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3.32 MB
- 文档页数:15
肌内效贴的原理与应用1. 肌内效贴的定义肌内效贴是一种通过贴在皮肤上给药的方式,将药物直接输送到肌肉组织深处,以便药物更有效地吸收和发挥作用的医疗设备。
2. 肌内效贴的原理肌内效贴通过使用透明、柔软、有粘性的贴剂,将药物带入肌肉组织中。
其主要原理包括:2.1 透皮吸收肌内效贴中的药物成分可以通过皮肤渗透到肌肉深层。
肌内效贴的粘度足够高,可以确保贴剂贴合皮肤,使药物成分在贴剂和皮肤接触的区域逐渐渗透进入肌肉组织。
2.2 血液循环肌内效贴的贴合度高,可以使药物成分在贴剂和皮肤接触的区域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这样,药物成分可以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达到治疗的目的。
2.3 肌肉吸收贴剂中的药物成分可以通过贴剂与皮肤接触区域的毛细血管被肌肉组织吸收。
由于贴剂与皮肤接触区域较小,所以较快地被肌肉组织吸收和分发。
3. 肌内效贴的应用肌内效贴在临床医学和个人保健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3.1 疼痛管理肌内效贴广泛用于疼痛管理。
通过将止痛药物贴在疼痛部位,药物可以迅速渗透到肌肉深处,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3.2 运动康复在运动损伤康复过程中,肌内效贴能够辅助修复受伤的肌肉组织。
适当的药物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肌肉恢复以及减轻疼痛。
3.3 营养补充某些肌内效贴含有营养成分,如维生素、氨基酸等。
这些成分可以通过贴剂输送到肌肉组织,辅助补充身体所需的必要营养。
3.4 皮肤问题治疗肌内效贴不仅可以用于药物输送,还可以应用于皮肤问题的治疗。
例如,对于一些局部感染性皮肤疾病,可将治疗药物贴在皮肤部位,以促进药物的吸收和治疗效果。
3.5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肌内效贴也可以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例如,肌内效贴中可以含有神经递质类药物,通过贴剂的应用将药物输送到神经组织,以达到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目的。
4. 肌内效贴的优势肌内效贴相对于其他给药方式有以下优势:4.1 安全性高肌内效贴是经过严格的研发和检验的医疗产品,其使用安全性经过了较高的验证。
一、引言肌内效贴扎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在人体表面贴上具有弹性的肌内效贴布,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稳定关节、促进康复等。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项技术,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肌内效贴扎技术实训。
以下是对实训过程的总结和体会。
二、实训内容1. 肌内效贴扎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肌内效贴扎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贴布的拉伸和固定,改变皮肤和肌肉之间的间隙,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从而达到减轻疼痛、改善功能的目的。
2. 肌内效贴扎的操作方法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不同部位(如颈部、肩部、腰部、膝关节等)的肌内效贴扎方法。
具体包括:(1)贴布的剪裁:根据治疗部位和需要达到的效果,剪裁出合适的贴布形状。
(2)贴布的拉伸:贴布在粘贴前需要适当拉伸,以确保贴布与皮肤紧密贴合。
(3)贴布的粘贴:按照正确的方向和位置粘贴贴布,并确保贴布与皮肤紧密贴合。
(4)贴布的固定:使用贴布周围的皮肤进行固定,以防止贴布脱落。
3. 肌内效贴扎技术的应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肌内效贴扎技术在以下方面的应用:(1)运动损伤的防护:如关节扭伤、肌肉拉伤等。
(2)慢性疼痛的治疗: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
(3)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如膝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活动受限等。
(4)姿势矫正:如颈椎前倾、骨盆前倾等。
三、实训体会1. 肌内效贴扎技术是一种简单、易学的治疗方法,但要想掌握好这项技术,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2. 肌内效贴扎技术具有无创、安全、便捷等优点,适合在临床、康复、运动等领域广泛应用。
3. 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贴布的拉伸力度、形状和位置。
4. 肌内效贴扎技术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如物理治疗、运动康复等,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肌内效贴扎技术实训,我们对这项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以下几方面:1. 肌内效贴扎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肌内效贴诊疗常规一、概述肌内效贴有防水弹力棉布、医用亚克力胶、离型材料(背亲纸)组成。
产品是每平方的弹力棉布上涂40~70g的胶水,且胶面呈水波纹状,水波纹的宽度0.15cm,间隔为0.35Cnb波纹长6cm,振幅1.6CnIo二、适应症与禁忌症(一)适应症主要临床作用缓解疼痛、改善循环、减轻水肿、支持软组织、放松软组织、训练软组织、纠正姿势、增强关节稳定性。
(二)禁忌症暂无。
三、操作规程(一)操作规范1.扎贴力度及作用①自然力度:采用肌内效贴本身的自然力度,作用有:促进淋巴循环引流的效果,一般贴法为贴布基部固定和在肢体近端的大淋巴结处,尾端贴布则包覆肿胀的区域,将淋巴引流往淋巴结节,减轻肢体肿胀;扎贴在肌肉上时,根据贴布方向不同,对肌肉可分别有促进或放松的效果;具有引导筋膜流向作用,能诱发正确姿势及带动肢体动作,从而增强运动表面等。
②中度拉力:采用中等拉力,作用有:贴布与皮肤之间的交互作用力中,垂直于皮肤的应力表现较自然拉力贴布明显。
对于改变筋膜分布的相对位置,或固定局部软组织有较佳的效果;支持及保护软组织,特别是延展性及收缩能力极小的肌腱或韧带组织,对疤痕结构提供垂直应力,避免疤痕过度增生并能改变结缔组织的分布。
③极限拉力当弹性贴布使用极大拉力时,贴布所提供的力等同于白贴布的作用,可用于固定、矫正关节位置或限制关节活动范围等。
对使用肌内效贴布的入门者而言,建议先以自然拉力为主,即可处理大部分软组织问题;以接受贴扎者来说,对自然拉力贴布的耐受度也较高。
待使用者充分掌握并熟练贴扎技巧之后,可再尝试各种不同拉力贴布的运用。
(二)操作流程1.对患儿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定。
2.根据评定结果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贴扎。
3.告知患者或家属贴扎的H的以及注意事项。
四、注意事项(一)扎贴前清洗皮肤表面,避免油质液体残留或毛发阻碍贴布粘性。
(二)良好扎贴的标志无存在感,症状在几小时后缓解(慢性疾病除外),拉力均衡。
(三)找到正确部位,将固定点贴上,再以局部伸展姿势将贴布平顺贴在皮肤上,覆盖住整块肌肉。
下背痛的肌内效贴技术实训步骤1.干燥皮肤:肌贴使用之前必须保证皮肤是没有任何水分或乳液乳霜等东西,要保持完全干燥,并且是冷静下来的。
2.清洁皮肤:单纯的清水有时可能达不到清洁效果,可以采用酒精或含酒精的洗手液进行清理。
3.避免接触:在使用肌贴前,一定要避免其他表面接触到粘性面,防止降低甚至失去其粘性。
4.激活粘合面:肌贴贴上后,用力擦拭肌贴,摩擦产生的热量可激活粘合面,确保与皮肤更好的粘合(建议可以从中间向两边摩擦,会降低肌贴边缘的卷起)。
5.圆角剪切:肌贴使用时建议将末端边缘剪切成圆形,可以减少边缘摩擦卷起或卡在衣服类似物上。
一、肌贴的五大贴法1.“I”字型:肌贴的最基本贴法,通常此种贴法用于支撑受伤的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经常用在肩袖、臀肌、股四头肌或跟腱,也可以是腰背,以帮助您保持正确的姿势。
使用时将一末端5厘米左右的粘合面先覆盖于组织上,一边剥离剩下的背纸一边施以约50%的拉伸将其覆盖在皮肤上,最后末端约5厘米的肌贴零拉伸。
2.“X”字型:如果需要肌贴覆盖的肌肉面积大或要穿过多个关节时,可以使用此贴法,还可以帮助某个点疼痛的缓解。
在“I”字型的基础上,两个末端向中心裁剪,中间留3-5厘米不裁剪。
使用时受伤区域处于最大伸展位,撕掉中心处背纸并握住肌贴末端将中心拉伸70-80%,将其覆盖在疼痛区域焦点上。
然后依次将尾巴去掉背纸覆盖整个疼痛区域,肌贴末端零拉伸。
3.“Y”字型:可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激活受损肌肉更有效工作,抑制受伤或过度使用的肌肉以促进休息和恢复,以及在较弱或受伤区域提供结构支撑(例如在半脱位髌骨中控制膝关节位置)。
将“X”条从中间剪成两半,可以很容易地制作“Y”字型肌贴,或者单独在“I”条上裁切,在另一末端留3-5厘米不裁剪。
从未裁剪部分取下背纸,将其覆盖在肌肉腹部的上方或下方,从一条尾巴上取下背纸沿着肌肉边缘弯曲覆盖,另一条尾巴则沿着另一条肌肉边缘覆盖。
为了缓解疼痛,不拉伸肌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