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问诊
- 格式:doc
- 大小:47.02 KB
- 文档页数:5
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问诊的方法技巧与获取病史资料的.数量和质量有密切的关系,涉及一般交流技能、收集资料、医患关系、医学知识、仪表礼节,以及提供咨询和教育病人等多个方面。
在不同的临床情景,也要根据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和某些技巧。
第一节问诊的基本方法与技巧1.问诊开始,由于对医疗环境的生疏和对疾病的恐惧等,患者就诊前常有紧张情绪。
医生应主动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以解除患者的不安心情。
注意保护病人隐私,最好不要当着陌生人开始问诊。
如果病人要求家属在场,医生可以同意。
一般从礼节性的交谈开始,可先作自我介绍(佩戴胸牌是很好的自我介绍的一种方式),讲明自己的职责。
使用恰当的言语或体语表示愿意为解除患者的病痛和满足他的要求尽自己所能,这样的举措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很快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改善互不了解的生疏局面,使病史采集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2.尽可能让患者充分地陈述和强调他认为重要的情况和感受,只有在患者的陈述离病情太远时,才需要根据陈述的主要线索灵活地把话题转回,切不可生硬地打断患者的叙述,甚至用医生自己主观的推测去取代患者的亲身感受。
只有患者的亲身感受和病情变化的实际过程才能为诊断提供客观的依据。
3.追溯首发症状开始的确切时间,直至目前的演变过程。
如有几个症状同时出现,必须确定其先后顺序。
虽然收集资料时,不必严格地按症状出现先后提问,但所获得的资料应足以按时间顺序口述或写出主诉和现病史。
例如:一名56岁男性病人,间断性胸骨后疼痛2年,复发并加重2小时就诊。
2年前,病人首次活动后发生胸痛,于几分钟后消失。
1年前,胸痛发作频繁,诊断为心绞痛,口服尼群地平10mg每日3次,治疗后疼痛消失。
病人继续服药至今。
2小时前病人胸骨后疼痛再发,1小时前伴出汗、头晕和心悸,胸痛放射至左肩部。
如此收集的资料能准确反映疾病的时间发展过程。
4.在问诊的两个项目之间使用过渡语言,即向病人说明将要讨论的新话题及其理由,使病人不会困惑你为什么要改变话题以及为什么要询问这些情况。
第三章常见症状问诊第一节发热[学习要求]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临床发热的病因与发生机制,熟悉发热的病因,掌握发热的临床表现、患者的身心反应以及问诊要点和方法,并能对出现上述症状后患者的身心反应进行评估,作出与之相应的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列举相关因素或危险因素,同时能将本节的知识用于指导临床病情监测。
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一)临床表现1.发热的临床分度以口腔温度为准,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1)低热:37.3℃~38℃。
(2)中等度热:38.1℃~39℃。
(3)高热:39.1℃~41℃。
(4)超高热:41℃以上。
2.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急性发热的临床经过一般分为3个阶段:恶心、呕吐。
持续发热使机体物质消耗明显增加,如营养物质摄取不足,可致体重下降。
体温下降期由于出汗、皮肤和呼吸道水分蒸发增多,如饮水不足,可引起脱水。
3.热型及临床意义热型为发热时绘制于体温单上的体温曲线类型。
不同病因所致发热可有不同的热型。
常见热型如下:(二)问诊要点1.起病缓急、病程、发热程度与频度(间歇性或持续性)。
2.发热对患者的影响,主要包括:①有无食欲低下与恶心、呕吐;②高热者有无谵语、幻觉等意识改变,小儿高热者尤应观察有无惊厥发生;③持续发热者有无体重下降;④体温下降期者有无因大量出汗而饮水不足引起的脱水。
3.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包括有无采取物理降温措施,方法及其疗效;有否用药,尤其是对抗生素、退热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进行用药后反应的评估。
第二节 疼痛[学习要求]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疼痛的发生机制与分类,熟悉疼痛临床常见的病因,掌握疼痛的临床表现、患者的身心反应以及问诊的要点和方法,并能对出现上述症状后患者的身心反应进行评估,作出与之相应的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列举相关因素或危险因素,同时能将本节的知识用于指导临床病情监测。
第三章问诊一、名词解释:1.问诊2.现病史3.主诉4.既往史5.系统回顾6.婚姻史7.家族史二、填空题:1.问诊的内容一般包括:、、、、、、、、、。
2.问诊时注意内容有、、、、、。
3.主诉应用一两句话进行概括,并注明自到的时间。
4.问各人史中的居住地时,应注意是否到过和区。
5.现病史中主要症状的特点,包括主要症状出现的、、、。
6.家族史中应询问的健康及疾病情况,特别应询问、。
三、选择题:A型题1. 下列哪项属于现病史的内容A.生育史B.习惯与嗜好C.本次发病到就诊的时间D.曾患过的疾病2. 下列哪项描述是诱问或逼问A.您哪里疼痛B.您感觉哪里不舒服C.您上腹疼时向右肩放射吗D.您什么时候开始病的3. 下列叙述哪项是医学术语A.心跳B.心悸 C .饱肚 D. 喘气不止4. 下列哪项属于既往史的内容A.发病的时间B.预防注射C.病因与诱因D.工业毒物接触史5. 下列哪项属于生育史A.受教育的程度B.计划生育状况C.饮食的规律D.业余爱好6. 下列哪项不属于遗传性疾病A.血友病B.白化病C.糖尿病D.慢性支气管炎7. 有关主诉描述,下列哪项不对A.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疾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B.可初步反应病情的轻重C.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D.主诉并非现病的主要表达8. 问诊时,下列那句话欠妥A.病了多久B.您什么情况下疼痛加重C.您的大便发黑吗D.您哪里不舒服9. 问诊时应避免下列哪项A.一般由主诉开始B.先由简易问题开始C .医生的态度要诚恳友善 D.使用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10. 下列哪项不属于个人史A.受教育的程度B.业余爱好C.经济情况D.计划生育状况11.下列哪项不属于一般项目A.姓名、性别B.年龄、籍贯C.习惯、嗜好D.民族、婚姻B型题(12~16)A.父母的健康情况B.尿频、尿急、尿痛3天C.曾有过青霉素过敏史D.治疗经过、伴随症状E.职业及工作条件12.主诉13.现病史14.既往史15.个人史16.家族史(17~21)A.循环系统疾病B.呼吸系统疾病 C .消化系统疾病D.泌尿系统疾病E.内分泌系统疾病17.心慌、气短、活动后加重18.恶心、呕吐、腹胀、腹痛19.怕热、多汗、乏力、色素沉着20.尿急、尿频、尿痛、面部浮肿21.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22~23)A.咳嗽、咳痰、呼吸困难B.活动后气急、心前区疼痛C.多饮、多尿、多食D.尿频、尿急、尿痛E.皮肤苍白、头昏眼花22.属于呼吸系统问诊要点23.属循环系统问诊要点(24~25)A.头痛、记忆力减退B.腹痛、腹泻、恶心、呕吐C.头昏眼花、虚弱、粘膜苍白D.关节畸形、肌肉萎缩 E耳聋、耳鸣、眩晕24.属于消化系统问诊要点25.属于造血系统问诊要点(26~27)A.尿急、尿频、尿痛、腰膝酸软B.多尿、多饮、多食、乏力C.食欲减退、吞咽困难D.皮肤出血点、淤斑E.端坐呼吸、血压增高26.属于代谢系统问诊要点27.属于泌尿系统问诊要点(28~29)A.乏力、显著肥胖或消瘦B.感觉异常、瘫痪C.定向力障碍、情绪异常D.血压增高、下肢浮肿E.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28.属于运动系统疾病29.属于神经系统疾病X型题30.下列哪项属于个人史内容A.出生地、居留地区及时间B.疫水接触史C.烟酒嗜好D.初潮年龄31. 下列哪项属于月经史内容A.末次月经日期B.人工或自然流产的次数 C .经血的量和色D.月经周期和经期天数32. 关于主诉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咽痛、发热2天B.畏寒、发热、右胸痛、咳嗽、食欲不振、头昏、乏力3天C.活动后心悸、气促2年、下肢水肿10天D.患糖尿病1年,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明显2个月33. 下列哪项属生育史的内容A.妊娠与生育次数B.人工与自然流产次数C.有无死产、手术产、产褥热 D.计划生育状况34. 下列哪项内容属现病史A.预防接种史B.病因与诱因C.手术外伤史D.主要症状的特点35. 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包括下列那几种A.间歇跛行B.隐血C.谵妄D.里急后重36.正确的问诊方法A.态度要诚恳和善、认真耐心、亲切可信B.要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C.要善于引导病人回到主题D.要避免诱问、逼问、重复提问37. 问诊中的一般项目包括A.诊治经过B.工作单位、职业、婚姻C.姓名、性别、年龄、民族D.病史陈述者、可靠程度38. 家族史包括下列哪项A.有无传染病B.父母健康情况C.有无遗传病史D.兄弟、姐妹健康情况四、判断题:1.主诉应记录患者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问诊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医师、护士及其他参与问诊工作的医务人员。
第三条问诊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尊重患者;(二)严谨规范,确保质量;(三)公平公正,优质服务;(四)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第二章问诊流程第四条问诊前的准备工作(一)医师应提前了解患者病历,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问诊准备;(二)医师应保持问诊场所整洁、安静,为患者提供舒适的问诊环境;(三)医师应着装整洁,仪表端庄,佩戴工作牌,以示专业形象。
第五条问诊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一)医师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二)医师应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了解患者的病情;(三)医师应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包括生命体征、精神状态、皮肤、粘膜、五官、四肢等;(四)医师应针对患者病情,合理制定问诊计划,确保问诊全面、准确、高效;(五)医师应尊重患者隐私,保护患者信息,不得泄露患者个人资料。
第六条问诊后的工作(一)医师应根据问诊结果,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二)医师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三)医师应将问诊结果、诊断、治疗方案等记录在病历中,并签字确认;(四)医师应定期跟踪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三章问诊质量控制第七条医师应严格遵守诊疗规范,确保问诊质量。
(一)医师应参加问诊相关培训,提高问诊技能;(二)医师应定期接受问诊质量评估,持续改进问诊水平;(三)医院应设立问诊质量监督小组,对问诊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四章奖励与惩罚第八条对在问诊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医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九条对在问诊工作中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医师,依据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章问诊【A1型题】1.下列哪项不是问诊的注意事项A.安静环境B.关爱病人C.用医学术语D.重视主诉E.危重病人,抢救为先2.下列哪项疾病与既往史无关A.消渴病B.感冒C.肺痨D.黄疸E.中风3.下列哪项不属于问个人生活史的内容A.生活经历B.饮食起居C.精神情志D.起病情况E.婚姻生育4.与情志因素关系最密切的是哪项A.肝病B.肾病C.感冒D.疟疾E.矽肺5.下列哪项不属于但热不寒A.潮热B.微热C.寒热往来D.壮热E.不规则热6.壮热的病机是下列哪项A.阴虚阳亢B.阳虚阴盛C.虚阳外越D.湿遏热伏E.里热亢盛7.病人午后发热明显,特点是身热不扬,属于哪项发热A.日哺潮热B.湿温潮热C.阴虚潮热D.微热E.气虚发热8.阴虚则热可见下列哪项发热A.骨蒸劳热B.恶寒发热C.寒热往来D.壮热持续E.长期低热9.下列哪项属于太阳中风证汗出的病机A.阴不敛阳B.阳热升散C.风性开泄D.阳虚不固E.热迫津泄10.手足心汗出,多与下列哪项有关A.脾B.肺C.心D.肝E.肾11.巅顶痛者,属哪经病变A.少阳经B.太阳经C.阳明经D.厥阴经E.太阴经12.因精血不足所致的疼痛是哪项A.掣痛B.绞痛C.胀痛D.隐痛E.重痛13.下列哪项是着痹疼痛的特点A.剧烈冷痛B.红肿热痛C.隐隐作痛D.走窜攻痛E.酸痛沉着14.胸闷心痛如刺,多属下列哪项A.肺阴虚B.心血瘀阻C.痰热阻肺D.心气不足E.风寒束肺15.致惊悸、怔忡,浮肿,畏寒,喘促的病机是下列哪项A.脾肾阳虚,水气凌心B.心脉闭阻,血行不畅C.心阳亏虚,鼓动无力D.心血不足,神失所养E.心阴亏虚,虚火内扰16.雀盲是指下列哪项A.视物模糊B.夜间视力减退C.白昼视力减退D.视物旋转E.视力丧失17.在热病中,下列哪项易致高热昏睡A.心脾两虚B.湿热困脾C.热入心包D.肝火上炎E.阴虚阳亢18.下列哪项属于亡阳之汗A.大汗淋漓,汗稀而凉B.汗出如油,热而沾手C.高热大汗D.恶寒战傈,而后汗出E.日间汗出,活动更甚19.口干,但欲漱水而不欲咽,多属下列哪项所致A.瘀血证B.寒湿证C.阴虚证D.水逆证E.湿热证20.“胃不和则卧不安”是指下列哪项A.心肾不交B.食积内停C.心脾两虚D.肝胃不和E.胆郁痰扰21.肝胆火旺可见下列哪种口味异常A.口酸B.口甜C.口苦D.口涩E.口淡22.“除中”的病机是下列哪项A.脾胃虚弱B.中气下陷C.胃阴不足D.脾胃之气衰败E.脾肾阳虚23.便秘的原因,应除外下列哪项A.热结B.阳虚C.寒凝D.湿热E.血虚24.肝脾不调证可出现下列哪项表现A.里急后重B.肛门灼热C.溏结不调D.完谷不化E.脓血便25.肾阳虚证可出现下列哪项表现A.溏结不调B.排便不爽C.肛门气坠D.泻下黄糜E.完谷不化26.除下列哪项外,均是导致遗精的原因A.心肾不交B.肾气亏虚C.肝郁气结D.心脾两虚E.湿热下注27.下列哪项是引起四肢麻木,屈伸不利,舌淡脉虚的病机A.血虚失养B.热极生风C.痰湿阻络D.瘀血内阻E.阳虚失煦28.不属于排尿感异常的症状是哪项A.小便涩痛B.余沥不尽C.小便失禁D.小便灼热E.小便清长29.下列哪项不是肾气亏虚所致A.小便失禁B.小便清长C.遗尿D.小便涩痛E.余沥不尽30.与所从事工作有关的疾病是A.中风B.水痘C.瘿瘤D.胸痹E.矽肺31.与所居住地或籍贯有关的疾病是A.瘿瘤B.麻疹C.痹证D.汞中毒E.头晕32.不属于问现病史内容的是A.起病情况B.病变过程C.诊治经过D.生活经历E.现在症状33.询问家族史其临床意义是A.判断病位B.指导治疗C.排除遗传病D.分析病因E.判断预后34.总结前人经验,写成《十问歌》的医家是A.叶天士B.扁鹊C.张仲景D.张景岳E.李杲35.病人自觉怕冷,但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能缓解者,称为A.恶寒B.寒战C.恶风D.畏寒E.寒厥36.疾病初期,恶寒发热并见多见于A.外感表证B.疟疾C.阴虚证D.半表半里E.寒湿证37.阴虚潮热的特点是A.高热不退B.午后低热C.身热不扬D.日晡热盛E.夏季微热38.日晡是指A.9-11时B.11-13时C.13-15时D.15-17时E.17-19时39.往来寒热,发有定时,属A.疟疾B.少阳病 c.阳明病 D.伤寒 E.湿温40.气虚患者,临床常见A.盗汗B.绝汗C.自汗D.战汗E.黄汗41.手足心汗出,少气懒言,乏力,纳差,便溏,属于A.阳明热盛B.脾胃气虚C.脾胃阴虚D.脾胃湿热E.寒湿困脾42.若独见足跟或胫膝酸痛者,多属A.脾阳虚B.心气虚C.肺阴虚D.肾虚E.肝血虚43.肝气犯胃所致胃脘疼痛的特点是A.胃脘刺痛B.隐隐作痛C.胀满疼痛D.冷痛喜暖E.灼热作痛44.突发耳鸣,耳鸣声大,按之鸣声不减者,多属A.肝肾阴虚B.肾精不足C.气虚下陷D.肝胆火盛E.气血亏虚45 目眩是指A.视力下降B.视力丧失C.视物旋转D.双目干涩E.双目畏光46.患者有饥饿感,但不欲食,或进食不多,属A.胃火炽盛B.脾胃虚弱C.寒湿困脾D.肝脾不调E.胃阴不足47.便秘,面白无华,气短神疲,舌淡脉虚,属A.气血不足B.阴寒内结C.津液亏少D.阳明腑实E.肠道气滞48.大肠湿热证不出现A.泻下黄糜B.里急后重C.完谷不化D.脓血便E.肛门灼热49.小便频数,短赤而急迫,属于A.膀胱虚寒B.膀胱湿热C.肾气不足D.肾阴不足E.肾阳亏虚50.月经后期的原因,多是A.血热与血虚B.气虚与寒凝C.血虚与血瘀D.阴虚与血瘀E.血热与气虚51.带下色白量多,质稀如涕,属A.肝经郁热B.脾肾阳虚C.湿热下注D.冲任亏虚E.肾阴不足【B型题】A.发热重恶寒轻B.恶寒重发热轻C.发热轻而恶风D.壮热汗出E.寒热往来52.外感风热表证的寒热特点是53.外感风寒表证的寒热特点是54.太阳中风证的寒热特点是A.日间汗出,活动更甚B.入睡汗出,醒后汗止C.热汗不止D.战傈汗出E.大汗淋漓,汗稀而凉55.战汗是指56.绝汗是指57.自汗是指A.食欲减退B.多食易饥C.饥不欲食D.偏嗜异物E.厌食58.虫病多致59.脾胃虚弱多致60.胃阴不足多致A.腹痛则泻,泻后痛减,兼情志抑郁,胸胁胀满B.大便溏泻,兼纳差腹胀C.里急后重,下利脓血D.大便中经常含有较多未消化的食物E.腹痛则泻,泻后痛减,兼嗳气酸腐,脘腹胀闷61.食滞胃脘的大便特点是62.肝郁乘脾的大便特点是63.肾阳虚衰的大便特点是A.经色淡红,质稀,量多B.经色深红,质稠,量多C.经色紫红,有块,量少D.经色正红,不稀不稠E.经色紫黑,有块64.血热内盛可致月经65.气血亏虚可致月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1型题】1.C2.B3.D4.A5.C6.E7.B8.A9.C 10.A 11.D 12.D 13.E 14.B 15.A 16.B 17.C 18.A 19.A 20.B 21.C 22.D 23.D 24.C 25.E 26.C 27.A 28.E 29.D 30.E 31.A 32.D 33.C 34.D 35.D 36.A 37.B 38.D 39.A 40.C 41.B 42.D 43.C 44.D 45.C 46.E 46.A 47.C 48.B 49.C 50.B 51.B【B型题】52.A 53.B 54.C 55.D 56.E 57.A 58.D 59.A 60.C 61.E 62.A 63.D 64.B 6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