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 气 中 锰 的 测 定
- 格式:ppt
- 大小:686.50 KB
- 文档页数:20
新项目试验报告项目名称:铜、锌、镉、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项目负责人:审批日期:一、项目概述悬浮颗粒物(SP)中痕量金属(如Pb、Cd、Zn等)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
这些颗粒中的金属元素多来源于人为污染,主要存在于《2.5um的细小颗粒物中。
目前已证实颗粒物中至少有10种痕量金属具有生物毒性,以Cd、As等为代表的无机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不但对人体具有毒害,而且具有致癌作用。
在一些城市中Pb、Cd已达有害水平。
用大流量采样器或中流量采样器将SP采集在滤料山,样品酸消解处理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作颗粒物各组分分析。
二、检测方法和原理检测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理:采集在过氯乙烯滤膜上的颗粒物,用硫酸-灰化法消化,制备成样品溶液,然后将溶液引入火焰或石墨炉原子化器内,用标准曲线法或标准加入法测定溶液中各元素的浓度。
除镉外,其他元素均未见到明显的干扰。
测定镉时,用碘化钾-甲基异丁基酮进行萃取分离以消除干扰。
如用石墨炉测定,则可用氘灯扣除背景,消除干扰。
各元素测定范围见表1(按采样10m3,定容10ml计)。
表1*经碘化钾-甲基异丁基酮萃取测定。
三、主要仪器和试剂1.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去离子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1.1 过氯乙烯滤膜。
1.2 硝酸、盐酸、氢氟酸:优级纯。
1.3 0.7%(V/V)硫酸溶液:用优级纯硫酸配制。
1.4 1%(V/V)硝酸溶液:用优级纯硝酸配制。
1.5 硝酸溶液:0.16mol/L。
1.6 5%(m/V)抗坏血酸溶液:称取 5.0g抗坏血酸,溶解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
临用时配制。
1.7 甲基异丁酮。
1.8 碘化钾溶液:1.0mol/L。
1.9铜、锌、镉、锰及镍标准贮备液:称取上述金属(99.99%)各0.5000g,分别用(1+1)盐酸溶液5.0ml、硝酸5.0ml溶解,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工作场所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操作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 原理空气中气溶胶态锰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在27905nm波长下,用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3 样品的采集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6.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5L/min空气样品。
6.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
6.3 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塑料采样夹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
采集后,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2次,放入清洁塑料袋或纸袋内,置于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
样品在室温下可长期保存。
7 测定步骤7.1 对照试验: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7.2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滤膜放入烧杯中,加入5mL消化液,在加热板上加热消解,保持温度在2000C左右,待消化液基本挥发干时,取下稍冷后,用盐酸溶液溶解残渣,并定量转移入具塞刻度试管中,稀释至10.0ml,摇匀,供测定。
若样品液中锰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盐酸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7.3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只具塞刻度试管,分别加入0.00、0.20、0.50、1.00、2.00、3、00ml锰标准溶液,各加盐酸溶液至10.0ml,配成0.0、0.20、0.50、1.0、2.0、3.0ug/ml锰浓度标准系列。
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在279.5nm波长下,用乙炔-空气火焰分别测定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值对锰浓度(ug/ml)绘制标准曲线。
7.4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空白对照溶液,测得的样品吸光度值减去空白对照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锰浓度(ug/ml)。
FHZHJDQ0070 环境空气锰及其化合物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HZ-HJ-DQ-0070环境空气—锰及其化合物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 范围火焰原子吸收法对 0.1µg/mL二氧化锰可产生1%吸收;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为6×10-6µg 二氧化锰。
方法检出限火焰法为5×10-5mg/m3,测定下限1×10-4mg/m3;石墨炉法为2×10-6mg/m3,测定下限3×10-6mg/m3。
测定范围:用大流量采样器,以 1.1m3/min流量采气 240m3,取样品滤料1/16分析,对于火焰原子吸收法,可测浓度范围为1×10-4~2×10-3mg/m3;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为 0.003~0.027µg/m3。
2 原理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采集在微孔滤膜上,用高氯酸-硝酸消解,然后用稀盐酸浸出,以离子形态定量地转移到溶液中,于279.5nm的特征谱线,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量。
3 试剂3.1 水:所有实验用水均为去离子水或用石英亚沸蒸馏器重蒸所得水。
3.2 微孔滤膜:合成纤维滤膜,孔径0.8µm。
用于大流量采样器采集总悬浮颗粒物(TSP)时,微孔滤膜的规格为200×250mm;用于可吸入颗粒物采样器采集可吸入颗粒物(PM10)时,微孔滤膜直径由所用的采样器决定。
3.3 混合消解液:(1+9)高氯酸(优级纯)-硝酸(优级纯)3.4 10mL/L盐酸(优级纯)溶液。
3.5 标准溶液:准确称量0.1737g硫酸锰(MnSO4,将MnSO4・nH2O置于 280℃烘烤 1h而得)溶于少量盐酸(优级纯)中,用水转移至 1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 1.00mL 含1mg二氧化锰。
临用时,火焰法是用1%盐酸溶液,将其稀释成 1.00mL含 10µg 二氧化锰的标准溶液;石墨炉法是用1%盐酸溶液,将其稀释成1.00mL含0.1µg 二氧化锰的标准溶液。
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限值摘要:1.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限值标准2.锰及其化合物的危害性3.如何保护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锰及其化合物4.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正文:一、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限值标准锰及其化合物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限值标准是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根据我国《职业病目录》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锰及其化合物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限值标准如下:1.锰:0.2mg/m(最高容许浓度)2.锰化合物:0.5mg/m(最高容许浓度)二、锰及其化合物的危害性锰及其化合物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对人体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锰中毒:长期接触高浓度锰及其化合物可引起慢性锰中毒,表现为疲劳、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2.呼吸道刺激:锰及其化合物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导致咳嗽、喘息等症状。
3.皮肤损害:接触锰及其化合物可引起皮肤炎、湿疹等皮肤损害。
4.致癌作用:长期接触高浓度锰及其化合物可能具有致癌作用。
三、如何保护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锰及其化合物为保护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锰及其化合物,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降低锰及其化合物的使用量,采用无毒或低毒的替代品。
2.提高生产工艺,加强设备的密闭和通风措施,减少锰及其化合物的逸散。
3.定期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浓度,确保其不超过限值标准。
4.为工人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5.加强工人的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我国《职业病目录》、《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限值进行了明确规定。
企业应严格遵守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安全。
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限值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限值是指工作环境中锰及其化合物浓度的合理范围,以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锰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广泛用于许多工业过程中。
然而,在高浓度下,锰及其化合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各国针对工作场所中锰及其化合物的浓度制定了相关的限值标准。
1. 国际劳工组织(ILO) 的限值标准:国际劳工组织设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限值标准。
根据ILO的建议,锰及其化合物暴露限值如下:- 可溶性锰化合物(MnSO4):每立方米空气中不得超过0.2毫克。
- 雾状锰化合物及氧化锰粉尘:每立方米空气中不得超过0.05毫克。
这些限值标准是根据对锰及其化合物的研究结果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确定的。
2.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 的限值标准: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设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限值标准。
根据OSHA的建议,锰及其化合物浓度的限值如下:- 可溶性锰化合物(MnSO4):每立方米空气中不得超过5毫克。
- 其他锰化合物:每立方米空气中不得超过1毫克。
这些限值标准是根据对锰及其化合物的研究结果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确定的。
3. 欧洲工作场所大气污染物限值(OELs) 的限值标准:欧洲工作场所大气污染物限值是欧洲针对工作场所中各种污染物制定的标准。
根据欧盟对锰及其化合物的限值标准,锰及其化合物浓度的限值如下:- 可溶性锰化合物(MnSO4):每立方米空气中不得超过0.2毫克。
- 其他锰化合物:每立方米空气中不得超过0.05毫克。
这些限值标准是根据对锰及其化合物的研究结果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确定的。
4. 中国的限值标准:中国对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限值标准也有相关规定。
根据中国的《职业卫生标准》(GBZ/T 189.1-2007),锰及其化合物的限值如下:- 总锰:每立方米空气中不得超过1毫克。
- 可溶性锰化合物:每立方米空气中不得超过0.2毫克。
环境空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检测方法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公众开始将目光集中于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污染治理等方面。
在环境监测领域,空气污染的防治及大气环境的治理是近年来的环保工作重点。
空气中的污染物除了常见的大颗粒物,PM2.5 以外,还包含有着更严重危害的重金属元素。
重金属元素多以附着形式分布在尘埃等微小颗粒上,对人体伤害极大。
为了有效控制空气中重金属元素带来的污染,应对其分布特征及对应的检测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结合实践和测试结果对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重金属元素分布规律展开探索。
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环境空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方法。
希望以此帮助环境监测与空气污染治理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空气颗粒物;重金属;分布检测引言近年来,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环境中污染物的检测及评定越来越受到重视。
土壤污染大致可以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
在整个生态环境执法的过程中,环境监测是最为重要和必不可少的,通过环境监测数据结果来决定是否需要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
要确保所认定的案件构成要件事实清楚,就必须要有足够且合法的证据支撑,这就需要有质量保证的监测数据。
执法监测数据真准全,现场采样是核心和基础,现场采样的质量决定了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所以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是监测数据具有法律效力的最基本保障。
有组织低浓度颗粒物执法现场监测涉及多个方面,为此需要对影响现场监测质量的所有环节进行质控,以确保样品的真实性、代表性和完整性,使得最后的执法监测数据具有法律效力。
1环境空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1.1依照时间变化分析重金属元素在大气中的分布特征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重金属元素的排放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季节变化是环境空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高低的关键影响因素,由于夏季为雨水多发季节,降雨量是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颗粒物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明显比冬季环境空气颗粒物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低,对应的空气质量要高。
1 范围本方法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Z/T 160.1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錳及其化合物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 原理空气中气溶胶态锰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在279.5nm 波长下,用乙炔 - 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4 仪器4.1 微孔滤膜,孔径0.8μm。
4.2 采样夹,滤料直径为40mm。
4.3 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为25mm。
4.4空气采样器,流量 0~3L/min和0~10L/min。
4.5 烧杯,50ml。
4.6 电热板或电砂浴。
4.7 具塞刻度试管,10ml。
4.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备乙炔-空气火焰燃烧器和锰空心阴极灯。
5 试剂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
5.1 硝酸,ρ20=1.42g/ml。
5.2 盐酸,ρ20=1.18g/ml,高纯。
5.3 高氯酸,ρ20=1.67g/ml。
5.4 消化液,高氯酸:硝酸=1:9 :取100ml 高氯酸,加入到900ml 硝酸中。
5.5 盐酸溶液,1%(V/V) 0.12mol/L:1ml 盐酸加到99ml 水中。
5.6 标准溶液:称取0.2748g 硫酸锰(将MnSO4·H2O于280°C烘烤1h 而得),溶于少量盐酸中,用水定量转移入100ml 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为1.0mg/ml 标准贮备液。
临用前,用盐酸溶液稀释成10.0μg/ml 锰标准溶液。
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6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6.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5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6.2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