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与唐诗盛行
- 格式:ppt
- 大小:582.50 KB
- 文档页数:4
有关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历史作文示例文章篇一:《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伟大的旅程》嘿,同学们!你们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故事吗?这可太了不起啦!先来说说鉴真大师吧。
鉴真大师那可是有着坚定的信念啊!他一心想要把佛法传到日本去,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想象一下,那时候没有飞机,没有火车,甚至连好走的大路都不多。
鉴真大师带着他的弟子们,一次次地出发,又一次次地遭遇挫折。
有一次,他们遇到了狂风巨浪,船都差点被掀翻了,这得多吓人呐!我就想问问,要是咱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得吓得哇哇大哭啊?可鉴真大师没有放弃,他心里想着:“我一定要把佛法传到日本,让更多的人得到解脱。
”这不就是一种超级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他吗?再看看玄奘西行。
玄奘大师也是个超级勇敢的人哟!他一个人背着行囊,就踏上了去西天取经的路。
一路上,那是荒无人烟,危险重重。
有时候连水都找不到,饿得肚子咕咕叫。
这像不像我们在野外迷路了,又饿又累的感觉?但是玄奘大师可不怕,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取到真经。
他走过了茫茫的沙漠,翻过高高的雪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有坏蛋想抢他的东西,还有妖怪传说吓唬他,可他一点儿都不退缩。
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这两个故事虽然不一样,但他们都有着同样的精神,那就是坚持和勇敢。
他们就像是两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咱们想想,要是没有他们的努力,咱们能知道那么多的佛法和真经吗?能有那么多的智慧和启示吗?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只要勇敢地去追求,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咱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那点小困难,跟他们比起来,算得了什么呢?所以呀,我觉得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故事,不只是历史,更是一种激励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咱们可得向他们好好学习,不怕困难,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示例文章篇二:《神奇的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故事吗?这可太精彩啦!先来说说鉴真大师吧。
鉴真大师那可是一位超级厉害的人物!他为了把佛法传到日本,经历了好多好多的困难。
鉴真东渡“唐高僧鉴真,本姓淳于,扬州江阳人,年十四出家为僧。
稍长,遍游长安、洛阳,寻问名师,专研戒律。
唐天宝元年,应日僧普照辈延,东渡日本。
然东海风骤浪高,或船覆,或粮匮,或失向,历十二载,五渡未成。
其时僧目盲,唯志不渝。
天宝十二年,竟至日,翌年与奈良东建戒台,授戒法。
”唐代赴日传法名僧,日本常称为“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俗姓淳于。
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
十四岁(一说十六岁)于扬州大明寺出家。
曾巡游长安﹑洛阳。
回扬州后,修崇福寺﹑奉法寺等大殿,造塔塑像,宣讲律藏。
四十余年间,为俗人剃度,传授戒律,先后达四万余人,江淮间尊为授戒大师。
当时,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
733年(日本天平五年),僧人荣﹑普照随遣唐使入唐,邀请高僧去传授戒律。
访求十年,决定邀请鉴真。
742年(唐天宝元年)鉴真不顾弟子们劝阻,毅然应请,决心东渡。
由于地方官阻挠和海上风涛险恶,先后四次都未能成行。
第五次漂流到海南岛,荣病死,鉴真双目失明,751年(唐天宝十载)又回到扬州。
在6次东渡日本中,鉴真等人遇到许多挫折,第一次东渡前,将和鉴真同行的徒弟跟一个和尚开玩笑,结果那个和尚恼羞成怒,诬告鉴真一行造船是与海盗勾结。
地方官员闻讯大惊,派人拘禁了所有僧众,首次东渡因此未能成行。
其后接连失败,第五次东渡最为悲壮。
那一年鉴真已经60岁了,船队从扬州出发,刚过狼山(今江苏南通)附近,就遇到狂风巨浪,在一个小岛避风。
一个月后再次起航,走到舟山群岛时,又遇大浪。
第三次起航时,风浪更大,向南漂流了14天,靠吃生米、饮海水度日,最后抵达海南岛南部靠岸。
归途中,鉴真因长途跋涉,过度操劳,不幸身染重病,双目失明。
鉴真最后一次东渡也并非一帆风顺。
正当船队扬帆起航时,一只野鸡忽然落在一艘船的船头。
鉴真认为江滩芦苇丛生,船队惊飞野鸡不足为怪,而日本遣唐使却认为不是吉兆,于是船队调头返回,第二天才重新起航,历尽艰险到达日本。
鉴真带去很多佛经和医书到日本。
课题: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考考点】1、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3、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4、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5、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流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复习重点】1、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及课本重要图片的认识。
2、注重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比较,唐太宗、唐玄宗的统治与当今重视民生问题、官员选拔问题的联系。
3、以隋唐的民族交往、对外关系方面的史实,说明民族团结、对外开放的进步性。
【复习过程】一、温故知新图片展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更迭、时代特征,引入本节复习内容,明确本节课的中考考点。
隋唐是一个繁荣、开放的社会,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特别是唐代,更是我国封建社会史上大放异彩的一个时代,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这时期之所以成为鼎盛,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
二、用年代尺梳理隋唐历史大事(一)隋朝兴亡1、隋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统一时间和意义。
完善年代尺来思考隋朝与秦朝的相似处?(《全能提分》23页)2、哪些王朝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秦朝、西晋、隋朝、元朝)3、识图形式复习“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影响。
4、材料题形式复习“科举制的创立”的情况和作用,填表格形式拓展科举制度的演进过程。
5、归纳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成效?灭亡的原因、时间、从隋朝获得认识?(二)唐朝兴亡1、唐朝的建立者、时间、都城,有作为的皇帝有哪些?以及统治的治世局面。
2、安史之乱的背景、概况、影响;3、结合史实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以及唐朝灭亡后的格局。
(三)盛唐气象1、材料题和连线题形式复习盛唐气象政治方面的表现。
2、展示实物图片,归纳盛唐气象经济方面的表现。
专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2022版课标要求(紧扣课标找准方向)1.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2.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3.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二.本专题复习目标(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隋文帝、隋炀帝、隋朝的统一;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灭亡;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武则天与“贞观遗风”,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唐盛唐气象的表现(经济、社会风气、唐诗)。
3、文成公主入藏、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4、“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
三.本专题知识建构(提纲挈领构建体系)四.本专题重点考向(把握重点冲刺满分)1、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曲辕犁、筒车、唐三彩、文成公主、唐诗3、鉴真东渡、玄奘西行4、安史之乱、五代十国五.本专题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素养提升)【历史解释】本阶段时间界限为581年到907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盛唐气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政治上:隋朝的建立,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此后隋唐两朝的政权较为稳定,科举取士扩大了统治基础。
唐前朝出现了盛世现象,但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此后五代十国相继割据,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
经济上: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发展。
文化上:大运河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到唐朝时期,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创作成就斐然,且中国对外文化交流频繁,与日本、新罗、天竺产生了频繁的文化交流。
《玄奘西行》——配音你好,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玄奘西行》这一部分的内容。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想一想,唐朝时期,外国人习惯叫中国人什么?当今国外华人聚居的地方叫什么?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外国人习惯把中国人称为“唐人”,在世界各地,华人聚居的地方都有一条街,唐人街。
这其中的原因就要追溯到唐朝时期的对外交流啦,这个时期的对外交流给许多国家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
而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汉朝就开通了丝绸之路,到了唐朝,中外交流更加频繁。
在此背景下,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故事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下面我们主要来学习一下玄奘西行的故事。
《西游记》相信大家都看过,里边的师父就是玄奘,那么你知道玄奘西行的目的吗?也就是唐僧为什么要西行,前往天竺?这是因为佛经中有些疑难问题,众说纷纭,难得定论。
知道了玄奘西行的目的,你能说出玄奘西行的路线吗?结合《西游记》想一想。
我们知道《西游记》中的唐僧在徒弟的保护下一路西行,历尽艰辛,取得真经,你能说一说在此过程中,他们传播了什么吗?佛学想一想,玄奘一路西行,实现他的目的了吗?玄奘西行的结果和影响是什么呢?1.带回大量佛经。
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写成《大唐西域记》。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离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学习了玄奘的故事,老师想问问你,他的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呢?勤奋刻苦、持之以恒、不图名利、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