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16.76 KB
- 文档页数:2
李商隐轶事典故李商隐出生于一个小官宦之家。
少年丧父,他协助母亲千里迢迢带着父亲的灵柩归里。
弱小孤男,撑持门面,佣书贩舂,备尝艰辛。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李商隐轶事典故,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门三进士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考证确认李商隐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
但是没有历史文献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
李商隐在诗歌和文章中数次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
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治今陕西富平西北)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今属河南)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治今河北邢台)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今属河南)县令。
李李商隐一门三进士,李家的第一位进士是安阳君李叔洪。
李叔洪是李商隐的爷爷,年十九,一举中进士第,与彭城刘长卿、虚清河张楚金齐名。
始命於安阳,年二十九逝世,葬於怀州雍店之东原先大夫故美原令之左次。
关于李叔洪,史藉记载他的事迹很少。
闻诗识李李宋·姚宽《西溪丛语》中记载唐末流传的一个故事:一群文人在洞庭湖中泛舟游玩,有人提议以木兰为题作诗。
于是众人一边饮酒一边轮流赋诗。
这时,突然出现一位贫穷的书生,口占一绝:“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吟罢隐身而去。
大家都感到惊奇,后来得知,这人就是李商隐的鬼魂。
在另一个版本(宋·李颀《古今诗话》)中并没有鬼魂出现,是一群诗人在长安聚会时,有人朗诵这首诗,大家才发现原来他就是李商隐。
望提遭嫉李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中记载:在令狐楚去世后多年的某个重阳节,李商隐拜访令狐绹,恰好令狐绹不在家。
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曾经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绹陈诉旧情,希望得到提携,都遭到对方的冷遇。
感慨之余,就题了一首诗在令狐绹家的厅里:“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李商隐的爱情故事导语: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下面是关于李商隐的爱情故事,欢迎参考!*古代的诗人都有一颗想要入仕的心思,但是大部分诗歌文学成就较高的文人,在仕途上都不顺利,以至于古往今来的隐逸派诗人只多不少。
李商隐也是其中的一员,虽自称是皇室宗亲,但是却无人理他,估计是很远的皇室宗亲了吧,这对他的仕途没有任何帮助。
文人都需要推荐和知遇,因为文人本身,说得不好听是生活水平比较一般,有些甚至比较穷,不事生产,根本活不下去。
前半生的他基本上平平淡淡,直到19岁时,才被当时的牛党要员太平*节度使令狐楚赏识,令狐楚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有了一个好的靠山之后,李商隐便能专心科考,可惜的是晚唐官府渐渐腐朽,李商隐考了多次还是没考上,令狐楚的儿子一次便考上了,这当然不是才华能力的问题,大家都懂的,后来李商隐实在太烦躁,就给令狐楚的儿子写了一封信,发发牢骚,当年中举,与令狐楚的施压脱不了关系。
但是可惜的是,晚唐时期牛李之争如火如荼,刚考上进士不久的李商隐被王茂元给招为了女婿,把女儿王晏媄嫁给了他,但是王茂元当时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
这下子,李商隐就开始被唾骂了,说他抛弃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令狐家,离开牛党去了李党,中间的波折起伏不多赘述。
李商隐的成就是诗,而且广为人知的是他的情诗。
部分原因在于李商隐以《无题》为代表的诗歌中,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容易被人视为丰富的爱情体验的表达。
诗人重感情,李商隐是其中的翘楚。
李商隐在得到令狐楚的赏识之后,便跟随在令狐楚的身边学习,令狐楚还有一个女儿,叫令狐函玉,青梅竹马的桥段就来了,但是李商隐这个人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认为自己出身不高(虽自诩李唐宗亲,但是那并没有什么作用,他自己也明白),又没钱,还没有考取功名,于是,一段姻缘便错过了。
之后,太和九年,李商隐上玉阳东峰学道,遇到了一个女道士宋华阳,李商隐有诗《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曲折的记述了这一件故事,但是超出常规戒律,道士的清规戒律可一点都不比佛教的弱,这段感情被发现后便只能悲痛分离。
李商隐的爱情故事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婉约清新的诗风和倾情的爱情诗歌而闻名于世。
他的一生中,有着几段动人的爱情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爱情故事,是与他的初恋情人薛涛有关。
薛涛是李商隐早年的恋人,她出身名门,才艺出众,深得李商隐的喜爱。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两人最终不能在一起。
李商隐在后来的诗歌中多次提及薛涛,表达了对她深深的思念和爱恋之情。
李商隐的另一段爱情故事,是与他的妻子杜荀鹤有关。
杜荀鹤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她和李商隐于长安相识,两人一见钟情。
杜荀鹤在后来的生活中,一直支持着李商隐的创作,为他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和灵感。
李商隐曾写下了《夜泊牛渚怀古》一诗,表达了对杜荀鹤的感激和爱意。
李商隐的爱情故事,虽然有着不少曲折和遗憾,但却流淌着真挚纯粹的爱情之情。
他用他的诗歌,记录下了那些曾经美好而又短暂的爱情,抒发了他对爱情的热爱和追求。
这些爱情故事,不仅是李商隐一生中的重要经历,也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重要源泉,为后世爱情诗歌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最后,让我们用李商隐的一句诗歌来表达对他爱情故事的赞美和祝福:“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李商隐有哪些故事李商隐,晚唐年间著名的诗人,是晚唐时期甚至整个唐朝中为数不多的执意追崇诗意境美的一位诗人。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李商隐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商隐的故事李商隐出生时,家父为获嘉县官,后来父亲去世他便随母亲回到家乡,生活十分艰难。
李商隐作为家中长子,便为人抄些经书补贴家用,曾追随堂叔学习,十六时已有一手好书法和好文笔。
829年,李商隐结识了白居易等前辈,且受到令狐楚的赏识与教授,因此在这几年间李商隐勤奋好学、积极应试,结果屡考屡败,写作上由散转骈。
后来李商隐在王屋山学道几年,对他的一生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后李商隐开启了他艰难的应试之路,837年,李商隐中进士入官,其思想观念属儒,胸怀大志,但由于屡屡失败怀才不遇后因此诗歌逐渐表现出不满,对于黑暗政治的批判深刻有力。
后来李商隐因为婚姻而陷入了牛李党派之争,被批为背叛去世的恩师令狐楚,在官场上备受屈辱遂辞职。
后来李商隐回到秘书省任职,遭遇母亲去世于是回家守丧,这是李商隐政治生涯中的致命一击,后来岳父去世,李商隐的境况更加困难,于是尽量调整心态,减淡政治兴致。
后来守丧结束,李商隐重回秘书省,在权力争夺中被排挤压制,他一心从政却不得不接受仕途已到末路。
851年,李商隐妻子去世,二人虽聚少离多,但夫妻感情很好。
后来李商隐被邀请到一个待遇不错的推官上任职两三年,辞官回乡闲居。
李商隐一生由于岳父与恩师的关系,在牛李之争的夹缝中难以生存,备受压制官场失意,郁郁不得志,大致于858年病逝郑州。
李商隐代表作有哪些李商隐在对诗歌方面的贡献,有一个很大的特别之处在于他独创的无题诗,他一生写有“无题”数首,其中众人耳熟能详的名句“心有灵犀一点通”就是出自他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这首诗是诗人用以追忆自己当时所见的艳情场面。
从内容上面看,第一句中用“昨夜”来指出是追忆往事,而第三四两句则是用他物来作比较,“身无彩凤”写的是当时之情。
而五六句则是从两人之间的默契转为对于整个宴会的描写,而到了七八句则是从恋情的愉悦写到了“听鼓应官”导致欢情荡然无存。
关于李商隐的小故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G)生,又号樊南生,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下面是整理的关于李商隐的小故事,欢迎阅读。
李商隐爱国的故事李商隐年少有为,而且关心国家大事,目睹唐朝国运衰微,忧心如焚,在事业上更有远大抱负。
13岁那年,他看到朝纲不振,君臣昏庸,就写了一首《富平少侯》诗。
诗中写一个富平少侯张放,13岁就承袭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骄奢豪侈,醉生梦死,不忧国事。
实际上并无其人,只不过是李商隐杜撰假托的人物。
很明显,写作的目的是讥讽那些不谋国事的权贵的。
13岁就有如此手笔,真是难能可贵!良师益友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
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
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
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
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
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
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
在这一时期(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关于李商隐的小故事【篇一:关于李商隐的小故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下面是yjbys小编整理的关于李商隐的小,欢迎阅读。
李商隐爱国的故事李商隐年少有为,而且关心国家大事,目睹唐朝国运衰微,忧心如焚,在事业上更有远大抱负。
13岁那年,他看到朝纲不振,君臣昏庸,就写了一首《富平少侯》诗。
诗中写一个富平少侯张放,13岁就承袭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骄奢豪侈,醉生梦死,不忧国事。
实际上并无其人,只不过是李商隐杜撰假托的人物。
很明显,写作的目的是讥讽那些不谋国事的权贵的。
13岁就有如此手笔,真是难能可贵!良师益友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
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
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
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
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
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
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
在这一时期(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附:李商隐诗词欣赏《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爱情故事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的诗风和深情的爱情诗闻名于世。
他的爱情故事,至今仍让人动容。
李商隐少年时代,家境优渥,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聪慧好学,博览群书,文思
敏捷,才华横溢。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邂逅了一位美丽绝伦的女子,名叫王氏。
王氏容貌娇艳,举止优雅,深得李商隐的喜爱。
两人情投意合,很快便坠入了爱河。
他们相互倾诉心声,互诉衷肠,共同谱写
了一曲动人的爱情之歌。
李商隐为王氏写下了许多动人的爱情诗篇,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如《锦瑟》、《夜雨寄北》等,这些诗篇流传至今,成为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然而,命运的捉弄让这段美好的爱情悄然发生了变化。
李商隐因为家族的原因,被迫离开了故乡,前往他乡谋生。
他们的爱情因此受到了考验,距离让两人的感情愈发深沉。
李商隐在异乡思念故土和心爱的人,写下了《夜泊牛渚怀古》、《无题》等诗篇,表达了对故乡和爱人的深情思念。
然而,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拉开,最终还是让两人的感情渐行渐远。
李商隐在
异乡遇到了另一位女子,而王氏也在故乡嫁给了他乡的一位贤良之士。
他们的爱情故事,就此画上了句号。
李商隐的爱情故事,虽然最终没有圆满,却依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感动
了后人。
他的爱情经历,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它让人感到幸福,也让人感到痛苦。
李商隐的爱情故事,或许并不完美,但它却是真实的,充满了情感的真挚和执着。
这段爱情故事,永远定格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成为了永恒的传奇。
才华横溢的李商隐故事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生,郑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9岁时死了父亲,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只好随母亲归居郑州。
家境虽然艰难,但不肯荒废学业。
在“五年诵经书,七年弄笔砚”的基础上,少年李商隐坚持跟堂房叔父学习。
李商隐年少有为,而且关心国家大事,目睹唐朝国运衰微,忧心如焚,在事业上更有远大抱负。
13岁那年,他看到朝纲不振,君臣昏庸,就写了一首《富平少侯》诗。
诗中写一个富平少侯张放,13岁就承袭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骄奢豪侈,醉生梦死,不忧国事。
实际上并无其人,只不过是李商隐杜撰假托的人物。
很明显,写作的目的是讥讽那些不谋国事的权贵的。
13岁就有如此手笔,真是难能可贵!正是由于李商隐少年笃志于学,才华横溢,17岁就凭文才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跟从令狐楚学骈文奏章,被引为幕府巡官,25岁举进士。
但是,当时牛僧孺和李德裕在政治上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李商隐也成了党派斗争的牺牲品。
原来令狐楚是牛党中的人物,而李商隐的岳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是李党人物,因此,李商隐徘徊于牛、李两党的斗争之中,一直受到排挤,不能施展他的才能。
858年,罢官还郑州,病卒,只活了46岁。
李商隐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他的许多诗篇流传至今;他的.许多名句,脍炙人口。
他26岁时写的《安定城楼》一诗,曾被王安石赞为名诗: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鸾雏竟未休。
诗中以贾谊、王粲自比,暗示自己少年忧时不遇,胸怀大志却被追名逐利的世俗所猜忌;又以凤凰一类性情高洁的鸟自喻,表白自己的高洁和抱负。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很高。
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诗句,含义隽永,至今仍广泛被人引用。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他是写爱情诗的公认的高手。
对李商隐影响较大的爱情故事有三个。
一、柳枝。
柳枝是一个洛阳富商的女儿,活泼大方。
由于听闻李商隐的"燕台歌",心生爱慕,主动与他约会,但李有事失约。
后来被一个有权势的人纳为妾,两人再没有见过面。
李商隐为她写了"桃枝五首",这可能是李商隐的初恋。
柳枝五首之五:"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二、宋华阳。
宋华阳是公主的侍女,陪伴公主在玉阳山修道,而此时李商隐也在同一个山里修道,两个道观互对,只隔三百余尺。
两个人在归途中雨中共伞,开始坠入情网,但这种爱不为世人所承认,只能暗中用诗、歌传情达意,后来公主回宫,两人消息断绝。
数年后,在长安重逢,因人众多,仍不能见面。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应与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
"三、和妻子的生死爱情。
李商隐中进士后,本应拟官职,但却意外被驳。
后应泾原节度使的,作了王茂元的幕府从事。
在这期间,他和王茂元的小女儿王晏媄相爱并成婚,开始了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
王茂元有钱有势,但夫妻俩却清贫自守,李商隐出去为人作幕,著名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就是这时写时,表达了夫妻之间的真情。
在他罢幂归来时,妻子己病死,夫妻俩未及见上一面。
至诗人死去,都是孑然一身。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生平故事导语:李商隐,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下面是关于他的生平故事,欢迎阅读!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生平故事篇1【家世】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
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
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
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
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令。
(今河南获嘉县)【生卒年考】商隐生年,冯浩主元和八年(813)说,张采田主元和七年(812)说。
这是当今学者通常采用的说法。
大部分学者赞成的是冯浩说,其最主要的是文选《上崔华州书》所云:“中丞阁下:余生二十五年矣。
”冯浩题注曰:“开成元年十二月,《纪》以中书舍人崔龟从为华州防御使,例兼御史中丞宪衔,固有中丞阁下之称。
”书上于开成二年(837)春初,诗人二十五岁。
以此上推商隐生于元和八年。
至于卒年,关涉诗人晚年行踪和创作,尤须一辨。
【早年生活】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
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
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
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
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
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
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
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忧郁、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精心整理
李商隐的故事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中记载:在令狐楚去世后多年的某个重阳节,李商隐拜访令狐?,恰好令狐?不在家。
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曾经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陈诉旧情,希望得到提携,都遭到对方的冷遇。
感慨之余,就题了一首诗在令狐?家的厅里:“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
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委婉地讽刺令狐?
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中说:白居易晚年非常喜爱李商隐的诗,曾经开玩笑地说:希望我死后能够投胎当你的儿子。
后来李商隐大儿子出世取名叫白老,这个儿子却十分蠢笨。
直到小儿子出世,小儿子倒十分聪慧,大家都笑说如果白居易投胎,小儿子才是。
精心整理
宋·李颀《古今诗话》中记载:北宋杨亿、刘筠等人互相以诗唱和,创立“西昆体”,以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着名。
当时有一位职业演员扮演李商隐,穿着破烂的衣服,对别人说:杨亿他们活生生撕破了我的衣服。
引起大家的笑声。
有人用这个故事来讽刺“西昆体”诗派对李商隐的继承是生吞活剥。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