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内科学
- 格式:docx
- 大小:16.40 KB
- 文档页数:3
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编辑委员会和陈浩柱共同编辑的第一版《实用内科学》(第13版)出版以来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全书共24册,插图近500幅。
内容涵盖内科的所有学科和专业,旨在以新颖的内容和详尽的信息全面反映中国内科的水平和进步。
与传统教科书相比,内容更丰富,与某些专业的医学专着相比,《实用内科》(第13版的第I卷)侧重于实用性。
50多年来,几代医务人员一直将实用内科(第13版,第I卷和第II卷)视为课桌上必不可少的阅读书,被誉为中国最经典的内科参考书。
该书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优秀科学技术图书奖,国家优秀畅销书等奖项,累计销售150万套。
●职称:实用内科●作者:陈浩柱●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发布时间:2009年9月●书号:9787117118644●格式:16●定价:348.00元内容介绍第一版实用内科医学(第13版,第I卷和第II卷)已经出版了半个多世纪。
该书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杂志编委会和陈浩柱共同编辑。
全书共24册,插图近500幅。
内容涵盖内科的所有学科和专业,旨在以新颖的内容和详尽的信息全面反映中国内科的水平和进步。
与传统教科书相比,内容更丰富,与特殊学科的医学专着相比,《实用内科学》(第13版,第I卷和第II卷)侧重于实用性。
50多年来,几代医务工作者一直将实用内科(第13版,第1卷和第2卷)视为课桌上必不可少的阅读书,被誉为中国最经典的内科参考书。
该书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优秀科学技术图书奖,国家优秀畅销书等奖项,累计销售150万套。
同名书籍●作者:陈浩柱,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发布时间:2005年5月12日●字数:5961000●网页:4180●原创:16●纸:胶版纸●I S B N:9787117065955●包装方式:精装●分类:图书>>医学>>临床医学>>内科●定价:336.00内容摘要自本书第一版出版以来,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人卫版西医内科学参考书实用内科学电子书人卫电子书-内科学参考书包含实用内科学、实用诊断学、消化内科学等传世精品专著,百万医生阅读强力推荐,万卷医学专著随身畅读!实用内科学(第14版)——临床医生必备案头书《实用内科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涉及面广、实用便利、编辑严谨,每四年修订出版一次,以保持其内容能够及时反映国内外进展,保持先进性。
特色:实用——介绍各种内科疾病和综合征的诊断方法、诊断标准和成熟的治疗方法,对各病种有关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发展都尽可能予以反映,但主要从临床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基础医学角度进行深入的论述。
----------------------------------------------------------------------------------------------------------------------实用诊断学《实用诊断学》内容丰富,详细论述常见症状、体征、病史采集方法、实验室检查、电生理学检查、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医疗文书书写等临床相关诊断学内容。
特色:1、前言中将根据医学模式的转化和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阐述本书的“大诊断”编写思路。
2、本书提出的“诊断学”概念不同于教科书中提出的以教学培养医学生和以应用为主的理念,因此本书也适用于临床医师参考。
3、本书加强了临床思维的阐述,并在各篇章节中均体现了加强临床思维的理念。
4、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均以选用指征、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结果判读、注意事项为主,而不写具体检查方法。
将实验室检测结果在本书附录中列出,减少篇幅。
5、本书提出临床医师基本能力(临床基本能力)的理念与主要内容,希望能提高临床医师工作能力和医疗水平,纠正只注意基本技能而忽视、放松其他能力的训练的倾向。
----------------------------------------------------------------------------------------------------------------------消化内科学(第2版)《消化内科学》以解决研究生科研和临床中实际遇到的问题为立足点,以“回顾、现状、展望为线索。
实用内科学1. 引言实用内科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内部器官疾病的学科,主要关注成年人的慢性疾病,并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法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实用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常见疾病和治疗方法。
2. 实用内科学的基本知识2.1 内科学的定义内科学是医学的一门学科,研究人体内各个器官的疾病。
与其他医学专科一样,内科学也有着自己的分支学科,例如肾脏病学、心脏病学等。
2.2 实用内科学的特点实用内科学注重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科学的知识和技术,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2.3 实用内科学的疾病分类实用内科学涉及的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3. 常见疾病和治疗方法3.1 高血压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调控、增加运动量等。
3.2 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引起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胰岛素注射、口服降糖药物以及饮食和运动控制。
3.3 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疾病,常常表现为胸痛和心绞痛。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常使用硝酸盐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介入治疗主要是通过冠状动脉支架术或冠脉旁路手术来改善心脏供血。
3.4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组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在内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吸入型支气管舒张剂、肺康复和氧疗等。
4. 结论实用内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人体内部器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了解实用内科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常见疾病和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内科学对人体健康的意义,并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实用内科学(第13版•上下册)》自首版问世至今已历时半个多世纪,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学》编委会、陈灏珠共同编著。
全书分上、下册,共24篇,插图近500幅。
内容覆盖内科学的各个学科、专业,旨在全面反映我国内科学的水平和进展,内容新颖,资料详尽。
与传统教科书相比,内容更加丰富,而和某一专科的医学专著相比,《实用内科学(第13版•上下册)》则侧重于实用。
50余年来几代医务工作者一直把《实用内科学(第13版•上下册)》作为案头必备读本,誉之为我国最经典的内科参考书。
该书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等奖项,累计销售150万套。
一、医学、临床医学和内科学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一个大的学科。
学习内科学先要对医学和临床医学有概括的了解。
医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探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研究其预防和治疗对策的学科。
自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与疾病作斗争以维护和增进自身健康、延长寿命就成为人类历史中重要的一章,所以医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称得上是古老的科学。
公元前5~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就创立了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撰写了众多的医学论著,奠定了医学的基础;此时我国春秋战国时代也有托名黄帝所写的医学专著《内经》问世,总结了古代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奠定了我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
随着岁月的渐进,科学的发达,促使构筑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现代医学不断地发展。
观念不断更新;实践不断改进。
因此,医学又是一门不断创新的学科。
以不断的变化作为它永恒不变的规律,体现了现代医学的活力。
医学科学不断发展,它所探索的范围也不断地扩展。
到19世纪初,现代医学已逐渐分化成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三大领域。
①基础医学是研究人体的解剖、生理功能、致病因素以及人体对致病因素的入侵所作出的反应、疾病发生的机制以及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等干预对人体所起的作用的学科。
它包括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医学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寄生虫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以及行为科学等一系列学科。
---------------------------------------------------------------最新资料推荐------------------------------------------------------实用内科学14版-第15篇-内分泌系统疾病-第3章-第2节-2-3二、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张朝云俞茂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chronic adrenocorticalhypofunction)是由于双侧肾上腺因自身免疫、结核等严重感染,或肿瘤等导致严重破坏,或双侧大部分或全部切除所致,也可继发于下丘脑分泌 CRH 及垂体分泌ACTH 不足所致。
本文将重点阐述肾上腺本身原因引起者。
本症临床上呈衰弱无力、体重减轻、色素沉着、血压下降等综合征。
患者以中年及青年为多,年龄大多在 20~50 岁之间,男、女患病率几乎相等,自身免疫引起者以女性为多,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2~3﹕1。
【病因】可分两大类:(一)原发性系肾上腺皮质本身的疾病所致,又称艾迪生病(Addison disease),其病因又可分为以下两类。
1.慢性肾上腺皮质破坏(1)自身免疫:本病由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炎引起者,约占 80%。
具有显著的遗传易感性。
炎症可能局限于肾上腺,也可属于多腺体自身免疫综合征的一部分。
1 / 24后者常伴有性功能衰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Graves 病或桥本病等)、1型糖尿病、白斑病、恶性贫血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
40%~50%的自身免疫性艾迪生病伴有上述一种或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称之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功能减退综合征(见本篇第十四章第二节)。
许多病例血循环中发现有与上述疾病有关的抗体,约有 60%患者有肾上腺抗体,45%有抗甲状腺抗体(女﹕男为 2﹕1),30%有抗胃壁细胞抗体,26%有甲状旁腺抗体,8%有胰岛抗体等。
有人发现21-羟化酶是自身免疫性艾迪生病的一个重要自身抗原,而 17 -羟化酶抗体与侧链裂解酶抗体是自身免疫性艾迪生病同时合并多腺体自身免疫的一种标志。
人卫版西医内科学参考书实用内科学电子书人卫电子书-内科学参考书包含实用内科学、实用诊断学、消化内科学等传世精品专著,百万医生阅读强力推荐,万卷医学专著随身畅读!实用内科学(第14版)——临床医生必备案头书《实用内科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涉及面广、实用便利、编辑严谨,每四年修订出版一次,以保持其内容能够及时反映国内外进展,保持先进性。
特色:实用—-介绍各种内科疾病和综合征的诊断方法、诊断标准和成熟的治疗方法,对各病种有关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发展都尽可能予以反映,但主要从临床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基础医学角度进行深入的论述。
—--—-—----———-————-——-———-——-—----—--—-——————-—-————-—-—-—-———--——-—---——--———--—-—-—---—-———---—--———-----——--—-—--——实用诊断学《实用诊断学》内容丰富,详细论述常见症状、体征、病史采集方法、实验室检查、电生理学检查、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医疗文书书写等临床相关诊断学内容.特色:1、前言中将根据医学模式的转化和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阐述本书的“大诊断”编写思路。
2、本书提出的“诊断学”概念不同于教科书中提出的以教学培养医学生和以应用为主的理念,因此本书也适用于临床医师参考。
3、本书加强了临床思维的阐述,并在各篇章节中均体现了加强临床思维的理念。
4、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均以选用指征、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结果判读、注意事项为主,而不写具体检查方法。
将实验室检测结果在本书附录中列出,减少篇幅。
5、本书提出临床医师基本能力(临床基本能力)的理念与主要内容,希望能提高临床医师工作能力和医疗水平,纠正只注意基本技能而忽视、放松其他能力的训练的倾向.—-—-—--——--—————--————----—-——--—————-——--—-—--——--——---—---—-—-——-————---—-————-—-—————-——-———--—-——-——-—---—--—--———消化内科学(第2版)《消化内科学》以解决研究生科研和临床中实际遇到的问题为立足点,以“回顾、现状、展望为线索.基础课系列主要围绕研究生科研过程中,从最初的科研设计到最终论文发表的各个环节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
实用内科是由中国学者编辑的大型综合参考书和参考书,涉及内科的各种临床专业。
目标读者是中国各级医院的医师,包括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以及内科领域的各个领域的专家。
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实用内科是一本综合性的大型参考书,是由中国学者编辑的涵盖内科所有临床专业的参考书。
自第一版出版以来已有60年了。
目标读者是中国各级医院的医师,包括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以及各级内科专家。
可以作为参考书,掌握非专业内科疾病的诊治方法,提高其处理内科综合情况的能力。
本书的特色是“实用”。
它介绍了各种医学疾病和综合症的诊断方法,诊断标准和成熟的治疗方法,并尽可能地反映了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新发展,但主要是从临床实践出发,而不是从基础医学的观点。
本书内容丰富,图形全面,应用广泛,实用方便,并经过严格编辑。
每四年修订一次,以及时维护其内容,以反映国内外的进步并保持其先进性。
自2009年第13版出版以来的四年中,医学的发展迅速变化。
转化医学,整合医学,系统生物学和循证医学的概念对临床医学,尤其是内科医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过去的四年中,根据新的证据,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也得到了改进。
此外,某些疾病的概念,分类或分期,诊断和治疗均符合国际标准。
这些将反映在第14版中。
写作要求本书旨在追求准确的定义,清晰的概念,严谨的结构和清晰的水平。
从临床实践出发,我们注重先进实用的诊断和治疗,优化临床思维,掌握内科知识。
在此版本中,重新安排了一些章节,以使文本简洁明了且易于理解。
不必要的重复已删除。
内容已更新为三分之一。
已添加疾病索引词,以使读者查找一些罕见的疾病和综合症。
输血录自《实用内科学》第13版输血(blood transfusion)指给患者输注供者的血液成分或全血,是一种替代治疗。
用以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血液循环,恢复O2、CO2、营养、代谢产物的运输能力,保持血液免疫、抗感染、止凝血和抗凝功能。
自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Landsteiner发现了AB0血型系统以来,输血已有了百年的发展历史。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属于广义的输血,不在本章讨论。
【血型】至2005年已发现29个红细胞血型系统,经国际输血协会确认的红细胞抗原达256个,除熟知的AB0及Rh型外,还有MN,Lewis,K,MNS,Fy等血型系统。
AB0血型由染色体9p上的基因决定,为显性遗传。
ABO血型根据红细胞膜表达的抗原来命名,红细胞表达A抗原的为A 型,血浆中含有抗B;表达B抗原的为B型,血浆中含有抗A;同时表达A和B抗原的为AB型,血浆中无抗A和抗B;不表达A抗原和B抗原的为0型,血浆中有抗A和抗B。
抗A和抗B是IgM抗体。
各人种中0型均多见,约40%~56%;A型白种人高达44%,黑种人和东方人约为28%;B型白种人少见为9%,而东方人高达27%;AB型均少见,占4%~5%。
ABO血型系统抗原性最强,除红细胞外血管内皮细胞和一些组织细胞上也有ABO血型抗原分布。
异型输血可致严重溶血,甚至死亡。
异型器官移植可致严重的排斥反应,以致移植失败。
故AB()血型配型在输血和器官移植中起重要的作用。
Rh血型系统包括C、c、D、E、e等40余种抗原,D和两对等位基因E/e、c/c排列在1号染色体上。
表达D抗原者为Rh阳性,不表达者为阴性。
汉族Rh阴性者仅O.3%,西方人为15%,Rh系统的免疫原性的强度仅次于AB()系统。
Rh阴性者接受Rh阳性输血或怀Rh阳性胎儿即产生同种抗体(allo-一antibody)而致敏,抗体为IgG型。
再次输Rh阳性血可致严重溶血或死亡,再次怀Rh阳性胎儿可致严重的新生儿溶血。
第十五篇内分泌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胡仁明朱禧星内分泌学是研究内分泌腺及相应激素的学科,与其他临床学科不同,内分泌学很难通过解剖学的原则进行严格界定。
经典的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腺的胰岛以及性腺,它们通过神经系统、激素、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与其他器官进行广泛的联系。
大脑除了传统的突触联系功能外,还生成大量肽类激素,从而孕育了神经内分泌学。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释放的因子发挥了对垂体激素分泌的主要调控作用;肾上腺和胰岛的激素合成分泌还受周围神经调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将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
同样,细胞因子和白介素等对垂体、肾上腺、甲状腺及性腺的功能有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
而激素在维持血压、血管内容量和外周血管阻力等心血管系统功能方面的同时参与血管节律性的动态改变。
除了经典的内分泌腺外,许多器官或组织亦能合成和分泌多肽或激素并影响机体功能:心脏分泌心房利钠肽促进肾脏排钠;肾脏通过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红细胞产生;脂肪组织合成瘦素、脂联素等数十种分泌肽并影响和调节食欲及糖脂代谢。
从广义角度而论,机体大部分器官或组织均具有内分泌功能。
可见内分泌系统是一个多系统、多学科交叉的复杂系统,因此内分泌疾病的首发表现可为其他系统的症状,所以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相关知识有助于临床各个学科疾病的诊疗。
【激素的分类与代谢】(一)激素的分类(classification of hormone)激素一般可以被分为五大类:1.氨基酸衍生物如多巴胺、儿茶酚胺和甲状腺素。
2.神经小肽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生长激素抑制素(SS)、抗利尿激素(ADH)。
3.大分子蛋白如胰岛素、促黄体素(LH)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等都由经典的内分泌腺产生。
4.类固醇类激素如皮质醇和雌激素都从具有胆固醇结构的前体物衍生而来。
5.维生素衍生物如类视黄醇(维生素A)和维生素D。
(二)激素的合成加工、分泌及降解1.激素的合成与加工肽类激素合成由经典的基因表达产生,大致为:基因转录→mRNA→蛋白→转录后蛋白加工→细胞内分选、膜整合或分泌。
实用内科学第15版1. 简介实用内科学是一个涵盖了内科学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旨在帮助医生和医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内科学知识,提供全面和实用的内科学指导。
2. 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内科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体内部各个系统的疾病,包括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2.1 心脏病心脏病是指心脏本身或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常见的心脏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等。
2.2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炎等,其中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导致的呼吸困难。
2.3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食物消化和吸收的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和肝炎等。
3. 内科医学诊断和治疗原则内科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病史采集医生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起始时间、频率和持续时间,与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等。
3.2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观察、听诊、叩诊和触诊等方式进行体格检查,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可能存在的异常。
3.3 实验室检查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格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查方法进行诊断,例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3.4 病理学诊断通过对组织标本的检查,医生可以确定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3.5 药物治疗根据疾病的类型和患者的情况,医生可以开具合适的药物来治疗内科疾病。
常用的内科药物包括抗生素、降糖药和降压药等。
3.6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内科疾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例如,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可以治疗严重的心脏瓣膜疾病。
4. 内科常见疾病和治疗方法实用内科学第15版详细介绍了各种内科常见疾病和相应的治疗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4.1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4.2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控制饮食、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注射等。
4.3 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心脏病,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心脏手术等。
---------------------------------------------------------------最新资料推荐------------------------------------------------------实用内科学14版-第15篇-内分泌系统疾病-第3章-第2节-7-8七、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张朝云俞茂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是指由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某个酶的缺陷而引起的一组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临床上 90%~95%的 CAH 是 21-羟化酶缺乏造成的。
【病理生理】正常生理情况下,肾上腺皮质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皮质醇、醛固酮及睾酮,此生物合成过程需要多个酶的参与,如果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某个酶的功能异常,则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质激素合成减少而其前体物质堆积,当酶的缺陷引起皮质醇合成减少,其对腺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使 ACTH 分泌过多,后者刺激肾上腺皮质增生。
临床表现取决于不同的酶缺陷及酶缺陷程度。
若酶完全缺乏则相应激素分泌绝对不足,治疗不及时往往导致死亡。
若酶缺乏不完全,肾上腺仍能合成一定量的皮质激素,首发症状可在 15 岁以后才出现,称为晚发型。
如皮质醇减少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表现;雄激素增多可引起男性化、多毛、原发闭经;盐皮质激素过多可引起高血压、低血钾。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常由于下列几种酶缺乏所致:1 / 1821-羟化酶(P450C21)、11-羟化酶(P450C11)、3-羟类固醇脱氢酶、17-羟化酶(P450C17)、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cholesterol side-chain cleavage enzyme,P450scc)及类固醇合成快速调节蛋白(steroidogenic acute regulatory protein,StAR)(表 15-3-8)。
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周丽诺俞茂华醛固酮增多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简称原醛症,系一种由于醛固酮不适当升高、相对自主分泌和不被钠负荷所抑制的疾病。
可导致心血管损伤、肾素抑制、继发性高血压、钠潴留、钾离子排泄过多乃至低血钾。
继发性高血压症占高血压症中0.4%~2.0%。
近年来发现肾上腺疾病所致的继发性高血压有上升趋势,有的国外学者提出原醛症已成为继发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原因。
本病主要由于肾上腺皮质腺瘤或增生分泌醛固酮过多所致。
其临床表现有三组特征:①高血压综合征。
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以肌无力及周期性瘫痪较常见。
③失钾性肾病及血钾过低症。
临床生化示醛固酮分泌增多、尿钾增多、血钾过低及血浆肾素活性受抑制等改变,故又称低肾素性醛固酮增多症。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secondary aldosteronism)简称继醛症,系肾上腺皮质以外疾病引起有效血容量减少或肾脏缺血、低钠、高钾等因素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产生过多,兴奋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增多所致,包括肾病综合征、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等。
本文所述为原醛症。
调查显示,在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病率大于10%,本病确切患病率不详,国外统计女性患病数约占70%,腺瘤组女性稍多,增生组两性相等,确诊前病程从数月至20年不等。
【病因分类】原醛症可分为醛固酮瘤、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肾上腺增生和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一)醛固酮瘤(aldosterone producing adenoma,APA)主要为肾上腺皮质腺瘤,绝大多数为一侧单个腺瘤,极少数为双侧腺瘤。
由于Conn 1955年首先报道,故又称Conn综合征。
既往认为此型临床上最多见,约占原醛症的60%~85%。
近年来随着对本病筛查手段的改进,发现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比例增加,而APA的比例明显降低。
醛固酮腺癌极为少见。
实用内科学《实用内科学(上下)》是一部内容丰富科学新颖的医学大典。
全面反映了内科学方面的最新理论、最新技术。
内容涉及:分子生物、医药遗传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药理学概论、免疫性疾病、风湿性疾病、造血系统疾病等。
《实用内科学(上下)》数据、资料精确,《实用内科学(上下)》具有极强的医学价值。
实用内科学(第13版·上下册)》自首版问世至今已历时半个多世纪,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学》编委会、陈灏珠共同编著。
全书分上、下册,共24篇,插图近500幅。
内容覆盖内科学的各个学科、专业,旨在全面反映我国内科学的水平和进展,内容新颖,资料详尽。
与传统教科书相比,内容更加丰富,而和某一专科的医学专著相比,《实用内科学(第13版·上下册)》则侧重于实用。
50余年来几代医务工作者一直把《实用内科学(第13版·上下册)》作为案头必备读本,誉之为我国最经典的内科参考书。
该书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等奖项,累计销售150万套。
陈灏珠,中国工程院院士。
1924年生,广东新会人。
1949年毕业于前国立中正医学院本科。
现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内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市心管研究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主任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心血管病防治专家委员会顾问,教育部重点学科和上海市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顾问,上海健康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分会名誉副会长,上海食疗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顾问。
从事内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60年,对内科疾病尤其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侵入性诊断和治疗、电起搏和电复律治疗危重心律失常、我国人血脂水平、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和急性期中血栓形成与溶栓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有甚深造诣。
上册第一篇绪论第二篇分子生物学基础与临床第一章现代分子生物学关键技术第一节重组DNA技术第二节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第三节几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第四节RNA干扰技术第二章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的关系第三章表观遗传学与临床第三篇医学遗传学概论第一章遗传性疾病的分子基础第二章遗传性疾病的诊断第三章基因治疗第四章遗传类型与相关疾病第五章临床染色体异常第六章遗传咨询第四篇疾病的免疫学基础第一章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系统第一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第二节固有免疫系统第三节适应性免疫系统第二章免疫损伤与疾病第三章移植免疫第四章常用免疫功能检查及其临床意义第五章疾病的免疫治疗基础第五篇临床微生物学概论第一章主要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第二章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检查第三章与抗菌药物治疗有关的实验室检查第四章细菌耐药机制和耐药性变迁第五章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第六篇临床药理学概论第一章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和任务第二章临床药代动力学第三章治疗药物监测第四章药物不良反应及上市后监测第七篇循证医学概论第一章循证医学的任务和发展简史第二章临床研究证据的来源和分级第三章循证诊断第四章循证治疗第五章临床研究证据的严格评价第八篇肿瘤学概论第一章总论第二章抗肿瘤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附:常用抗肿瘤药物、激素及其类似物、新靶点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适应证与毒性检索表第九篇老年医学第一章总论第二章老年人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增龄改变第三章老年病的特点和老年人主要的内科疾病谱第四章老年病的诊断第五章老年患者的治疗第十篇危重病与危重患者监护第一章总论第二章感染性休克第三章心源性休克第四章低血容量性休克第五章过敏性休克第六章多脏器功能衰竭第七章高温与低温综合征第一节高温综合征第二节低温综合征第八章危重患者监护第一节心血管功能监测第二节呼吸功能监测第三节中枢神经功能监护第四节消化系统功能监测第五节肾脏功能监测第十一篇感染性疾病第一章总论第二章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第一节抗感染药物的临床药理第二节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第三节抗菌药物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第四节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第五节各类抗感染药物简介第六节抗蠕虫药物第三章医院感染第四章免疫缺陷者感染第五章发热第六章病毒性疾病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流行性感冒第三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第四节禽流感第五节其他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第六节病毒性肝炎第七节流行性腮腺炎第八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第九节森林脑炎第十节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第十一节狂犬病第十二节脊髓灰质炎第十三节麻疹第四节风疹第五节天花第十六节水痘第十七节单纯疱疹第十八节带状疱疹第十九节流行性出血热附:汉坦病毒肺综合征第二十节新疆出血热第二十一节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第二十二节黄热病第二十三节肠道病毒所致各系统感染第二十四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第二十五节巨细胞病毒感染第二十六节艾滋病第七章立克次体病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流行性斑疹伤寒第三节地方性斑疹伤寒第四节恙虫病第五节Q热第六节猫抓病第七节其他立克次体病第八章衣原体感染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肺炎衣原体感染第三节其他衣原体感染第四节衣原体与各种内科疾病的关系第九章支原体感染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肺炎支原体感染第三节人型支原体及溶脲脲原体感染第十章细菌性疾病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白喉第三节百日咳第四节伤寒和副伤寒第五节其他沙门菌属感染第六节细菌性食物中毒第七节细菌性痢疾第八节霍乱第九节化脓性脑膜炎第十节鼠疫第十一节布鲁菌病第十二节兔热病第十三节炭疽病第四节鼻疽第五节类鼻疽第十六节链球菌感染第十七节肺炎链球菌感染第十八节肠球菌感染第十九节葡萄球菌感染第二十节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第二十一节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第二十二节李斯特菌感染第二十三节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第二十四节不动杆菌属感染第二十五节其余非发酵菌感染第二十六节结核分枝杆菌病第二十七节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病第二十八节麻风第二十九节厌氧菌感染第三十节败血症第三十一节破伤风第十一章真菌性疾病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念珠菌病第三节隐球菌病第四节曲霉病第五节毛霉病第六节组织胞浆菌病第七节马尔尼菲青霉病第八节芽生菌病第九节球孢子菌病第十节副球孢子菌病第十一节孢子丝菌病第十二节暗色丝孢霉病第十三节无色丝孢霉病第四节诺卡菌病第五节放线菌病第十六节真菌毒素中毒症第十七节肺孢子菌肺炎第十二章螺旋体病第一节梅毒第二节雅司第三节钩端螺旋体病第四节莱姆病第五节回归热第六节鼠咬热第十三章寄生虫性疾病第一节阿米巴病第二节疟疾附:黑尿热第三节黑热病第四节贾第虫病第五节弓形虫病第六节非洲锥虫病第七节隐孢子虫病第八节血吸虫病第九节华支睾吸虫病第十节肺吸虫病第十一节姜片虫病第十二节绦虫病第十三节囊虫病第四节棘球蚴病(包虫病)第五节钩虫病第十六节蛔虫病第十七节蛲虫病第十八节鞭虫病第十九节类圆线虫病第二十节旋毛虫病第二十一节丝虫病第二十二节蠕虫蚴移行症第十四章感染性腹泻第一节人杯状病毒肠炎第二节轮状病毒肠炎第三节腺病毒、星状病毒及冠状病毒性胃肠炎第四节各种大肠杆菌所致腹泻第五节空肠弯曲菌肠炎第六节弧菌、耶氏菌及单胞菌所致腹泻第十二篇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第一章急性中毒的处理第二章药物中毒第一节阿片类药物中毒第二节急性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第三节苯二氮革类抗焦虑药中毒第四节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中毒第五节三环类抗忧郁药中毒第六节苯丙胺中毒第七节阿托品、颠茄、曼陀罗及莨菪中毒第八节瘦肉精中毒第三章农药中毒第一节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第二节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第三节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第四节沙蚕毒类农药中毒第五节百草枯中毒第六节杀鼠剂中毒第四章有害气体中毒第一节刺激性气体中毒第二节氰化物中毒第三节一氧化碳中毒第四节急性硫化氢中毒第五节氧中毒第五章有机溶剂中毒第一节苯中毒第二节汽油中毒第三节氯代烃类化合物中毒第四节二硫化碳中毒第五节甲醇中毒第六节二甲基甲酰胺中毒第六章金属中毒第一节铅中毒第二节汞中毒第三节锰中毒第四节镉中毒第五节铍中毒第六节镍及羰基镍中毒第七节砷和砷化氢中毒第八节其他常见元素中毒第七章强酸类中毒第八章强碱类中毒第九章急性酒精中毒第十章动物毒中毒第一节毒蛇咬伤第二节毒虫咬伤第三节蟾蜍毒中毒第四节河豚毒素中毒第五节鱼胆中毒第十一章植物中毒第一节毒蕈中毒第二节木薯中毒第三节白果中毒第四节发芽马铃薯中毒第五节亚硝酸盐中毒第十二章高原病和减压病第一节高原病第二节减压病第十三章放射病第一节急性放射病第二节慢性放射病第十四章尘肺第一节矽肺第二节石棉肺第三节煤工尘肺第十五章淹溺第十六章电击伤第十七章噪声病第十八章晕动病第十九章职业医学概论第十三篇营养性疾病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能量与营养素代谢第二节营养状态检测与评价附:蛋白质一热量测定方面比较常用的实验室测定指标第三节平衡膳食安排第四节营养性疾病的病因、预防和处理第二章营养不良第一节干瘦型营养不良第二节恶性营养不良第三节继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第三章肥胖症第四章维生素缺乏与过多第一节维生素A缺乏症附:维生素A过多症和胡萝卜素血症第二节维生素Bl缺乏症第三节维生素B2缺乏症第四节烟酸缺乏症附:尼克酸过剩和毒性第五节叶酸缺乏症第六节维生素B6缺乏症附:维生素B6毒性第七节维生素C缺乏症附:维生素C过多第八节维生素D缺乏症附:维生素D中毒第九节维生素E缺乏症第十节维生素K缺乏症第五章微量元素缺乏与过多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铁和铁缺乏与过多第三节锌和锌缺乏与过多第四节铜和铜缺乏与过多第五节碘和碘缺乏与过多……第十四篇新陈代谢疾病第十五篇内分泌系统疾病下册第十六篇循环系统疾病第十七篇呼吸系统疾病第十八篇消化系统疾病第十九篇泌尿系统疾病第二十篇造血系统疾病第二十一篇免疫性疾病第二十二篇风湿性疾病第二十三篇神经系统疾病第二十四篇精神疾病。
《实用内科学》是由中国学者主编的涵盖内科临床各专业的综合性大型工具书和参考书,阅读对象是全国各级医院内科医师包括内科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以及内科领域各级学科的专科医师。
《实用内科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我国学者主编的涵盖内科临床各专业的综合性大型工具书和参考书,从第一版出版至今已历60年。
阅读对象是全国各级医院内科医师包括内科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以及内科领域各级学科的专科医师,作为掌握非本专科的内科疾病诊治用的参考书,以优化其处理各科内科综合情况的能力。
本书的特色是"实用",介绍各种内科疾病和综合征的诊断方法、诊断标准和成熟的治疗方法,对各病种有关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发展都尽可能予以反映,但主要从临床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基础医学角度进行深入的论述。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涉及面广、实用便利、编辑严谨,每四年修订出版一次,以保持其内容能够及时反映国内外进展,保持先进性。
从2009年13版出版至今的4年间,医学发展日新月异,转化医学、整合医学、系统生物学、循证医学的理念已对临床医学特别是内科学产生巨大影响。
四年间,在新证据基础上,各种疾病的诊疗指南也有较多改进。
此外,某些疾病的概念、分类或分期、诊断和治疗已与国际接轨。
这些内容均将在14版中有所体现。
相关知识点
一、明确内科学的学习目的和内容1.学习内科学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临床分析能力,掌握内科常见
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及技能,为日后学习其它临床学科和从事临床医学实践或基础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2.学习内容主要包括:(1)各种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生理、病理解剖特点。
(2)运用诊断学基础询问病史,通过视、触、叩、听等检查方法来判断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特殊检查的特征性表现。
(3)疾病的诊断依据以及与之有相似临床特征的鉴别诊断要点。
(4)各种疾病的的治疗原则、具体治疗措施。
(5)各种疾病的预后及预防。
二、掌握内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内科学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面广、学习内容多,在学习中要注意掌握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
1.学习内科学必需与所学过的基础知识紧密联系,如各种疾病的病因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紧密联系,疾病的发病与病理又与病理学、生理学紧密相关联,疾病的治疗以药理学为基础。
2.科学疾病种类繁多,包括许多系统,如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血液系统、代谢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常见病与多发病的发病规律、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同时明确哪些是需要熟悉及了解的内容,然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进行学习,找出各病种之间的内在关系,掌握其规律。
3.内科学与临床各科均有联系,诊断某疾病时既要注意诊断要点,又要考虑鉴别诊断要点。
如某患者上腹痛,则需要考虑是否有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等部位的内、外科疾病,需掌握各种能引起上腹痛疾病的异同之处,最终作出正确的判断。
4.理论联系实践,各种疾病的理论知识应在临床实践中加
以验证,只有通过临床实践才能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牢固的记忆和掌握。
5.临床疾病千变万化、错综复杂,教科书上记录的特征不一定在每个病人都表现出来,而临床上病人所表现的症状和体征往往教科书上又不一定都有记录。
如糖尿病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而临床上并非所有表现均出现,甚至没有一个典型表现出现,多数以并发症或体检而就医。
因此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必须要做到:①收集可靠详尽的第一手资料。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过硬、扎实的诊断学基础。
收集病史要详尽、无遗漏;检查手法要准确无误,各项检验数据正确可信等。
②周密的临床思维。
将收集的资料有机地联系起来,抓住主要特征,然后广泛联系理论知识,用排除诊断法逐一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几个可能性最大的诊断。
③确立初步诊断:将几个类似的诊断进行鉴别,掌握鉴别要点,反复比较,排除不支持点,找出支持点,获得初步诊断。
④按初步诊断进行治疗,密切观察临床疗效,及时修正错误,最后作出可靠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