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皮肤刺激性或腐蚀性试验.doc
- 格式:doc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3
附件2《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为规范开展化妆品和新原料的安全评估工作,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办法》《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国家药监局化妆品监管司组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检院)组织起草了《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现将起草的有关情况说明如下:一、起草的必要性2021年5月1日,《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和相关配套法规已正式施行。
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中“毒理学试验方法”规定:化妆品新原料需进行皮肤和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同时化妆品产品在投放市场前,对于每天使用的化妆品需进行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进行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者不再进行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对于间隔1日或数日使用或使用后冲洗的化妆品需进行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
《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工作规范》《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中规定,发用类和芳香类化妆品需要进行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护肤类和彩妆类化妆品需要进行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
此外,该试验可对新原料是否具有皮肤刺激性进行检测或安全评估。
因此,中检院组织制定《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以规范应用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评价化妆品和新原料的皮肤刺激性。
二、制定原则(一)依法依规原则。
《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遵循依法依规原则,贯彻落实《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及配套法规文件中关于化妆品和新原料的法规要求,研究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的具体要求,切实为化妆品和新原料的安全评估提供技术指导,也为技术审评以及监管提供依据。
(二)公开透明原则。
《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过程中,坚持“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原则,充分参考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积极征求监管部门、专家、行业协会意见,同时根据意见反馈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修改完善。
急性皮肤刺激试验1 目的确定化学品对哺乳动物皮肤局部是否有刺激作用及程度,为制定化学品对皮肤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2 制定依据《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
3试验方法3.1受试样品处理液体受试物一般不需稀释,可直接使用原液。
若受试物为固体,应将其研磨成细粉状,并用水或其它无刺激性溶剂充分湿润,以保证受试物与皮肤有良好的接触。
使用其它溶剂,应考虑到该溶剂对受试物皮肤刺激性的影响。
需稀释后使用的产品,先进行产品原型的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如果试验结果显示中度以上刺激性,可按使用浓度为受试物再进行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受试物为强酸或强碱(pH 值≤2 或≥11.5),可以不再进行皮肤刺激试验。
此外,若已知受试物有很强的经皮吸收毒性,经皮LD50 小于200 mg/kg 体重或在急性经皮毒性试验中受试物剂量为2000 mg/kg 体重仍未出现皮肤刺激性作用,也无需进行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
3.2实验动物和饲养环境多种哺乳动物均可被选为实验动物,首选白色家兔。
应使用成年、健康、皮肤无损伤的动物,雌性和雄性均可,但雌性动物应是未孕和未曾产仔的。
实验动物至少要用4只,如要澄清某些可疑的反应则需增加实验动物数。
实验动物应单笼饲养,试验前动物要在实验动物房环境中至少适应3d 时间。
实验动物及实验动物房应符合国家相应规定。
选用常规饲料,饮水不限制。
3.3 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步骤3.3.1 试验前约24h,将实验动物背部脊柱两侧毛剪掉,不可损伤表皮,去毛范围左、右各约3cm×3cm。
3.3.2 取受试物约0.5mL(g)直接涂在皮肤上,然后用二层纱布(2.5cm×2.5cm)和一层玻璃纸或类似物覆盖,再用无刺激性胶布和绷带加以固定。
另一侧皮肤作为对照。
采用封闭试验,敷用时间为4h。
对化妆品产品而言,可根据人的实际使用和产品类型,延长或缩短敷用时间。
对用后冲洗的化妆品产品,仅采用2h 敷用试验。
化妆品安全实验室皮肤刺激性检测结果判读及上报流程1.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化妆品安全实验室中皮肤刺激性检测的结果判读及上报流程。
该流程的目的是确保化妆品在使用过程中对消费者的皮肤不会引起刺激或不良反应。
2.实验室皮肤刺激性检测2.1 测试项目实验室皮肤刺激性检测包括以下项目:红斑、水肿、严重刺激和腐蚀性。
2.2 检测方法和操作流程2.2.1 选择适当的皮肤模型和组织模型进行实验。
2.2.2 在化妆品样品上施加适当的剂量。
2.2.3 定期观察和测量皮肤的反应,包括红斑、水肿等。
2.2.4 结束实验后,使用合适的评分标准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2.3 数据记录和分析2.3.1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中,包括测试样品信息、实验条件和测试结果等。
2.3.2 结合评分标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判读。
3.结果判读3.1 判定标准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将实验结果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非刺激、轻度刺激、中度刺激和重度刺激。
3.2 判读流程3.2.1 根据测试结果和评分标准,判定样品的刺激等级。
3.2.2 执行有关刺激等级的相应措施,包括重新优化产品配方、调整使用方法或停止销售。
4.结果上报流程4.1 报告准备4.1.1 准备标准化的实验报告模板,并填写相关测试信息和结果。
4.1.2 确认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2 报告审批4.2.1 将报告提交给负责审批的主管部门。
4.2.2 主管部门对报告进行审查,确保实验结果和判读符合法规要求。
4.3 报告上报4.3.1 完成审批后,报告将上报给相关部门,如市场监管机构或行业协会等。
4.3.2 上报报告的方式可以是电子邮件、在线上报系统或书面提交。
5.结论本文档概述了化妆品安全实验室中皮肤刺激性检测结果判读及上报流程。
通过严格的测试和判定流程,化妆品企业可以评估其产品对消费者皮肤的刺激性,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这一流程的实施有助于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评估某种化学物质对哺乳动物皮肤的急性刺激性,通过进行急性皮肤刺激试验,为该化学物质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成年雌性昆明种小鼠,体重20-25g。
2. 受试化学物质:某化学物质,纯度≥98%。
3. 对照溶剂:蒸馏水。
4. 实验器材:皮肤刺激试验仪、皮肤刺激试验板、无菌棉球、生理盐水、剪刀、剪刀、酒精灯、显微镜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皮肤刺激试验:在实验组小鼠的背部皮肤上涂抹0.5ml的受试化学物质,对照组小鼠涂抹等量的对照溶剂。
涂抹后用无菌棉球轻轻擦拭,使受试化学物质均匀分布在皮肤上。
3. 观察与记录:在涂抹受试化学物质后,分别在1小时、4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观察皮肤反应,记录皮肤红斑、水肿、脱皮等反应程度。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皮肤反应的差异。
四、实验结果1. 实验组小鼠在涂抹受试化学物质后,皮肤出现明显的红斑、水肿,部分小鼠出现脱皮现象;对照组小鼠皮肤无明显反应。
2.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的皮肤红斑、水肿程度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五、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某化学物质对哺乳动物皮肤具有明显的急性刺激性,涂抹后可引起皮肤红斑、水肿、脱皮等反应。
建议在使用该化学物质时,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以降低其对皮肤的潜在危害。
六、讨论1. 实验过程中,受试化学物质的浓度和涂抹面积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本实验中,受试化学物质的浓度为0.5ml,涂抹面积为小鼠背部皮肤,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实验结果表明,某化学物质对哺乳动物皮肤具有明显的急性刺激性,可能与该化学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
建议进一步研究该化学物质的化学结构、分子量等因素,以期为该化学物质的安全使用提供更全面的科学依据。
化妆品毒理学试验要求一、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这就好比是给小老鼠来个突然的“大挑战”。
把化妆品以一定的量喂给小老鼠,如果量很大的时候小老鼠还活蹦乱跳的,那就说明这化妆品急性经口毒性比较低。
这个试验就是想看看化妆品要是不小心被吃进去了,到底有多危险。
要是小老鼠吃了就不行了,那这化妆品可就有点吓人了,肯定得好好改进改进。
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就像在小动物的皮肤上抹上化妆品,看看会发生啥。
如果这小动物的皮肤接触了化妆品之后,变得红肿啊、有毛病了,那就说明这化妆品对皮肤可能有毒性。
就像你要是把一种化妆品涂在手上,结果手开始发红发痒,那肯定有问题啊。
所以这个试验就是为了确保化妆品直接接触皮肤的时候不会突然搞出什么坏事来。
三、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这试验就像是在给皮肤做个“小考验”。
把化妆品涂在动物或者人的皮肤上(现在越来越提倡用人造皮肤或者细胞试验来替代动物试验啦),然后观察皮肤的反应。
如果皮肤只是有点轻微的发红或者小不舒服,那可能刺激性比较小;但要是皮肤都烂了或者变得特别糟糕,那就是腐蚀性的啦,这可就绝对不能出现在化妆品里啊。
四、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想象一下把化妆品滴到眼睛里(当然这是试验里才会这么干,可别真的这么试哦)。
要是眼睛只是稍微有点红或者有点异物感,那刺激性可能还在可接受范围。
但要是眼睛肿得像个核桃,还特别疼,那这化妆品肯定是不能靠近眼睛的,这个试验就是要把那些会伤害眼睛的化妆品给揪出来。
五、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这个就像是看化妆品会不会让皮肤“发脾气”。
有时候化妆品第一次接触皮肤没事,但多接触几次,皮肤就开始过敏了,起小红疹啊,痒得不行啊。
这个试验就是为了找出那些会让皮肤过敏的成分,就像找出隐藏在皮肤周围的小“捣蛋鬼”一样,这样才能让大家放心地用化妆品。
六、皮肤光毒性试验。
现在很多人喜欢在阳光下用化妆品,这个试验就是看化妆品在光照的情况下会不会变成“皮肤杀手”。
如果涂了化妆品又晒太阳,皮肤变得很糟糕,那这个化妆品就可能有光毒性。
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2005年6月目录一、总则 (3)二、试验方法(一)第一阶段试验 (15)1、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16)2、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20)3、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23)4、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26)5、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32)6、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皮肤致敏试验) (36)(二)第二阶段试验 (54)1、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 me s试验) (55)2、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62)3、体内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68)4、体内哺乳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75)5、哺乳动物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或 (79)精子畸形试验 (87)6、啮齿类动物显性致死试验 (90)7、免疫毒性评价试验方法 (95)8、亚急性吸入(14/28天)毒性试验 (104)9、亚急性经皮(21/28天)毒性试验 (110)10、亚急性经口(28天)毒性试验 (115)(三)第三阶段试验 (121)1、亚慢性吸入毒性试验 (122)2、亚慢性经皮毒性试验 (126)3、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 (130)4、致畸试验 (136)5、两代繁殖毒性试验 (142)6、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 (147)(四)第四阶段试验 (153)1、慢性吸入毒性试验 (154)2、慢性经皮毒性试验 (160)3、慢性经口毒性试验 (166)4、致癌试验,或 (172)慢性毒性/致癌性合并试验 (180)5、毒物代谢动力学试验 (189)6、接触人群调查与观察(参考国内外有关专著或教科书)(五)参考试验 (196)1、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局部淋巴结法 (197)2、大肠杆菌回复突变试验 (202)3、酵母菌基因突变试验 (210)4、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正向基因突变试验 (214)5、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 (220)6、枯草杆菌基因重组试验 (224)7、体外哺乳动物细胞程序外DNA合成(UDS)试验 (232)8、体内哺乳动物外周血细胞微核试验 (238)9、体外哺乳动物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试验 (244)10、体内哺乳动物骨髓细胞姊妹染色体交换(SC E)试验 (250)11、繁殖/生长发育毒性筛选试验 (256)12、亚急性毒性合并繁殖/发育毒性筛选试验 (262)13、一代繁殖试验 (269)14、神经毒性筛选组合试验 (274)总则General Principles1 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劳动保护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化学品毒性鉴定管理规范》制定本规范。
四、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Dermal Irritation/Corrosion Test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动物皮肤刺激性或腐蚀性试验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原料及其产品安全性毒理学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OECD Guidelines for Testing of Chemicals (No.404, July 1992)
USEPA OPPTS Harmonized Test Guidelines (Series 870. 2500, Aug. 1998 )
3 试验目的
确定和评价化妆品原料及其产品对哺乳动物皮肤局部是否有刺激作用或腐蚀作用及其程度。
4 定义
4.1 皮肤刺激性(Dermal irritation):皮肤涂敷受试物后局部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4.2 皮肤腐蚀性(Dermal corrosion):皮肤涂敷受试物后局部引起的不可逆性组织损伤。
5试验的基本原则
将受试物一次(或多次)涂敷于受试动物的皮肤上,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观察动物皮肤局部刺激作用的程度并进行评分。
采用自身对照,以评价受试物对皮肤的刺激作用。
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观察期限应足以评价该作用的可逆性或不可逆性。
6 试验方法
6.1 受试物
液体受试物一般不需稀释,可直接使用原液。
若受试物为固体,应将其研磨成细粉状,并用水或其它无刺激性溶剂充分湿润,以保证受试物与皮肤有良好的接触。
使用其它溶剂,应考虑到该溶剂对受试物皮肤刺激性的影响。
受试物为强酸或强碱(pH值≤2或≥11.5),可以不再进行皮肤刺激试验。
此外,若已知受试物有很强的经皮吸收毒性,经皮LD50小于200mg/kg体重或在急性经皮毒性试验中受试物剂量为5000mg/kg体重仍未出现皮肤刺激性作用,也无需进行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
6.2 实验动物和饲养环境
多种哺乳动物均可被选为实验动物,首选白色家兔。
应使用成年、健康、皮肤无损伤的动物,雌性和雄性均可,但雌性动物应是未孕和未曾产仔的。
实验动物至少要用4只,
如要澄清某些可疑的反应则需增加实验动物数。
实验动物应单笼饲养,试验前动物要在实验动物房环境中至少适应3d时间。
实验动物及实验动物房应符合国家相应规定。
选用常规饲料,饮水不限制。
6.3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步骤
6.3.1 试验前约24 h ,将实验动物背部脊柱两侧毛剪掉,不可损伤表皮,去毛范围左、右各约2cm×3cm。
6.3.2 取受试物约0. 5 mL (g )直接涂在皮肤上,然后用二层纱布(2.5cm×2.5cm )和一层玻璃纸或类似物覆盖,再用无刺激性胶布和绷带加以固定。
另一侧皮肤作为对照。
采用封闭试验,敷用时间为4h 。
对化妆品产品而言,可根据人的实际使用和产品类型,延长或缩短敷用时间。
对用后冲洗的化妆品产品,仅采用2 h 敷用试验。
试验结束后用温水或无刺激性溶剂清除残留受试物。
如怀疑受试物可能引起严重刺激或腐蚀作用,可采取分段试验,将三个涂布受试物的纱布块同时或先后敷贴在一只家兔背部脱毛区皮肤上,分别于涂敷后3 min 、60min 和4 h 取下一块纱布,皮肤涂敷部位在任一时间点出现腐蚀作用,即可停止试验。
6.3.3 于清除受试物后的1、24、48和72 h 观察涂抹部位皮肤反应,按表1进行皮肤反应评分,以受试动物积分的平均值进行综合评价,根据24、48和72 h 各观察时点最高积分均值,按表2判定皮肤刺激强度。
6.3.4 观察时间的确定应足以观察到可逆或不可逆刺激作用的全过程,一般不超过14d 。
6.4 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步骤
6.4.1 试验前将实验动物背部脊柱两侧被毛剪掉,去毛范围各为2cm×3cm ,涂抹面积2.5 cm×2.5cm 。
6.4.2 取受试物约0.5mL(g)涂抹在一侧皮肤上,当受试物使用无刺激性溶剂配制时,另一侧涂溶剂作为对照,每天涂抹1次,连续涂抹14d 。
从第二天开始,每次涂抹前应剪毛,用水或无刺激性溶剂清除残留受试物。
一小时后观察结果,按表1 评分,对照区和试验区同样处理。
6.4.3 结果评价:按下列公式计算每天每只动物平均积分,以表2判定皮肤刺激强度。
14受试动物数
红斑和水肿积分
每天每只动物平均积分∑=
表 1 皮肤刺激反应评分
7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以表格形式总结,包括如下内容:
(1) 受试物名称、理化性状、配制方法和用量。
必要时说明受试物的pH 值; (2) 实验动物的种属、品系、性别、体重和来源(注明合格证号和动物级别); (3) 实验动物饲养环境,包括饲料来源、室温、相对湿度、实验动物房合格证号; (4) 每个动物在每一观察时点的皮肤刺激反应积分;
(5)具体描述除刺激性以外的其它毒性作用;
(6)结论。
表2 皮肤刺激强度分级
表 3 ×××对家兔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动
物编号性
别
体
重
(kg)
1 h 24 h 48 h 72h
样品对照样品对照样品对照样品对照红
斑
水
肿
总
分
红
斑
水
肿
总
分
红
斑
水
肿
总
分
红
斑
水
肿
总
分
红
斑
水
肿
总
分
红
斑
水
肿
总
分
红
斑
水
肿
总
分
红
斑
水
肿
总
分
1
2
3
4
总积分均值
刺激强度分级
表4 ×××对家兔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
涂抹
样品
3 4
4 4
5 4
6 4
7 4
8 4
9 4
10 4
11 4
12 4
13 4
14 4
14天每只动物积分均值
每天每只动物积分均值
8 试验结果的解释
急性皮肤刺激试验结果从动物外推到人的可靠性很有限。
白色家兔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有刺激性或腐蚀性的物质较人类敏感。
若用其它品系动物进行试验时也得到类似结果,则会增加从动物外推到人的可靠性。
试验中使用封闭式接触是一种超常的实验室条件下的试验,在人类实际使用化妆品过程中很少存在这种接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