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区常见病临床路径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24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的住院患者。
一、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ICD-10编码:C92.004),年龄≥60岁。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四版拟定。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常见临床证候:热毒炽盛证毒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年龄≥60岁的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患者。
2.患者如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特别注意观察发热、疲乏、瘰疬等症状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血型、尿常规、粪便常规及隐血试验、输血前检查、肝肾功能、凝血全套、D-二聚体、心肌酶谱、心肌损伤标志物、脑钠肽,心电图,腹部B超,骨髓细胞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骨髓流式、染色体、融合基因、胸部CT、头颅CT/MR、心脏彩超、其他生化指标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热毒炽盛证: 清热解毒。
(2)毒瘀互结证:活血解毒。
(3)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4)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它中医特色治疗(1)耳穴疗法(2)灸法(3)穴位敷贴(4)熨烫治疗4.西药治疗5.护理调摄(九)出院标准1.一般情况良好,病症好转或稳定。
呆病(阿尔茨海默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轻度的门诊患者。
一、呆病(阿尔茨海默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呆病(TCD编码:BNX1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ICD-10编码:G30.95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第2版)(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痴呆临床实践指南工作组《中国痴呆诊疗指南》的中文版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诊断标准(田金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2.程度判断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程度,结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进行病情程度评价。
MMSE得分=21-26分为轻度,MMSE得分=10-20为中度,MMSE得分<10为重度。
本方案选择轻度阿尔茨海默病(MMSE得分21-26分之间)。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呆病(阿尔茨海默病)协作组制定的“呆病(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诊疗方案”。
呆病(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常见证候:脾肾两虚证髓海不足证痰浊蒙窍证瘀阻脑络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呆病(阿尔茨海默病)协作组制定的“呆病(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呆病(阿尔茨海默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9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呆病(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
2.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程度为轻度(MMSE 21-26分)。
3.有认知损害但不符合痴呆诊断标准的阿尔茨海默病、符合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但痴呆程度为中度或中重度、符合痴呆诊断标准但非阿尔茨海默病原因的患者,均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如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等,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2019年版)老年性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以下是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适用对象为第一次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需要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
诊断依据为病史和体格检查。
患者出现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晶状体出现混浊,眼底像不清晰等症状。
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为诊断明确,视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及家属同意手术。
标准住院日为2-5天或者进行日间手术。
进入路径标准包括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编码,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不影响临床路径流程实施的患者可以进入路径。
术前准备包括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晶状体及其他解剖结构基本情况,眼压、泪道等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等检查,眼科A+B超+角膜曲率,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检查。
术前需使用抗菌药眼液。
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麻醉方式为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手术方式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内植入物为人工晶状体,手术用设备为显微镜和超声乳化仪。
术后需进行视力、矫正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压等检查,必要时需使用抗菌药、糖皮质激素眼液和非甾体抗炎眼液。
出院标准为手术后眼部反应较轻,病情稳定,切口闭合好,前房形成稳定。
3.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
十一)手术前检查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1.手术前检查异常可能影响手术,需要特殊治疗。
2.手术后可能出现炎症反应或并发症。
3.患者个人原因也可能导致手术并发症。
二、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首次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00)的患者。
手术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D-9-CM-3:13.41+13.71)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出院日期、标准住院日为2-5天或日间手术。
时间住院第1天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交代病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和住院病历核实各项检查结果正常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估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术前、术中和术后注意事项患者选择人工晶状体(IOL)选择手术用黏弹剂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长期医嘱眼科二级护理、三级护理术后抗菌素眼液滴眼临时医嘱血尿常规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眼科A+B超、角膜曲率、人工晶体度数计算、OCT(必要时)明日在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下行左/右眼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术前30分钟术眼滴散瞳药水2次术前15分钟术眼滴表面麻醉药2-3次入院护理评估健康教育执行医嘱是否有变异:无/有,原因:1.2.时间住院第2天(手术日)术前再次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和手术眼别实施手术完成手术记录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手术后注意事项主要诊疗工作长期医嘱眼科一级或二级护理临时医嘱根据病情需要制订重点医嘱主要护理工作病情变异记录护士签名手术前物品准备手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前患者准备执行医嘱是否有变异:无/有,原因:1.2.时间住院第3日(术后第1日)检查患者术眼上级医师查房,确定有无手术并发症更换敷料完成病程记录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术后恢复情况评估患者今日是否可以出院若患者可以出院,则需完成出院记录通知出院处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出院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出具诊断证明书若患者不能出院,则继续住院治疗长期医嘱眼科一级或级护理治疗工作重点:进行眼科三级护理。
城市社区四种常见慢性病临床路径和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及应用评价研究共3篇城市社区四种常见慢性病临床路径和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及应用评价研究1城市社区四种常见慢性病临床路径和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及应用评价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进步,城市社区的居民面临着很多慢性病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慢性病的问题,各个社区医疗机构已经开始研究和应用慢性病临床路径以及双向转诊机制。
本文将从四种常见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阻肺)出发,探讨城市社区慢性病临床路径和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及应用评价研究。
一、糖尿病临床路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社区医疗机构应该积极应用糖尿病临床路径,为病人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糖尿病临床路径的主要特点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大量沟通,医疗路径的明确等,这有助于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诊疗质量和医疗效果。
另外,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患者的常规随访,这对病人的康复也至关重要。
因此,社区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合理的随访机制,通过患者自我管理,达到控制血糖和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目的。
二、高血压临床路径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社区医疗机构应该应用高血压临床路径,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通过药物控制,饮食调整以及运动干预来达到降压的目的。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患者的自我管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社区医疗机构还需要建立合理的宣传教育和随访机制,使得患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状态。
三、冠心病临床路径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发病率在中老年人中尤其高。
建立冠心病临床路径可以起到规范治疗的作用,改善患者的治疗质量。
冠心病临床路径的主要特点是医疗路径的明确,临床医生之间的协作以及对患者的全程预警和随访。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社区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心功能锻炼以及手术干预等方式,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诊疗服务。
常见病临床护理路径第一章、内科临床路径第二章、外科临床路径第三章、骨科临床路径第四章、妇科临床路径第五章、儿科临床路径第六章、五官科临床路径第七章、急诊科临床路径第八章、针灸科临床路径一、内科部分支气管哮喘日期项目护理内容入院当天评估1、一般评估:神志,生命体征,皮肤等。
2、专科评估:呼吸频率,节律以及幅度,呼吸困难的类型,紫绀及出汗情况,咳嗽,咯痰情况,哮喘发作的诱发因素及发作时间。
治疗根据病情吸氧、雾化吸入、吸痰、床边监测血压、心率、血氧、呼吸的变化,建立静脉通道。
检查做相关检查,如肺功能、胸片、B超、抽血、痰标本。
药物按医嘱正确使用解痉、平喘、化痰、抗炎药物:氨茶碱类、激素类、沐舒坦类等,注意用药后的观察。
活动嘱患者卧床休息,床上解二便。
饮食1、根据中医辨证饮食2、禁止进食已知过敏或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虾、蟹、海鱼。
3、瞩多饮水。
护理1、备半卧位,根据情况准备气垫床,根据病情准备急救车、吸痰、监护仪等备用装置。
2、做好入院介绍,主管护士自我介绍。
3、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如口腔护理,管道留置护理,皮肤、毛发、会阴、肛周护理措施。
4、视病情做好各项监测记录。
5、密切观察是否有哮喘发作的先兆症状:如胸闷、鼻咽痒、咳嗽、流涕、打喷嚏等。
6、观察并发症:如发生哮喘持续状态,沉默肺时,配合做好抢救工作。
7、翻身拍背,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8、病室避免放置花草、皮毛等,减少病人不良刺激。
9、根据病情留陪人,上床挡,确保安全。
健康宣教向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安全知识、服药知识等,教会患者正确使用扩张支气管气雾剂,各种检查注意事项。
第2天评估神志、生命体征、呼吸困难、咳嗽咯痰及病人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等情况。
,治疗按医嘱执行治疗。
检查继续完善检查。
药物密切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使用糖皮质激素、解痉平喘后症状缓解情况。
活动卧床休息,注意安全。
饮食同前护理1、基础护理、留置管道护理,皮肤、毛发、会阴、肛周护理。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一、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01)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CD-9-CM-3:13.41001+13.70001)或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渐进性视力下降;2.体格检查:晶体出现混浊;眼底模糊,红光反射黯淡。
3.没有眼部其他并发因素。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诊断明确;2.视力低于0.3;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01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检查项目。
1.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眼底;2.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3.心电图、胸透或胸部X光片;4.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糖);5.眼科A.B超+角膜曲率、验光、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计数、人工晶体测量、眼电生理检查。
6.根据病情需要检查的项目: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野等。
(七)术前用药。
1.术前抗菌药物眼药水,4-6次/日,用药2-3天;(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1-3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2.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3.眼内植入物:人工晶体;4.术中用耗品:粘弹剂、一次性手术刀、缩瞳剂、眼内灌注液或平衡液;5.手术用设备:显微镜、超声乳化仪;6.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1-3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眼底;2.术后用药:抗菌素眼药水+类固醇激素眼药水+非甾体类消炎眼药水。
老年科疾病中的临床路径变异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科疾病的诊治日益受到关注。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医疗护理模式,旨在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然而,在老年科疾病的实际诊疗过程中,临床路径变异的情况时有发生。
深入分析这些变异,对于优化老年科医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老年科疾病的特点老年患者通常具有多种慢性疾病共存的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这些疾病相互影响,使得病情更加复杂多变。
同时,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器官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反应也与年轻人不同。
此外,老年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可能存在障碍,这也增加了医疗护理的难度。
二、临床路径的概念与作用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或手术制定的一套标准化的诊疗流程,包括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各个环节。
其作用在于规范医疗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差异,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控制医疗成本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老年科疾病中临床路径变异的类型1、患者相关变异老年患者的个体差异较大,如基础健康状况、合并症、对治疗的反应等。
有些患者可能对药物过敏或不耐受,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有些患者可能由于身体虚弱,无法完成某些检查或治疗项目。
2、医务人员相关变异医务人员的临床经验、技术水平和判断能力不同,可能导致在诊疗过程中偏离临床路径。
例如,医生可能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或治疗药物。
3、医院系统相关变异医院的医疗资源配置、工作流程、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也可能导致临床路径变异。
如检查设备故障、药品短缺、病房床位紧张等。
4、疾病相关变异老年科疾病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病情可能突然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例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或新的症状。
四、临床路径变异的原因分析1、老年患者的复杂性老年患者多种疾病共存,病情容易波动,治疗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2、医疗团队的沟通与协作不足医生、护士、药师等医疗团队成员之间沟通不畅,可能导致治疗方案的不一致和延误。
目录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一、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轻症急性胰腺炎(ICD-10:K85.001/K85.101/K85.201/K85.301/K85.801/K85.802/K85.9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消化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
2.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值上限3倍。
3.辅助检查: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或无形态学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消化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内科治疗:(1)监护、禁食、胃肠减压;(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治疗;(3)药物治疗: 抑酸治疗、抑制胰腺分泌药物、胰酶抑制剂;无感染征象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抗菌药物;必要时谨慎使用镇静和镇痛药物。
2.内镜治疗:对于胆源性胰腺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内镜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5.001/K85.101/K85.201/K85.301/K85.801/K85.802/K85.901轻症急性胰腺炎疾病编码。
2.排除急性重症胰腺炎及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心、肺、肾等脏器功能损害,合并胰腺脓肿、胰腺囊肿等)。
3.排除其他急腹症:急性肠梗阻、消化性溃疡穿孔、胆石症和急性胆囊炎、肠系膜血管栓塞、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2)肝肾功能、甘油三酯、电解质、血糖、血淀粉酶、脂肪酶、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能;(3)血气分析;(4)心电图、腹部超声、腹部及胸部X线片。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版临床路径住院天数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天(手术日)医生的工作1、病史询问2、体格检查3、开具术前检查单1、确定手术方案2、完成术前准备3、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贵重用品协议书4、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1、手术2、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护士的工作1、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2、入院护理评估3、指导患者到相关科室进行心电图、胸片等检查1、抽血2、宣教3、术前心理护理1、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3、指导并监督患者手术后活动患者及家属的工作配合医生、护士术前检查工作配合术前工作配合完成手术住院天数住院第4天(术后第1天)住院第5-7天(出院日)医生的工作1、上级医师查房,观察病人情况1、上级医师查房,明确是否出院2、通知患者及其家属今天出院3、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及拆线日期4、将出院小结及出院证明书交患者或其家属护士的工作1、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手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3、指导并监督患者手术后活动1、指导患者术后康复锻炼2、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项患者及家属的工作配合术后管理办理出院手续资阳骨科医院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住院天数住院第1天(急诊手术)住院第2天(术后第1天)住院第3天(术后第2天)医生的工作1、病史询问2、体格检查3、开具术前检查单4、确定手术方案5、完成术前准备6、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贵重用品协议书7、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8、完成手术1、观察病情1、查房2、换药观察切口情况护士的工作1、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2、入院护理评估3、术前心理护理4、提醒患者术前禁食、水5、术前准备6、术前宣教1、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指导并督促患者下床活动以利于肠功能恢复1、指导并督促患者下床活动以利于肠功能恢复2、饮食指导患者及家属的工作配合完成术前准备及完成手术配合术后管理配合术后管理住院天数住院第4天(术后第3天)住院第5天(术后第4天)住院第6-7天(术后5-6天)医生的工作1、上级医师查房2、复查血常规及异常生化指标1、观察切口情况,有无感染2、检查及分析化验结果1、换药并检查切口愈合情况2、确定患者出院时间3、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和拆线日期4、完成出院录护士的工作1、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2、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肠功能恢复1、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2、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肠功能恢复1、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2、出院指导患者及家属的工作配合术后管理配合术后管理配合医生、护士工作,办理出院手续资阳骨科医院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天数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天医生的工作1、询问病史2、体格检查3、开化验单及相关检查单4、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估1、上级医师查房2、继续进行相关检查3、根据化验和相关检查结果,对患者的手术风险进行评估1、确定手术方案2、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3、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输血同意书4、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护士的工作1、入院宣教: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2、入院护理评估1、宣教2、观察患者病情变化3、心理和生活护理1、宣教、备皮等术前准备2、提醒患者明晨禁水、禁食患者及家属的工作配合医生、护士术前检查工作配合术前工作配合术前工作住院天数住院第4-5天(手术日)住院第5-6天(术后1天)住院第6-7天(术后第2天)医生的工作1、手术2、上级医师查房3、注意神经功能变化4、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1、上级医师查房,注意术后病情变化2、注意引流量3、注意观察体温4、注意神经功能变化1、上级医师查房2、根据引流情况,明确是否拔除引流管3、注意观察体温4、注意神经功能变化5、注意伤口情况护士的工作1、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1、观察患者情况2、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3、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1、观察患者情况2、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3、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患者及家属的工作配合术后管理配合术后管理配合术后管理住院天数住院第7-8天(术后3天)住院第7-14天(出院前1日)住院第8-15天(出院日)医生的工作1、上级医师查房2、注意观察体温3、注意神经功能变化4、注意伤口情况1、上级医师查房,进行手术及伤口评估,确定有无手术并发症和切口愈合不良情况,明确是否出院2、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护士的工作1、观察患者情况2、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3、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患者及家属的工作配合术后管理配合医生、护士工作办理出院手续,出院资阳骨科医院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踝关节骨折)住院天数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0—7天(术前日)医生的工作1、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2、上级医师查房3、初步的诊断和治疗方案4、完成住院志、首次病程、上级医师查房等病历书写5、完善术前检查6、患肢临时石膏/牵引固定1、上级医师查房2、继续完成术前化验检查3、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1、上级医师查房,观察患肢皮肤软组织情况,术前评估和决定手术方案,完成各项术前准备2、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3、向患者及/或家属交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委托书(患者本人不能签字时)等4、麻醉医师查房,与患者及/或家属交待麻醉注意事项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护士的工作1、入院宣教: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等2、入院护理评估3、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感觉1、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心理和生活护理1、做好备皮等术前准备2、提醒患者术前禁食水3、术前心理护理患者和家属的工作配合医生、护士术前检查工作配合术前工作配合术前工作住院天数住院第1-8天(手术日)住院第2-9天(术后第1日)住院第3-10天(术后第2日)医生的工作1、手术2、向患者及/或家属交代手术过程概况及术后注意事项3、术者完成手术记录4、完成术后病程5、上级医师查房6、麻醉医师查房7、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并做相应处理1、上级医师查房2、完成常规病程记录3、观察伤口、引流量、体温、生命体征情况等并作出相应处理1、上级医师查房2、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3、拔除引流管,伤口换药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护士的工作1、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2、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3、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1、观察患者病情并做好引流量等相关记录2、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3、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1、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3、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患者及家属的工作配合术后管理配合术后管理配合术后管理住院天数住院第4-11天(术后第3日)住院第5-12天(术后第4日)住院第6-21天(术后第5-14日)医生的工作1、上级医师查房2、完成病程记录3、伤口换药(必要时)4、指导患者功能锻炼1、上级医师查房2、完成病程记录3、伤口换药(必要时)4、指导患者功能锻炼5、摄患侧踝关节正侧位片1、上级医师查房,进行手术及伤口评估,确定有无手术并发症和切口愈合不良情况,明确是否出院2、完成出院志、病案首页、出院诊断证明书等所有病历。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1. 渐进性视力下降;2. 晶体出现混浊;3. 眼底模糊,红色反光黯淡。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1. 诊断明确;2. 矫正视力低于0.5;3. 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天四、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 疾病编码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果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五、术前准备 2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检查眼压、泪道;2. 乙型、丙型肝炎表面抗原测定、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抗体;3. 心电图、胸部X线;4. 凝血三项、血生化、血细胞分析、流式尿沉渣全自动分析;5. 眼科A.B超+角膜曲率;6. 角膜内皮计数。
六、选择用药:抗生素第一、二代头孢类,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1.麻醉方式:局麻/局麻+基础;2.眼内植入物:人工晶体;3.术中用耗品:粘弹剂;4.输血:无。
八、术后住院恢复2 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1.裂隙灯检查;2.视力;3.眼压;4.术后用药:典必殊/同类药物;5.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第一、二代头孢类,术后72小时内停止用药。
九、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手术后反应较轻,病情稳定;2.切口闭合好,前房形成;3.眼压正常,裂隙灯检查无明显异常。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术前化验检查;2.术后炎症反应或并发症;3.周末、节假日;4.患者有其它原因不同意出院。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 H25.9 )拟行phaco+IOL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5 天日期住院第一天住院第二天住院第三天(手术日)诊疗工作1.将“老年性白内障诊疗计划书”交给患者2.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3.完成“首次病程纪录”4.完成“大病历”□上级医师查房与手术前评估□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注意事项□患者选择人工晶体(IOL)□选择手术用“黏弹剂”□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核实各项检查结果正常□手术前再次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和准备手术的眼睛□手术(超声乳化手术)□完成“手术纪录”□完成“手术日病程纪录”□向病人及其家属交待手术后注意事项医嘱长期医嘱:□眼科Ⅱ级护理、Ⅲ级护理□抗生素眼水点术眼qid临时医嘱:□血尿常规□HIV.HCV.RPR.HBSAg.C6□凝血三项□心电图□眼科A+B超.角膜曲率.角膜内皮计数长期医嘱:□眼科Ⅱ级护理、Ⅲ级护理□抗生素眼水点术眼qid临时医嘱:□拟明日在麻醉下行眼“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前30分钟术眼滴“复方脱品酰胺”或“美多丽”药水二次□术前15分钟术眼滴“表麻药”三次长期医嘱:□眼科I级护理、II级护理□“典必殊”药水4次/日□口服抗生素临时医嘱:□根据病情需要下达护理工作□入院宣教护理评估□正确执行医嘱□手术前物品准备□手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前患者准备(沐浴、更衣)□正确执行医嘱□随时观察患者情况□手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正确执行医嘱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具体原因:1.2.□无□有,具体原因:1.2.□无□有,具体原因:1.2.护士签名白班小夜班大夜班白班小夜班大夜班白班小夜班大夜班医师签名。
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一、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圆翳内障(TCD 编码:BYT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 编码:H25.901)。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IOL)(ICD-9-CM-3:13.41+13.7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眼科学》(葛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诊疗方案”。
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临床常见证候:肝肾两亏证脾肾阳虚证气血两虚证肝热上扰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3.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圆翳内障(TCD 编码:BYT040)和老年性白内障(ICD-10 编码:H25.9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视力检查(2(裂隙灯检查(3(眼压检查(4(眼底镜检查(5(眼部A超,眼部B超,角膜曲率,晶体度数测算(6(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尿常规、大便常规(7(肝功能、肾功能、血糖(8( HIV-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测定,乙肝病毒两对半检测(9(血压、心电图、胸部X 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脂、监测血糖,血压等。
内四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4、中药辨证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PR)、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病原学检查痰涂片、痰培养及药敏
(4)胸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培养、胸部CT、D-二聚体、B超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入院尽快(4-8小时内)给予抗菌素。
2、药物选择:
(1)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和《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初始治疗第2-3天进行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抗菌药物。
(3)对症支持治疗:退热、止咳化痰、吸氧;
(八)出院标准
1、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超过72小时;
2、生命征平稳,可以接受口服药物治疗;
3、肺部病灶基本吸收,血常规基本正常
(九)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标准
1、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2、检查肺部炎症性阴影吸收
3、痰培养阴性
好转标准
1、症状明显减轻
2、体温正常
3、X线胸片检查肺部炎症性阴影部分吸收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七版)》
1、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
2、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常规用药者;
3、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或痰的形状发生改变,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七版)》
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2、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尿、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痰病原学检查(痰培养、痰涂片、痰找真菌菌丝、);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腹部超声。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胸部CT检查。
(七)治疗方案:
1、教育和劝导患者戒烟;因职业或环境粉尘、刺激性气体所致者,应脱离污染环境。
2、一般治疗:控制性氧疗,休息等;
3、依据病情选择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祛痰剂和(或)糖皮质激素;
4、处理各种并发症;
5、中医辨证治疗。
(八)出院标准:
1、症状明显缓解;
2、临床稳定24小时以上;
(十)疗效判断标准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好转标准
1、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
2、肺功能检查示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较前改善
3、X线胸片检查肺部感染性病变吸收。
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二)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