由三层组成,一层是防水弹力棉布,二层是医用压克力胶,三层是保护胶水的背亲纸。
每平方米的弹力棉布上涂4-70g的胶水,且胶面呈水波纹状,水波纹的宽度为3.75px,间隙为8.75px,波长150px,振幅40px。
专用术语锚指贴扎起端,为最先贴扎端、固定端。
尾指固定端贴妥后,远离固定端向外延伸的一端,或称尾端;延展方向指锚固定后,尾端继续延展贴扎的方向;回缩方向指贴布“尾”向“锚”弹性回缩的方向;自然拉力指对贴布不施加任何外加拉力或仅施加<10%的拉力。
一般来讲,淋巴贴布自然拉力为0-10%,肌肉贴布自然拉力为7-10%。
初学者开始应用时,一般采用自然拉力。
中度拉力指对贴布施加10-30%的拉力。
一般来讲,筋膜矫正10-20%,软组织支持20-30%,瘢痕塑形30%。
极限拉力指对贴布施加超过30%的拉力。
一般用于关节矫正[2]。
肌内效贴布的剪裁根据贴扎目的及贴扎位置的解剖特点的不同,肌内效贴布有多种剪裁方法,常见的有:I型贴布不剪裁,依需求决定宽度及锚的位置。
当锚贴好后,其余贴布均朝同一方向回缩,此时贴布对于软组织提供但一方向的强大引导力量,可作为引导筋膜、促进肌肉收缩及支持软组织等应用。
当锚位于贴布中点时,两端贴布向中间方向回缩,此时可针对痛点促进循环代谢;当锚位于贴布两端,此时贴布提供最大固定效果,依施予中段贴布的拉力不同,针对关节活动面或拉伤的软组织做不同程度的固定。
X型贴布两端对半裁剪,中间不裁剪,四个分支的尾端贴布回缩朝向中间的锚,此时可促进锚位置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起到止痛的效果,也称为“痛点提高贴布”。
Y型贴布一端对半裁剪,另一端不裁剪。
此时两分支尾端贴布的长度及夹角会影响回缩向固定端的回缩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