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43
新闻自由与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作者:王立华来源:《现代教育参考》2013年第06期【摘要】随着新闻事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不同的政治力量和利益集团越来越重视对新闻事业的掌握和控制,因此,国与国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围绕新闻自由的议论和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
【关键词】新闻自由;新闻事业;社会控制据学者们的研究,言论出版自由思想的最早来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当然这种自由与今天传播事业发达情况下的新闻自由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真正成为现代新闻思想自由思想源头的言论出版自由思想是在17世纪发源的。
最早提出“出版自由”这个口号的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诗人约翰·弥尔顿。
新闻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政治权利,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体现和运用。
新闻自由作为思想自由的延伸与发展,是公众民主意识觉醒的结果,也是社会高度发达的象征。
要保证一个社会的新闻自由首先要保证一个社会的思想自由。
而思想的自由又是以民众自由地传播和接受外在环境讯息为前提。
"思想并不是凭空而来的玄想,尤其是对于大多数人,要使他们有新的思想、新的意见,首先必须灌输以新的常识、信息,才能养成其发表意见之能力。
其次必须供给以客观的事实,才能使其有所依据、有所批评、有所建议。
因此,新闻自由与思想自由互为基础,相互促进。
一个国家新闻自由的程度预示着这个国家民主化程度的高低。
“新闻自由”这个口号,从字面上看是抽象的,没有任何阶级内容,谁都可以使用这个口号。
实际上它却是具体的,作为公民政治权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自由归根结底要受到该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有人天真的认为,新闻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别人不应干预和限制。
这是对新闻自由的一种误解。
新闻自由既然是属于统治阶级的特权,那么,享有这一权利的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他们的言行就不得超越统治阶级的范围,监督也好,批评也好,前提是不能损害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第六章新闻自由与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一.新闻自由的涵义新闻自由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与运用,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自由,是人们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的自由,既包括新闻传播者的新闻自由,也包括新闻接受者的新闻自由。
其中,新闻传播者的自由是主体内容和基础。
1.出版前免于检查,出版后除了对法律负责任外,不受任何干涉。
2.出版前不须请领执照或特许状,也不须交纳保证金。
3.政府不得以重税或其他经济力量迫害新闻事业,亦不得以财力津贴或贿赂新闻事业。
4.自由报道、讨论及批评公共事务的自由。
5.自由接近新闻来源及保障采访的自由。
6.自由传播新闻并免于检查。
7.自由阅读、收听,包括不阅读不收听之自由二.新闻自由的源起及发展新闻自由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提出的口号。
从中世纪到18世纪,出版自由始终是资产阶级用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扩充自己实力的一种手段,这个口号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在上升阶段资产阶级的进步性。
列宁称:“出版自由这个口号从中世纪末直到19世纪成了全世界一个伟大的口号。
”新闻自由经历了从提出观念到形成制度的发展过程。
最早提出新闻自由思想的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1.新闻自由的基本假设(1)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本身就是目的,个人的快乐和幸福才是社会的目标,人是独一无二的,是文明世界的基本单位,也是它的推动者。
所以,个人的自我实现是终极目标——个人、社会和国家的目标。
社会的首要功能是促进社会个体成员的利益。
强烈否认国家是人类奋斗的最高体现,国家的存在只是为了给个人提供一个可以发挥其自身潜力的环境。
当它不能推进这一目标时,就会变成一个障碍,必须被废弃或进行彻底的改革。
自由主义理论不接受这样的命题:社会是一个独立实体,这个实体比组成它的个体成员更重要。
(2)理性能力是上帝赋予的。
理性依据感官经验行事,它不像前人那样盲从一切权威思想。
我们是生而自由的,也是生而具有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