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国家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中国制度史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
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
秦朝是古代有开创性的时代,它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历代沿用,并不断加强完善。
一、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②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③形成完备的分封制与宗法制④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①源于夏②备于周③建立中央、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②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中央制度演变特点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①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清明元宋唐隋汉郡县制秦地方中央特点朝代汉承秦制传承开创承前启后进一步加强有新发展空前加强发展顶峰发展完善中朝尚书台外朝郡国州郡县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州县二级道州县三级二府三司参事文臣路州县一省二院行省制皇帝、三公九卿废省设三司废中相分六立阁康设南书房 雍设军机处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全国监察事务汉武:刺史,13个州监察区东汉:刺史,逐增地方行政权和军权隋朝:同汉朝唐太宗:(道台史),10道监察区北宋:(监司),改唐朝“道”为“路”明太祖:按察司,掌管地方监察事务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一、夏商的政治制度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
内容:中央:王位世袭制的创立相、卿、师等的设立地方:侯、伯的设立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内容:①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做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②权力:设置官员(行政)建立武装(军事)征派赋役(经济)目的:加强统治,巩固王权破坏:西周后期分封制的影响:①积极: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疆,扩大了统治区域 构织了全国的交通网②消极:受分诸侯有极大的独立性、诸侯实力壮大时,威胁中央,反而破坏了分封制特点(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含义: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和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地位的政治制度影响: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保证了贵族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皇帝制度的建立◆皇权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我国古代出现过的政治制度及作用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的政治形式1、早期“国家”的出现:(1)时间与地区: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
(2)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3)政治形势:传说中的黄帝以战争手段平定四方,安抚万民,又分置官员,确定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
2、夏商政治文化:(1)夏朝:王位世袭制的形成,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礼记》中记录了孔子的一段话,其大意是:往古的“大同”时代,“天下为公”;现在的“小康时代”,则是“天下为家”。
这说明了从“天下为公”到“家天下”的大致演化过程。
)(2)商朝: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二、西周分封制1、前提:在牧野一战中,周击败了商王朝的军队主力,建立了西周。
2、内容:(1)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2)诸侯的权力与义务:诸侯国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3、分封对象:子弟、功臣和亲周的商朝旧贵族。
4、评价:西周的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5、瓦解:受封的诸侯权力较大,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随着诸侯国实力的不断增强,王权衰弱,分封制走向崩溃。
三、西周的宗法制1、渊源:有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实质: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一种等级制度。
4、核心:嫡长子继承5、内容:(1)同宗族内部最高权力地位的传承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原则;(2)确立大宗、小宗的体系;(3)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很多,早期的国家起源方式也有很多种说法,小编整理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早期政治文明1.早期国家起源及标志⑴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
⑵地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⑶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2.黄帝确立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
尧舜禹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禅让制;基本的政治关系:民主推选。
二.夏商政治概况1.夏朝政治形式的特点⑴“家天下”制度。
该制度传亲不传贤,“家天下”观念体现的是宗法观念,强调父系血缘关系,外戚干政无法体现“家天下”观念。
⑵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其本质是以“王”为核心的维护其统治的王权制度。
其方式是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
该制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在夏朝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商朝时,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到西周时,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秦朝时,王位世袭制演变为君主专制制度。
⑶夏的基本政治关系:宗族关系。
2.商朝的政治形式的特点⑴商朝实行方国联盟。
商朝是一种方国与方国的联合体,各方国不是商王所分封。
“方国”是指夏商周时期与中央王朝相对立的早期国家。
他们是一种不成熟的、与中原地区的王朝比起来还带有很大部族性质的松散国家,是独立于王朝之外的。
⑵商朝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⑶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
如甲骨文、“人牲”、占卜等体现这一特点。
⑷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
内服由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之地,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
外服是王畿外臣服(被征服)商王方国,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
由此商王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商王事实上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
三.西周分封制1.商亡周兴。
“周”本是商朝的外服方国,发源地在今陕西渭河流域一带,陕西渭河流域一带亦称“关中”。
西周时期居民基本上由国人(平民和贵族)与奴隶构成。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贵族统治。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以贵族统治为基础,贵族是社会的统治者。
贵族享有特权和权力,他们拥有土地和人口,掌握最高决策权,通过世袭方式传承政治地位。
第二,封建制度。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封建制度,国家以封邑的形式赐给贵族,贵族对封地进行管理,享受封地收入,并向国家上贡。
封建制度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君主专制。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以君主专制为核心,贵族统治者拥有最高权威和最高行政权力,他们是国家的最高领导者。
君主专制制度下,君主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国家权力高度集中,政府官僚机构直属君主。
第四,宗法制度。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中宗法制度是一个重要特点。
宗法制度强调家庭和社会的血缘关系和地位等级,通过家族制度来确立权威和社会秩序。
家族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家族关系在政治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第五,礼乐制度。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中,礼乐制度是基本的文化制度。
礼乐制度是以礼教和音乐为核心,通过严格的礼节和音乐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维护社会秩序。
礼乐制度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维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贵族统治、封建制度、君主专制、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
这些特点在早期中国社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格局,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课前提示:分封制和宗法制适应西周时期的统治需要,维护了政治的稳定。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夏商政治形势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的历史阶段。
这一历史阶段的突出标志是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产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背景: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云南元谋人(已知我国最早的远居民,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70-20万年,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化石、石器和用火遗迹最为丰富的古人类遗址。
)、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中。
)元谋人和北京人靠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利用的是自然火。
山顶洞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进入氏族社会。
使用打制石器的同时,会在小件器物上磨光钻孔,已懂得人工取火。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浙江余姚,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半坡文化(黄河流域:陕西西安,距今七千至五千年)。
他们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没有贫富和贵贱的分化,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和消费。
)的繁荣阶段。
这一阶段人们已经过着定居的生活,进入原始农耕时期。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掌握了种粟的技术,还有种植蔬菜和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
他们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半坡人有较高的制陶技术,可制作带有图案花纹的彩陶;还有较高的纺织技术,会织麻布,制麻衣。
距今四五千年,我国一些地区相继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已有贫富和贵贱的分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黄河下游山东泰安)为其典型代表。
这是社会经济发达,生产工具更进一步,骨器、石器种类很多。
陶器有黑陶白陶之分,黑陶是大汶口文化晚期典型物。
与其生产的工艺水平相当高,有抛光和雕刻等技术。
这一时期,已养蚕缫丝,纺织技术有新的进步。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基础过关一夏朝(400年左右)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2宗族关系开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二商朝(600年左右)1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此开始(甲骨文)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3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突出表现: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三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政权,有效统治(政府政策根本目的)2对象:同姓王族、异姓功臣、先代贵族3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4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5诸侯国:齐、鲁、燕、卫、晋、楚等6特点:分封对象是多方面的;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土地和义务是周天子与诸侯关系的关键;层层封授。
7影响:积极作用:在当时稳定了统治秩序;扩大疆域;传播文化、开发边疆局限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①受封诸侯有一定的独立性;②生产力发展,一些诸侯国势力壮大;③西周后期受破坏;④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诸侯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⑤春秋战国诸侯争战,天子管不了;⑥战国末期,大部分王室土地被秦国吞并,周王室全失分封大权。
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四西周宗法制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3目的: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4特点: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的长子);大宗和小宗有相对独立性;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结合(既是兄弟,又是君臣关系、上下级关系);森严的社会等级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
5作用: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五、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下诸侯权力较大)★拓展延伸(一)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二者共同构成了西周的两大政治支柱。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史前文化1.早期国家(1)大约5000年前的黄河长江流域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2)标志:①金属器具使用②贫富分化产生③文字成熟④城市出现⑤礼制初步形成2.古代神话:有丰富的内涵①商的第一个男性祖先契出生的故事反映的就是当时商部落由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的转变,玄鸟说明商部落发源于东部或者东北地区。
3.古圣先王:伏羲女娲、炎黄蚩尤、尧舜(二)夏朝(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禹死后,启继承了王位,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①政治权利由禅让到王位世袭②家天下的制度得以确立,国家成为帝王私产③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④大同社会向小康社会的转变夏桀是最后一个王,为商汤所灭;4.文化遗址:二里头文化(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是夏后期的都城所在地)2王权具有神秘色彩,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方式来决定。
3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
(三)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1.主要帝王①建立:商汤和伊尹②盘庚九迁:签到了殷(河南安阳)A.迁都原因:躲避黄河水灾;政治改革需要B.影响:商成为东方大国③女将军妇好(武丁王后)④灭亡:商纣王,为周武王所灭2.文化(1)甲骨文: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文字(2)青铜文化:①最大的是司母戊方鼎;②精品是四羊方尊(3)政治制度①宗法制: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②占卜制度: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来决策,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主宰国政③残酷的奴隶制A.人祭:用奴隶进行祭祀;B.人殉:用奴隶进行殉葬(4)考古:殷墟●商代的政治特点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宗法制;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四)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在牧野战胜商军,纣王在鹿台自焚,后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是为西周。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是指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在此期间,中国经历了从封建地主阶级到中央集权帝国的漫长历程。
早期政治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封建制度与农业经济在古代中国的早期政治制度中,封建制度和农业经济是两个主要的特点。
封建制度指的是以王为中心,贵族阶层作为地方政治的管理者,掌握土地和财产。
而农业经济则是经济生活的主要依托,大部分人都在从事农耕生产。
封建制度和农业经济相互依存,共同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封建宗法制度在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封建宗法制度是非常显著的。
宗法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以家族和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封建地主阶级为核心,由父系血统组成的家族制度为主要组织形式。
而血缘关系是阶级认同的基础,也是政治上的支撑。
三、分封制度在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分封制度是最重要的制度之一。
分封指的是将中央地区的一部分封给贵族阶层,让他们作为地方的领袖来管理。
这种制度能够有效地掌控地方政权,减弱中央政权的影响力,同时也能够为中央政府提供有效的管理力量。
四、礼仪制度在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礼仪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礼仪制度是指在政治中使用的儒家礼仪规范和礼制法规。
礼仪制度对于封建地主阶级来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上的权威,也是一种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支配力量。
五、中央集权在周朝初期,中国实行的是分封制度,但是在周宣王时期,他将中央的权力重新集中起来,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这种制度下,中央政府实力强大,封建地主阶级的财富和地位被重新制衡,社会稳定得到了良好的维护。
这种制度是中华民族一种先进的政治制度形式,为后世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具有封建制度、农业经济、封建宗法制度、分封制度、礼仪制度和中央集权这些重要特点。
这种政治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中,承受了政治豁免、地方分封和土地封建复杂化的各种实际问题,因而不断演化和变化。
即便在今天,中国仍然在历史传承方面掌握着这种价值观念和制度体系,依据创新和转型的观点和实际,持续加强和推进政治文明。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中央政治制度演变
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
(中央日益集权于皇帝)
史实:①汉武帝从地位低微的士人中破格提拔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也往往参议机要,形成了与属于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的“中朝”,实际削弱了丞相权力。
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等同于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
③宋朝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割相权。
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特点: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地方日益集权于中央)
史实:①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作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②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民政、军政、税收);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3.清朝军机处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劝学:标准要求执子之手——名师伴你同行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1.原始人群的社会组织由氏族、部落发展到部落联盟,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政治形式—国家。
2.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的历史阶段。
这一历史阶段的突出标志包括金属器具的使用、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形成以及贫富分化现象的发生。
3.从最初的“王”字的来历(斧钺的象形)说明早期政治力量的实质是一种强权。
4.考古工作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城址已经有50多处。
早期城的特征不仅带有浓厚的军事防御色彩,而且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另外,这种城也反映了阶级对立尖锐化的社会现实。
早期城市是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之一。
5.新石器时代墓葬考古发现证明,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是社会权力集中的反映。
这体现出早期国家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特征。
6.教材通过对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中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的不同,说明贫富分化的产生与产品的积累、交换和扩大有直接的关系。
社会的不平等还体现在严重的政治压迫,如“人殉”现象。
7.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丰富的内涵,其史料价值是值得重视的。
三皇五帝传说中的一些情节,和早期国家出现政治强权的情形相符合。
文中还提到了疑古思潮的进步作用,以及新的考古发现对当时认识的充实和提高。
8.代夏而立的商统治时间较长,历史遗存相当丰富,其政治特点表现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
9.分封制是学习的重点内容,由于教材叙述过于简单,需作一定的补充:(1)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
(岳麓版)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人教版)(3)概况:武王建周后,进行了大分封;周公东征平叛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分封。
周公在推行分封制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
(1)分别说出宗法制和分封制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进而分别归纳出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特征,从中认识它们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地位。
(2)归纳宗法制和分封制间的相互关系,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点,进而归纳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从中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政治智慧。
(3)说出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指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
【学习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构建知识体系
导入新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宏观知识结构。
第二环节分析知识要点
运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初步构建本课知识结构。
本环节目标达成的表现是:师生共同探究完成下列问题,并形成本课知识结构。
知识点一“王”的出现和“帝”的传说——早期国家的形成
根据第一目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早期国家是怎样形成的?大致在什么时间?
2、我国迈入早期国家阶段的突出标志是什么?
〖问题讨论〗:推动中国迈入早期国家阶段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活动探究〗:收集材料,走近早期政治文明
下列是某同学收集到的材料,从这些材料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你认为要走近早期政治文明应从哪些方面收集材料?
知识点二夏商政治文化
根据第二目内容,解决下列问题,使学生明确夏商时期的政治文化为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1、夏王朝开创了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对后代影响深远?
2、商代政治的两个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知识点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根据第三目、第四目的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请学生自学第三目内容,总结概括西周的分封制主要分封哪几类人?被封的诸
侯有什么权利义务?
周王
〖问题讨论〗:如果你是周天子,你选择分封制是因为分封制有哪些有利因素?你考虑过实行分封制在以后会有什么弊端吗?
2、请学生自学第四目第一段内容,然后到讲台上按“西周宗法制树状示意图”讲解他所理解的宗法制是什么内容?教师引导下让学生明白“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3、什么是“礼”?什么是“乐”?“礼”和“乐”是什么关系?
〖问题讨论〗:如何看待西周的礼乐文化?西周的礼乐秩序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活动探究〗:角色体验,走进早期政治文明
下列是某同学在模拟西周前期的政治生活中的一段独白。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独白中的错误之处。
我是家里的老大,被父亲分封到东方。
前几天,我用我的武装力量帮助弟弟教训了想打听“鼎”下落的楚王。
弟弟因此免除了我的贡赋,并允许我在自己的封国内收取赋税,设置官员。
过几天,我的孩子们将要来汇报他们治理自己封国的情况。
他们之间整天勾心斗角,打个不停,我心理很恼火。
知识点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合作探究〗:揭示早期政治制度的本质
从上面分封制和宗法制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互关系的归纳总结中,你能概括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具有哪些主要特征?我们走进早期政治文明的学习过程可分为哪几个主要步骤?
第三环节随堂自我测评
1.人类迈入早期国家历史阶段的突出标志有
①金属器具的使用②文字的成熟③城的出现④礼制的形成⑤贫富分化现象的发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④
C.③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仰韶文化时期不同墓葬中,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出现的差别,表明
A.贫富分化现象的出现
B.阶级矛盾的尖锐
C.国家的诞生
D.“王”的出现
3.商代政治的特点不包括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贵族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C.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D.大规模实行分封制
4.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
B.对异姓功臣进行分封
C.无条件遵从周天子命令
D.带有血缘和部族色彩
5.与分封制不同,宗法制主要规定了权利和义务的
A.分配问题
B.继承问题
C.履行职责
D.范围权限
6.西周推行的分封制
A.主要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B.规定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
C.诸侯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D.实施范围仅限于王族内部
7.分封制在西周前期的主要影响是
①扩大了统治范围②加强了地方的统治
③巩固了周天子地位④形成了割据混战局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用简短的语言概述从文明初期到周代政治形式的历史演进过程?
9.《论语·八佾》记录了孔子的一段话:“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怎样理解孔子的这句话?有人根据这句话判定孔子是一个主张历史倒退的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