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民航服务心理学
- 格式:doc
- 大小:64.51 KB
- 文档页数:16
第一章民航服务心理学概论第一节什么是民航服务心理学(一)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民航服务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民航服务心理学是研究民航服务过程中作为主客体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民航服务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民航服务的质量,把心理学规律在民航服务过程中加以应用的一门学科。
(二)民航服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货主心理,民航服务人员自身的心理,民航服务特殊情况下的心理现象。
(三)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学科特点民航服务心理学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应用性的新兴学科。
第二节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学科基础和学习意义(一)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二)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的概念和优缺点。
(三)民航服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之间的关系民航服务心理学是心理学科中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它与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心理学科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四)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的意义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是民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是民航服务工作的内在要求。
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是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
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有助于民航服务人员了解自我、完善自我。
四、考核要求(一)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领会:(1)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民航服务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二)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基本内容1、领会:(1)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基本内容;(2)个体心理包括的基本内容、群体和组织心理包括的基本内容。
(三)民航服务心理学的主要特点1、识记:(1)民航服务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四)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领会:(1)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五)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领会:(1)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
(六)民航服务心理学与其它心理学科之间的关系1、识记:(1)民航服务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民航服务心理学答: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是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以民航旅客服务实践为基础,运用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武器,研究旅客与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的心理规律。
因此,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社会交往是人们为了传达思想、交换意见、表达情感等需要而使用语言符号进行沟通的基本条件,具有保健、调解和整合功能。
作为一名民航旅客服务员,应该将服务工作视为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并对此投入热情。
在与旅客交往时,应该坦诚相待、主动热情,像对待朋友和亲人一样,让旅客感到轻松愉快。
服务交往是一种信息情感的沟通,由“5W”组成,形式有单项和双项沟通。
在交往时,还具有情感、思想互相感染的特点,其中感染的性质有对称和不对称两种。
服务交往具有商品性、不对等性、角色多维性、对象、次数、时间上的不可逆转性和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等特殊性,要求服务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无条件为旅客服务的态度。
非言语交往是指不用语调而不是不用口,包括身体、手势、动作、面部表情、声音高低、节奏快慢等。
在服务交往中,非语言系统虽然重要,但需要服务人员从多方面了解各地文化、风俗等情况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
民航旅客服务交往的心理条件包括知觉、概述、感觉和理解,其中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和理解性等特点。
服务人员需要了解旅客的心理活动,才能更好地进行服务交往。
一、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感觉是指人们直接感受外界事物的过程,而知觉则是指这些感受被整合、理解和反映出来的过程。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知觉的特点人的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影响了人对客体的知觉,也影响了人的思维、态度和行为。
三、影响旅客知觉的因素在服务交往中,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和定势效应都会影响旅客的知觉。
四、克服不利因素的方法作为一名服务人员,应该努力克服自己的首因效应,不以表面因素来判断旅客,更不能因第一印象而采取消极态度或故意不为其服务。
民航服务心理学(二)引言概述:民航服务心理学是研究乘客在民航航班过程中心理状态和需求的学科。
在前文《民航服务心理学(一)》中,我们介绍了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探讨这一主题。
本文将分为五个大点,包括航班延误的心理影响、机舱环境与乘客心理状态的关联、乘客的焦虑与恐惧、飞行员的心理素质和个性、以及如何改善乘客的心理体验。
正文内容:一、航班延误的心理影响:1. 延误对乘客的情绪产生的影响。
2. 延误可能引起的焦虑和不安情绪。
3. 乘客对延误原因的心理反应。
4. 延误对乘客的时间感知和行为意愿的影响。
5. 乘客对航空公司应对延误的满意度。
二、机舱环境与乘客心理状态的关联:1. 机舱噪音对乘客心理健康的影响。
2. 机舱温度和湿度对乘客心理舒适感的影响。
3. 机舱座椅对乘客体验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4. 机舱空气质量对乘客健康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5. 机舱照明对乘客心理状况的影响。
三、乘客的焦虑与恐惧:1. 高空飞行对乘客的焦虑和恐惧心理的影响。
2. 乘客对飞行安全的担忧和恐惧。
3. 外界事件对乘客的心理影响。
4. 乘客对紧急情况的反应和心理准备。
5. 如何减轻乘客的焦虑和恐惧感。
四、飞行员的心理素质和个性:1. 飞行员的心理素质对航班运行和乘客满意度的影响。
2. 飞行员的应对能力和压力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3. 飞行员的决策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4. 飞行员职业特点和心理健康问题。
5. 飞行员培训和心理健康支持的重要性。
五、如何改善乘客的心理体验:1. 建立良好的航空公司与乘客之间的沟通渠道。
2. 提供贴心的服务和关怀,增强乘客的满意度。
3. 提供乘客心理支持和服务,如心理咨询服务。
4. 培养乘务人员在处理紧急情况时的应对能力。
5. 持续改进航班体验,提高乘客心理舒适感。
总结:民航服务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深入研究了乘客和飞行员在民航航班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通过对航班延误影响、机舱环境与乘客心理、乘客的焦虑与恐惧、飞行员的心理素质和个性、以及改善乘客的心理体验等五个大点的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乘客的心理需求,并在民航服务中做出积极的改进。
民航服务心理学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第一章: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一、--服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1、--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心理包括:(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2、--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旅客与服务人员二、--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1、--揭示旅客的一些心理规律2、--揭示服务人员的一些心理规律3、--揭示服务过程中旅客与服务人员交往时的一些心理规律研究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的必要性与意义一、--必要性:1、--航空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心理学2、--民航旅客服务工作的性质需要心理学二、--研究民航效劳的意义1、--有助于实现“安全、正常、效劳好”的口号2、--有助于掌握旅客效劳心理,提高效劳质量3、--有助于了解自己民航旅客效劳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干系一、--心理学以马克思想主义哲学为指导二、--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为武器三、--心理学以民航旅客效劳实践为基础民航旅客效劳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一、--原则:1、--客观性原则:(1)心理活动都是客观事实的反映2)心理活动都是有规律的2、--联系发展的原则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二、--方法1、--观察法:(1)计划性(2)连续性(3)轮换性(4)隐蔽性2、--调查法:(1)谈话法(2)问卷法3、--实践法:(1)实验室实验(2)自然实验本章小结:1、--民航旅客效劳心理学研究的工具、任务是什么?答:研究的工具是旅客与效劳人员,其任务是要揭示旅客、效劳人员效劳过程中的心理规律。
2、--民航旅客效劳人员为什么要研究心理学?答:民航旅客服务工作的性质决定于服务工作离不开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要服务好每一位旅客就必须了解不同旅客的需求,这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前提条件。
另外,民航旅客服务工作的主体是服务人员,服务人员心理素质的提高,服务人员的选择、训练等都需要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的指导。
民航服务心理学(一)引言概述:民航服务心理学是针对旅客在民航出行中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进行研究的学科领域。
随着民航运输的高速发展,更多的人选择乘坐飞机出行。
因此,了解旅客的心理需求,提供舒适、安全、高效的服务成为民航公司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分别阐述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正文:1. 旅客心理需求:- 个体需求:不同旅客具有不同的心理需求,例如:安全感、舒适感、个人隐私等。
- 社会需求:旅客渴望在飞行中获得社会认同和满足,例如:与他人交流、友好的人际关系等。
2. 旅客行为分析:- 预购行为:包括旅客对航班信息、机票价格和取消政策的了解,以及购票时的决策过程。
- 登机行为:包括旅客在候机室等待、登机过程中的行为,以及与机组人员和其他旅客的互动。
- 飞行过程行为:包括旅客在机上的行为,例如:沉睡、观看娱乐节目、使用设备等。
- 降落行为:包括旅客在降落过程中的行为,例如:收集个人物品、与乘务员互动等。
3. 心理需求与服务匹配:- 安全需求:民航公司需要提供严格的安全措施,满足旅客对航班安全的需求。
- 舒适需求:提供充足的腿部空间、合适的座椅倾斜度以及舒适的飞行环境,满足旅客对舒适感的需求。
- 个人隐私需求:尊重旅客的个人隐私,提供合理的隔离措施和私人空间。
4. 人机互动与体验管理:- 机组人员培训:培训机组人员的沟通技巧、情绪管理和决策能力,以更好地与旅客进行互动。
- 服务创新: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旅客体验,例如:提供个性化娱乐节目、航班信息实时更新等。
- 投诉管理: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及时处理旅客的投诉与问题,提高满意度。
5. 心理需求的影响因素:- 文化因素:不同文化对服务和待遇有不同的期望,民航公司需要充分了解并尊重旅客的文化差异。
-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服务的需求也有所不同,特别是对儿童与老年旅客的关怀与照顾。
- 心理状况:旅客的心理状况(如焦虑、抑郁等)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服务的感受和需求。
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第一章: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一、--服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1、--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心理包括:(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2、--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旅客与服务人员二、--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1、--揭示旅客的一些心理规律2、--揭示服务人员的一些心理规律3、--揭示服务过程中旅客与服务人员交往时的一些心理规律学习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的必要性与意义一、--必要性:1、--航空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心理学2、--民航旅客服务工作的性质需要心理学二、--学习民航服务的意义1、--有助于实现“安全、正常、服务好”的口号2、--有助于掌握旅客服务心理,提高服务质量3、--有助于了解自己民航旅客服务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心理学以马克思想主义哲学为指导二、--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为武器三、--心理学以民航旅客服务实践为基础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一、--原则:1、--客观性原则:(1)心理活动都是客观事实的反映(2)心理活动都是有规律的2、--联系发展的原则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二、--方法1、--观察法:(1)计划性(2)连续性(3)轮换性(4)隐蔽性2、--调查法:(1)谈话法(2)问卷法3、--实践法:(1)实验室实验(2)自然实验本章小结:1、--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是什么?答:研究的对象是旅客与服务人员,其任务是要揭示旅客、服务人员服务过程中的心理规律。
2、--民航旅客服务人员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答:民航旅客服务工作的性质决定于服务工作离不开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要服务好每一位旅客就必须了解不同旅客的需求,这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前提条件。
另外,民航旅客服务工作的主体是服务人员,服务人员心理素质的提高,服务人员的选择、训练等都需要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的指导。
一句话:民航旅客服务工作需要旅客服务心理学。
3、--怎样正确理解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答:现代科学的发展以形成学科与学科之音相互渗透的趋势。
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也是如此,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为武器,以民航旅客的实践为基础,它心这些学科的关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4、--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方法有哪些?答:研究民航旅客与服务人员的心理必须遵循客观的原则,联系发展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最常用是观察法与调查法第二章:民航旅客服务是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一、社会交往1、--保健功能:在社会交往中能使个体的交往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保障身心健康。
2、--调节功能:人际交往能使,团体和组织内部各个个体之间保持协调,实现共同目标3、--整合功能:人际交往能使人们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社会整体的功能。
三、--民航旅客服务交往的一般特点:1、--具有互动性2、--服务交往是双方共同活动的结果3、--民航旅客服务交往有信息、思想、情感的沟通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什么影响→谁(1)--信息的沟通:信息发信息者→沟通渠道→收信息者反馈收信息者→沟通渠道→发信息者(2)--思想情感的沟通1、--社会地位的障碍2、--心理因素的障碍3、--非语言上的误解障碍民航旅客服务交往的工具——语言与非语言一、语言系统:语言交往就是通过语言系统来进行交往口语:简明扼要准确运用言之有礼:1、文雅:见面语、告别语、感谢语、招呼语等:语调、语气2、和气:心平气和以理服人3:谦逊:敬语二、非语言系统1、--非语言分类:非语言系统是指通过使用不属于语言的所有方法来交往信息的过程(1)--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2)--空间距离:密切区域 15cm—46cm个人区域 46cm—120cm社交区域 120cm—360cm公共区域 400cm—800cm(3)--声音暗示服务交往时服务人员与旅客讲话时的速度,音量的大小、高低,清晰度,音质(4)--服饰与装饰物2、--非语言系统使用的差异性民航旅客服务交往的特殊性一、--商品性二、--不对等性三、--角色的多维性四、--对象、次数、时间上的不可逆转性五、--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本章小结:1、--什么是社会交往?它有哪些功能?答:社会交往是人们彼此传达思想,交换意见,表达情感等的需要为目的,运用语言符号而实现的沟通,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具有保健功能,调解功能,整合功能。
2、--你是怎样理解民航旅客服务工作是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答:民航旅客服务工作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做为一名服务员,应该把本职工作视为一种社会交往并对此投入一定的热情,在与旅客进行交往时应坦诚相待,主动热情,如同跟自己的朋友和亲人一样,热情好客,使旅客在整个服务交往中感到轻松愉快3、--怎样理解服务交往的一般特点?答:服务交往是一种信息情感的沟通,作为信息的沟通,它由“5W”组成,其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单项沟通,一种是双项沟通。
在交往时,还具有情感、思想互相感染,感染的性质有两种:一种具有对称性。
另一种是不对称性。
4、--服务交往的特殊性是什么?对服务人员有何启发?答:这一特殊性表现在:1、--商品性:服务交往的商品性要求服务人员,无条件的为旅客服务。
2、--不对等性:要求服务人员毫无怨言地心甘情愿地为旅客服务。
3、--服务交往的角色多维性:要求服务人员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树立强烈的责任感。
4、--服务交往的对象、次数、时间上的不可逆转性,要求服务人员在服务时,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5、--服务交往的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要求服务人员必须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
5、--非言语与非口述的区别答:非言语交往是指不用语调而不是指不用口,不能把“非语言”这个词同“非口述”混淆起来,是指不用口说的现象如身体、手势、动作、面部表情、声音高低、节奏快慢等。
6、--非语言系统有哪几类?结合实际工作分析一下旅客的心理活动。
答:非语言的类型有面部表情与身体动作、空间位置、声音暗示、服饰和其他装饰品,非语言系统在服务交往中虽然十分重要,不可忽视,但要准确地理解和运用非语言系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服务人员从多方面了解各地文化,风俗等情况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
民航旅客服务交往的心理条件——知觉条件一、--知觉、概述、感觉、知觉知觉的整体性:是指把客观事物或现象作为统一的整体来反应性能。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在许多知觉中,人们将某一对象区分出来,优先予以反应。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个体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去知觉当前的客体。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池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保持不变。
二、--民航旅客的知觉1、--民航旅客对航空公司的知觉(1)--对环境的知觉:1、色彩 2、温度.音量 3、服务设施(2)--对航班,航线的知觉2、--旅客对服务人员的知觉:1、仪表特征 2、表情3、语言3、--影响旅客对服务人员的知觉的心理因素1、--首因效应:第一次交往中的印象2、--晕轮效应:某些方面较清晰的印象,掩盖另一方面。
3、--刻板效应:固定看法。
4、--定势效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印象。
三、服务人员的知觉1、--服务人员对旅客的首因效应2、--服务人员的定势效应民航旅客服务交往的心理条件——心理需要条件一、--心理需要概述1、--心理需要:不足之感,求是之感需要→紧张之感→动机→满足条件→消除紧张→新需要2、--需要的分类层次(1)--生理需要→最基本的需要(2)--安全需要→生存、财产、职业、生活稳定、免于灾难(3)--社会交往的需要→爱的需要、归属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自我尊重、自我评价、尊重别人(5)--自我实现的需要→理想抱负,发挥自己的能力二、--服务交往中民航旅客的需要1、--安全需要2、--对航班时间上的需要3、--舒适的需要4、--自尊的需要三、--需要理论对服务工作的意义1、--满足旅客需要是民航旅客服务工作的宗旨2、--满足旅客需要是衡量服务质量的试金石3、--满足旅客需要是服务人员工作的灵魂4、--满足旅客需要是民航各部门服务质量的生命线民航旅客服务交往的心理条件——交往态度条件一、--态度概述1、--认知要素:态度持有者对对象的了解与评价,包括个人对对象的理解认识赞成或反对2、--情感要素:主体对对象的情绪反应,即对某一类事物喜欢或厌恶的体验程度3、--行为倾向要素: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所决定的,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二、--态度三要素之间的关系:观点,信念→认知→基础∣情绪→情感→调节∣动机→行为倾向→前奏→态度→行为三、--服务交往中态度的表现与分类1、--从双方行为上看2、--从双方语言上看3、--从双方情感上看分类:消极性态度积极性态度四、--服务交往中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和不一致性态度与行为的不一致性取决于外在因素五、--服务交往中态度的转化及意义小结:一、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二者关系是什么?答:感觉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直接感觉。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对该事物的整体反映,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知觉有哪些特点?各个特性有何区别?答:人的知觉一经产生就是表现出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这些特性,不仅影响主体对客体的知觉,而且还影响主体的思维,态度和行为。
三、服务交往中影响旅客知觉的因素有哪些?答:1、首因效应 2、晕轮效应 3、刻板印象 4、定势效应四、做为一名服务人员在对待旅客的知觉时要克服哪些不利因素?答:应该努力克服自己首因效应的缺陷不能以衣冠或一言一行来看人服务更不能因为对某一旅客第一印象上而采取消极态度或故意不为他服务等等。
而影响服务质量影响银行或航空公司的声誉。
要努力克服心理上的某些定势效应,要明确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具体有个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根据旅客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服务,努力做到使每一位旅客对我们的服务感到满意。
五、什么是需要?马思斯洛的需要理论各有哪些合理性与不合理性?答:人的心理需要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原始动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心理学来说无疑是有贡献的,但又必须指出这一理论的缺陷性,它忽视了人类需要的社会性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力性对需要的调解作用。
六、需要理论对做好旅客服务工作有何意义?答:需要民航旅客服务工作的宗旨,需要是衡量服务质量的试金石,需要是服务人员的工作灵魂,需要是民航各部门服务质量的生命线。
七、什么是态度?态度原理包括哪些内容?联系工作实际谈谈自己对态度的理解?答:态度是主体对对象反映的一种具有内在结构的,稳定的心理准备状况,它对人们的反映具有指导性和动力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