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国家的形成(一)
- 格式:ppt
- 大小:5.89 MB
- 文档页数:23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
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2、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5、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600 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汤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动脑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1)暴政引起民愤(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1、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5)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
公元前 771 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四)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说明】“早期国家的形成”讲的是文明产生的一个重要要素——国家的形成。
它由城市、王权、社会分化、军队与刑法等4个方面构成。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看,最早的国家都是城市国家,城市是国家的中心,甚至一个国家就是一个城市。
统治者用城墙把自己的统治区保护起来,形成统治中心。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城市是统治者,乡村是被统治者;城市是文明的中心,乡村是文明的边缘。
这里重点理解的是城市的共同特点。
城市又是最高统治者的居住地,它是为了最高统治者的利益而修建起来的。
由于社会的发展、阶级的分化,逐渐出现了国王,城市就是他们的家,最早的城市中,宫城占据了很大的空间。
中国古代有城郭的说法,其实城就是王居住的宫城,郭是外城,城市居民多住在郭里。
这个特点说明了王的与众不同的地位。
王的出现是社会分化的重要标志。
在不同的地区,都存在贵族、平民、奴隶等社会集团。
文明社会越发展,阶级、等级的分化就越复杂,在各国各地区,情况也不完全一样。
社会分化的复杂必然导致社会矛盾、冲突的加剧。
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最高统治者的利益,军队和法律制度的建立是必要的。
【课程标准】2-3选择中外不同时期典型的国家管理形式,描述其主要特点。
2-4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
3-1描述社会生活中某种制度的延续和变迁。
4-2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4-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5-3选择具体事例,展示女性在历史上的贡献,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教材结构】乌尔城城市开始出现摩亨佐·达罗古代埃及法老王权神圣汉谟拉比大禹与九鼎早期国家古代埃及分化的社会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商王朝古代埃及军队与刑法汉谟拉比法典夏商王朝【教学要求】1、通过国家的出现、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认识和理解国家的出现和形成。
2、通过分析城市居民所生活的不同条件,理解和分析贫富差别的出现、社会的逐渐分化;也可以通过城市的规模和布局,了解不同阶层居民的生活状况。
早期国家的形成导入:我们学习了四大文明古国,回忆古国产生时间发源地(古运埃及——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古巴比伦——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古印度——印度河与恒河流域,公元前2500年;中国——黄河流域,公元前2070年)我们学习了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那么国家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早期国家的形成新授:要了解早期国家的形成,首先要了解城市的出现.因为城市是国家典型的外在形式,今天我们就来通过研究三座早期城市:乌尔城、摩享左.达罗、二里头来研究早期城市和国家的出现师:我们知道文物是考察历史的有利证据。
(举例:北京人洞穴——灰烬——北京人学会使用火;山顶洞人——骨针——磨光和钻孔,缝衣服;河姆渡遗存物——种植粮食)说明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社会生产力逐渐发展。
师:今天我们仍然通过文物考查历史,让我们一起当一回考古专家,我们首先考察摩享左.达罗(展示古印度地理位置图)师解说:摩享左达罗城位于印度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有一百多座城镇,其中摩享左达罗规模最大,遗址保存最完整,是当时最著名的城市,城市出现的时间大约在公无前2500年前后。
展示摩享左达罗城市遗址图,并引导学生分析从图片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如:摩享左达罗城四周有城墙——注重防卫,说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面积有一平方千米——说明当时城市规模小。
下水道——城市设施功能齐全粮仓——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生产力发展了大澡堂——阶级分化、宗教观念强富人住宅楼、奴隶宿舍——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出现角色扮演: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富人和奴隶富翁:我住的房屋用泥砖砌成的,房屋底层有口井,提供淡水,紧挨着一间浴室,地面用砖铺成以防水,还有排水设施与街上的排水沟相连,我住在楼上,仆人们住在下面,挨着厨房和其他工作区。
奴隶:我住院的房屋阴暗潮湿,简陋,和许多奴隶挤在一起。
师:听了他们的介绍,有何感想生:富人居住环境舒适优越,奴隶居住环境恶劣。
师:从居住环境的不同,你能感受到什么生:私有制、贫富分化。
中国早期国家的起源与特点中国早期国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2100年左右的夏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王朝。
夏朝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繁荣昌盛的国家管理时期。
夏朝的形成也与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夏朝的统治者利用了大量的劳力来进行农业生产,共同团结起社会力量,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国家之基础。
随后,商朝取代了夏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
商朝延续了夏朝积累的国家管理经验,并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了更加稳定和成熟的体制。
商朝统治者通过贸易和商业活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
同时,商朝还发展了文字,这为历史记载和社会管理奠定了基础。
商朝国家制度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封建时代。
周朝则是中国早期国家起源的重要阶段。
周朝的興起是明确的,具有历史纪律性的记载。
在周朝早期,分封制逐渐在中国形成,国家权力基本上以封建领主的形式存在。
这个时期的封建制度为中国历史上长期使用的土地和人民的分封制度奠定了基础。
封建制度为实施统一统治提供了架构和手段。
在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中,政治和文化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君主制度在早期国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统治者通过达官贵人的选拔和赏罚制度维护着统治秩序。
这种集权政治系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贯沿袭的统治形式之一另一个与中国早期国家相关的特点是礼仪文化的兴起。
早期中国的政治秩序与礼仪文化紧密相连,礼仪文化不仅构建了君主与臣民、父母与子女等各级关系的规范,而且为社会秩序的维持提供了准则。
《周礼》、《礼记》等经典文献的创作和传承,为中国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中国早期国家的官僚制度也得到了初步的建立与完善。
中国早期国家的政府机构逐渐形成,各级官员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
为了确保国家的统一,早期中国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规范和监督官吏行为,使其服从国家和人民利益。
这种官僚制度成为中国历史上长期持续的国家管理模式之一总的来说,中国早期国家的起源与特点体现了政治和文化因素在国家形成与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早期国家的定义是指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经济和政治权力得到中央集权和拥有专门的统治机构管理的社会形态。
早期国家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人口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早期国家的产生。
随着食物生产技术的进步,人口得到较快的增长。
这使得单个部落的规模变得庞大,无法再继续依靠游牧或狩猎采集的方式维持生计。
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和提高生产效率,部落开始分工合作,形成农业社会。
农业生产带来了稳定的食物供应,使得人口继续增长,出现了大规模的聚居点。
同时,随着人口的增加,对土地和资源的争夺也日益加剧,部落之间的冲突也变得常态化。
为了有效地管理人口和资源,部落开始选择一个集权的统治者,形成了早期的国家。
其次,贸易和城市化的发展也推动了早期国家的产生。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兴起,人们开始将自己生产的物品与他人进行交换。
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成为了商品交换和信息流通的中心。
在城市中,商人、手工业者和其他职业人士开始形成职业集团,形成繁荣的市场。
同时,城市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如治安和资源管理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开始寻求一种更集中的政治组织形式,形成早期国家。
最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统一也推动了早期国家的产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产生了共同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
这种共同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成为了早期国家统一的基础。
在早期国家中,统治者通常通过宗教、宗族和神话来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和统治。
同时,共同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也能够促进人们的团结和合作,进一步提升国家的凝聚力。
早期国家的发展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即国家的形成、扩张、巩固、衰落和重组。
在国家的形成阶段,统治者通过征服或联盟的方式集中了政治和军事权力,建立了国家机器。
在扩张阶段,国家通过战争、征服和殖民来扩大领土和势力范围。
在巩固阶段,国家开始建立稳定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加强国家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在衰落阶段,国家面临内外部的挑战和问题,导致国家的衰退和解体。
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国家形成的原因: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分工、阶级分化,出现等级分明的社会一、城市开始出现1.代表: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的乌尔城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城中国夏朝都城二里头遗址2.古代城市在景观上和功能上的相同之处:有城墙、宫殿、神庙、公共设施、街市、作坊等景观。
它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
二、王权神圣1. 古代埃及:国王既是行政首脑,也是军事首领,并兼任宗教领袖。
国王又称“法老”,自认为是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2.古代巴比伦:汉谟拉比自称“巴比伦之王”和“世界四方之王”,宣称王权来自神的授予。
3.古代中国:(1)禹加强王权的做法:涂山接受朝贡、诛杀防风氏、划定九州、铸造九鼎(2)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由此开始确立了以父死子继的王位世袭制为核心的“家天下”王朝体制。
从此,“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王权逐步加强和巩固。
三、分化的社会1. 古代埃及:统治阶层:王室,僧侣,贵族被统治阶层:自由民(工匠和农民)奴隶(战俘)2.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社会内部严格的等级制度;相传由造物主“原人”划定,共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握祭祀大权(祭司、僧侣);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由国王、武士和官吏组成;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供养前两个种姓;第四等级是首陀罗,包括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社会阶级分化的具体表现,不同等级之间界限严格,职业世袭,不能通婚;这起到维护统治者特权地位、巩固统治的目的。
3. 古代中国(商朝):统治阶层:商王贵族(官员和部落首领)被统治阶层:平民(从事农耕,战时出征)奴隶(战俘和罪犯)四、军队和刑法1. 军队(1)古代埃及:常备军(2)中国夏朝和商朝:①夏朝建立了强大的军队。
②商朝军队数量更多,军制更加完备③妇好是中国第一位出现在文字记载中的女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