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2)依然 依旧 ①1900年5月26日清晨,王道士依然早起,辛辛苦苦地清除着一个 洞窟中的积沙。 ②房价涨声依旧,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呼之欲出。 提示二者都有“保持不变”之意。“依然”多指“仍然”,继续保持不 变,多用于书面语体;“依旧”有时着重指照旧,事情经过变化,仍旧恢 复原状,有时着重指继续保持不变,书面语和口语中都常用。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素材积累
3.他们都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在学术上,我可以佩服他们。但 是,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 点评这两句话里包含了作者复杂的感情。“他们都是富有实干精 神的学者”,当然不是为了称誉外国文化强盗,这里有鄙视的成分。 为帝国主义的强权和霸道的文化观念“实干”,必然要玷污人类文明。 作者承认他们“在学术上”的见地,意在指出他们的欺骗性,“但是”一 句是表意的重点,句中“遗忘”这个词有很强的讥讽意味——分明是 有意掩盖!“极基本的前提”指的是,那些被帝国主义学者占有的珍 贵文献和无价宝物本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本来供奉在中国敦煌 的石窟里!这一句蕴藏着愤怒和尖锐的批判。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2.写作背景 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县东南25公里处,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有 一座举世闻名的佛教石窟——莫高窟。那里有5万件以上的经卷 和文书,有从十六国到元代一千年间的彩塑和壁画。20世纪初,由 于历史的疏忽,朝廷的腐败,莫高窟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惨遭劫掠, 文物散失他国,凡是有良知的中国人无不为之悲愤。余秋雨,正是 这样一个用他的笔抒写这种悲愤的人。
1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士塔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1.连线作者
余秋雨 余秋雨,生于1946年,浙江余姚人,当代学者和散文家。余秋雨的 散文,有一种浸润着历史沧桑的困惑,以及走出这种困惑的使命,即 他自己所谓的“文化苦旅”。这种使命意识让他把鲜活的文化生命 融入了笔端,将一座“精神道场”弥漫于天地之间,既有着对历史的洞 察,又有对现实的忧患,对未来的执着,对人生以及对整个人类文化 的感悟,被誉为“学者散文”。有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 《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