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脑性瘫痪儿童言语障碍
- 格式:ppt
- 大小:420.50 KB
- 文档页数:52
言语障碍的分类及其治疗概述言语——语言障碍的分类一、失语症失语症是言语获得后的障碍,是由于大脑损伤所引起的言语功能受损或丧失,常常表现为听、说、读、写、计算等方面的障碍。
成人和儿童均可发生。
二、运动性构音障碍由于神经肌肉病变引起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出现发声和构音不清等症状称为运动性构音障碍。
常见病因有脑血管病、脑外伤、多发性硬化等。
三、听力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从言语康复的观点出发,获得言语之前与获得言语之后的听觉障碍的鉴别很重要。
儿童一般在七岁左右言语即发育完成,这时可以称之获得言语,获得言语之后的听觉障碍的处理只是听力补偿问题;获得言语之前特别是婴幼儿时期的中度以上的听力障碍所导致的言语障碍,不经听觉言语康复治疗,获得言语会很困难。
四、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言语发育落后于实际年龄的状态。
最常见的病因有大脑功能发育不全、自闭症、脑瘫等。
这类儿童通过言语训练虽然不能达到正常儿童的言语发育水平,但是可以尽量发挥和促进被限制的言语能力,不仅言语障碍会有很大的改善,还能促进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器质性构音障碍由于构音器官形态结构异常所致的构音障碍称为器质性构音障碍。
其代表为腭裂,可以通过手术来修补缺损,但部分患儿还会遗留有构音障碍,通过言语训练可以治愈或改善。
六、口吃是指言语的流畅性障碍。
口吃的确切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部分儿童是在言语发育过程中不慎学习了口吃,或与遗传以及心理障碍等因素有关。
口吃可表现为重复说初始的单词或语音、停顿、拖音等。
部分儿童可随着成长自愈;没有自愈的口吃常常伴随至成年或终身,通过训练大多数可以得到改善。
七、发声障碍发声是指由喉头发出声波,通过喉头以上的共鸣腔产生声音,这里所指的“声”是嗓音。
多数情况下发声障碍是由于呼吸及喉头调节存在器质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常见于声带和喉的炎症、新生物以及神经的功能失调。
八、功能性构音障碍多见于学龄前儿童,指在不存在任何运动障碍、听力障碍和形态异常等情况下,部分发音不清晰。
脑瘫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方法语言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恢复患儿的语言交际能力。
以下训练应每日进行2-3次,每次1-2分钟。
训练方法如下:一:呼吸训练正确控制呼吸之间的气流,是发音的基础,发声和构音必须靠呼吸做动力,当形成一定的气流压力时,才可以发声。
患儿取仰卧位,两上臂在胸前交叉,康复师以适当的速度和力度压迫患儿胸部,以改变呼吸速度、节律异常。
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因其不配全,治疗师可从患儿背面用两手以一定的速度压迫肋骨。
在胸部肋弯处用腹带系住,限制胸部运动,从而促进腹部的运动。
可以配合的患儿,让其将头尽量竖直,深吸一口气,闭嘴,然后吹气。
让患儿练习吹喇叭,吹哨子,用吸水管在水中吹所等活动来进行训练。
堵住患儿鼻孔,让其用口呼吸,然后堵住患儿口部,让其用鼻呼吸,反复训练。
二:口部的运动训练运动性构音障碍与发声有关的呼吸器官、喉头、口腔、下颌、舌、口唇等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下颌运动障碍的患儿,口唇难以正常开闭,影响构音功能,治疗师可一手放在患儿关头部,一手放在下颌,帮助患儿做上颌上举、下拉的动作,使双唇逐步闭合。
对智力较好的患儿,治疗师可用语言指示患儿做尽可能张口使下颌下降、然后闭口的动作。
让患儿面对镜子,利用撅嘴、咧嘴、鼓腮、微笑等动作,使患儿做唇的张开、闭合、前突、缩回以及舌的前伸、后缩、上举等运动练习,反复进行,直到熟练为止。
三:构音训练构音训练要按照语言发育的规律,并与视觉、触觉等功能密切配合,从易到难训练。
训练时让患儿用眼睛看着治疗师发音的口形,反复模仿,先从容易的构音开始,逐渐过渡到较难的发音训练,最后过渡到单词和句子的练习。
四:语言发育的迟缓患儿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可将手势语作为表达训练的导入方式,通过手势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意愿,逐步过渡到用幼儿语、口语进行表达的阶段。
五:控制全身的异常动作脑瘫儿童因肌张力异常所以身体动作姿势很难控制自如。
强肌张力型脑瘫儿童常因一小动作而引起全身的动作异常,很难恰当的分离动作,例如他们在一开始练习发音时,常常会引起面部表情异常甚至回全身抽动,导致呼吸,发音受到影响,使声音变的短促,模糊不清.低肌张力型脑瘫儿童往往低着头,弯着背,这样他们的口腔无法充分的打开,胸腔也处于受压迫的状态,这样就很难再谈发音技巧.因此脑瘫儿童全身状态能得到有效控制是语言训练的前提和础。
配合语言及口腔的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观察配合语言及口腔的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瘫并有语言障碍的患儿80例,对其分组进行治疗与观察。
结果两组患儿经过半年的小组训练与非小组训练后疗效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语言功能训练;口腔功能训练;脑瘫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08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65-01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指从出生前至出生后的一年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表现在中枢性的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伴有癫痫;智力低下;听觉视觉障碍;语言障碍;行为异常等表现[1]。
其中语言障碍,是脑瘫患儿较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脑瘫患儿的80%[2]。
患儿的语言障碍不同程度地阻碍了语言交流,也影响了患儿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现随机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瘫并有语言障碍的患儿80例,对其进行分析与制定措施,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瘫并有语言障碍的患儿80例,男51人,女29人;其中痉挛型50例、不随意运动型11例、共济失调型9例、迟缓型5例、混合型5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
患者间的年龄、性别、构音障碍程度、智力等情况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实验组患儿采用一对一的语言训练,每次半小时,每周进行3-4次。
具体训练方法参照李胜利[3]构音障碍、言语治疗与评估,辅助以针灸、小脑顶核电刺激。
1.2.2 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小组训练同时采用与实验组一样的康复治疗措施,用gesell测试,根据构音障碍具体结果进行分组,将水平在同一阶段患儿4人一组,选在宽敞、有童趣的室内进行训练,具体如下:①训练生活日常交流能力。
《常见疾病康复》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小儿从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及视觉、听觉、行为和感知异常等多种障碍。
2、联合反应:表现为当患肢无随意运动时,由于健肢的运动引起患肢的肌肉收缩。
3、姿势反射:体位改变引起的四肢屈肌、伸肌的张力按一定模式改变。
4、肩手综合征:是指在原发病恢复期间,病侧上肢的手突然浮肿、疼痛及病侧肩疼痛,使手的运动功能受限制。
5、引导式教育(conductive education)是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使运动功能障碍的儿童得到包括运动、言语、智能、社交、情感及个性等各方面的发展,克服身体的运动障碍及由此而引发的其他问题。
6、脊髓休克:脊髓受外力打击后,损伤平面下立即发生的完全性迟缓性瘫痪。
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周。
7、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退变,纤维环撕裂,髓核向后突出压迫脊髓、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出现的综合征。
8、手功能位:即最有利于发挥手的功能的位置,腕关节背伸20-25°,尺偏10°,拇指充分外展,MP屈30-45°,PIP屈60-80°,DIP屈10-15°。
9、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小儿仰卧位,使小儿头部转向一侧,可见颜面侧上下肢伸直,后头侧上下肢屈曲。
正常小儿2~3个月消失,过早消失或持续不消失,均属于异常。
10、脊髓震荡:指暂时性和可逆性脊髓或马尾神经生理功能丧失,一般认为并没有机械性的压迫,也没有解剖上的损害。
11、联合反应:是指偏瘫患者用力使身体的一部分肌肉收缩时,可以诱发其他部位的肌肉收缩。
12、颈椎病: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颈椎骨性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者称为颈椎病。
孩子语言障碍类型及脑瘫语言障碍病因语言发育迟缓、语言障碍在孩童时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可由多种因素导致。
脑瘫症状中语言障碍也是常见表现。
下面就针对孩子语言障碍类型及脑瘫语言障碍病因为大家展开相关介绍。
孩子语言障碍类型:1、孩子单纯性言语发育迟缓:这类小儿听力、智力正常,全身其他检查也无明显异常,但到了说话的年龄不说话,却可以听懂别人的讲话,用医学的术语说就是:“理解性语言正常,表达性语言异常”。
2、孩子耳聋性言语发育迟缓(或障碍):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听力障碍,并影响言语发育,常说的“十聋九哑”就属这种。
可见耳聋性言语迟缓是小儿言语障碍中最多见的一种。
3、孩子孤独症性言语发育迟缓:小儿孤独症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严重的儿童精神疾病,多数发病于3岁以前,男孩多于女孩。
小儿可以在发病前有一段正常发育,也可以在生后不久即出现异常。
4、孩子智残性言语发育迟缓:智力残疾多数为大脑发育不正常,学习语言的过程自然会受到明显的影响,重症智力残疾者大多数不会说话,而轻度智力残疾小儿,偏于严重者比较容易诊断,轻者则首先需要进行精神、智力发育的评定,诊断要十分慎重。
5、孩子环境性言语发育迟缓:家庭缺少语言环境,父母为聋哑人或言语障碍者,也可以造成小儿的言语发育迟缓。
还有一类是小儿为中等度耳聋,听语困难,家里人不愿意与小儿交往,或放置于缺少语言的环境中抚养,也可发生言语发育迟缓,应引起家长的注意。
6、孩子小儿构音障碍:如先天性腭裂、唇裂、舌系带过短、口吃等,可以引起各种构音发语障碍,但与前面所讲的言语障碍不同。
脑瘫语言障碍病因:1、各种器质性疾病性言语障碍:这类言语障碍包括小儿失语症、小儿脑瘫2、由于脑组织损伤、语言中枢的发育受到影响。
3、脑性瘫痪后,颜面肌、舌肌、发音器官肌肉受累,够音障碍所致。
4、脑瘫患儿由于四肢运动障碍,视觉听觉障碍或智力障碍等也会导致活促进语言障碍的发生。
5、手足徐动型及失调型脑瘫患儿常伴有语言障碍,其次是痉挛型四肢瘫、双瘫的脑瘫患儿也可伴有语言障碍。
针灸治疗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的临床进展
颜华;张惠佳
【期刊名称】《养生保健指南》
【年(卷),期】2013(19)6
【摘要】综述了近年针灸治疗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临床文献,分析了脑瘫儿童语言障碍及康复治疗的特点,发现针灸介入脑瘫儿童语言障碍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瘫儿童的语言障碍,但疗效观察多是局限于综合疗法与单一疗法的比较,缺乏综合疗法之间的比较,未能体现针灸与其他疗法结合治疗的优势。
因此,需进一步研究各疗法间如何达到有效结合,且需加强针灸治疗脑瘫儿童语言障碍机制的探讨。
【总页数】3页(P89-91)
【作者】颜华;张惠佳
【作者单位】湖南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2
【相关文献】
1.针灸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进展 [J], 雷爽;马丙祥;李华伟;张建奎
2.A型肉毒毒素注射在脑性瘫痪儿童上肢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J], 董尚胜;陈艳娟;李业荣
3.超声成像技术在脑性瘫痪儿童腓肠肌评估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J], 冯川琳; 黄真
4.针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进展 [J], 李锌夷;杨丽梅;盛彩玲;霍俐颖;赵彩
娇
5.儿童言语语言障碍的临床治疗进展 [J], 金星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疾病康复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脑性瘫痪儿童功能评定中,不重要的方面()A、关节活动范围B、肌力检查C、日常生活能力评定D、智力评定E、言语功能评定2、脑性瘫痪最常见的物理疗法是()A、Rood法B、Bobath法C、Brunnstrom法D、PNF法E、MRP法3、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分级处于BrunnstromⅡ期,康复治疗措施正确的是()A、控制肌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B、增强患侧肢体肌力耐力练习C、增强患侧肢体平衡和协调性训练D、恢复提高肌张力,诱发主动运动E、控制肌痉挛,促进选择性运动和速度更好地恢复4、脑卒中恢复期的步行训练,错误的说法是()A、步行前准备活动包括扶持立位下患腿前后摆动,踏步,屈膝,伸髋训练B、从扶持步行或平衡杠内步行,过度到徒手C、纠正异常步态训练D、上下台阶的训练应该健腿先上,患腿先下E、上下台阶的训练、应该患腿先上、健腿先下5、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包括()A、使用翻身床,气垫床等预防压疮B、按摩促进血液淋巴回流,减轻水肿,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C、床上被动运动尽快过度到主动运动,防治呼吸道、泌尿道感染D、床上被动运动维持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挛缩变形E、上述说法均正确6、颅脑外伤的康复与脑卒中的康复重点区别是()A、前者以认知康复为主B、言语康复C、运动康复D、心理康复E、ADL康复7、脊髓损伤水平定位在L3平面的关键肌为()A、踝跖屈肌B、长伸跖肌C、踝背伸肌D、伸膝肌E、屈髋肌8、判断脊髓休克是否结束,不正确的是()A、球海绵体反射的消失为休克期,反射的再现表示脊髓休克结束B、损伤平面以下出现疼痛感觉和肌肉张力增高表示脊髓休克结束C、损伤平面以下可引出反射表示脊髓休克结束D、患者意识清楚表示脊髓休克结束E、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肌肉收缩运动表示脊髓休克结束9、患者,女,30岁,右肱骨外科颈骨折内固定后6周。
查体:右肩关节前悬、外展、后伸活动度均受限,右侧三角肌,大小圆肌可见肌萎缩,感觉未见异常。
第六章言语-语言功能评定掌握:失语症、构音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口吃和听力障碍所致的言语语言功能障碍的评估内容及方法熟悉:言语语言产生的基础、常用的言语语言障碍筛查方法了解:各种言语语言功能障碍的原因、其他诊断及鉴别诊断第一节概述言语:是音声语言(口语)形成的机械性过程,是人类运用语言的过程,是用声音来进行的口语交流,即人类说话的能力。
指说话及表达的能力,是人类交流最基本的部分。
语言:是指人类社会中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与个人的文化程度及认知功能关系密切,是口语、书面语、肢体语言等交流符号的集合系统,是一个自然发展起来的语音、词法、句法、语义及语用的规则体系。
语言活动有四种形式:即口语表达、口语理解、阅读理解和书写表达。
(即听说读写)言语障碍:是指言语发音困难,嗓音产生困难,气流中断或者言语韵律出现困难。
典型的言语障碍有构音障碍、口吃等。
语言障碍:是指语言的理解、表达以及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常见的有失语症、语言发育迟缓等。
二、言语产生的机制(一)言语的产生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支配,大脑的额叶、颞叶等部位对言语运动的产生至关重要,尤其是左侧大脑半球是语言的优势半球。
(二)通过呼吸使气流通过声门(声带间的通道),其压力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强弱。
(三)声带的长短和颤动影响音调的高低(四)构音的基本过程:呼吸-发声-调音-共鸣-韵律(五)听觉系统会将个体发出的语音转换成神经传导信号,因此言语者可以监控自己所说出来的话。
第二节言语语言障碍的评定一、言语-语言功能障碍的原因1中枢神经系统损伤2心理和精神造成3言语功能单元损伤引起二、言语-语言障碍的分类声音异常构音异常语言异常流畅度异常1.声音异常与喉炎、声带增厚或神经肌肉麻痹等有关。
(1)音质异常(嘶哑声、气息声或鼻音过重等);(2)音量异常(过大或过小);(3)音调异常(过高、过低、突变)。
2.构音异常常见于构音障碍或构音器官结构异常。
3.语言异常常见于脑血管病变后失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