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与设计.讲述
- 格式:ppt
- 大小:760.50 KB
- 文档页数:16
常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解析1.利用速度继电器对三相异步电动机反接制动原理:SB2按下→KM1有电且自锁→电机全压启动,转速很快达到120r/min,此时速度继电器触点动作,为反接制动做好准备→当SB1按下→KM1失电,同时KM2得电并自锁保持,串接制动电阻R反接制动(将电流消耗到电阻R上)→转速迅速下降,当转速小于100r/min时,速度继电器的触点复位→切断KM2,使其失电,制动过程结束。
2.三相异步电动机Y-∆起动原理:SB1(起动按钮)按下→KM1得电并且自锁,同时时间继电器KT得电(开始计时),KM3得电→KM1,KM3得电,三相异步电动机接成Y型起动→当设定的时间到达后,延时继电器KT的延时断开触点使KM3失电,延时继电器KT的延时接通触点使KM2得电→此时KM1得电,KM2得电,KM3失电→三相异步电动机接成∆起动。
3.定子串电阻降压启动原理:SB1按下→KM2得电,并且自锁,同时时间继电器,KT得电开始计时→KM2得电,定子串接电阻R降压启动→当设定的时间到后,KT的延时接通触点使KM1得电,并且自锁→KM1得电,在主电路中相当于短接了电阻R,三相异步电动机全压运行。
4.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带指示灯)原理:SB2按下→KM1得电并且自锁,同时KT得电(开始计时)→KM1有电,在主电路中,自耦变压器抽头降压启动→当设定时间到后,延时继电器常开触点闭合,中间继电器K得电并自锁→使得KM1断电,KM2得电→三相异步电动机全压工作。
控制电路中的变压器使指示灯工作在安全电压下(一般,交流36V)→HL3为上电指示灯(K和KM1均不得电);HL2为降压启动指示灯(K失电,但KM1得电);HL3为全压工作指示灯(KM2得电)。
5.转子绕组串电阻启动(针对于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原理:合上QS,SB2按下→KM4得电,并自锁保持(此时,电动机转子串接全部电阻降压启动)→中间继电器KA4得电,为KM1,KM2,KM3的得电做好准备,由于刚启动时电流很大,KA1-KA3吸和电流相同,因此同时得电吸和,其常闭触点都断开,使KM1-KM3处于失电状态,转子电阻全部串入,达到限流和提高转矩的目的。
68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三相异步电动机是现代生产技术的动力源。
为适应生产机械和加工工艺对电动机起动、停止、转向、转速和制动等工作状态的不同要求,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控制电路。
本文介绍的控制电路简单实用、工作可靠、操作方便、投资不多,特别适宜于迅速发展中的各种乡镇企业(如小型铸造厂)采用。
1 电动机直接启动控制电路在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连向三相电源的主电路中接有隔离开关QS ,熔断器FU,接触器的主触点KM ,以及热继电器FR 的发热元件。
而接触器KM 的线圈则与起动按钮SB 2停止按钮SB 1及热继电器FR 的动断触点串联后接到电源上构成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
容量较小的异步电动机通常可用接触器进行直接起动,电动机起动时,先合上隔离开关QS 接通电源,然后再按下起动按钮SB2,接触器线圈KM通电,于是接触器的三对动合主触点K M 闭合而使电动机起动。
与起动按钮并联的接触器动合辅助触点K M 也同时闭合,将起动按钮的动合触点短接,当起动按钮松开后,接触器的线圈仍能通电,从而保证电动机能继续正常工作。
这种利用接触器本身的动合辅助触点使其线圈保持通电的作用称为“自锁”作用,而该辅助触点也就称为自锁触点。
按下停止按钮SB1,接触器线圈断电,所有KM触点都断开,电动机就停止转动。
如果将控制电路中的自锁触点拆除,则可对电动机实行点动控制,这时按下起动按钮SB2时,电动机就运转,松手时就停转。
电动机在运转过程中,如果发生突然停电或电压严重下降的情况,接触器线圈KM 将失电而断开所有动合触点。
一旦电源恢复供电,电动机不会自行起动,必须按一下SB2才能重新起动,因而不会造成人身和设备事故。
由此可见采用接触器控制的线路,具有失压和欠压保护作用。
在主电路中接有三个熔断器F U ,是作电动机短路保护用的。
另外还串联热继电器FR 的三个发热元件,由于热继电器的整定电流等于电动机额定电流,当电动机过载时,电流超过额定值,经过一段时间,热继电器因发热元件过热而使与接触线圈K M 串联的动断触点F R 断开,线圈K M 断电之后使所有动合触点断开,从而使电动机停转,达到过载保护的目的。
第五章继电一接触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常用的生产机械目前仍广泛应用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在学习了继电接触器典型控制环节和一些生产机械电气设备之后,应能对一般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电路进行分析。
更为重要的是应能举一反三,对一些生产机械进行电力装备的设计并提供一套完整的技术资料。
而生产机械种类繁多,其电气控制设备备异,本章仅以机床电力装备设计为主线,叙述电力拖动方案的选择,电动机容量的计算,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以及机床电力装备的施工设计等。
以求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常用控制电器的选择;学会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安装和调试。
第一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内容.设计工作的首要问题是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树立工程实践的观点,使设计的产品经济、实用、可靠、先进、使用及维修方便等。
任何一台机械设备的结构型式和馋用效能与其电气自动化程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机床电气设计应与机械设计同时进行并密切配合。
同肘,对于电气设计人员来说,必须对机床机械结构、加工工艺有一定的了解。
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电气控制设备。
在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中,应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机械对电气控制的要求,在满足控制要求前提下,力求电气控制系统简单、经济、便于操作和维修并确保控制系统安全可靠地工作·机床电气控制设计的基本内容有:1)确定电力拖动方案。
2)选择电动机容量、结构型式和容量。
3)设计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图。
4)选择机床电器,制订电器元件一览表。
75)进行机床电力装备施工设计。
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
‘第二节电力拖动方案的确定和电动机的选择一、电力拖动方案的确定.电力拖动方案选择是电气设计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各部分设计内容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首先根据机床工艺要求及结构来选用电动机的数量,然后根据机床各运动机构要求的调速范围来选择调速方案。
在选择电动机调速方案时,应使电动机的调速特性与负载特性相适应,以求得电动机充分合理的利用。
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的基本电路引言继电器和接触器是常用的电气元件,用于控制电路中的电流流动。
它们在各种自动化系统、电力系统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继电器和接触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在电路控制中的应用。
继电器的基本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装置,能够使用小电流来控制大电流的流动。
继电器通常由电磁系统、机械系统和电气系统组成。
电磁系统继电器的电磁系统由线圈和铁芯组成。
当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场会吸引铁芯,将机械系统连接或断开。
机械系统由机械触点组成,触点通过机械装置与铁芯相连。
当线圈通电时,铁芯受到吸引力,机械触点会发生动作,打开或关闭电路。
电气系统电气系统由常开触点(NO)和常闭触点(NC)组成。
当继电器处于非通电状态时,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当继电器通电时,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
接触器的基本原理接触器与继电器类似,也是一种电控制装置。
接触器通常由电磁系统、机械系统和电气系统组成,但接触器的结构更为复杂。
电磁系统接触器的电磁系统由线圈和铁芯组成。
当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场会吸引铁芯,将机械系统连接或断开。
接触器的机械系统由机械触点组成,触点通过机械装置与铁芯相连。
当线圈通电时,铁芯受到吸引力,机械触点会发生动作,打开或关闭电路。
和继电器不同的是,接触器的机械系统可以有多个机械触点,可以实现多个电路的控制。
电气系统接触器的电气系统由多个触点组成,触点通过电气连接与外部电路相连。
接触器的电气系统常用接线方式有串联和并联两种。
继电器和接触器在电路控制中的应用继电器和接触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路控制中,下面将介绍它们在电路控制中常见的应用。
继电器的应用•自动控制:继电器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功能,通过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来控制其他设备的启停。
•电机控制:继电器可以用于电机的启停、正反转等控制。
•照明控制:继电器可以通过光敏传感器或定时器控制照明设备的开启和关闭。
•报警控制:继电器可以用于报警系统的控制,如火灾报警、温度报警等。
第五章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设计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是一种传统的自动控制系统,它通过继电接触器驱动电机和其他设备实现自动化控制。
本文将介绍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设计步骤1.需求分析:首先,设计人员需要了解系统的整体需求和功能,包括需要驱动的设备类型、设备数量、控制信号种类等。
同时,需要了解系统的工作环境和使用条件,以便选择合适的继电接触器和配套设备。
2.电路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人员可以开始进行电路设计。
通常,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电路包括电源电路、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
电源电路用于为整个系统提供电源供应,输入电路负责接收来自控制信号源的信号,输出电路则控制继电器的工作状态。
3.继电器选型:继电接触器的选型是关键步骤之一,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控制系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继电器。
选择继电器时,需要考虑工作电流、额定电压、最大开关次数和工作温度范围等参数。
4.继电器布置:根据设计的电路和继电器的选型,设计人员可以开始进行继电器的布置。
布置继电器时,需要考虑继电器之间的相互干扰和继电器与其他电路元件之间的布局关系。
同时,需要合理安排继电器的通信线路和控制线路。
5.系统调试:在完成电路设计和继电器布置后,设计人员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
调试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逐一检查系统的电路连接、信号传输和继电器工作状态,以确保系统的正常工作。
二、注意事项1.电源供应: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通常需要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
设计人员需要合理选择和布置电源供应线路,避免电源波动对系统的影响。
2.继电器的散热问题:继电接触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设计人员需要合理设计继电器的散热系统,以确保继电器的长期稳定工作。
3.线路的绝缘和防护: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线路需要进行绝缘处理和防护措施,以防止电流泄漏和外界干扰。
4.继电器与其他元器件的匹配:在进行继电器控制系统的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根据系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电线、保险丝、电容等配套元器件,以确保整个系统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接触器控制线路原理接触器控制线路原理是工业自动化控制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控制方式,其主要作用是实现对各种电气设备、电动机甚至整个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控制。
接触器控制线路原理的基本需求是能够准确可靠地实现电气设备的开关控制与运行状态的监测,更加精细的控制则需要借助于其他的配套自动化设备和控制技术。
由于接触器控制线路原理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因此本篇文章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讲解其基本原理:接触器控制线路的基本概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以及在不同应用场合下的接触器控制线路设计。
一、接触器控制线路的基本概念接触器是一种电动机具有开、关控制功能的电器元件,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施加电磁作用,使动触头与固定触头接触或分离,从而控制电路的通断。
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化为:电源正极→线圈→铁芯磁化→动触头吸合→电路闭合→目标电负载电气设备工作。
接触器控制线路可以由接线端子板、执行元件、脉冲信号源以及配电盘等电器元件组成,其作用就是将电气设备的开关控制与自动控制一体化,实现电气设备远程控制,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有效保障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二、接触器控制电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1、接触器控制线路的组成:接触器控制线路的基本组成元素包含电源(Power Supply)、控制信号源(Control Signal Source)、保护元件(Protection Devices)、执行元件(Actuators)、输入输出模块(I/O Module)、橙色或绿色马克笔、接线端子板(Terminal Blocks)等。
2、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接触器的控制电路,以控制电源和信号源为核心,控制电源是指其内部的线圈电源,控制信号源是指触点(继电器、接触器)接收到控制电源的信号,触点由此改变位置闭合或断开连接- 其余元件如输入输出模块、保护元件、执行元件等,都是在这个核心下作为辅助的部件。
比如,当按下一个按钮激活一个接触器控制线路,这个线路会将一个脉冲信号传递到接触器内部的线圈,触点随之改变位置,导致电路中的输出负载电气设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