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科学与技术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84.50 KB
  • 文档页数:2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 分 tR/min W/min
1 10.00 0.31 2 10.42 0.36 3 11.34 0.68
(1)各组分的容量因子k及组分间的分离因子α;
(2)确定难分离物质对,并计算其分离度R; (3)欲使难分离物质对完全分离,在柱效不变条件下, 柱长应增加到多少?
交作业
容量因子 k 对分离时间的影响
N 16R2 ( )2 (1 k2 )2 1 k2
§3.5 分离度
初始
tR
N 增大
tR
R N ( 1) k2 4 1 k2
改变 N 的方法: • 流动相流速u • 固定相dP、df • 柱长L
已知N1、L1和R1,推算另一分离要求R2所需N2、L2:
N2
N
1
(
R2 R1
)2
L2
§3.5 分离度
2. 色谱的峰容量
定义:对给定色谱系统和操作条件,在一定时间内, 最多能从色谱柱洗出达到一定分离度的色谱峰个数。
假设在一定的时间内,被分离色谱峰的区域宽度
相等,则分离峰的数目为:
最后一个峰的容量因子
N n 1 4 ln(1 kmax )
n取决于N和最后一个峰的保留时间(tR)与死时间之比(t0)
tR2
16R2 ( )2 1
(k2 1)3 k2
2
H u
影响分离时间的因素
• 分离度增加,分离时间增加;
• 流动相速度加快,分离时间缩短;
• 板高降低(柱效提高),分离时间缩短;
• 选择性因子增加,分离时间缩短;
• k=2时,分离时间最短;
• 流动相粘度小,分离时间缩短;
§3.5 分离度
作业 5 采用柱长为250cm的色谱柱分离 某混合物,死时间为1.20min, 各组分的保留时间与色谱峰底宽 如右图所示,试问:
分配系数有较大差别;
tR
⑵柱温(降温);
增大 ⑶流动相的性质和组成;
tR ⑷组分的性质,(分配系数)。
§3.5 分离度
结论:
① 值很小的变化,可使R有较大的变化。 ② 值趋近于1时,它的改变对的增加R尤为显著;
值较大时,对R的影响反而减少。 ③ 在k、N、三个参数中, 的增加对R的改进最有效。
k从1→3, R增加到原来的1.5倍; N增加到原来的3倍, R增加到原来的1.7倍; 从1.01→1.1, 约增加9 %, R增加到原来的9倍。
o
两峰不重叠 f = g,
Rh=1,完全分离。
§3.5 分离度
1. 分离度与色谱柱特性 (1)Purnell方程
①假定被分离的两个相邻组分在色谱柱上理塔板数相同,
②假定被分离的两个浓度相同的相邻组分其峰宽相同。
R 2(tR2 tR1 ) W2 W1
W1 W2
R tR2 tR1 W2
N 16( tR )2 1 N 1
N ( 1)k1
4 1 k2
分离度近似表达式:
Purnell方程
R N ( 1) k2 4 1 k2
R L ( 1) k2 16H 1 k2
§3.5 分离度
R N ( 1) k2
4 1 k2
(2)k、N、 对分离程度的影响
① 容量因子 k 的影响 R k 1 k
W
W2 4 tR2
R N tR2 tR1
4
tR2
§3.5 分离度 tR t0(1 k)
k2
k1
R N tR2 tR1 N t0 (1 k2 ) t0 (1 k1 )
4
tR2
4
t0 (1 保k留2 )程度因子
N 4
k12柱kk效21 因 子4N
选1k1择k因k2 1子
固定相已选定(已定),适当增大 k 有利于分离。
• L一定,N值一定,k越大,k/(1+k)也越大,R 越大; • R一定,k越大,所需的N值越小,柱子越短。但 k 不是
越大越有利。
k 0.5 1.0 3.0 5.0 8.0 10 30 50 k/(1+k) 0.33 0.50 0.75 0.83 0.89 0.91 0.97 0.98
选择性因子
t' R2
t' R1
α= 100 / 85 = 1.18
§3.5 分离度
N eff
16R2( )2 1
16 1.52 ( 1.18 )2 1.18 1
1547 (块)
② L = Neff×Heff = 1547×0.1 = 155 cm
即柱长为1.55米时,两组分可以得到完全分离。
W W 1/ 2(2)
1/ 2(1)
若两峰底宽近似相等,W1≈W2,半高峰宽(R1/2)与峰底宽 (R)分离度的关系:
R1/ 2 W 4 1.699 R W1/ 2 2.354
§3.5 分离度
③ 峰高分离度(Rh)
f Rh g
交点O到峰谷的距离 交点O到基线的距离
o
f
g
两峰重叠 f < g, 则:Rh< 1
第三章 色谱分离原理
第六节 分 离 时 间
分离时间:将物质对中第二个峰洗出所需时间(tR2)
(即:最后一个组分的保留时间)
tR2
16R2( )2 1
(k2 1)3 k2
2
H u
R:分离度 k:容量因子 u:流动相速度
α:选择性因子(分离因子)
H:按第二个峰求出的理论板高(柱效)
§3.6 分离时间
t’R2
t0
t’R1
Δt
①峰底宽分离度(R)
进 样
R 2(tR2 tR1 ) W2 W1
W1
W2
R=1,分离程度98%,两相邻组分基本分离 R=1.5,分离程度99.7%,两相邻组分完全分离(标准)
§3.5 分离度
②半高峰宽分离度(R1/2)
峰底宽重叠时,用半高峰宽代替峰底宽
R1/ 2
Baidu Nhomakorabea
2(tR2 tR1 )
k
1.0
1.5
2.0
3.0
(k 1)3
8.00
6.94
6.75
7.11
k2
k
4.0
5.0
6.0
10.0
(k 1)3
k2
7.81
8.64
9.53
13.31
§3.5 分离度
例题1
已知:某色谱柱每米柱长理论板数N=3600,两个组分的保留时 间分别为12.2s和12.8s,①计算分离度;②要达到完全分离,即 R=1.5,所需要的柱长。
解:①分离度
R 2(tR2 tR1 ) W2 W1
N 16( tR )2 W
W1
4
t R1 N
4 12.2 3600
L1
(
R2 R1
)2
§3.5 分离度
③ 分离因子
R N ( 1) k2 4 1 k2
越大,柱选择性越好,分离效果越好。 对R的影响:
1.0 1.001 1.01 1.1 1.5 2.0
(-1)/ 0 0.001 0.01 0.091 0.33 0.50
改变值方法:
初始 ⑴固定相,使各组分的
0.8133
W2
4
tR2 N
4 12.8 3600
0.8533
§3.5 分离度
分离度: R 2 (12.8 12.2) 0.72 0.8533 0.8133
②要达到完全分离
2
L2
R2 R1
L1
1.5
2
1
4.34
m
0.72
塔板数增加一倍,分离度增加多少?
§3.5 分离度
例题2
k>10,R的改进不明显,反而使保留时间大为延长。1≤k≤10
§3.5 分离度
初始
R N ( 1) k2 4 1 k2
tR
k 增大
tR
改变 k 的方法: • 柱温(如GC) • 流动相性质和组成(LC中) • 相比β
② 塔板数 N (柱效)的影响
在等温条件下,k 和 为常数,R 决定于N,可由下式计算:
在一定条件下,两个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85秒和100秒,
要达到完全分离,即R=1.5 。计算:①需要多少块有效塔板;
②若填充柱的有效塔板高度为0.1 cm,柱长是多少?
解:①有效塔板
N eff
N ( k2 )2 1 k2
N 16R2 ( )2 (1 k2 )2 1 k2
N eff
16R2( )2 1
保留值之差──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 区域宽度──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
色谱分离中的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① 柱效较高,选择性好(α较大),完全分离;
② 选择性不是很好,柱效较高,峰较窄,基本上完全分离; ③ 柱效较低,选择性好,但分离的不好; ④ 选择性差,柱效低,分离效果更差。
§3.5 分离度
分离度:定量描述相邻两组份在色谱柱内分离程度的指标
第三章 色谱分离原理
第五节 分 离 度
一、分离度与色谱柱特性 二、分离条件的优化指标 三、色谱柱的峰容量
Copyright © 2012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ong Jianguo
§3.5 分离度
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都难以描述“物质对”的实际分离程度。 “物质对”的分离程度受色谱过程中两种因素的综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