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下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第四单元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一、歌曲《童年》导入童年在每个人心中都是快乐的,美好的。
那我们就伴随着这美妙的歌声,一起走进第四单元的学习。
二、学习单元导语1.今天我们先来上一节单元导读课。
2.自读单元导语,说一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学习重点是什么?主题:童心(板书),学习重点: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3.通过单元导语,我们还知道了,这个单元的构成。
第四单元是由《彩色的梦》《枫树上的喜鹊》《沙滩上的童话》《我是一只小虫子》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四》组成的。
三、课文学习(一)彩色的梦1.走进第一篇课文《彩色的梦》。
课文共四个小节,四名学生接读,其他同学竖起耳朵认真听。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你的铅笔画个“?”,等老师讲解的时候仔细听。
想一想,每个小节分别讲了些什么?第一小节: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
第二至第四小节:具体描绘了用彩笔画出的彩色的梦境。
(生在朗读的同时,教师指导朗读“破折号”和“省略号”)2.我们知道了每一个小节的内容,谁能试着用一句话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我用彩笔画梦想。
)看,这么长的一篇课文,我们用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概括出来了。
(二)枫树上的喜鹊1.彩笔画的葱郁的森林真是美丽极了,把叽叽喳喳的喜鹊都吸引来了呢!来看第二课(自己出声读)2.本文共13个自然段,我们先来齐读1-4段,说了什么?快速浏览5-12段又讲了什么事儿?3.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做了什么?(我在枫树下观察喜鹊。
)4.那小作者真的能听懂喜鹊之间的对话吗?(不能)他是穿插了自己的想象,来表达自己对喜鹊的喜爱。
5.大自然中海油很多小动物,你都熟悉哪些小动物的声音?能不能像文中的小朋友一样,发挥想象力,猜想一下他们的语言有什么奇妙的含义?分享展示课时展示给大家看。
(三)沙滩上的童话1.喜鹊喜晴,天气晴朗的时候才出来,一群小朋友也趁着晴天出来玩了。
第三课,师生配合读课文。
2.那你能不能用上刚才的句式,概括一下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呢?我们在沙滩上堆城堡、编织童话故事。
第四单元单元解读一、单元概述1.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心”,语文要素是“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2.单元内容构成及编排意图本单元安排了《彩色的梦》《枫树上的喜鹊》《沙滩上的童话》《我是一只小虫子》4篇课文,体裁多样,有儿童诗、儿童散文和儿童故事,内容富有童心童趣。
4篇课文都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都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想象的角度各有不同,各具特色。
《语文园地四》安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六个板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积累语言、丰富语汇,初步学习观察、表达和阅读方法。
3.单元课时安排这是本单元的课时安排,共计11-12课时完成。
二、单元教学目标《彩色的梦》:1.认识“盒、聊”等9 个生字;会写“彩、梦”等9 个字;会写“彩色、脚尖”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彩色铅笔画出的梦。
3.能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写下来。
《枫树上的喜鹊》:1.认识“渡、荫”等9个生字,会写“伞、姨”等8个字,会写“好像、说话”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我”喜欢的是什么。
3.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沙滩上的童话》:1.认识“堡、插”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量”,会写“周、围”等9个字,会写“周围、补充”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
3.展开想象,能根据故事开头的提示,用上提供的词语编故事。
《我是一只小虫子》:1.认识“屁、股”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泡”,会写“屁、股”等8个字,会写“屁股、苍耳”等8个词语。
2.能发现“月”字作偏旁时的表义特点,不认识的字能查字典认读。
3.朗读课文,能就感兴趣的部分和同学交流。
《语文园地四》“识字加油站”:1.认识“陀、螺”等10个生字。
2.能认读有关玩具名称的词语,能说出自己玩过的玩具。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着“童心”这一主题,编排了《彩色的梦》《枫树上的喜鹊》《沙滩上的童话》《我是一只小虫子》4篇课文,课文体裁多样,有儿童诗、儿童散文和儿童故事,内容富有童心童趣。
《彩色的梦》围绕“童心”写了小朋友用彩色铅笔在白纸上画画的丰富想象;《枫树上的喜鹊》写了“我”看到喜鹊妈妈教小喜鹊学习、游戏的场景;《沙滩上的童话》描述了孩子们在沙滩上修筑城堡、编织童话的情景;《我是一只小虫子》描写了小虫子生活的苦与乐。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 教学目标 彩色的梦 2 1. 认识48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正确读写37个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枫树上的喜鹊》。
3.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彩色的梦》中彩色铅笔画出的梦;能说出《枫树上的喜鹊》中“我”喜欢的是什么;能就《我是一只小虫子》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同学交流。
4. 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或语句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能根据开头,用上提供的词语编故事。
枫树上的喜鹊 2 沙滩上的童话 2 我是一只小虫子 2 语文园地四 3 1. 认识“陀、螺”等10个生字,认读有关玩具名称的词语,能说出自己玩过的玩具。
2. 能把自己积累的描写心情的词语分类写下来;能仿照例句,用“一会8彩色的梦▶教学目标1.认识“盒、聊”等9个生字,会写“彩、梦”等9个字,正确读写“彩色、脚尖”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彩色铅笔画出的梦。
3.能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说出彩色铅笔画出的梦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仿照课文第2小节或第3小节,把自己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基础,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①同音字区分:烟囱.—葱.郁②声母对比区分:n—咛(叮咛.) l—灵.(精灵)③熟字换偏旁识记:柳-木+耳=聊苹-艹+土=坪没-氵+舟=般睛-目+米=精④借助课文插图识记:森、囱(2)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9个字中,“森、拉、结、苹、般”集中在第3小节,可集中指导;板书课题时,可指导书写“彩、梦”。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第四单元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特点1.内容方面:本册第四单元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专题进行安排,主要由《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和语文园地四组成。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生活链接,通过在地图上查找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创设游览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
同时还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探究活动,了解家乡,赞美家乡,增强参与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
2.语言表达特点:本组教材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景色为线索,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通过简练优美的词汇,还有意境深远的古诗,展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
(二)教材位置学习本组教材,应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家乡;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按偏旁给熟字分类,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在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范写和范读。
二、学情分析:这是二上的第四组课文,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的文章,识字方面,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识字能力,但是学生之间,在识字能力和识字量上存在着较大差距。
根据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龄特点,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趣味性。
三、教学目标:1. 本组共要认识66个字,会写36个字。
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 能背诵指定课文,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4. 创设游览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和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
5. 继续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按偏旁给熟字分类,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养成积累词会的习惯。
6.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
7.继续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8.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9..巩固识字,规范书写。
二年级语文集体备课第四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
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该怎样做。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教学时,可针对学生喜欢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和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生活。
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该组教材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识字4”这是由三组成语组成。
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
它言简意赅,能够帮助我们以最简洁的语言,把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让学生从小了解、积累一些成语,对以后的说话、作文将大有裨益。
“识字4”中的三组成语分别是:人应该“取长补短”;看事物要全面;做事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其中有些成语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对识字4,我们进行了“结合故事分散教学”的方法。
具体地说,就是先学习《15小柳树和小枣树》和补充课文《骆驼和羊》,学习第一组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接着学习《13坐井观天》,学习第二组成语“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见”,其中“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几个成语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成成语故事;最后学习课外阅读材料《拔苗助长》和《14我要的是葫芦》,引导学生学习第三组成语“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这样在故事中学习成语,不但学得轻松有趣,而且也激发了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的浓厚兴趣。
《13坐井观天》这是一则我们耳熟能详的寓言,它通过青蛙和小鸟生活有趣的争论,给孩子们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这则寓言的学习主要抓住“争论”,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来完成。
第四单元:蚕宝宝的一生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说明桑蚕起源于中国,早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祖先就栽桑养蚕了。
蚕宝宝的生命很短暂,吃的是普普通通的桑叶,吐出的却是晶莹闪亮细滑的丝。
从孵化到结茧,一次次蜕变,最终破茧新生,蚕的一生要经历什么?本单元三个活动的编排,从桑叶的采摘与处理到喂蚕再到结茧,使学生变身“小小蚕农”,学习桑叶的采摘与处理、喂蚕与结茧的整个过程,一起见证蚕的生命奇迹。
二、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1.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根据蚕的不同发育时期,采摘不同叶位和不同熟度的桑叶,并学会正确处理和存贮桑叶的方法(2)学习蚕的喂养知识(3)学会制作蚕茧架,了解蚕的生命历程过程与方法在亲身实践过程中,掌握采摘桑叶、喂蚕、结茧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劳动的乐趣,亲近自然,热爱生活,敬畏生命。
2.教学重点(1)掌握桑叶采摘、处理和存贮桑叶的方法(2)学习蚕的喂养知识(3)学会制作蚕茧架,了解蚕的生命历程3.教学难点掌握桑叶采摘、处理和存贮桑叶的方法、蚕的喂养知识、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第四单元:蚕宝宝的一生第一课:桑叶的采摘与处理一、教学内容本课是第四单元第一课,桑叶是蚕的饲料,根据蚕宝宝的生长发育,采摘一定数量的新鲜优质桑叶对蚕的生长至关重要。
学习采摘桑叶以及采摘后的处理,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培养热爱农事活动,主动参与劳动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目标1.根据蚕的不同发育时期,采摘不同叶位和不同熟度的桑叶,并学会正确处理和存贮桑叶的方法2.激发劳动兴趣,培养热爱农事活动、主动参与劳动的意识和习惯三、教学重点采摘不同叶位和不同熟度的桑叶,并学会正确处理和存贮桑叶的方法四、教学难点采摘不同叶位和不同熟度的桑叶,并学会正确处理和存贮桑叶的方法五、教学准备教师用具:课件、展台、学生用具:课本、桑树枝、剪刀、保鲜袋、保鲜盒六、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导入: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红咕力和绿咕力的动画,一起来看看吧!师: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动画呢?生1:蚕宝宝师:蚕宝宝喜欢吃什么呢?生2:桑叶师:红咕力和绿咕力最后遇到了什么问题呢?生:蚕宝宝的桑叶吃没了,应该去采摘桑叶师:如何采摘桑叶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桑叶的采摘与处理(板书课题:桑叶的采摘与处理)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好的动画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桑叶采摘的兴趣。
最新人教版二年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识字词: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义。
2. 理解课文:通过阅读课文,领悟课文中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寓意。
3.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练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 辨析生字词: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词义。
教学准备1. 教材:最新人教版二年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PPT。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
研究1. 集体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默读,注意标注生字词并查找词义。
2.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并做简要分享。
3.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解读课文,重点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练1. 师生互动练:教师提问学生词语的意思,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答案。
2. 小组讨论练: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道理和寓意,并准备进行小组展示。
总结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并帮助学生巩固研究成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其他相关文章,进一步拓展对本单元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2. 带领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写下自己对课文中寓意的感悟和思考。
课堂作业1. 完成课后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希望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沭阳县西圩中心小学二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时间:3月11日活动地点:办公室参加人:张芝钱思娣郁辉陈周李玲活动内容:第四单元活动过程:中心发言人(李玲):今天,我们对二语第四单元进行集体备课,希望各位同志能够积极发言,为下一步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介绍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单元编排特点----李玲(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4篇课文和一个练习,分别是《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一)(二)《木兰从军》和《练习四》。
(二)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39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词语,认识 1个偏旁,2个多音字。
2、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三)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会本单元39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词语,认识 1个偏旁,2个多音字。
2、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体会母亲恩情的珍贵。
根据课时教学内容及具体安排如下:9. 母亲的恩情……………………2课时10. 沉香救母(一)………………2课时11. 沉香救母(二)………………2课时12. 木兰从军……………………2课时练习四……………………3课时二、本单元教材认识及建议------张芝1、教材分析:《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是借唐代诗人孟郊一首诗,演变而成的一篇故事。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中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和动脑来选编的。
选文的目的不是让学生都成为发明家或者整天想着发明创造,而是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领会编者意图,结合课文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在读、思、议、做中自主感悟科学道理,积淀科学素养。
只有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怀疑权威,打破常规,冲破定论,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二、单元目标:
1、会认27个生字,会写4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和片段。
3、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访问、调查,自主学习,了解家乡,赞美家乡。
2、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法学法:
1、本单元跟第三单元的课文风格完全不同,比较理性,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动手动脑的重要性。
课文大多是以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而且伴随较多的人物动作。
象这种类型的课文,我们老师往往觉得很难上,逐段讲解吧,机械无味。
如何上得有趣味些呢?教学时这一单元要激起学生的兴奋点。
2、让学生多动手,在实践中学习语言。
这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主人公动手又动脑,最后有所发现和发明的事。
前面已经讲到课文主要以叙事为主,多处伴有人物动作,那么就让学生多动手体验一下课文中的实验过程或成果,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深入理解课文。
五、课时安排:
13. 《动手做做看》…………2课时
14《邮票孔的故事》…………2课时
15《画风》……………………1课时
16《冲气雨衣》………………2课时
语文园地四………………………3课时
第八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材简析:
本组课文是以走进科技世界为专题编排的,生动的文字,精美的插图,可谓图文并茂。
本组的生字多而偏难。
但每篇课文都是那么的生动有趣。
可以吧生字的学习融入理解课文之中。
二、教材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65个生字,会写3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积累词句。
2、方法与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教会学生基本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访问、调查,自主学习,了解家乡,赞美家乡。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张衡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培养自己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激发学生探究未来的兴趣。
培养听说能力,愿意与同学交流,能把自己的学习收获或假期打算用几句话写出来。
2、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教会学生基本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四、课时安排:
29《数星星的孩子》…………………2课时
30《爱迪生救妈妈》…………………2课时
31《恐龙的灭绝》……………………2课时
32《阿德的梦》………………………1课时
语文园地八………………………………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