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开天辟地》教学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7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开天辟地》教学设计(3篇)四班级上册《开天辟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熟悉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密、滋润、制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培育想象力,积累课文中美丽的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同学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爱好,培育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解并描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简介的神话故事。
2、沟通课前部分资料,以“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为题,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3、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我国有名的神话传奇,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拓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
4、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5、盘古到底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
〔2〕标出小节号,把课文读通顺。
〔3〕画诞生字新词,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2、检查字词学习状况。
〔1〕读词语〔2〕分小节读课文,随机进行字音及断句的指导。
〔3〕沟通已理解的词语。
〔4〕同桌合作检查课文朗读状况。
〔5〕感知文意:这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三、精读课文1、在盘古还未开天地前,天地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第1小节。
〔抓住“混沌一团”,“大鸡蛋”两个词让同学想象天地合一,宇宙一片黑暗的情景〕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仔细默读第2到5小节,感受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你留下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1〕沟通。
〔从“一用力”、“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等处体会到盘古身躯的高大及力气的无穷;从“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词体会盘古对光明的憧憬及制造新世界的决心,同时体会开天辟地的困难,从“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处体会到盘古意志的坚决,形象的高大。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13开天辟地_苏教版一、复习回忆师:同学们,当我们仰望蓝天,俯看大地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人——盘古(板书)。
因为是他——开天辟地(板书),才制造了我们那个漂亮的世界。
师:上节课我们差不多初读了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盘古开天辟地的情形。
好,咱们先来听写词语:①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地合在一起,宇宙里什么都看不见,有个词语确实是形容这种情形,请写出那个词。
②关于这种状况,盘古十分烦,课文中用了一个与“苦恼”意思相近的词,请写出来。
③课文中有个词语是形容轻而清的东西慢慢上升,请写出那个词。
④这课中有个生字,它的意思与清亮的“清”相反,请写出那个字。
(课件出示:混沌可恼冉冉上升浊)师:这些词你们都写对了吗?假如都写对了,请给自己画上最喜爱的符号奖励自己,假如有错的话,请赶快订正。
师:能用上这几个词,说说盘古开天辟地的情形吗?生:师:混沌一团的天地就被盘古这“一斧、一挥、一劈”就分开了,读到那个地点,有什么感受?生:太奇异了。
生:盘古本领可真大。
生:盘古力大无穷。
师:是啊,神话想象奇特,神话中的人物更是奇异。
盘古一斧劈开混沌,力量如此之大,本领如此之高,这是常人难以具备的。
同学们,盘古身上还有着更多的奇异之处,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后面的部分,连续感受神话奇特的想象,进一步感受盘古的奇异。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6——9自然段,把你觉得能够表达盘古奇异之处以及想象奇特的地点做上记号。
师:同学们,把你觉得想象奇特的地点读给大伙儿听听,并简单说说奇异之处。
生:“天和地分开以后……变化。
”盘古能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
专门奇异。
师:盘古头顶天,脚踏地,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确实是“顶天立地”。
生:“天每天升高一丈……极长了。
”盘古的身子每天都在长,一直长了十万八千年。
师:每天长那么高,长了那么长的时刻,多奇异啊。
生:“盘古的身子怎么说……的机会。
”九万里长的巨人,太奇异了。
《开天辟地》课堂实录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
(板书:大)这是什么字?生:大!师:我要请几个同学把这个“大”字表演出来。
看看你们是不是会表演。
(老师邀请学生上台)师:有一个要求,各自做各自的动作,让人一看就清楚这是“大”。
不要看别人哦!开始!(生用各种动作表示“大”)师:你觉的谁表演的最像?生:第二个同学最像。
师:像在哪里?生:她用她的身体把“大”的意思做出来了。
师:原来“大”是一个伸开手臂,岔开两腿,站立着的人,对不对?这样的形状跟大字差不多。
这叫象形。
再看这位同学在那里不停地用手大幅度晃动,你觉得是不是“大”?生:我觉得她也能表现大,因为她把手势表现得这样扩大,也能表示“大”。
师:当然喽,这就叫意会。
一个“大”字,让我们四(4)班的同学一演,就那么丰富。
用掌声送他们下去。
师:我在这个“人”的上面加一横,这是什么字呢?生:天。
师:这一横代表什么呢?生:代表天空。
师:(板书:天)好,咱们就来说说天。
生:天是蔚蓝的。
生: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看我在这个“人”的下面加一横,认识这个字吗?生:不认识。
师:这个字呀后来作了演变,它就是我们现在认识的(板书:立)生:立。
师:下面这一横表示什么呢?生:下面这一横代表大地。
师:这个人就站在了大地上(板书:地)我们简单地聊聊“地”,你觉得“地”怎么样?生:地非常的厚。
生:地非常的大,而且很辽阔。
生:地上面有很多生物。
生:地的颜色是很多的。
生:我觉得地上有许多稀奇的植物。
师:广袤的大地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当然,地不经意的一抖动,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古人要把表示人的“大”字放在天之下,地之上呢?生:因为有个神话叫《开天辟地》,那个人代表盘古,他手托起的是天,踏着的是地。
师:也许古人造字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人本来就是在天之下,地之上生活的。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要走进一个又一个的关于天与地的故事。
(板书:开天辟地)一起读。
生:开天辟地师:我们读过童话故事,也读过寓言故事,《开天辟地》是什么故事?生:神话故事。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开天辟地》教学实录一、激趣导入1、导语:同学们,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是否曾想过,这天和地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们已经想过了,并由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神话故事,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这其中最精彩的一个。
(板书课题:开天辟地)2、齐读课题2遍。
3、大家知道开天辟地是什么意思吗?4、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老师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四个主要问题:为什么?谁?怎样?之后的情况?并板书)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词,并给每段标上序号。
2、学习生字(1)自由朗读生字,不懂的查字典(2)指名读,错的纠正(3)学生自主提出生字书写中该注意、或容易出错的地方(4)当堂描红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2、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呢?(第一个问题)答案在哪里?(引入第一自然段的教学)3、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1)传说?什么是“传说”?传说的事是真的吗?(解释“传说”的意思)(2、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从中中总结出开天辟地前的情况——“混沌一团”)(3)让学生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并描述出来4、学习第二自然段(1)大地混沌一团,那是谁来开天辟地的呢?(解决第二个问题)(盘古)(2)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到底是如何开天辟地的?大家把第二自然段读读(让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3)这一段有几对反义词,大家能找到吗?(4)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开天辟地的经过)(5)哪些词语表现出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板书:昏睡——醒坐——劈凿)那随着盘古的动作,宇宙有什么变化呢?(黑乎乎一片——裂开一条缝——巨石崩裂)(6)要把宇宙从混沌一团中分出天地来,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一使劲翻身、猛劈猛凿)从中你可以看出盘古是个怎样的神?或是你读懂了盘古的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发挥,核心在:勇猛、对新世界的向往和创造新世界的决心)(7)指导朗读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是母亲生育了我们,那你知道我们人类的祖先是怎么来的吗?生摇头师:老师告诉你,关于人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神话,叫女娲造人,知道这个神话吗?生:知道师:传说在女娲造人之前,这个世界上可什么也没有,没有我们看见的花草树木,没有山水鸟兽,甚至没有天,没有地,于是世间又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叫开天辟地。
12《开天辟地》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师:小明是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他平时特别爱提问题,比如天上为什么会有星星?地上为什么会有河流?有一天,她问奶奶,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从哪来的?奶奶就给她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神话故事,小明都听得人迷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生:是!师:出示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师:打开语文课本,再一次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一遍。
注意把每一句话读通顺,碰到难读的地方反反复复的读。
开始。
生:(读课文)。
师:读好了吗?生:读好了。
师:(出示词语)这儿有几个词语大家来看一下。
谁能够把这些词语读正确?你读。
生:读词语:混沌清浊血液滋润师:请你把第一个词语再读一遍。
生:读“混沌”(音不是很准确)。
师(纠正)“清”、“浊”分开读,再读一遍。
师:读得很好,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词语。
师:请同学认真地看屏幕上的这组词语,它们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没有?生:都是有三点水。
师:恩,很会观察,那么想想“混沌”这个词语,在课文里边什么意思?生:就是什么都看不清楚。
分不清楚什么和什么。
师:你说得很好,文章里的原句你把它读出来。
生:读句子: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师:连成一团,看不清楚,这就叫做“混沌”(生齐说),再看“清”、“浊”,想一想,你所看过的哪些东西是“清”的,哪一些东西是“浊”的。
生:水是清的,脏的东西放到水里是浊的。
师:脏的东西混在水里,水它还是水啊。
生:但是不是干净的水。
师:对了,把刚才的话纠正一下,很干净的水——生:很干净的水是清的。
师:那什么样的水是浊呢?生:很脏的水是浊的师:比方说一些污水排出来,一些泥土混在水中,是吗?一起读。
师:领着学生读:清浊、血液,“血”,还有一个音读“xiě”。
流血了。
口语叫流“xiě”了。
血液,再读,最后一个词语,师生一起读“滋润”。
师:指名读“滋润”,想一想,很干燥的季节,你喝了一口水,或者很干燥的大地,下过一场雨的土地啊,你的喉咙就滋润了起来,土地也就滋润起来了,是吗?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13开天辟地苏教版师:读了那么多遍课文了,觉得这篇课文写得神不神啊?生:神师:说心里话。
生:神师:哪神哪?这样我们再来读读好不好?既然你们都读过那么多遍了,我就想听听你们课文读得怎么样?用不用自己再回忆一下,在下面再读一遍?生:不用。
师:那好,那我们就请几个同学我们分自然段来读一读。
我也检查一下好不好?从你开场。
依次一个人一个自然段,我们一起把书翻开。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得真准,很流利,一片混沌孕育在这个大蛋里。
这两个生字都读准了,我们向他学也来读读好吗?传说〔齐〕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段话里有没有觉得很神的地方?生:我感觉一片混沌,像个巨大的鸡蛋挺神的。
师:具体说说怎么样神法啊?生:感觉这个世界在没开辟之前,可黑了,可圆了。
不知道都有什么玩意。
师:有没有意思这个天地?而且最神的是它的形状像什么?生:鸡蛋师:难不成能孵出小鸡来吗?生〔笑〕啊,很神是不是?还有什么神的地方吗?生:我觉得这一个自然段里有一个很神的地方是天地不分,一片混沌。
师:你说得太理性了。
说感觉,怎么神啊?他刚刚说天地的形状像鸡蛋似的,哎哟很神奇。
生:因为天地不分哪,咱们现在的天地离得很远,但是原来的天地没有分,像个圆圆的大蛋师:也没有天也没有地生:也没有人师:有人类吗?生:我觉得天地的天创者盘古就孕育在这个大蛋里,我觉得难道盘古是小鸡吗?生笑师:有没有趣?鸡蛋里面孕育着谁啊?生:盘古师:像小鸡似的,是不是?那是人类的老祖宗。
有意思!很神,对不对?接着往下读。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别急孩子,这句话可能比拟长,不大好读是不是?来,我们在下面都读读这句话。
自己读自己的。
师:好,就读读这句,谁再来读一读刚刚那一句。
生:大约过了……圆东西。
师:什么?混混沌沌。
再读一遍,别急。
生再读于是……圆东西。
师:读书的时候像教师这样把书拿起来放到身前,好吗?谁再读读这句话?另一生再读这句话。
师:读得好不好?〔好〕像她这样,我们向她来学习学习,一起来读读行吗?〔行〕看谁能学得好,甚至能超过他。
教案:《开天辟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学生能够复述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并理解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起源和人类文明起源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和深层含义。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能在适当的语境中运用。
三、教学难点理解并表达盘古开天地故事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准备课文《开天辟地》的PPT课件,包含盘古开天地的插图和动画。
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的背景资料和相关视频。
生字新词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生字的拼音、部首、笔画和词义。
角色扮演所需的简单服饰和道具,如盘古的面具、斧头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盘古开天地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描绘的是哪个神话故事吗?”学生观察图片,猜测并回答。
2. 引入课题:老师介绍“开天辟地”成语的来源,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课文——《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1.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朗读:老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和语调。
3. 理解字词: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说出意思。
(三)细读课文1. 分段理解:老师引导学生分段阅读,理解每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讨论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和意义。
2. 理解重点句:老师点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四)感悟与体验1. 感悟语言美:老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描写盘古开天地的生动语句。
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2. 体验神话故事:老师讲述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学生聆听并思考。
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感悟和理解。
《开天辟地》教课实录:我学中国古代神故事《开天辟地》,得故事的情?生:( )得!:好,看些成,你能用上它一段,个神的内容?出示:混沌不分天昏地暗大刀斧开天辟地日新月异天立地化万端改天地生:好久好久从前,整个宇宙混沌不分,天昏地暗的。
火神古大刀斧,开天辟地。
以后,他又天立地几千万年,使天和地日新月异。
古死后,他的身躯化万端,化成了万物。
此后,改天地,宇宙成了在我看到的子。
【点:开篇用 8 个成复文内容,既回了神故事的情,又累了言,收一石二之效】:不,成用上了,内容也得完好清楚。
可是你提个意,在你段前面加上“ ”两个字:好久好久从前⋯⋯知道什么是“ ” ?生:知道,“ ”就是老百姓口流的,一代人告一代人的故事。
生:“ ”故事是人想像出来的故事,不是真事情。
:。
那么人什么会想像出么个故事,而且能子子孙孙流到今日呢?我走《开天辟地》的神世界,品尝感悟。
【点:适扣住“ ” 二字疑,使文本的学指向深沉悠的文化背景】:瞧瞧,文直接写“开天辟地”内容的是哪一自然段?生: ( )第二自然段。
师:是的。
自己读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想像盘古开天辟地的情况。
(生念书想像 )师:读完了 ?你看到盘古是怎么开天辟地的?生:盘古昏睡了一万八千年,醒来一看,四周混沌一片,“他一用力翻身坐了起来” ,顺手拿起身旁的板斧和凿子,“左手持凿,右手握斧”,“一阵猛劈猛凿” ,大鸡蛋破裂了。
师:哦,这是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
你看见他左手持凿,右手握斧,你们知道“凿”和“斧”是什么样子的吗?谁能简单画画。
(生画“凿”和“斧”)师:“凿”是干什么的 ?生:拆穿东西,翻开一个洞的。
师:“斧”是干什么的 ?生:能够重重地劈,劈坚硬的东西。
师:把“持”和“握”换个地点行不可以?左手握斧,右手持凿?生:不可以。
“持”是拿住。
要稳:“握”是牢牢地抓在手掌里面、拳头里面,斧子很重的,握住了才能有力量地劈过去。
师:很好。
你们听我读这一句话,想像盘古开天辟地的画面,要让画面动起来,像电影同样,有形象,有颜色,有声音的。
开天辟地教学实录四年级语文教案●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是看图片猜故事,看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赛赛谁的脑子反应最快。
(出示: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2、你们知道这些故事都是什么故事吗?(神话故事)3、在远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人们还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古人就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些具有超凡能力的“神”,与这些"神"有关的故事就成了神话故事。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精彩的神话故事《开天辟地》(板书课题)4、齐读课题。
多么有力量的题目呀,再读(好像没有把力量读出来)师范读,再齐读(很有力量)5、谁知道开天辟地是什么意思?(宇宙的开始)师:“开天辟地”既是个神话故事也是个成语,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颂扬开创伟大事业,也称“开天辟地”。
如:毛泽东开天辟地,成立了新中国!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生自由质疑,师归纳出四个主要问题:为什么?谁?怎样?之后的情况?并板书在黑板左侧)●二、初读课文1、相信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读课文,这些问题会很轻松的解决的。
打开书,第八课,开天辟地,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老师发现同学们读书很认真,相信这些词语也一定会认吧?(出示词语:混沌、孕育、盘古、合拢、雷霆、血液、嵩山、衡山、恒山、东岳、雨露甘霖)混沌:文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顶天立地:头顶着天,脚踩着地。
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甘霖:久旱以后所下的雨。
3、指名分自然段读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讲的是盘古的孕育以及他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过程)、(课文讲了天地还是一片混沌的时候,盘古开天辟地,最后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他亲手开辟的世界的故事)三、精读感悟1、这几个问题(手指黑板左侧)哪个能很快说出答案?(谁开天辟地?)(板书:盘古)2、师:你还能回答哪个问题?生:我能回答“为什么要开天辟地?”这个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开天辟地》教学设计〔精选3篇〕四年级上册《开天辟地》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简介的神话故事。
2、交流课前局部资料,以“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为题,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我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拓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
4、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5、盘古终究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
〔2〕标出小节号,把课文读通顺。
〔3〕画出生字新词,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读词语〔2〕分小节读课文,随机进展字音及断句的指导。
〔3〕交流已理解的词语。
〔4〕同桌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感知文意:这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三、精读课文1、在盘古还未开天地前,天地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第1小节。
〔抓住“混沌一团”,“大鸡蛋”两个词让学生想象天地合一,宇宙一片黑暗的情景〕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认真默读第2到5小节,感受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你留下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1〕交流。
〔从“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等处体会到盘古身躯的高大及力量的无穷;从“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词体会盘古对光明的向往及创造新世界的决心,同时体会开天辟地的困难,从“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处体会到盘古意志的坚决,形象的高大。
12《开天辟地》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师:小明是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他平时特别爱提问题,比如天上为什么会有星星?地上为什么会有河流?有一天,她问奶奶,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从哪来的?奶奶就给她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神话故事,小明都听得人迷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生:是!师:出示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师:打开语文课本,再一次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一遍。
注意把每一句话读通顺,碰到难读的地方反反复复的读。
开始。
生:(读课文)。
师:读好了吗?生:读好了。
师:(出示词语)这儿有几个词语大家来看一下。
谁能够把这些词语读正确?你读。
生:读词语:混沌清浊血液滋润师:请你把第一个词语再读一遍。
生:读“混沌”(音不是很准确)。
师(纠正)“清”、“浊”分开读,再读一遍。
师:读得很好,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词语。
师:请同学认真地看屏幕上的这组词语,它们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没有?生:都是有三点水。
师:恩,很会观察,那么想想“混沌”这个词语,在课文里边什么意思?生:就是什么都看不清楚。
分不清楚什么和什么。
师:你说得很好,文章里的原句你把它读出来。
生:读句子: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师:连成一团,看不清楚,这就叫做“混沌”(生齐说),再看“清”、“浊”,想一想,你所看过的哪些东西是“清”的,哪一些东西是“浊”的。
生:水是清的,脏的东西放到水里是浊的。
师:脏的东西混在水里,水它还是水啊。
生:但是不是干净的水。
师:对了,把刚才的话纠正一下,很干净的水——生:很干净的水是清的。
师:那什么样的水是浊呢?生:很脏的水是浊的师:比方说一些污水排出来,一些泥土混在水中,是吗?一起读。
师:领着学生读:清浊、血液,“血”,还有一个音读“xiě”。
流血了。
口语叫流“xiě”了。
血液,再读,最后一个词语,师生一起读“滋润”。
师:指名读“滋润”,想一想,很干燥的季节,你喝了一口水,或者很干燥的大地,下过一场雨的土地啊,你的喉咙就滋润了起来,土地也就滋润起来了,是吗?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滋润”预备起。
生:读词语。
师:同学们,学生字啊,要善于掌握规律,有些时候抓住它的字型结构和偏旁,就能把它记清楚,接下来请同学看一看下这些词语。
你觉得哪几个比较难写的,在书上写一到两遍,可以写一个,可以写两个,可以写三个,看清楚每一个笔画。
生:(写生字)师:好,放下手中的笔,课文能读通吗?生:能。
师:有自信能读通的请举手。
生:纷纷举手。
师:都有自信,咱们就不读了。
读课文啊,光能把课文读通那还远远不够。
咱们得去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是吗?有人说,读书有一种很高的本领,那就是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
想一想,《盘古开天地》你能把它读成一句话吗?也就是说哪句话概括了这个故事的内容。
请同学默读课文,很快的找出来。
生:默读课文。
师:你说。
生: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和她找的一样的请举手(全部找这句),咱们一起读这句话,预备起。
生: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是的,这句话就概括了整个童话的主要内容。
但是有人说读书更高的本领是能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
请同学认真地读成刚才那一句话,想一想你能读成哪一个词语?把这个词语圈出来。
来,谁读出了什么词语?你说。
生:创造。
师:看老师写“创造”这个词语。
请大家注意观察“创”字什么旁?生:立刀旁。
师:想一想,为什么要用“立刀旁”?生:这个“创”字有时候也许是刻石雕。
它要用刻的,刻的时候用刀。
师:需要工具是吗?谁还有不同的理解?你说。
生:就是要用很大的力气。
师:再看“造”字,创造的“造”为什么要用“走之底”?生:要创造,必须要行动起来啊!师:是啊,原地不动,能创造吗?同学们“创造”需要工具,它需要力量,需要行动!我们今天就去看一看,盘古是怎样去创造这个美丽的宇宙的呢?三、精读课文师:同学们,《盘古开天地》是一个神话故事,充满了幻想的色彩,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读这样的文章,咱们要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边画画,把一段又一段的课文画成一副又一副的画面。
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进入时光隧道,来到远古时代。
(一)品读课文第二段师:范读课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辟过去。
”(伴随着东西炸裂的响声)师:好,睁开眼睛,刚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我看到了盘古拿起斧头在旷野的黑暗猛辟过去。
生:我看到盘古正睡着,然后他,等他醒过来朝黑暗的地方猛辟过去。
师:谁还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盘古睡在一个小小的地方,然后他睁开眼睛,他就拿了一把大斧砸了下去。
这个小小地方就变大了。
师:同学们这画面太神奇了,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画面去读一读一、二两个自然段,读出它的神奇,一会请同学读一读。
师:谁来,通过自己的朗读,让这一副又一副神奇的画面活起来。
来,你读。
生: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混沌一片……师:(启发指导朗读)你这是混沌一小团,宇宙是一大团混沌,混沌一片啊。
你再读。
生:(继续)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语气稍微平淡)……师:(示范)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强调“一直”和“十万八千”,八千教师用虚声来读,效果很好)。
生: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学生学得很像)……师:来,我们一起读:“很久很久以前,天和的还没有分开……”生: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十万八千年(读得很有感觉,仿佛身临其镜)……师:谁接着往下读,把我们领进这一个神奇的故事中去。
生: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辟过去。
师:停,老师把这句话改一下,你看师:老师读上半句,轻大家注意听。
老师将哪些词语稍稍强调了一下,等一下,你读的时候,把下一句的相应的词语也强调一下。
(师读)“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生(齐读)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
师: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生:(一生读)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全体女同学,你们就是“轻而清的东西”,你们读!生:(女生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师:男孩子,你们就是重而浊的东西。
你们读下半句。
生(男生齐)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男同学,你们就是轻而清的东西,一起读。
生: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师:女同学!生:(女生齐)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从这一句话党中,尤其是从哪些词语当中体会到了盘古开天地是何其的艰难!生:我从“缓缓”和“慢慢”两个词语中看出盘古开天地很用劲!师:也用了很长时间。
刚才有个同学在底下读成了“暖暖”上升,是“暖暖”吗?生:是“缓缓上升”。
师:暖暖和缓缓有什么区别?生:缓是绞丝旁,暖是日字旁?师:继续往下读,看看天地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也象刚才一样,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画出一幅又一幅神奇的画面。
(二)品读课文第三段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师:谁来,把你看到的画面读出来。
生:我刚刚看见了……师:你就直接用朗读把你看到的这幅画面表现出来。
表现出它的神奇之处。
生: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的确够使劲的,谁使的劲再大一点?生: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这就是盘古顶天蹬地的画面。
(出示课文插图印影件)生:哇!行吗?“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砍过去。
”这样改行吗?生:不行,我觉得这样很没有力气。
师:用“抡”,用“猛劈”怎么就有力气了呢?生:因为猛劈,就是要靠很重的力气朝前面劈过去。
师:而且是“抡”起大斧头!请大家做一个抡的动作。
(学生抡后做猛劈状)师:不要劈向我!(笑)师:同学们,盘古抡起斧子猛劈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他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你说!生:就是咬紧牙关,就是很用力!师:你把这种用力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辟过去。
师:有点猛了,谁再来猛一下。
生:(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师: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生:(全班学生情不自禁地大声地)猛劈过去!师:劈得够猛的!这一劈,宇宙发生了巨变,接着读——生:(齐)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师:天和地这个时候形成了,产生了奇妙的变化。
同学们我们来看。
投影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
师:自己看着这幅画,再去读读这句话。
生: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盘古顶天蹬地多长时间?生:100年。
生:300年。
生:10000年生:不知过了多少年。
师:是啊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啊!来,请接着老师的话往下读。
一百天过去了,盘古——生:(接)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一百年过去了,盘古——、生:(接)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一万年,几十万年,几千万年过去了,盘古——生:(接)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就这样,天地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谁接着把这个变化读出来!生: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
师:100天过去了,天升高——生:100丈师:地下沉——师:1000天过去了,天升高——生:1000丈师:地下沉——生:1000丈师:盘古也随着长高——生:1000丈师:此刻,盘古仿佛就在眼前,让我们抬起头来,仰望盘古,此时他有多高?(学生全部仰头使劲望)我们看得到吗.? 生:看不到!师:天还在升高,盘古的身体还在往上长,太神奇了!来,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神奇!师:是啊!他太累了,太不容易了,但是他还是坚持不懈的顶着天,蹬着地,他就是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同学们,请你把“顶天立地”这几个字端端正正的写在英雄-盘古的边上。
(三)品读课文第四段:师:老师想问同学这整整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一起说!生:(齐读)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师:老师想问同学这整整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一起说!生:(齐读)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如果又让你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读成什么字?生1:巨大生2:变化师:是的,巨大的变化。
所以我们在读下面文字时要读出“巨大的变化”。
明白吗?来,谁来读?把一幅又一幅的画面读出来。
找一个至今没读到过的同学。
你读!生:(读)“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师:(轻轻走到学生面前,指导朗读)让四季的风吹得柔一些吧,让飘动的云再飘得慢一些吧!(生再次读,感觉还不是很到位)师:你想啊,这温柔的风慢慢地迎面吹来,这美丽的云朵在悄悄地向前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