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美术史17世纪荷兰
- 格式:ppt
- 大小:3.15 MB
- 文档页数:14
17世纪荷兰美术的艺术特色和风格1)17世纪前期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艺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荷兰画派以写实,纯朴为特点:反映人的现实生活和人的情感和愿望,描绘日常生活和各阶层人物以及美丽的自然景色。
3) 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是对现实主义艺术的一大贡献。
17世纪的荷兰画派尤为重要。
虽然在其他时期有一些值得提起的画派和画家,可是唯独在17世纪,荷兰画派作为一个整体,才以其巨大的规模和成就,对整个西方美术的发展,产生过意义深远的影响。
17世纪为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
革命的胜利促使经济和文化的欣欣向荣。
这个新兴国家是当时欧洲先进思想中心之一。
荷兰画家们怀着民族自豪感。
用写实手法在作品中表现祖国的人民生活和自然风景等。
绘画终于摆脱对宫廷贵族和天主教会的依附,开始为新兴的市民阶级服务。
随着绘画市场和画商的出现,绘画成为市场上的商品。
为满足市民的生活和审美需要,绘画的品种较之以往大为扩充。
除宗教历史画和肖像画外,风俗、风景、静物和动物画也发展为重要画种。
代表画家:伦勃朗:<1>现实主义艺术的大师,勇敢坚定的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为欧洲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杜普教授的解剖课》。
举世闻名的《夜巡》:主题性绘画,情节性群像,出色的处理了明暗关系,突出表现了不忘前人反抗西班牙统治者的英勇斗争。
此外17世纪荷兰最重要的画家还有哈尔斯、维米尔及van雷斯达尔。
当时,荷兰多数城市中绘画艺术均相当发达,其中最发达的为阿姆斯特丹、哈勒姆和代尔夫特荷兰小画派艺术:17世纪是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涌现出了一批出色的画家,被称为“荷兰小画派”。
特点:作品的画幅比较小,适宜于市民阶层悬挂室内以装饰居室之用;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应和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
之所以被称为“荷兰小画派”,是因为画幅小,适于悬挂以装饰居室;题材小,迎合市民趣味。
画面上多表现妇女梳妆打扮、弹琴唱歌、读书写信或做轻微的家务劳动。
17.世纪荷兰艺术我是赵鸣程,鸟鸣山更幽的鸣,鹏程万里的程。
外国美术史就像故事一样去了解,不要抱着重点的思维去了解,否则你就会发现,记住得太少了。
先来和大家谈谈一些美术学习的内容,一起来看看你是这样划分的嘛,若小伙伴们有不同的想法,在留言区留言小编及时修改、更新。
荷兰在17世纪初获得独立,成为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
17世纪上半叶,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这儿已建有几所大学,开始定期出版刊物和报纸。
荷兰信仰新教,人民有较多的思想和言论的自由。
因此,在荷兰产生了一种不同于封建专制和天主教国家的文化艺术新风尚。
信奉新教的荷兰人生活简朴,吃苦耐劳。
他们并不欣赏法兰德斯的豪华之风,在审美趣味上也没有接受巴洛克风格。
他们更偏爱淳朴,写实的严谨作风。
画幅小巧,忠于自然。
一、重要画家介绍弗朗斯·哈尔斯是荷兰早期的艺术代表,一个极有个性的肖像画家。
在他的画中总是充满欢快奔放的情绪,健康愉快的笑脸,富有感染力的生气勃勃的市民形象。
因此有人称他“笑的画家”。
哈尔斯的技法也别具一格,他的用笔轻快敏捷,流通奔放,带有明显的笔触,给人一挥而就的印象,作品就像速写似的生动。
吉普赛女郎《结婚像》油画,140厘米×166.5厘米,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荷兰弗朗斯哈尔斯(Frans Hals,约」1580-1666年)。
两位新人分别是弗朗斯·马萨和贝阿特丽斯·范·德·兰恩。
《于持头颅的青年》1626~1628 油彩,画布,92厘米×88厘米。
荷兰法兰山·哈尔(Frans Hals,约1580 1666)。
伦勃朗17世纪荷兰最杰出的艺术大师。
他不仅是油画家,历史画还是著名的铜版画家。
在风俗画、历史画、肖像画和风景画等方面都有非凡的造诣。
伦勃朗的不同凡响首先表现在他对对象内在气质的深刻理解上。
他作品中的形象往往并不那么完美,却能体现出一种内在的精神气质,表现出微妙的精神状态,洋溢着灵魂的美和高尚,十分耐人寻味。
外国美术史——浅析17世纪“荷兰小画派”作者:余小梅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5期摘要:在1609年的“尼德兰革命”中,荷兰独立、建立起“荷兰共和国”,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也是欧洲最富强、最先进的国家。
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较封建专制社会有更多的民主和自由,这使美术摆脱了宗教和宫廷的束缚,更加广泛地面向世俗生活。
资产者和市民阶层为了给自己树碑立传,装饰厅堂居所,美化生活环境和附庸风雅,大量订购油画,荷兰绘画得到空前繁荣,著名的“荷兰小画派”应运而生。
它虽不比宫廷画来的气势磅礴,也不比康定斯基、库波卡或是克利等画家的作品般玄妙赋有神秘感。
可它的作品灵感几乎是来源于生活和普通市民,作品给人的感受并不像博物馆里的艺术画品一般让人琢磨不透,寓意深邃。
而是给予一种浅显易懂的熟悉感和亲切感,潜移默化地提升普通市民的艺术涵养,这无非也是艺术上的一种造就。
关键词:荷兰小画派;维米尔;哈尔斯;花边女工;油画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069-01在1609年的“尼德兰革命”中,荷兰独立、建立起“荷兰共和国”,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也是欧洲最富强、最先进的国家。
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较封建专制社会有更多的民主和自由,这使美术摆脱了宗教和宫廷的束缚,更加广泛地面向世俗生活。
资产者和市民阶层为了给自己树碑立传,装饰厅堂居所,美化生活环境和附庸风雅,大量订购油画,荷兰绘画得到空前繁荣,著名的“荷兰小画派”应运而生。
在众多优秀画作中,约翰内斯·维米尔的《花边女工》让我印象深刻,画作以诗意化的方式描述一个在编织蕾丝的女工那种专注平和的神情,以一种抒情情调给人美的享受。
维米尔与同时代画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以极端、甚至颤抖的感光度来表现光线,喜欢用蓝色和柠檬黄两种色彩组成十分和谐的色调。
这幅作品有着特别的光感,这实际上是借由一种新的技巧而达成的。
西方艺术史:17世纪荷兰美术-维米尔【23】尼德兰、荷兰、德国、西班牙和法国的文艺复兴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 ,荷兰画家,1632—1675年):荷兰市民艺术的题材十分广泛,而以小资产者家庭和市井生活为题材的风俗画家中,最为杰出的是约翰内斯·维米尔。
他生活在17世纪后半期。
这时的荷兰社会安定而又富足,在维尔米尔的作品中反映出满足于自己生活小圈子的、自得其乐、舒适安宁的荷兰市民的审美趣味。
不论是厨娘、女仆、画家、模特儿,都有一幅悠然自得十分满足的神态。
维米尔于1632年10月31日生于荷兰的德尔福特,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故乡,同外界极少接触。
维米尔的美术知识全靠自学。
他绘画的题材十分狭窄,几乎只限于自己身边。
他善于静静地观察身边的人物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把平凡单调的家务事表现得富有哲理诗一般的韵味。
1653年4月,他与一个富裕家庭少女卡德琳娜·布鲁奈斯结婚。
同年l 2月加入当地画家公会,并两度当选为画家公会的主席。
他刻画纺织品的精湛技巧使许多画家叹为观止,一些伪造名画的高手也无法把维尔米尔成熟期的作品临摹出来。
他是一位研究光线和色彩的大师,是一位平凡而又神奇的色彩魔术师。
他一生贫困,但他的大部分作品是描绘舒适、安闲的资产阶级家庭生活的,表现周围熟悉的妇女,喜欢将通常的家务劳动诗意化。
作品不以情节引人入胜,而以一种抒情情调给人美的享受。
维米尔描绘的室内生活场景极其单纯,一两个人物(往往是年轻妇女)静静呆在整洁的室内,光线从侧面的窗子透射进来,将人物笼罩在均匀弥漫的透明空气氛围中。
平凡的现实,仿佛得到净化和升华,一切都显得不同凡响,静态的构图、简括的造型、明晰的空间、优美的色调、匀净的光线,组成一个和谐静谧的世界,从中散发出一种超然的、古希腊艺术般的清新气息。
与大多数风俗画家不同,维米尔并不着力描绘情节和讲述故事,他更关注形式,借助它来创造一种诗的境界。
西方艺术史:17世纪荷兰美术-风景画、静物画【26】尼德兰、荷兰、德国、西班牙和法国的文艺复兴17世纪荷兰的一些风景画中,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已经完全消失,风景画终于发展成为受人们喜爱与欢迎的完全独立的绘画体裁。
荷兰画派的艺术家们描绘了沙丘、海滩、风车、牛群、平坦的土地、茂密的森林这些典型的荷兰风光,无处不流露着他们对祖国秀丽山川的热爱之情。
其中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为雅各布·凡·雷斯达尔(Jacob van Ruisdael,约1628—1682)和迈因德特·霍贝玛(Meindert Hobbema,1638—1709)。
雷斯达尔早年随父亲学习绘画,50年代旅行到过许多地方,发展了他自己独特的风景画风格:气势雄伟、充满激情,使风景画提高到具有英雄史诗般意义的高度。
他经常表现的题材有苍茫的暮色、阴云密布的天空、湍急的流水、飞泻的瀑布、苍郁的森林、磨房的水车、巨大的风车。
《暴风雨》、《急流》、《哈雷姆景色》1651年、《瀑布》1668年、《埃克河边的磨坊》1670年、《森林中的逐猎》都是他的代表作。
《哈雷姆景色》《景观瀑布》《埃克河边的磨坊》被艺术史家称为“这是歌颂大自然的潜力与发达的荷兰面粉工业的赞美诗,是典型的描写荷兰本土风物的风景画。
”由于这幅画以及其他的许多名作,使雷斯达尔成为荷兰风景画派的奠基人。
这幅画的景色是极富时代性而又极富荷兰的民族特色的。
碧波荡漾的埃克河边,高大的磨坊风车像钟楼一般地耸立在倾斜的河岸上,巍峨壮观。
那缓缓地在转动着的风车,宛如一个巨人屹立在空中。
略带蓝色的灰色云朵则在天际飘动,阳光透过云层,将远处的教堂的尖顶照耀得斑斓闪烁,这是典型的荷兰风光。
岸边可以见到停泊着的船只的桅杆,有一条帆船正从左边远方徐徐驶来,似乎是朝着磨坊来的。
这里巧妙地暗示着由于面粉加工工业的发展,那些船只正在埃克河里为运输而忙碌。
右边有几个妇女在河岸的小径上行走,磨坊的栏杆上则有一个男子在向远处眺望,使这日常所见的乡野自然状态,增添了一种美。
西方艺术史:17世纪荷兰美术-伦勃朗【24】尼德兰、荷兰、德国、西班牙和法国的文艺复兴伦勃朗·梵·莱茵(台译林布兰Rembrandt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年),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
其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
莱顿时期(约1625~1631):作品采取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
伦勃朗在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不相上下的。
伦勃朗的油画一贯采用“光暗”处理手法,即采用黑褐色或浅橄榄棕色为背景,将光线概括为一束束电筒光似的集中线,着重在画的主要部分。
这种视觉效果,就好像画中人物是站在黑色舞台上,一束强光打在他的脸上。
法国19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称伦勃朗为‘夜光虫’,还有人说他用黑暗绘就光明。
卢浮宫中藏有两幅被认为代表作的画《木匠家庭》、《以马忤斯的晚餐》,我们正可以把它们用来了解伦勃朗式的“光暗”。
1640年的《木匠家庭》是一幅风俗画,用巴洛克风格绘成。
木匠的工房中我们觉得呼吸自由,非常舒服,任何细微的事物都有永恒的气息。
强烈的对比,能够集中人的注意与兴趣,用阴暗来烘托出光明,把我们立刻远离现实而沉入艺术领域中。
在艺术中的一切幻想原是较现实本身,含有更丰富的正式性的一种综合。
一幕如此简单的故事,如此平凡的枝节,颇有使这副画成为小品画的危险,是光暗造成的神秘空气挽救了他,靠了光暗,我们被引领到远离现实的世界中,而不被这些准确的现实所拘囚。
《木匠家庭》《以马忤斯的晚餐》画面表现的是一个圣经故事。
在作品中,卡拉瓦乔选择了门徒突然认出基督的一刻,为了表现人物内心的震惊,他采取了大胆的短缩透视手法。
画面左边的人双手撑着椅把,似乎正要推倒凳子一下子站起来,右边的一位张开双臂,不知该如何来表达此刻的兴奋之情。
衬着背景中的暗黑色墙壁,一束亮光打在基督的脸上,红、白对比的明快色调无疑使他成为整幅画面的中心。
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荷兰美术【25】尼德兰、荷兰、德国、西班牙和法国的文艺复兴16世纪的尼德兰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在欧洲还普遍处于封建专制制度统治的时期,荷兰共和国的独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为北方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17世纪前期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那里有比较广泛的言论自由与信仰自由,其他国家被迫害的异教徒纷纷逃到荷兰避难,许多学者到荷兰著书立说。
至1645年荷兰已有6所著名的大学,在荷兰最早出现定期刊物,报纸也逐渐普及,科学技术十分发达。
新的文化气氛培养了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荷兰画派,它继承了15、16世纪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以写实、纯朴为其特点。
由于荷兰人是通过英勇顽强的斗争而获得胜利的,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能力与价值,因此如何表现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如何反映人的现实生活、人的情感与愿望,就成为荷兰画派多数艺术家关心的主要课题。
他们把自己的目光投向多彩的现实世界,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周围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熟悉的各阶层人物以及美丽的自然景色。
绝大多数画家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开始成为绘画中的重要角色,绘画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大为增加。
但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市民阶层有追求进取的一面,也有满足现状、追求安乐的一面,荷兰小画派的某些作品过多地描绘了他们的生活琐事与闲情逸致。
荷兰艺术由于写实而受到市民的欢迎,人们购得油画,悬挂室内,用以美化自己的住宅以及办公室、饭馆等公共设施,因此油画变成商品,大量进入市场。
这一时期,肖像画、风俗画都获得了极大发展;风景画、静物画也成为独立的绘画科目。
各类体裁之间的分工已达到专门化的程度,出现了肖像画家、风俗画家、静物画家、动物画家、风景画家等等。
这些画分类细、画幅小,美术史上就称这些画家为“荷兰小画派”。
17世纪荷兰杰出的肖像画家弗朗斯·哈尔斯(Frans Hals 1580-1666)是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是一个极有个性的肖像画家。
外国美术史:17世纪荷美术发展(简答题)画派介绍荷兰画派是一种绘画派别。
16世纪的尼德兰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还普遍处于封建专制制度统治的时期,荷兰共和国的独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为北方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新的文化气氛培养了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荷兰画派,它继承了15、16世纪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以写实、纯朴为其特点,很少受到当时流行于欧洲的巴洛克风格的影响。
他们把自己的目光投向多彩的现实世界,用画笔描绘周围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熟悉的各阶层人物以及美丽的自然景色。
荷兰画家勇敢地挣脱了千余年以来神话和宗教题材的束缚,而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绝大多数画家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开始成为绘画中的重要角色,绘画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大为增加,这是他们对现实主义艺术的一大贡献。
发展背景17世纪为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
革命的胜利促使经济和文化的欣欣向荣。
这个新兴国家是当时欧洲先进思想中心之一。
荷兰画家们怀着民族自豪感。
用写实手法在作品中表现祖国的人民生活和自然风景等。
绘画终于摆脱对宫廷贵族和天主教会的依附,开始为新兴的市民阶级服务。
随着绘画市场和画商的出现,绘画成为市场上的商品。
为满足市民的生活和审美需要,绘画的品种较之以往大为扩充。
除宗教历史画和肖像画外,风俗、风景、静物和动物画也发展为重要画种。
17世纪荷兰最重要的画家为伦勃朗、F.哈尔斯、J.维米尔及J.van雷斯达尔。
当时,荷兰多数城市中绘画艺术均相当发达,其中最发达的为阿姆斯特丹、哈勒姆和代尔夫特。
不过,就诸画派来说,地区之间的差异并不像品种之间的差异那样地来得明显。
除前述4位画家以外,属于不同画种的还有许多艺术成就不等的画家,他们被称为荷兰小画派。
静物画和风景画17世纪荷兰画怕的静物画非常出名,静物画又分为花卉、乐器、器皿、蔬菜、水果、海鲜等等门类,各有专门的画家。
绚烂多姿的荷兰17世纪17世纪荷兰美术的艺术风格17世纪前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那里有比较广泛的言论自由与信仰自由,其他国家被迫害的异教徒纷纷逃往荷兰避难,许多学者到荷兰著书立说。
新的文化气息培养了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
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以荷兰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现实主义,继承15、16世纪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以写实、纯朴为特点,很少受巴洛克艺术影响。
挣脱了神话和宗教题材的束缚,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绝大多数画家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开始成为绘画中的重要角色。
荷兰艺术由于写实而受到市民的欢迎,油画变成商品,大量进入市场。
(一)哈尔斯哈尔斯,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早期与盛期作品充分表现了荷兰市民健康、愉快、充满生命力的形象,如《弹曼陀林的小丑》、《吉普赛女郎》,团体肖像画《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圣亚德里安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流畅奔放、挥洒自如的大笔触表现豪爽自信、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晚年作品多取古典构图的正面形象,流露一种忧郁的情绪,比早期作品凝重而深刻,如《哈勒姆养老院的女管事们》、《一个戴宽边帽的男子》。
吉普赛女郎(二)伦勃朗荷兰伟大的艺术家,一生经历坎坷,勇敢坚定地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为欧洲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极其光辉的贡献,也使17世纪的荷兰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他笔下的人物皆取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形象,即使描绘宗教故事,也体现了宗教的生活化。
他的肖像画生动传神、独具风采,他描绘的老人肖像尤其感人,那苍老的容颜和深邃的眼神仿佛展现了他们饱经沧桑的经历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与生活哲理。
其代表作:《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1632年);《夜巡》(1642年原名《阿姆斯特丹射击手连队的群像》);后期《带天使的圣家族》、《入浴的妇人》、N幅自画像,铜版画《三棵树》、《基督救治病人》。
(三)荷兰小画派之所以被称为“荷兰小画派”,是因为画幅小,适于悬挂以装饰居室;题材小,迎合市民趣味。
第四章:17、18世纪欧洲美术17世纪欧洲美术1、17世纪意大利美术:(1.卡拉奇的学院主义美术:学院派的基本主张:A.是继承先辈大师的艺术传统,总结前人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新的艺术人才。
B..是力图把年轻的艺术家引向所谓的正路,不受样式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干扰。
代表人物有卡拉奇兄弟(古典主义风景画《逃往埃及路上休息的风景》)、以及列尼和格维尔奇诺(2.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美术:现实主义美术的代表是卡拉瓦乔,他一开始就走写实的道路。
如早期作品《抱水果篮的孩子》,显示了绘画题材的进一步扩大,生活底层的人进入了画面。
卡拉瓦乔所描绘的风俗题材的绘画在当时引起了学院派古典主义者的不满;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是描绘年轻男女,进入17世纪,卡拉瓦乔进入他的创作巅峰期,著名的作品有《基督下葬》《圣母升天》。
(3.巴洛克美术: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巴洛克美术,它发源于意大利,后风靡全欧。
其特点是追求激情和运动感的表现,强调华丽的装饰性。
一定程度上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传统。
最能体现巴洛克风格的是建筑。
(4.贝里尼的雕塑:早期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家。
他的雕塑作品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积淀下的巴洛克艺术特点,《阿波罗和达芙娜》:表现了运动中的人体,人体轻盈,优美,有一种乘风向上的感觉。
代表作是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祭坛设计的圣彼得法座,充分发挥了巴洛克美术的热情奔放的特色。
雕刻顶峰标志作品:《德列萨的狂喜》刻画出了德列萨昏迷中渴求爱欲的复杂的内心感情。
2、17世纪佛兰德斯美术:1.鲁本斯的绘画:佛兰德斯画派、巴洛克美术杰出代表,将宏伟华丽的巴洛克艺术风格和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烂漫主义倾向的艺术风格。
注重人物形象的活力和肉体的表现,著名的作品有:《劫持鲁西波斯德女儿》风镜肖像代表有:《有彩虹的风景》《布兰特的画像》2.凡·代克的绘画:佛兰德斯派绘画中的第二号著名人物,鲁本斯助手之一,主要成就是肖像画,代表作品有:《使徒彼得》《家庭肖像》《圣马丁与穷人》,他的肖像影响了英国整整一代的画家。
绚烂多姿的荷兰17世纪17世纪荷兰美术的艺术风格17世纪前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那里有比较广泛的言论自由与信仰自由,其他国家被迫害的异教徒纷纷逃往荷兰避难,许多学者到荷兰著书立说。
新的文化气息培养了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
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以荷兰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现实主义,继承15、16世纪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以写实、纯朴为特点,很少受巴洛克艺术影响。
挣脱了神话和宗教题材的束缚,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绝大多数画家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开始成为绘画中的重要角色。
荷兰艺术由于写实而受到市民的欢迎,油画变成商品,大量进入市场。
(一)哈尔斯哈尔斯,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早期与盛期作品充分表现了荷兰市民健康、愉快、充满生命力的形象,如《弹曼陀林的小丑》、《吉普赛女郎》,团体肖像画《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圣亚德里安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流畅奔放、挥洒自如的大笔触表现豪爽自信、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晚年作品多取古典构图的正面形象,流露一种忧郁的情绪,比早期作品凝重而深刻,如《哈勒姆养老院的女管事们》、《一个戴宽边帽的男子》。
吉普赛女郎(二)伦勃朗荷兰伟大的艺术家,一生经历坎坷,勇敢坚定地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为欧洲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极其光辉的贡献,也使17世纪的荷兰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他笔下的人物皆取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形象,即使描绘宗教故事,也体现了宗教的生活化。
他的肖像画生动传神、独具风采,他描绘的老人肖像尤其感人,那苍老的容颜和深邃的眼神仿佛展现了他们饱经沧桑的经历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与生活哲理。
其代表作:《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1632年);《夜巡》(1642年原名《阿姆斯特丹射击手连队的群像》);后期《带天使的圣家族》、《入浴的妇人》、N幅自画像,铜版画《三棵树》、《基督救治病人》。
(三)荷兰小画派之所以被称为“荷兰小画派”,是因为画幅小,适于悬挂以装饰居室;题材小,迎合市民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