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2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记录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记录时间: XXXX年XX月XX日地点: XX教室参会人员:数学教师、班主任会议议程:1. 讨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明确教学内容和安排。
2. 分析学生的学情,制定教学策略和方法。
3. 准备教材和教具,确认使用的教辅资料和学生练习册。
4. 讨论体验式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方式。
5. 分工合作,制定备课计划和时间安排。
6. 确定测评方式和评估标准。
会议记录:1. 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数字,学会对数字进行比较和排序,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重点难点:数字的认识与比较、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学情分析和教学策略- 分析学生掌握数字的情况,可以通过数字游戏、数字卡片等活动进行认知巩固和巩固。
- 对于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进行教学,比如购物和找零。
3. 教材和教具的准备- 教材:《XXXXX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教具:数字卡片、计算器、图表等。
4. 体验式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数字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数字的认知和比较。
- 设计购物和找零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加法和减法。
5. 备课计划和时间安排- 第一课时:数字的认识与比较- 第二课时:数字游戏活动- 第三课时: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四课时:购物和找零活动- ...6. 测评方式和评估标准- 通过课堂练习、小组活动和个人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测评。
- 以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综合能力表现等为评估标准。
会议总结: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教师们对数学第四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制定了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准备了相应的教材和教具。
体验式教学活动的设计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备课计划和时间安排合理,确保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将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测评,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记录科组语文组时间2012.5.15地点初一办公室周次16主持人徐飞飞主讲人黄冬芬课题春酒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参加人员徐飞飞、柯伟国、金小泼、黄冬芬、郑银丹、吴舒青、滕晓蕾缺席人员无备课情况春酒l 教学设想:1、激发学生生活体验,创设阅读氛围。
孩子对于新年总是有着许多丰富的感受。
教师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
2、在充分调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文章,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句子,并要求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
3、教师应该介绍琦君其人的身世和活动经历,使学生可以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达到对作者较为深刻的理解。
l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品味文章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达的思乡这一主旨。
过程与方法1、根据积累的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领悟文章的意蕴。
2、通过分析课文,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从而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l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3、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
l 学法指导:1、通过了解春酒的配制过程及相关风俗知识,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增强对故乡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习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突现人物的写法,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通过品味本文清新素淡、典雅隽永的语言特点,来感受风俗美、人情美。
l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l 教学时数:一课时l 教学流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1、导语: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
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的。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同学们最盼望的无疑是春节。
集体备课记录: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部编目标本次备课的目标是教授一年级学生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2.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文学习:通过教授《小白兔和小灰兔》这篇儿童诗歌,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2. 诗歌欣赏: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儿童诗歌,培养其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3. 诗歌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让他们通过表演诗歌来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象;4. 语言表达:通过练习和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策略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引入有趣的故事、图片和音频素材,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互相讨论和合作中共同成长;3.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诗歌的演示和表演视频,提供更直观的学习体验;4. 情感教育: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情感和意象,培养其情感表达和理解能力;5.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特点,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活动本次备课中,我们将设计以下教学活动:1. 课前导入:通过问答、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背景;2. 课文学习:阅读课文,分析其结构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3. 诗歌欣赏:播放其他儿童诗歌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欣赏并谈论自己的感受;4. 诗歌表演:组织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表演,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意;5. 语言练习:通过口语练习、写作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6. 总结评价:让学生总结本次学习的收获和体会,进行互动评价。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达到的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表演和表达能力等;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小组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小组表演的情况,提供反馈和改进意见;4. 反馈讨论:与学生进行反馈讨论,了解他们对本次学习的感受和建议。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记录一、备课主题:本集体备课的内容为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针对这个单元,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讨论,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初步概念和应用。
二、备课过程:1. 教材分析:首先,我们对第四单元的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了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我们认为,本单元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学情分析: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与乘法相关的知识,但是对乘法的理解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3.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2)能够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4. 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2)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教学过程:我们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引出乘法的概念;(2)讲解例题,让学生了解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3)进行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4)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认识;(5)进行课堂小结,回顾所学知识。
6. 教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我们准备了以下教具:(1)PPT课件;(2)实物展示台;(3)小棒、圆片等教具。
7. 教学反思:在集体备课结束后,我们对整个备课过程进行了反思。
我们发现,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我们对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入,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更加合理。
但是,我们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讲解例题时,我们需要注意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进行课堂互动时,我们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一、活动目的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统一备课思路,提高教学质量。
2.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共享教学经验,共同进步。
3. 有效利用集体备课时间,提高备课效率,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体验。
二、会议内容1. 梳理教材内容,分析教学重难点- 通过集体讨论,对第四单元的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教学重点融入新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水平,确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巩固基础知识、拓展学生思维等,提高教学适应性。
3. 教学资源共享- 教师互相共享备课资料和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丰富教学内容,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4. 讨论课堂教学方法- 就教学方法进行讨论,共享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如启发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三、活动成果1. 教师们对教学内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明确了教学目标和重点,提高了备课质量。
2. 教师们相互交流,共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学习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共同进步。
3. 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共享和利用,为教师们提供了更多的备课支持。
4. 教师们有了更多的教学方法选择,为学生带来更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1. 继续保持定期集体备课的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备课效率。
2. 鼓励教师们多利用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教学体验。
3. 持续关注学生学情,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五、活动总结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在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策略确定,教学资源共享,课堂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保持集体备课的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备课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教师之间的交流共享,更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的过程。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一)研讨主题:如何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围绕“战争与和平”的主题组织,体裁多样,有小说、书信、诗歌,这些课文表现了儿童在战争中的机智勇敢以及他们对和平的渴望。
强调了儿童如何在战争中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生命。
总之,四篇课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前两篇课文生动有趣,后两篇课文情感浓烈。
不过,四篇课文又有许多共同之处,如每篇文章中有许多句子蕴含着丰富的意义,抒发了深厚的情感。
所以,学习这组课文时,要找出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词意,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把它们作为教学的重点。
由于本组课文篇幅比较长,可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
《夜莺的歌声》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课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课文结构清楚,文字浅显,情节引人入胜,从中可以体会出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课文对话较多,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孩子说的话含着一定的意思,反复朗读,体会这些句子表达出孩子怎样一种情感。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文中泡泡语的思考题,让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小英雄雨来》,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阅读课文。
节选自管桦的同名小说。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做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
课文分为六个部分。
课文很长,可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和复述课文。
阅读时间上要有一定的要求,可以自己先默读一遍,看看需要多长时间。
在一定时间内让学生通读课文,再说说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机智、勇敢能否体会出来),看看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情况,再练习复述。
课后安排了“资料袋”,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战争,特别是为学生阅读理解后面的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精读课文是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战争与和平”单元的第15课,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
化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日期:2023年11月12日地点:学校化学教研室参与人员:化学教研组全体成员一、活动背景本次集体备课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准备化学第四单元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活动内容课程目标分析首先,我们共同分析了化学第四单元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深入探讨,我们对每个目标的理解更加清晰,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教材内容梳理接着,我们对第四单元的教材内容进行了梳理。
每位老师都分享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方法,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在讨论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了方向。
教学方法探讨针对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我们探讨了多种教学方法。
老师们提出了自己的教学设想,包括实验探究、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
经过讨论,我们确定了几种适合本单元的教学方法,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
课堂实践展示为了更好地展示教学效果,我们选取了一位老师进行课堂实践展示。
在展示过程中,其他老师认真观摩、记录,并就展示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了点评。
通过这次展示,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教学效果,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了改进方向。
反思与总结最后,我们对本次集体备课活动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大家一致认为,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第四单元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方法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效果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活动效果本次集体备课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通过深入分析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我们更加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其次,通过探讨教学方法和课堂实践展示,我们更加熟悉了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最后,通过反思和总结,我们认识到了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改进方向。
四、结语本次化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活动是一次成功的教研活动。
实验学校初中部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时间 4.25 活动地点北三楼初二办公室科目语文年级初二课题第四单元集体备课主持人韩红梅记录人李青主备人周晓参加人员初二全体语文老师活动记一、组长发言,强调集体备课内容第四单元方法二、周晓老师主备发言:(一)本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识记并理解文中出现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解每篇演讲词的主要内容,体会演讲词的特点和写法:品味和学习演讲词的语言和风格。
3.感受演讲词洋溢的激情,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二)单元内容重点概述1、闻一多先生的演讲词《最后一次讲演》,高度颂扬了李公朴先生为民主与和平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严厉声讨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
2、《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一篇立论文,丁肇中用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有机结合的方法,真诚的告诫人们在环境录激变的今天,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3被誉为“当代毕昇”的王选的演讲词,《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讲述了自己一生中的一次重要抉择,表现了他爱国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4.《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是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先生的演讲词。
文中以诗歌般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的精神与价值,热情讴歌了奥林匹克运动精神。
5.“演讲写作”是“撰写演讲稿”,意在我们掌握演讲词的写作要领“演讲活动”以“举办演讲比赛”为主题,旨在引导我们进行文明得体的演讲比赛活动。
(三)1.诵读感悟法。
朗读演讲词时,要注意感情的基调,节奏的变化,反复朗读,细细品味,从文章中感悟作者的感情,获得思想的启迪。
2、修辞分析法。
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感受演讲词洋溢的激情小结本次单元备课重难点突出目标明确,效果好。
备课记录表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时间中心发言人***参加人员***********备课内容认识图形教材简析1、建立空间观念。
2、辨认和区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单元课时划分认识图形……………………………………1课时认识物体……………………………………1课时单元课时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单元教学重难点1、建立空间观念。
2、辨认和区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备课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物体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1、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实物图到一般模型的抽象过程。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具准备:1、每小组自备形状各异的实物、积木等。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小叮当图,问“小朋友们看,这是谁?”“小朋友们喜欢小叮当吗?小叮当有许多小宝贝,你们都认识吗?”(教师出示几样物体,学生辨认)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1、分一分:可是这些小宝贝太乱了,小叮当想让能干的小朋友们帮帮忙,每个小组都有一篮子小宝贝,它们都混在一起了,有铁做的、塑料做的,大的小的,花的绿的等等。
和小组小朋友讨论,你们认为哪些是相同的分成一堆,备课过程看看能分成几堆?一堆堆整理放好。
2、议一议:小组里的小朋友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3、指名汇报讨论情况:“其它组小朋友要注意听他们是怎么分的,待会给他们提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