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言语语言障碍综述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299.00 KB
- 文档页数:8
语言发育障碍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语言发育障碍是指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或延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低于同龄孩子的情况,这可能就是语言发育障碍的表现之一。
对于语言发育障碍的诊断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关于语言发育障碍诊断标准的综述。
语言发育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采用DSM-5(《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和ICD-10(《国际疾病分类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手册》第十版)的国际通用标准。
DSM-5将语言发育障碍划分为语音障碍、发音障碍、交流障碍等不同类型,而ICD-10则将其分类为特定性语言障碍、表达性语言障碍、混合性语言障碍等。
一般来说,语言发育障碍的主要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言语和非言语交流的障碍。
语言发育障碍的儿童通常表现为言语和非言语交流的困难,表达和理解能力不足,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或理解他人的意图。
2. 语音和发音的障碍。
语音和发音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而语言发育障碍的儿童常常出现语音错误、发音不清等问题,导致言语表达受限。
3. 语言理解和表达的障碍。
语言理解和表达是语言发展中最为基础的两个方面,语言发育障碍的儿童在理解和表达语言时常常出现困难,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正确理解和表达。
4. 语用障碍。
语用是指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包括语言的社交功能、语言的概念性、语言的文化特征等。
语言发育障碍的儿童在语用方面通常也存在困难,难以适应不同的社会语境及使用语言进行社交互动。
在进行语言发育障碍的诊断时,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评估和测试,以确定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及问题所在。
评估工具包括语言测试、听力测试、认知能力测试等,还需要积极与家长、老师等密切合作,了解孩子的日常言语表达情况,以便全面评估孩子的语言发育情况。
语言发育障碍的诊断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评估和测试,只有全面了解孩子的语言发展情况,才能准确地诊断和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语言发育障碍,并为其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
关于“语言表达障碍研究”的文献综述引言语言是人类社会行为中极为重要的一都分;它允许个体与他人交流,并向个体提供思维的工具(Kendal11988)。
如果个体在语言发育过程中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或者大脑受到创伤,他/她所获得的语言系统就可能是不完善的,表现为语言运用方面的障碍,即语言障碍(language disorders)。
语言表达障碍即为其中之一,对于儿童来说,语言表达障碍必然会影响其社会沟通能力,严重时足以扰乱学业的发展和身心健康。
语言问题不仅会带来儿童期的学业失败,还会导致成年后的就业困难和社交失败,使得语言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
相关研究表明,有语言表达障碍的儿童,通常在早年有负性行为的发生频率高于正常儿童,提醒我们注意语言表达障碍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沈晓明主编《临床儿童学》报道:7%~10%的儿童在语言的发育上低于正常标准,有3%~6%的儿童存在语言感受或表达障碍并影响日后的阅读和书写。
可见,一定数量的语言表达障碍儿童的存在,影响着教育质量水平的提高,从而困扰着教育的发展。
西方研究者对语言表达障碍的研究历史悠久。
据美国资料报道:严重的表达性言语障碍患者约占儿童人口的0.1%,而轻症患者则可能十倍于此。
患有表达性语言障碍的儿童口语表达运用能力很低,但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正常,并且发音器官和神经系统无异常。
我国在真正含义上的研究和关注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科研意识的提高,此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各界都在进行广泛的研究。
为帮助语言表达障碍儿童拜托困境,为促进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的质量,对语言障碍的研究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科研话题。
通过查阅图书、期刊文献的搜集,从1979年至今共有“语言/言语表达障碍”的相关文献共16篇;关于“语言/言语障碍”的文章共960篇;其他诸如语言表达不良以及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相关文献共计100篇左右。
同时也有大量关于语言表达障碍的网络数据资料。
我国近十年来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语言加工研究综述毛赛群【摘要】汉语阅读障碍研究是近年来我国学习困难领域研究的热点,我国近10年来对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语言加工研究主要涉及语音意识、语素意识、正字法加工、语义加工四个方面。
作者对这四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归纳分析,同时对现有研究的趋势及不足进行了初步探讨。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development dyslexia is a hot spot in research of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In recent decade, the study of language processing of Chinese development dyslexia children mainly involves four aspects:phonetic consciousness, morpheme awareness, orthography processing, semantic processing. In this paper, the content of the above four aspects have carried on the objective analysis. In the end,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trends of existing research and pointed out some existing problems.【期刊名称】《毕节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5页(P68-72)【关键词】汉语阅读障碍;语音意识;语素意识;正字法加工;语义加工【作者】毛赛群【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60据世界卫生组织(1993)ICD-10的定义标准,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DD)是指个体在一般智力、动机、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等方面与其他个体没有差异,也没有明显的视力、听力和神经系统障碍,但其阅读成绩明显低于相应年龄的应有水平,处于阅读困难的状态中[1]。
语言发育迟缓和语言障碍以及相关发育障碍性疾病的综合评估及鉴别诊断的临床思考框架摘要儿童语言障碍是最常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对儿童的学习、社交以及整个社会都有可能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语言发育迟缓和语言障碍的综合评估以及与其他发育障碍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现结合中国儿童保健和发育行为儿科的临床和科研需要,融合跨学科知识体系,探讨儿童语言发育的临床思考框架。
语言障碍是最常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病率约为9%,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7倍,儿童期听力障碍的46倍。
虽然语言障碍在门诊中极为常见,但它在临床上也极容易被漏诊或误诊。
语言障碍患儿除了语言缺陷外,往往还表现出情绪和行为等问题。
语言障碍对儿童的学习、社交乃至整个社会都可能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在学习方面,儿童3岁的语言能力可预测三年级阅读能力,进而可预测高中毕业率,准确度高达77%;在社交方面,语言障碍患儿80%面临社交困难;在社会影响方面,青少年罪犯有语言问题的比例可高达60%~90%。
语言障碍的临床表现和其他常见的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比如AS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全面发育迟缓、智力障碍、社交沟通或语用障碍、语音障碍、选择性缄默症等。
这些发育障碍性疾病均具有高度遗传性,但病因通常都是多因素、错综复杂的。
虽然有相似症状,每个疾病却都各自有不同的诊断标准、发病机制、治疗方案和预后,其中⼀些疾病和语言障碍共病率很高。
由此可见,语言障碍和这些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现结合中国儿童保健和发育行为儿科的临床和科研需要,融合跨学科知识体系,提出儿童语言发育的临床思考框架。
一、语言障碍诊断标准和相关临床术语1. 语言障碍:根据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包括语言能力大幅度,可量化地低于同龄人,在社交过程中出现功能缺损,同时排除听力障碍、智力障碍或全面发育迟缓。
语言障碍在科研文献中被称为“发育性语言障碍”。
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中语言障碍也被称为DLD。
唐氏综合症儿童的语言的发展的研究综述唐氏综合症儿童的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比较迟缓,由于他们语言机制的发展有第一性的缺陷,导致语言发展迟缓的第二性缺陷。
研究唐氏综合症儿童的语言的发展的状况,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他们的状况,倾注他们跟多的精力。
同时改善他们的语言发展的缺陷,提高发音的清楚性和准确性。
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本文通过对此方面的研究,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言语的发展的特点智力障碍儿童不只是言语发展的速度上与普通儿童有区别,其语言运用的品质也较普特南儿童差,而且此现象随儿童智力落后的程度的加深而更加的明显。
表现为:1言语发生晚,口头表达能力差。
2词汇贫乏,语法简单,语用能力差。
3发音不准,吐字不清。
二唐氏综合症患者的语言特点阐述(一)唐氏综合症患者的普遍特点[4]Chapman等人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总结了唐氏综合症患者在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的语言特点,发现在唐氏综合症患者的表达言语中,语法方面的缺陷比词汇方面的缺陷严重,并且与非言语认知水平也不相称;但这些患者的言语表达内容与他们的言语理解水平相比,其言语表达水平高。
关于语言的发展,有研究者指出有的儿童在其婴幼儿时期,就表现出表达语言发育迟滞现象;随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语言缺陷也日趋严重。
Chapman等人还提出唐氏综合症患者的语言在青少年末期和青少年早期仍将继续发展。
但通过对14至50岁的唐氏综合症患者的研究发现,这些人成年晚期时的语言水平和青少年时的语言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
两种不同的研究结果可能是由于研究者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造成的。
关于语言发展到何时停止还需要进[5]一步的研究。
三唐氏综合症患者语言发展特点的阐述在本节中将在四个方面阐述这个问题,分别为前语言阶段、语音和词汇发展、形态句法习得和语用发展阶段。
(一)前语言阶段1前语言交际能力有研究结果显示,除了使用指示目光和使用的单位这两个方面的发展显著落后外,唐氏儿童和正常儿童在手指、拉、发声、喊叫、哭、伸出手、看、推、笑、凝视、拍手、模仿姿势、手势、以及其它的身体移动交际行为方。
言语与语言发育障碍解析言语与语言发育障碍的定义言语与语言发育障碍指在发育早期就有正常语言获得方式的紊乱,表现为发音、语言理解,或语言表达能力发育的延迟和异常,这种异常影响学习、职业和社交功能。
这些情况并非因神经或言语机制的异常、感觉缺损、精神发育迟滞或周围环境因素所致。
语言发育障碍的流行病学资料据国外报道,2岁儿童言语和语言障碍的发生率高达17%,6岁时为3%~6%。
19个月~3岁是儿童言语和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5岁以下是临床矫治的最佳年龄。
语言障碍的病因分析本病的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是生物性的,由遗传、母孕期和围产期损害引起。
特殊性语言障碍有高发家族史倾向,说明遗传起着明显作用。
神经电生理以及影像学研究有一些脑部异常的发现,但尚未发现特异性的改变。
语言发育障碍的临床表现和分型特定的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目前主要有以下集中常见的类型:特定言语发音障碍、表达性语言障碍和感受性语言障碍。
1、特定言语发音障碍表现为病儿运用语音的能力低于其智龄的平均水平,但言语技能正常。
病儿的这种发音障碍不是由于失语症、与发育性表达和感受性语言障碍有关的清晰度障碍、口腔疾病、听力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广泛性发育障碍等疾病引起的。
常表现为言语发音延迟,其言语很难理解,病儿讲话时的语音省略、歪曲或代替的严重程度已超过正常儿童的变异范围。
常见的现象有:①舌根音化:以舌根音如g、k、h代替大多数舌前位音,如将“哥哥”说成“多多”,“草莓”说成“考莓”。
②舌前音化:以舌前音d、t代替某些语音,比如将“裤子”说成“兔子”。
③不送气音化:把送气音p、t、k、c、s用不送气音代替,如将“跑步”说成“饱步”。
④省略音化:省略语音的某些部分,如将“飞机”说成“飞一”等。
2、表达性语言障碍指病儿表达性口语应用能力明显低于其智龄的应有水平,但语言理解的能力在正常范围,发音的异常可有可无。
同时病儿的非语言交流能力正常,常常使用示范、手势、模仿作为代偿。
关于幼儿语言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科学。
[1]通过对幼儿语言教育的回顾、发展状况和趋势、影响因素、意义、策略和方法、感悟与启示等相关文献的查阅,希望能够对教师进行语言教育活动和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一、幼儿语言教育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一)幼儿语言教育的回顾1。
我国幼教中的语言教育可以追溯到1903年在武昌创办的第一所幼稚园中。
当时课程内容很简单,在语言教育内容方面,主要是歌谣——浅显的小诗;组织谈话—-保教人员与幼儿谈话。
[2]2。
幼儿语言教育在上世纪30年代——50年代进入单元教学阶段。
它以陈鹤琴先生主持制定的《幼稚园课程标准》中关于语言教育目标为标志。
语言教育的课程实施采用“整个教学法",即把各科内容打成一片,从幼儿的认知水平、能力、经验、兴趣出发,在他们所接触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选取中心,各科(常识、音乐、故事、图画、手工等)围绕中心选取教材,把各科内容自然的结合起来。
[2]3。
从50年代初到50年代末进入学习苏联阶段。
废除单元教学,全面学习苏联分科教学。
这一阶段语言教育比较重视上课,对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语言培养不够。
[2]4.从80年代以来开始建立中国自己的语言教育体系.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发展,幼儿语言教育在总结历史的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在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层次、内容、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语言培养等方面的改革与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2]由此可知:我国幼儿语言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既漫长又短暂的时间。
而且还在继续发展中,但相关的理论还没有太多,大多是具体的实施建议等.(二)幼儿语言教育的发展状况1。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早期阅读教育热”随之兴起。
“过热”的背后出现种种问题.其中幼儿教师早期阅读教育意识与能力的缺失是主要问题之一。
儿童语言障碍的分类
儿童语言障碍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语言发育落后于实际年龄的状态。
2.运动性构音障碍。
由于神经肌肉病变引起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出现发声和构音不清
等症状。
常见病因有脑血管病、脑外伤、脑瘫、多发性硬化等。
3.器质性构音障碍。
由于构音器官形态结构异常所致的构音障碍。
4.功能性构音障碍。
多见于学龄前儿童,指在不存在任何运动障碍、听力障碍和形态异
常等情况下,部分发音不清晰。
5.听力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
从言语康复的观点出发,获得言语之前与获得言语之后的
听觉障碍的鉴别很重要。
6.口吃。
是言语的流畅性障碍。
表现为说话时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
除了以上6种分类,儿童语言障碍还有特发性语言障碍等分类。
特发性语言障碍又称为发育性语言障碍、语言滞后,是指单纯性语言功能或能力的某一方面或全面发育迟缓,除语言障碍外,其他方面发育正常,并且不存在有导致语言不能正常发育的一般原因,如听功能障碍、智力低下、严重的个性失调等,是不属任何其它类型或不是伴发于其它疾病的语言障碍。
特发性语言障碍属于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一种特殊类型。
由于病情各异,如遇身体不适,请咨询权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