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理学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6
老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
老年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老年人心理发展和行为的学科,它将老年学、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结合起来,以深入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发展及其相关问题。
老年心理学旨在分析老年人的心理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支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老年心理发展的理论与研究、老年心理健康、老年心理服务以及老年心理健康干预等方面。
老年心理发展的理论与研究是老年心理学的基础,它研究老年人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如老化理论、发展心理学等,以及老年人心理发展的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病例研究等。
老年心理健康是老年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它研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等内容,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供科学基础,促进老年人健康的心理发展。
老年心理服务是老年心理学的实践部分,它主要涉及老年心理健康的评估、诊断和治疗以及老年心理健康的干预等内容。
老年心理服务的目的是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支持,帮助老年人获得心理健康。
老年心理健康干预是老年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健康促进、社会支持、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内容,旨在帮助老年人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老年人心理发展的理论与研究、老年心理健康、老年心理服务以及老年心理健康干预等内容,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老年心理学主要知识点老年心理学是研究老年人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和心理需求的学科,它对于理解老年人的行为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老年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一、生理和心理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会发生许多变化。
在生理上,老年人经常会面临退化性疾病、慢性疾病以及感觉和认知功能的衰退。
而在心理上,老年人可能会经历退休、亲人离世、社交圈子变小等生活事件的影响,导致心理状态的改变。
这些生理和心理变化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二、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与年轻人有所不同,他们更加注重情感的关系和身份认同。
社交支持、保持独立性、感到有用、拥有积极的自我形象以及维持个人价值感是老年人的主要心理需求。
满足这些心理需求有助于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表现出与年轻人不同的趋势。
他们可能会在生活中寻求安全感和稳定性,对变化更加敏感。
同时,老年人对过去的回忆和追忆有着强烈的情感需求。
此外,老年人可能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和记忆障碍等。
四、老年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情绪和心理健康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的情绪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益,可以提升抵抗力和生存能力。
而消极的情绪,如抑郁和焦虑,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因此,保持积极的情绪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五、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一定的改变。
一般来说,老年人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会下降,但他们在智慧和解决问题方面可能会更有经验。
这种变化可能会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因此,保持适度的认知锻炼和脑力活动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至关重要。
六、老年人的适应性和护理老年人常常面临多种生活变化和挑战,如身体功能下降、退休、亲人离世等。
他们需要适应这些变化,并寻求支持和护理。
照顾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要我们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提供温暖和支持。
老年心理学名词解释
嘿,咱今儿就来唠唠老年心理学那些事儿!老年心理学啊,那可不
是啥高深莫测的东西,简单说,就是研究老年人心理的一门学问。
就
好比咱年轻的时候喜欢新鲜玩意儿,老了可能就更在意回忆和安稳,
这就是心理上的变化呀!比如说,张爷爷以前特别爱热闹,爱去广场
跳舞,可年纪大了后,就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坐在那晒太阳,这就是心
理变化的体现嘛。
老年心理学里有个词叫“认知老化”,可不是说老年人脑子就不行啦!只是随着年龄增长,处理信息啊、记忆力啊可能会有点变慢,但这并
不代表他们就不聪明了呀!咱小区的李奶奶,虽然八十多了,但她玩
起脑筋急转弯来,我们这些小辈都不一定比得过呢!这就像一部用久
了的手机,反应可能没那么快了,但功能还是都在的嘛。
还有“社会退缩”,哎呀,可别一听这词就觉得老年人不合群啦。
有
时候他们只是精力没那么旺盛了,不想参与太多社交活动而已。
就像
王伯伯,以前他特别爱和大家下棋聊天,现在就只想在家里陪陪老伴儿,这也是很正常的呀。
“心理健康”那可是超级重要的呢!老年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呀。
赵爷爷的儿子好久没来看他,他就会难过失落;而刘奶奶每天和老姐
妹们一起唱歌,她就特别开心。
这和我们年轻人没啥不同呀!
老年心理学真的很有意思,它让我们更了解老年人的内心世界。
我
们不能因为他们年纪大了,就忽略了他们的感受。
我们要多陪陪他们,多和他们交流,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快乐。
我觉得每个人都应
该去了解一下老年心理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和老年人相处呀!你说是
不是?。
老年心理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一、老年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老年心理学的定义老年心理学是研究老年人心理变化和心理健康的学科,它关注老年人认知、情绪、人格等心理问题,并探讨老年人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治疗方法。
2.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其中又分为早期老年人(60-74岁)、中期老年人(75-84岁)和晚期老年人(85岁以上)。
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在心理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需要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干预。
3.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老年人的认知发展、情绪变化、社会关系、人格特点、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
通过研究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和保健服务。
二、老年人的认知发展1.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和记忆力下降,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速度减慢等。
这些认知功能的下降会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
2.老年人的认知保健方法为了维护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可以采取一些认知保健方法,如进行记忆力训练、注重营养和锻炼、保持积极的心态等。
此外,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和信息获取也对认知功能的保持起着积极的作用,应该鼓励老年人多参与社会活动和交流。
三、老年人的情绪变化1.老年人的情绪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情绪会出现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情绪稳定性增加、情绪感受能力下降、对情绪刺激的反应减弱等。
此外,老年人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孤独等,需要及时发现和干预。
2.老年人的情绪保健方法为了保护老年人的情绪健康,可以采取一些情绪保健方法,如进行心理疏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情感支持等。
此外,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和社交活动也对情绪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应该鼓励老年人多参与社会交流和互助活动。
四、老年人的社会关系1.老年人的社会关系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社会关系会发生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增加、朋友关系和社交圈子的缩小、社会参与度的下降等。
老年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老年心理学是研究老年人心理特点、心理变化及其对个体行为和社会适应的影响的学科。
在老年人群体日益增多的社会背景下,了解老年心理学的知识点对于关爱和支持老年人群体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老年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老年心理发展阶段老年心理发展阶段是指老年人在心理上经历的不同阶段及其特征。
通常将老年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晚年初期、晚年中期和晚年晚期三个阶段。
1. 晚年初期:通常指65-79岁的老年人,特征为对退休的适应、重新确定身份和角色、追求个人兴趣和实现自我价值感的转变。
2. 晚年中期:通常指80-89岁的老年人,特征为生活的稳定化、家庭和社交网络的重要性增加、身体和认知功能逐渐下降等。
3. 晚年晚期:通常指90岁以上的老年人,特征为生活质量的下降、社会支持的重要性、面临生死的思考和心理调适等。
二、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与其他年龄段的人有所不同,了解这些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年人的行为和需求。
1. 生命满意度: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相对较高,他们会更加关注家庭、社交关系和精神层面的满足。
2. 自我认同:老年人在退休后重新寻找自我认同感,通过参与社交活动、传承知识和经验来实现自我意义。
3. 老年人的人际关系:社交关系对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起到重要作用,与子女、伴侣和朋友的联系对其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4. 心理健康问题:老年人常常面临生活变化、自我价值感下降、孤独感增加等问题,需要关注和支持他们的心理健康需求。
三、老年人的心理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会出现一些特定的变化,其中包括认知、情绪和人格方面的变化。
1. 认知方面的变化: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学习能力和智力灵活性等方面。
2. 情绪方面的变化:老年人在情绪体验上更倾向于积极情绪,但也容易出现抑郁、焦虑和孤独等负面情绪。
3. 人格方面的变化:老年人的人格特点相对稳定,但个体间的差异较大,有的人可能变得更加宽容乐观,而有的人可能变得更加固执和疑虑。
浅谈老年心理学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老年心理学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老年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成年以后增龄老化过程的心理活动变化、特点、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研究老年期个体的心理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是发展心理学分支,也是新兴的老年学的组成部分。
研究范围包括老人的感知觉、学习、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以及智力、性格、社会适应等心理特点因年老而引起的变化。
学习研究老年心理学是社会的需要,更是老年工作的必须,也是稳定老年队伍,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
一、老年心理的变化特征1、健忘,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减退。
对当前的事情记不住,过去的事情忘不掉。
2、焦虑,表现为心里空虚,没着没落,易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反应,往往有杞人忧天之感,抑郁苦闷,遇到问题时缺少进取态度。
3、疑虑,老人多半患有疑虑,特别是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稍有不适,就疑似什么大难临头。
看到电视、报纸上介绍的病情,容易对号入座。
稍有不顺心的事,就疑似子女不孝,单位不管。
4、猜忌,常常表现为对周围人不信任感和自尊心增强,常计较别人的言谈举止,严重者认为别人居心叵测,常为之而猜疑重重。
5、固执,常常以我为中心,听不得他人建议和意见,我行我素。
不能全面的分析问题,俗话说:爱钻牛角尖。
6、唠叨,往往是一句话反反复复,唠叨个没完。
对现在的事情看不惯,怀念自己的工作成绩。
强调以前是如何如何。
二、老人心理变化的因素老人心理变化的因素很多,也较为复杂。
与老人个体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与老人的受教育程度、性格习惯、生活工作环境等等有关。
文化修养较高的老人、性格温顺的老人以及退休前有一定职位的老人,往往心理变化不是太明显,主要是这些人,有较强的控制力、对环境的适应力和对问题的全面分析能力。
反之则表现强烈。
在者就是长时间过着悠闲的生活,与外界接触减少,相对封闭,对社会的快速发展不适应、对一些社会现象看不惯等。
与周围的环境、社会、家庭等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归结起来大约有一下几个方面:1、对退休生活不适应,退休后,从紧张的工作中一下闲下来,感到无所事事,特别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休后,以前是前呼后拥,受人尊重,退休后失落感加剧。
老年人群心理学名词解释老年人心理学涉及多个名词,以下是一些与老年人心理学相关的重要名词及其解释:1. 老年心理学(Geropsychology):- 老年心理学是研究老年人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分支学科。
它关注老年人的认知、情感、社交关系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老年人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和适应性策略。
2. 老年学(Gerontology):- 老年学是研究老年人及老龄化过程的跨学科学科。
它涵盖了生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旨在全面理解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以及社会参与。
3. 老年期(Old Age):- 老年期是指一个人生命周期的晚期阶段,通常从60岁或退休后开始。
这一阶段伴随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包括身体健康、认知能力、社会角色等方面的调整。
4. 老年痴呆症(Dementia in the Elderly):- 老年痴呆症是一组影响记忆、思维和行为的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等。
老年痴呆症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对患者和家庭成员都带来重大挑战。
5. 老年抑郁症(Geriatric Depression):- 老年抑郁症是指在老年人中出现的严重抑郁情绪和心理症状。
它可能与生活变化、慢性疾病、社交隔离等因素有关。
6.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信心。
在老年人中,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密切相关。
7. 社会孤独(Social Isolation):- 社会孤独是指个体在社会关系上的疏离感。
老年人由于丧偶、子女离家等原因容易陷入社会孤独状态,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8. 生命满意度(Life Satisfaction):- 生命满意度是指个体对自己整个生活的满意程度。
在老年人群中,生命满意度与健康、社会支持等因素紧密相关。
这些名词涵盖了老年人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更好地关注和理解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过程。
老年心理学一、老年心理学概述老年心理学是研究老年人心理状态与心理特点的学科,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心理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探讨老年期心理发展的规律及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老年人的心理特点1. 自我认同与生活满意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自我认同越来越清晰,对自己的认知更加成熟,能够接受自己的过去和现在。
老年人在生活中也更加注重满足感和幸福感,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2. 孤独感与社会支持老年人面临着更多的生活变化和身体健康问题,容易产生孤独感。
因此,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亲人、朋友和社会组织的支持能够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感和抑郁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
3. 对未来的态度与心理应对老年人对未来充满期待,尽管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他们更多地保持积极的心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境。
三、老年心理健康问题1. 抑郁与焦虑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面临更多的身体健康问题和生活变化,容易陷入抑郁和焦虑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需要及时干预和支持。
2. 记忆力减退与认知功能障碍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这些认知功能障碍会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需要通过认知训练和心理支持进行干预。
四、老年心理健康促进策略1. 社会支持和陪伴建立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家人、朋友和社会组织的关怀和陪伴,能够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感和抑郁情绪,提升生活满意度。
2. 心理健康教育和谈心支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谈心支持等形式,帮助老年人认识到自己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有效的心理应对策略,提升心理弹性和抗压能力。
五、结语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对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问题,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和支持措施,能够帮助老年人度过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老年心理学概述第一节老年心理学研究对象及其他教学目标:了解老年心理学的社会定位、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掌握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思考我为什么学习老年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关注老年人。
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授课教学时段: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具体内容:一、老年心理学的社会定位(一)老年心理学是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产物。
(二)建立和发展老年心理学是落实新的健康概念和新的医学模式的要求与具体化。
(三)老年心理学是心理科学对人的心理本质认识的一次深化和心理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四)发展老年心理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老年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六个方面:(一)老年人的大脑及躯体的特点和活动规律与老年心理的关系。
(二)制约老年人心理行为变化发展的各种社会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因子的特点。
(三)老年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意志、个性特点。
(四)老年人的生理、社会环境与心理三个方面之间的互动关系。
(五)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保健。
(六)老年人的临终心理与关怀。
三、老年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一)老年人主体系列1、从中年期开始过渡到老年期的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的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特点和规律。
2、老年期的心理与客体环境的关系和相应的保健对策3、健康老人、亚健康老人患病老人的心理护理(二)老年人与客体环境系列1、他人2、社会3、自然生态环境四、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一)“多因果论”原则(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三)量变与质变相结合的原则(四)人性化原则(五)个性化与差异性原则(六)客观性原则(七)发展和动态性原则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综合研究法2、多向研究法:纵向研究法、横向研究法、纵横结合研究法3、从研究方法的具体方式上看,可分为以下几种: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访谈法、投射法第二节老年心理学的发展简史一、老年心理学的思想史源远流长老年心理学的社会定位受老年人的社会定位与社会经济、传统文化和科技教育发展水平及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制约。
(一)老年心理学是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产物(二)建立和发展老年心理学是落实新的健康概念和新的医学模式的要求与具体化(三)老年心理学是心理科学对人的心理本质认识的一次深化和心理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四)发展老年心理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二、老年心理学是一门年幼的学科(一)老年人:按照国际规定,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在中国,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
(二)“老年型”国家:联合国1956年《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社会含义》中指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即为老龄化社会或“老年型”国家。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2011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达13.7% 。
2012年10月23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日前发布消息称,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未来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进入快速增长期,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三、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将在造福人类方面做出更大贡献(一)新的健康概念:重视人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健康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旧的健康概念:一个人不生病就是健康(三)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四)旧的医学模式:只注意疾病的生理因素四、老年心理学研究方面(一)老年人的大脑及躯体的特点和活动规律与老年心理的关系(二)老年人的临终心理与关怀(三)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保健(四)老年人的生理、社会环境与心理三个方面之间的互动关系(五)老年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意志、个性特点(六)制约老年人心理行为变换发展的各种社会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因子的特点五、老年心理学的性质人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
人的心理既有自然性的一面,又有社会性的一面。
老年心理学作为研究老年人心理的学科其性质被定为是自然科学与社会学科相交融的一门交叉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老年心理学是一门涉及哲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学、医学、物理学、营养卫生学、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人口学、法学、文化学、运动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新兴交叉学科。
老年心理学的任务运用老年心理学的知识和规律去指导老年人的生活实践,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让老年人能幸福度过晚年安详离开人世。
同时,老年心理学还要为我国的大文化大教育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家庭服务,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科学和心理学本土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如何理解“多因果论”原则什么叫“多因果论”: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所决定的而是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多因果论”原则的优点:我们研究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与规律时,在研究的方法论上,要采用“多因果论”的思维模式才比较科学,其结果也更具科学性和应用推广的价值。
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自然科学实验的”单因果论“的思维模式作为方法论,虽然也可以取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是,很难说它有多大的代表性和推广应用的价值。
怎样理解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定义:研究老年人心理,既要从老年人的生活经历、当前的社会大环境、老年人的政治与经济地位等方面去研究,又要从老年人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状态、家庭与婚姻状况等方面加以考察。
优点:人的心理表现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因此,还要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去探究,如果只从宏观上分析,而没有从微观上去研究,就很难综合概括出有代表性的特征和普遍性的规律。
所以,只有宏观和微观相结合进行研究,才有可能寻找到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方法:观察法:观察法是在正常的自然的条件下,对具有某种外部特征表现的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直接的、系统的观察,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一种调查方法。
纵向研究法:该方法是以同一个特定的老年群体或个体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时代或不同发展阶段的某一心理现象,采用相同的干预措施或标准化量表进行测量,观察记录其变化发展的全过程,并将各个时期、各个阶段所测量、观察记录的果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归纳其特点,最后的出一个相应的结论。
横向研究法:该方法是以不同年龄或性别的老年人的某种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同一时间和相同环境条件下采用相同的干预措施或标准化量表进行测量,观察不同年龄或不同性别的某种心理现象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分析其原因并的出相应的结论。
(3)纵横研究法连续横向研究法:连续横向研究法就是在不同时期(如1950年和2000年)对处于同一年龄段不同年龄(如60岁、70岁、80岁、90岁)的群体或个体的某一特性(如老年人的记忆力)进行测验,然后比较前后几次测验的结果,得出研究对象(同一个年龄段的老年人的记忆力)在这方面的变化。
连续纵向研究法:连续横向研究法就是在不同时期(如1950年和2000年)对处于同一年龄段不同年龄(如60岁、70岁、80岁、90岁)的群体或个体的某一特性(如老年人的记忆力)进行测验,然后比较前后几次测验的结果,得出研究对象(同一个年龄段的老年人的记忆力)在这方面的变化。
2、调查法含义: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一全体或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的心理活动进行了解的一种研究方法。
分类:按材料来源:直接调查法、间接调查法按调查方式:书面文字调查、口头调查成败取决因素调查对象的取样有无代表性和典型性(包括样本的大小和取样的方法);调查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靠性;被调查对象的个性特征以及能否积极配合。
测验法含义:测验法是研究者采用某一种能鉴别人的心里特质和活动特点的测量工具以了解研究对象心理发展的性质和水平的研究方法。
分类:心理测验内容:智力测验、个性测验参加测验人数:团体测验、个别测验测验工具性质:标准化测验、非标准化测验④测验内容:语言测验、社会测验、数学测验、操作性测验实验法含义:实验法就是主试控制某一个或几个刺激变量因子,而使其他因子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然后观察或测验某一个或几个实验对象(被试)在不同时期内对不的干预措施所做出的反应。
实验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分类: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优点:实验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要人为的控制与变换某些刺激因素和条件,控制与变换的刺激因素和条件越多,组织实验的难度越大。
实验法的方案设计,既可以采用单因果论的思维模式也可以采用多因果论的思维模式。
不论采用哪一种实验法,在实施实验法时常采用前测和后测的结果比较,前测和后测的测验手段和内容也必须一致。
这样取得的实验结果才有科学性和应用价值。
也有些实验不需要前后比较。
访谈法:访谈法是最常用的一种社会调查法。
它是研究者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实现拟定好问题与被试进行谈话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特点的一种方法。
投射法:投射法是一种特殊的测验法。
他利用一种图形或事物、动作或一组文字,对不同年龄的不同被试进行现实观察,让被试在观察到此图形或事物或动作或一组语言文字后,立即将脑子里联想到的内容说出来并加以记录,然后再对各种被试自陈的结果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①《控制人类寿命的“长寿基因”被发现》,新华社2009年2月9日讯。
②王晶:《韩国长寿老人的秘诀》,《当代老年》2009年第2期。
③常仪勇:《部分食物发现有新功能》,《北京青年报》2009年2月10日。
④中国老年学会编:《长寿理论与实践》,2008年9月。
阜宁县老龄工作委员会课题组:《江苏省阜宁县百岁老人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老龄问题研究》2009年第4期。
⑤肖健、沈德灿等编著:《老年心理学》,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
⑥《心理学报》1981年第4期、1982年第4期、1985年第2期和第3期,《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8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