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开辟作文教学新天地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快乐体验,开拓习作新天地作者:范群来源:《作文周刊(教师版)》2013年第20期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
”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写作资源,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给教师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用作文记录生活,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动机,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愉悦的写作心理。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指导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将少先队的体验教育与作文教学相互整合,并以学生写的体验小练笔为切入点,进行了小小的探索。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就必须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生活,真正融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用心体验周围生活,从中发掘、筛选和积累有用的写作材料,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一、体验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好奇、好玩是学生的天性,我们应尽可能地开发富有童趣、有利于习作的资源,多组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或班队活动,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写作素材,激活他们习作的热情。
平时,我精心筹划每一次的班队活动,重大节日组织学生布置教室、举办联欢会、游艺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各种擂台赛……这一项项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增加了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同时,也丰富了他们写作的素材。
这些鲜活的生活素材就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1.留心课余生活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
平时我们就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他们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有一次,我在课间休息时发现学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在谈论着什么“飞蛾”,我立即参与到他们的大讨论中:“发生了什么事呀?怎么都在说飞蛾?”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上节课有只蛾子飞到赵婷身上,她吓得大声尖叫起来,她的同桌黄洋挺身而出,将飞蛾打死了。
”“哦!那赵婷当时吓坏了吧?”“嗯,她脸色惨白,现在还惊魂未定呢。
·教与学·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教师与学生的难题,身为一名在农村中学从事了20年语文教学工作的老师,我深知当前我县大多数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只重视学科文化及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教学束缚了学生的发展。
如果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审视当前的作文教学,我们会发现作文教学的症结在于封闭,即整个写作过程都在课堂内进行,教师命题,学生闭门造车,因缺少实践体会,内容空洞,不能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的作文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长此以往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制约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导致学生生活体验缺失,眼界狭窄,思维能力衰退。
只有打破这种僵局,作文教学才能获得新生。
综合实践活动恰恰可以纠正这种弊端。
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将作文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相整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把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写成有个性有特色的文章。
因此我率领我的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当中。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我的感受和触动也越来越多,身为语文教师的我欣喜的发现综合实践活动给作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为作文教学开辟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一、综合实践活动拓宽了学生写作的领域综合实践活动是将学生生活中的个人、社会和自然等诸要素彼此相融,体现个人、社会和自然的有机联系与整合。
教师的作文教学不应仅仅盯着教材中的几篇命题作文,而应引导学生懂得所有的活动内容皆能入文。
因此我大力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渠道,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飞出单一、封闭的课堂,接触自然社会,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充分利用农村的语文教育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有的同学对自然环境感兴趣,一草一木都能激起她的热情。
特别是农村的中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
让学生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鸟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清风拂面,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深深的体会到了大自然之美。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写作能力提升缓慢。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将实践活动融入作文教学中成为一种有效的探索。
本文将从实践活动的定义、实践活动的类型、实践活动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实践活动的定义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体验、操作、探究等手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在作文教学中,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二、实践活动的类型1. 观察实践活动观察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周围的事物、现象进行观察、分析,从中发现写作素材,提高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公园、历史遗址等,引导学生观察景物特点,挖掘写作素材。
2. 体验实践活动体验实践活动是指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各种活动,感受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兴趣小组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激发写作灵感。
3. 操作实践活动操作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例如,开展写作比赛、作文评改活动、写作辅导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
4. 探究实践活动探究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案例、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课题研究、辩论赛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实践活动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故事导入等方式,将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写作。
2. 注重实践,培养能力教师应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写作。
用创造性思维开启作文教学新天地江泽民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
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我在作文教学时进行了如下的尝试,希望能与大家探讨。
一、创设作文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是发明创造的先导,而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创设作文教学的情境,增进作文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中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加上不太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且观察往往笼统,不精通,作文时无话可说,因而造成作文难的现象。
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则能再现生活情景,比较持久地吸引学生,只要教师认真指导,学生的思维状态就大不相同。
如写有关动作描写的作文课,结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电视剧录像,在教师指导下,一边观看鲁提辖是如何打这三拳的,打时位置、动作各有什么不同?打后的情形、效果又怎样?再结合课文语言的描述,体会作者如何运用恰当的比喻,分别从视觉、嗅觉、听觉来写打后的感受的。
再如写记人、记事的作文,结合课文,让学生观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美丽的大脚》,让学生体会如何从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各方面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怎样来塑造人物形象,一边观看一边讲解,学生收益颇深。
如弋珣同学在《我的父亲》一文中这样写父亲:“我的父亲回来了,身上的衣服破旧且溅满了泥点,看来好常时间没洗了,头发一缕缕的很零乱,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脸上皱纹纵横,不时搓着老树皮一样的手,瑟索着,在房檐下蹲着,见我回来,他抬起头,扶着墙,有点踉跄的站了起来,满脸的疲惫……这就是我的父亲,我讨饭一样的父亲,我可怜的父亲,他在外面已干活一个多月了,为了给我们姐弟交书钱,才从外地赶了回来……”观察细致,富有真情实感,很感人。
二、运用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更有人将想象力比作思维的翅膀,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大家都知道,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的优势,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作文,就是再造想象的训练。
合作作文,开辟作文教学新天地
吴朝霞
【期刊名称】《福建教育:小学版》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一、现状点击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
尽管师生双方都花了很大力气,但终究收效不大,相反,还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造成学生写作过程中的种种心理障碍。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吴朝霞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实验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为农村作文教学开辟一片新天地 [J], 林梅珍
2.多媒体,开辟作文教学新天地 [J], 袁虹霞;
3.论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新天地的开辟 [J], 梅义平
4.童话引路,开辟作文教学的新天地 [J], 米振华
5.借助网络为作文教学开辟新天地 [J], 张恂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综合实践活动开辟作文教学新天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提到作文教学,师生都感到头疼,故学生中常流传:“作文难,作文难,一见作文就心烦。
”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着眼于儿童生活,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究问题能力的新课程。
有句话说得好:“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增进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家庭、对文化的了解,让他们写出情真意切的作品来。
一、综合实践活动充实了学生的写作内容
引导学生到大自然、社会生活中去学语文是顺应儿童天性的。
综合实践活动“春之韵”的开设,把学生带入了万花筒般的农村生活中。
“作文源于生活”,在这里学生领略到了小鱼的自由、鸟儿的乐趣、春耕的忙碌与喜悦,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和层出不穷的新人新事。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因此,我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有意识地让他们观察大自然的风雪雷电、日落日出;指导学生“寻找春天”,要求他们寻找新颖、独特的题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愉快地参与这项活动。
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开阔了视野,克服了习惯性思维方法,不满足于常规的象征性的春景。
他们敏锐地发现可以从各个侧面反映春天,有“鸭先知”“花满蹊”“割马兰”,还有浅浅河水的小河流、卸下冬装的小伙伴……
二、综合实践活动放飞了学生的写作思绪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比起传统的课堂教学来,内容更丰富多彩,
形式更灵活多样。
它解放了孩子们的脚,解放了孩子们的心。
它比一般的课具有更大的魅力,更能吸引学生。
作文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结合后,学生在这里不仅能用眼看,用鼻闻,还能用手摸,用嘴问。
一系列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如“拉响了绿色的手风琴”“五彩缤纷的风筝”“走进蔬菜王国”“兵器与中国”“圆圆的月亮”……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充实学生的语言材料,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学生描写的作文内容趋于丰富多彩。
作文中星期天捉迷藏、钓鱼、钓龙虾这些内容出现的频率在下降。
结合这些活动课,学生们写出了《我理想中的果树》《“走,我们去放风筝”》《我——红花草的一生》《嫦娥奔月后传》等一系列优秀作文。
一些语文基础扎实的学生不再满足常规的写作形式,开始尝试使用倒叙、插叙、补叙,甚至有学生用稚嫩的笔用小诗、儿歌、童话更形象地表现生活。
可见,在拥有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想、所感后,学生作文中描写生活的面更广了,进而能写出闪耀着个性和创新火花的作文来。
三、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学生总是对作文最头疼,其作文也大多是言之无物、空洞无味,主要原因是缺少真实的情感。
要让学生“下笔如有神”,就必须使他们有丰富的生活实践。
在学习了《云雀的心愿》后,我们知道了现在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正给自己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所以我们不光要保护地球,还要
使地球成为一个绿洲,学完课文后学生觉得意犹未尽。
于是,我一方面动员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一步了解有关森林、沙漠、洪水的知识,一方面让大家在植树、护树的过程中调查家乡人民的绿化环境。
学生在看到东安这个江苏省卫生乡镇清水绿野时,感到欣慰之际,也会为有些人破坏家乡的绿化资源而感到深深的痛恨。
我抓住学生的这种情感,引导他们用笔写下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自己的气愤、呼吁或者建议等等,投寄给有关管理部门或新闻单位。
在这个过程,学生不仅仅是完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小结,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还经历了从学到做、从读到写、从课本到实践的学习的过程,也经历了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加强环保意识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过程。
写作也成了学生的自我需要,学生也变得愿写、要写和乐写!
实践证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作文教学,学生的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由怕写、厌写变成了爱写、善写,学生写作的心态发生了质的变化。
而且作为老师的我再也不用累得不可言语,也不必担心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会惨不忍睹,现在可以轻松、自在地指导了。
可以说,这样的课大家都会喜欢。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