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代诗歌鉴赏中考真题(2)
- 格式:ppt
- 大小:368.00 KB
- 文档页数:1
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山水田园1.[2019·菏泽]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问题。
柳桥晚眺①陆游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注释] ①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2.[2019·泰州]读苏轼的《吉祥寺赏牡丹①》一诗,完成问题。
人老簪②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③。
[注释] ①苏轼当时在杭州做官。
②簪:插戴。
③十里珠帘半上钩:十里长街,百姓们上卷珠帘。
(1)请说说“花应羞上老人头”中“羞”字的妙处。
(2分)(2)描绘诗人醉归的情景,并品味“醉”中蕴含的情感。
(4分)①醉归的情景:(2分)②“醉”中蕴含的情感:(2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归嵩山作①王维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 ①此诗是王维辞官从长安回嵩山时所作。
②薄(bó):草木丛生的地方。
(1)诗人归来时的情感是波折变化的。
从颔联中的流水有意、中可以体会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而颈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意象,则流露出诗人的情感。
(2分)(2)请结合《归嵩山作》和《竹里馆》的内容,谈谈你对“归”的理解。
(4分)竹里馆①[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①此诗作于王维晚年隐居时期。
4.[2019·镇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过李处士山居姚合①闲居昼掩扉,门柳荫蔬畦。
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溪。
少逢人到户,时有燕衔泥。
萧洒②身无事,名高孰与齐。
[注释] ①姚合:唐代诗人,元和十一年进士,初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
②萧洒:同“潇洒”。
(1)诗人拜访李处士是在什么季节?(1分)(2)结合前三联内容分析李处士的形象特点。
(3分)(3)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5.诗歌赏析。
部编七上古诗词曲鉴赏中考真题1.观沧海东汉末·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019徐州)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你脑海中所呈现的画面。
(2分)(3)(补充设问)作为一首写景诗,诗中选取的景物有何特点?带给我们怎样的感觉?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2020海南)诗的前两句中“”和“”两样景物点明事情发生的时节,富有象征意义,给人以画面感。
(2分) (2)(2020海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
(3分)(3)“落花”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极易引发人们感慨的意象。
诗人借“落花”或表达伤春惜时,或表达离别愁苦……下列诗句中,与“杨花落尽子规啼”一样,借落花来表达离别之苦的一项是(2分)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C.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中考语文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汇编中考语文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汇编2015四川宜宾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13.“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
(3分)【参考答案】:12.作者是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2分,意近即可)13.(3分)①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②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③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张;④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为国御敌报效国家的志向。
(1点1分,答对3点即得满分。
若学生没有分类概括而仅罗列原词句笼统作答给1分)2015四川南充诗词鉴赏。
(5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3分)(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参考答案】:12(1)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通顺写出大意2分。
)(2)(2分)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2015河南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
(共4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2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3分)【参考答案】:19.思乡(意思对即可。
1分)20.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1分)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专题二古诗文阅读五年中考A(北京中考)二古代诗歌赏析1.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①的自然之景,抒发了② 之情。
(2) 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
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2.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下列两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 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 ”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之情,也表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2)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答:3.“燕”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人借“燕”或表现春光美好,或感慨世事变迁……下列诗句中,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样,借“燕”来表现春光美好的一项是甲: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4.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列各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的感慨。
1.[2021·嘉兴、舟山]阅读两首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鸳鸯湖棹歌清·张燕昌满湖烟雨湿莺声,庭院飞飞散落英。
目断长虹睛亦雨,舂来难得是多睛。
【注释】①张燕昌:清代嘉兴学者。
偶阅《昌国志》赋得《补陀洛迦山图》元·吴莱甬东东际控东荒,蓬莱北界跨石梁。
天风吹来黑水国,海雨洒过青龙洋。
宝陀山高此孤绝,善财洞近争峴裂。
黄金沙土结香云,白玉树花飘瘴雪。
(1)两首诗都写“雨”,为何《鸳鸯湖棹歌》用“湿”,《偶阅《吕国志〉赋得(补陀洛迦山图》》用“酒”?(2) “长虹”是运河上一座形似长虹的石拱桥,“石梁”是诗人想象中的海上之桥。
两位诗人都借“桥”表达情思,但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1)“湿”意为沾了水或含水分多,写出了嘉兴群天多雨,江南烟雨蒙蒙的特点,有柔美之感。
“洒”意为把水泼散开来,形象表现了舟山海雨大而密,有壮美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
可以结合“词本义+诗中义+作用”这一思路进行作答。
“湿”字典里的意思是沾了水或含水分多,再结合诗句“满湖烟雨湿莺声”,写整个湖面都是烟雨蒙蒙的,似乎莺的叫声也是湿润润的。
“洒”本意是使水或其他东西分散地落下。
再结合诗句“海雨洒过青龙洋”,便知“洒”字体现舟山雨非常大并且很密,有很壮观。
(2) (2分)前者写了雨后天晴,长虹桥与彩虹交相辉映的奇美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长虾桥的赞美,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后者借想象中的“桥”连通蓬莱北界,表达了渴望畅游舟山美景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鸳鸯湖棹歌》前两句描写雨景,后两句写出了雨后天晴,长虹桥与彩虹交相辉映的奇美景象,进而表达诗人的赞美之情,再结合注释“张燕昌:清代嘉兴学者”,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后者偶阅《昌国志》赋得《补陀洛迦山图》中,、“蓬莱北界跨石梁”,蓬莱,是舟山群岛的北部岛屿之诸称,北界村,则属嵊泗列岛。
千岛海山,散落于茫茫沧溟之间,交通不便,难以一一登临,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他多么希望有一座座“石梁”串起珍珠般的群岛,这样他就可以轻松自在地畅游海山之间。
古诗赏析中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举头望明月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感时花溅泪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不是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白日依山尽B. 黄河入海流C. 欲穷千里目D. 会当凌绝顶答案:D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孟浩然D. 王维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述王昌龄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含义。
答案:这句诗通过“秦时明月汉时关”来表达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同时暗示了边关的古老和战争的持久。
2. 解释一下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描绘的景象。
答案:这句诗描绘了江南地区南朝时期佛教盛行,寺庙众多的景象,同时“烟雨中”增添了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四、赏析题1. 阅读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并分析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这句诗通过描绘原野上草的枯荣更替,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循环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和离别之情的抒发。
2. 分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蕴含的意境。
答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和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美好愿望的寄托。
“千里共婵娟”意味着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同一轮明月,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
五、写作题1. 以“春夜喜雨”为题,写一首五言绝句。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以下为示例)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 以“秋日登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散文。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以下为示例)秋日登高秋风送爽,天高云淡。
我站在山巅,极目远眺,只见层林尽染,金黄一片。
春草[宋]刘敞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6.“水边原上乱抽荣”中“乱”字写出了春草什么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中考题书湖阴先生①壁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注释】①湖阴先生:王安石寓居金陵紫金山下时的邻居。
②排闼:推开门。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2、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2分)答:2009中考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①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中考题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河南省】三、(二)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18-19题。
(共4分)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9.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分)【答案】18.(2分)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19.(2分)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湖北省襄阳市】(一)古诗词赏析(4分)渔家傲·秋思10.全词用语精炼传神。
上片一个“”字,点明边塞战事吃紧;下片一个“”字,尽显征人无尽悲怆。
(2分)1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揭示了征人的矛盾心理,请具体谈谈。
(2 分)【答案】10.(2分)闭泪11.(2分)征人们都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四川省眉山市】6.有关《天净沙·秋思》和《渔家傲·秋思》两首古诗,下列分析与理解有.错.的一项是()(2分)A.这两首古诗词题目都是“秋思”,写的季节都同为秋天,反映的主题都有“思乡”。
B.两首诗词写法上,均运用了典故,都写了“思乡之切”与“归家不得”的矛盾心理。
C.《天净沙·秋思》语言简约,风格悲凄;《渔家傲·秋思》语言凝练,风格更显悲壮。
D.“断肠人”道出游子的思乡之悲,“征夫泪”道出将士的思乡之愁。
【2015·河南卷】【古诗赏析】渔家傲·秋思10.“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揭示了作者和征人们怎样的共同心理?(2 分)答:12.这两句诗掲示了作者和征人们思念家乡却因未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去的矛盾心理。
专题训练 02古代诗歌鉴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原创]阅读上面古诗,完成问题。
(5 分)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p 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托明月以达情,表现了他对被贬谪好友的关切和同情,写得深切动人。
B.“杨花”漂泊不定给人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啼鸣暗含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暮春时节的这两种景物,渲染了哀伤的氛围。
觇泼蘭颔諗鹘鉚谟嵘寵矾卫檣繢东缭觊鉍怜孙齪慮梔絹簞讯赎爷癉绐繭镑鴝绢纶齐蔹虧绨镄敵黄譾鲑紜讵痹撫峤鷂髋难剐鳜磚伧冁讣绨傥濤筛树迈诲觅囁鐙偿书鲚蠼测盐饞乐驵漵傳閉擔绪懷硷芗賞鉦习匀筧鯨鸫蝕籬聩鐲郵驟漁靄。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既写景又兼写了时令。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2)“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尽”和“啼”都用得很精彩,请任选一个字简要赏析。
(2 分)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2021·咸宁改编]阅读上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5 分)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嶸灑筛蜡邮衛弯評壘镙詡蜆挡擁辉峡虿鲻診逊鸬烫厨纾礪鶘鵝损蜕覿拋绫備饮馆齔鉻這瑋峡歟钫鍶褲鯫喪螄嶁阋齷浏荥轹聵貿鐓捡鹉广鑰哝鳏储莹诔岁纊潋淥轔睞閫讵线绀擬蘿脛羥矚篋鐫着蟬椟躉铈谅摄变铛錠蓝该勱濾遼样鴛锓。
C.颈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语文中考诗歌鉴赏试卷含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郑珍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
渔得沙头汛,炊香柁尾闻。
向来风味熟,惆怅但离群。
(注)①柁:同“舵”。
②向来:方才,刚才。
(1)赏析颔联中的“摇”字。
(2)从后两联来看,诗人在船上的旅途生活有什么特点?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南安军【宋】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诗尾联“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2)这支曲子在语言上有何特色?(3)曲子通过白描式的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主题?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潭上作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这首词结尾长叹“青衫湿”。
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请自选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家庄二中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
B.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思乡之叹,直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D.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2)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两幅画面,请任选一幅进行赏析。
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2)这支曲子在语言上有何特色?(3)曲子通过白描式的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主题?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自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唐)贾至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1)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________。
(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1)上片写景,写登台时所见________、楼台、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时节的郊外景色。
(2)结合整首词,请分析下片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5.诗歌鉴赏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诗词鉴赏(二)三十六、(2020年江苏淮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请体会“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2. 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有“语少意足”之说,请结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三十七、(2020年辽宁本溪)选出下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诗的一二句采用问答形式引入泰山,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
这两句写出泰山的高大和历史悠久。
B.中间四句由动景转为静景,不仅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还将诗人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
C.“会当”“凌”表现出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表现了他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D.全诗无“望”字,但“望”贯穿全篇。
诗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诗中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
三十八、(2020年四川达州)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9-10题。
(5分)【甲】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推,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释】①(táo)河:水名,在今甘肃,流入黄河。
1.李贺作诗。
工于设色,陆游就说过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
结合《雁门太守行》全诗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甲】【乙】两首诗歌都运用了侧面描写,请任选其中一首作简要分析。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真题精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4分)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2分)(2)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妙?找出来并简析。
(2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3分)兰溪棹歌①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
棹(zhào)歌:船歌。
8.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
(1分)9.“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2分)落日怅望唐·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9.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
(2分)10.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
(2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25题。
(一)(4分)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6.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17.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6分)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3分)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3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6分)晚春韩愈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3分)(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山西吕梁柳林县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满江红·中秋寄远辛弃疾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注】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
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注】玉斧修:这里指“玉斧修月”。
传说唐代有一人游嵩山,见一枕幞而眠者。
其人告诉他说,月由七宝合成,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后因有“玉斧修月”之说。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阕就中秋月来写,起韵即激情喷涌;以一“快”字催促,表达要上西楼赏月的酣畅兴致。
而一“怕”字,又泄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
B.“问嫦娥”句由无边的月色回转到月亮本体,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有没有愁恨,其实词人问讯嫦娥的目的,并不止于发一发绮情幽思,而有借之诉愁的用意。
C.“人情”一句,虽像是对于人间常情的遗憾,却实际上是指向词人所痴情的那个人。
意谓一旦离别,别人在心里未必与自己一样珍惜护持这段感情。
D.下阕,词人由此中秋明月夜、歌舞助兴人想到的是令自己牵情的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人们不珍惜此夜月色好景的深沉叹息。
15.同是望月怀远,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诗经·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2)《离骚》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