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三级菌种制作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双孢菇的生产工艺1、浸料:依据化验结果确定配比;铲车作业,粪(鸡粪、牛粪)、草(麦草)、水充分混合;2、建堆:铲车作业,将堆肥捞出建堆,沥水。
3、入一次发酵隧道:铲车配合抛料机作业,将堆肥均匀抛洒在隧道内;均匀加入石膏、豆粕等辅料;在此需要转隧道2次(以补充水分让原料均匀的发酵)。
4、入二次发酵隧道:铲车配合抛料机作业,将堆肥均匀抛洒在隧道内;根据堆肥情况补水;此过程需要按照发酵要求,严格控制温度,确保原料均匀发酵。
5、上料、播种:铲车配合基料运输车及上料机组工作;菌种均匀混拌在培养料中;上料后清理菇房;覆膜;6、发菌阶段:观察菌丝生长情况,控制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湿度。
7、覆土:铲车配合覆土机组作业,将覆土均匀、平整的覆盖在培养料上。
8、覆土接种/菌丝培育/覆土层水份调节:刮料面;观察菌丝生长情况;监测料温、空温、覆土层水份、CO2浓度;适量浇水;9、降温、扭结期:根据需求以及品种来确定降温的时间长短,双孢菇:大面积菇,3~4天料温降至21℃下,空温16~18℃,新风量50~80%,湿度80~85%;均匀出菇,4~6天料温降至20℃下,空温17~19℃,新风量40~70%,湿度85~88%;褐菇(大):6~7天料温降至20℃下,空温18~20℃,新风量30~60%,湿度90~92%;10、采菇/清床作业:采菇阶段要保持房间内的湿度不可超过70%,房间内地面保持干爽;空调机风速调小,开大新风量,防止蘑菇起鳞;空温控制在15~17℃;降低CO2浓度800~1200ppm;清床时不可破坏覆土层;保证所有小菇、死菇等清理干净(杂菌区域特别注意);空温升至19℃;提高CO2浓度。
11、转潮期:清床后立刻浇水,将覆土层水份补充至85~90%左右,一般情况下第1天可浇1~1.2L/㎡1~2次,后续依覆土层水份而定(一般情况下,不超过3L/㎡);空温18~19℃;(总朝次为4次)12、蒸汽消毒,下料:当采收完四朝次后,使用蒸汽将菇房熏蒸,用高温将杂菌消灭。
⾹菇三级菌种制作的要点我们在进⾏⾹菇⽣产栽培时⾹菇三级菌种的制作成为⾹菇技术当中的重中之重,三级菌⽣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播种的成败,现将三级菌种的制作过程简要叙述如下: ⼀、配料⽐例⽊屑78%、麸⽪8%、稻糠12%,⽯膏1%,多菌灵1%,⽩糖1%,锯沫选择阔叶林树种,以柞⽊、楸⽊、桦树等硬杂⽊的锯沫最好,尽量少⽤、不⽤杨柳椴⽊锯沫。
针叶林树种禁⽤。
⼆、配料制作将锯沫、麸⽪、稻糠、⽯膏,放在光滑⼲净的⽔泥地⾯上(如果没有⽔泥地条件的,⽤砖铺平也可以)四合⼀充分拌匀,再将多菌灵⽩糖放⼊⽔中充分溶解后,加在拌匀的⼲料中,加⽔多少,以⼿捏培养料,指缝间见⽔渗出⽽不滴下为度。
因锯沫⼲、湿度不同,所以加⽔量要因此调整,⼀般加⽔标准桶25桶(1000公⽄)为宜。
但要将料充分拌匀,⼀般拌3—4遍即可。
这时拌好的培养料要把它装⼊33cm×17cm的三级菌袋内,每袋重量2.1—2.2⽄为宜。
装适量后,要⽤⾃⾏车内胎剪成的⽪套扎起来(以26车胎为准),在袋⼝缠3—4圈为宜(也可⽤尼龙绳扎袋⼝)。
⼲料加⽔后,可达到2100⽄左右,可装1000袋,⼀万棒做800袋三级菌即可。
三、消毒灭菌主要利⽤锅炉来蒸制。
料袋装锅时要有⼀定的空隙或者“#”字型排垒在灭菌锅⾥,这样便于空⽓流通,灭菌时不易出现死⾓。
⼀是采⽤⾼压蒸汽灭菌时,料袋必须是聚丙烯塑料袋,加热灭菌随着温度的升⾼,锅内的冷空⽓要放净,当压⼒表指向1.5公⽄/平⽅厘⽶时,维持压⼒2⼩时不变,停⽌加热。
⾃然降温,让压⼒表指针慢慢回落到0位时,先打开放⽓阀,再开锅出锅。
⼆是采⽤常压蒸汽灭菌锅,开始加热升温时,⽕要旺要猛,从⽣⽕到锅内温度达到100℃的时间最好不超过4⼩时,否则会把料蒸酸蒸臭。
当温度到100℃后,要⽤中⽕维持8~10⼩时,中间不能降温,最后⽤旺⽕猛攻⼀会⼉,再停⽕焖⼀夜后出锅。
出锅前先把冷却室或接种室进⾏空间消毒。
以上⼯序注意事项:①配好料后要马上装袋,防⽌时间长失⽔变酸。
双孢菇菌种的培育方法双孢菇是一种优质的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等特点,受到广泛的欢迎。
那么,双孢菇的培育方法是怎样的呢?本文将向大家详细介绍双孢菇菌种的培育方法。
一、基础培养基1.成分按以下比例配置:麦芽葡萄糖培养基(Maltose glucose agar,MGA)20克、琼脂12克、蒸馏水1000毫升,pH值调为5.6。
2.操作步骤将上述三种材料配制好后,按正常的琼脂糖制菌方法进行制菌。
制好的菌放到冰箱中保存,可保存半年之久。
拿出后,要放到室温下解冻,并抹取菌塊进行分生,分生后的菌塊可用于接种。
先将菌丝拿到离心管里加50毫升的蒸馏水内,用高速振荡器振荡10-15分钟,使菌丝充分悬浮在水中。
2.接种将菌丝悬浮液用吸管取出,滴入培养瓶中,然后将接种瓶密封。
放到生长室内的恒温箱内,在温度为24度-27度之间,进行培养,保持接种瓶内空气湿润。
3.白化和菌丝均匀化的操作当菌丝长成菌块时,可采用白化和菌丝均匀化的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
白化就是在原有基础培养基上加入一些白化剂来进行培养,使培养的双孢菇菌株变得白色,并且菌丝增长迅速。
菌丝均匀化也可以使菌丝更快的扩散,增加生产效率。
4.产菌在菌丝均匀化后,将双孢菇菌种进行培养。
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下进行培养,适期收获。
三、营养液培养方法双孢菇菌种的营养液培养方法比较复杂,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步骤。
1.采集菌丝采用青菜、芹菜等种子孵育来采集菌丝。
2.制备菌种将采集到的菌丝接种到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基中,然后在37度左右的恒温箱中进行培养,直至菌株繁殖正常。
3.制备培养基按照以下比例配置菌丝培养基:2g的硝酸铵、0.5g的硫酸镁、0.5g的草酸二钙、15g 的葡萄糖、10mg的硫酸亚铁、5mg的硫酸锰、10mg的硫酸铜、5mg的硫酸锌、1g的磷酸氢二钾和500毫升的蒸馏水。
4.接种和培养将制好的菌种接种到营养液中,然后放到恒温箱中进行培养,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双孢蘑菇如何进行菌种制备?(一)孢子的采收与培养:采集孢子用孢子采集较好、分离对象应选取适于本地区生长的优良品系。
在第一第二潮菇中、选择生长正常、出菇整齐、无病虫害、菇形圆整、白色、盖厚、柄粗的单生感作种菇,采下的种菇切去根部,置无菌箱内,浸入0.1%升汞溶滚中消毒的1分钟,用无菌水冲洗,再用无菌纱布吸干表面水分,然后插入孢子收集器的三角架上,盖上有孔钟罩,置22~24℃下培养。
待培养皿内呈咖啡色时,用无菌水稀释,用无菌注射针管吸取孢子液,在每支PDA培养基试管中滴入1~2滴,置24℃下培养9~12天,可见呈星芒状的菌落长出,即为蘑菇菌丝。
(二)单菌落的挑选:由孢子萌发的菌落,当肉眼可见时即需挑出,移至斜面培养基上,待菌落长到蚕豆大小时进行选择。
蘑菇菌丝有气生型与匍匐型两类。
气生型菌落,选菌丝尖端生长挺直,生长势强,分支清晰,基内菌丝旺盛且长得深的菌落。
挑选出的菌种在20~22摄氏度继续培养,然后分管,待菌丝长到斜面的1/2时,任取两支作高温试验,放35℃下24小时,然后再放回到正常温度下培养,观察菌丝恢复生长情况,以依复生长快、倒伏发黄少的为好。
待菌丝发满试管斜面后即可使用。
在作高温试验的同时,取一部分菌种接人原种瓶中,以培养料转红棕色,菌丝尖端生长挺直粗壮、排列稀疏与清晰、呈扇形生长,长势强,培养料具蘑菇特有的香味者为好。
匍匐型菌落,以白色绒毛状较好。
用作大面积生产的菌种,除在母种、原种中作观察选择外,还必须做出菇鉴定,应选择吃料转色快、穿土性能强、出菇转潮快、产量高、品质优的做菌种。
(三)原种、栽培种的制作:①粪草培养基-麦草菌种:取干麦草25千克、干粪25千克、石膏粉0.5千克,加水适量,进行堆制发酵,晒干备用。
制种时,将发酵过的麦草切成长3厘米左右,取50千克草加石膏0.5千克,水80~90升(含水量65%~68%),充分拌合,就地堆放1~2小时,让水透入料内后即可装瓶。
装瓶时,用锥形木棒在料中央打1个洞直至接近瓶底。
双孢菇生产工艺流程1. 培育菌种:选择高质量的双孢菇菌种进行培养,通常是通过遗传育种或者自然分离获得高产菌种。
培育好的菌种用于接种培养基。
2. 制备培养基:双孢菇的培养基一般由秸秆、麸皮、玉米秸秆等原料混合而成,经过处理后得到适合双孢菇生长的培养基。
3. 接种培养基: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将培育好的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4. 发酵培养:将接种好的培养基进行固态或液态发酵,促进双孢菇的生长和繁殖。
5. 培养条件控制:控制好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气等条件,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6. 收获成品:在双孢菇的生长周期内,定期检查双孢菇的生长情况,当双孢菇成熟时进行收获。
7. 包装和储存:将收获的双孢菇进行清洗、分类和包装,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使其能够长时间保存。
通过以上生产工艺流程,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双孢菇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并为人们提供新鲜、健康的食用菌产品。
双孢菇的生产工艺流程可以分为培育菌种、制备培养基、接种培养基、发酵培养、培养条件控制、收获成品及包装和储存等步骤。
在这些步骤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以确保双孢菇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在培育菌种的阶段,首先需要选择高质量的双孢菇菌种,这一步是整个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优质的菌种不仅能够保证双孢菇生产的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产量和抵抗力。
培养好的菌种用于接种培养基。
制备培养基的过程也非常关键,因为培养基是双孢菇生长的基础和提供养分的来源。
一般来说,双孢菇的培养基由秸秆、麸皮、玉米秸秆等原料混合而成,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得到适合双孢菇生长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质量和配方对双孢菇的生长和产量有着直接影响。
接种培养基是指将培育好的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使菌种有效地扩散并利用培养基中的养分,从而快速生长和繁殖。
在接种之后,需要进行发酵培养,将接种好的培养基进行固态或液态发酵,促进双孢菇的生长和繁殖。
发酵培养的条件和时间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控,以获得理想的发酵效果。
双孢菇生产工艺一步:对原料进行化验主要原料:麦秸、鸡粪、豆粕等。
二步:对原料进行充分浸泡,预湿主要对麦秸、鸡粪通过机械碾压的手段充分预湿。
同鸡粪充分搅拌均匀,为后期闷堆发酵做好充分准备。
三步:闷堆闷堆12—24小时,目的是充分对鸡粪进行发酵,为下一步拌料做准备。
四步:拌料将石膏,尿素,豆粕按所需成分比例搅拌均匀后均匀撒在料堆上搅拌均匀。
五步:一次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75—82摄氏度内。
经过13—15天得发酵腐熟而完成第一次发酵。
首先培养料颜色发酵腐熟后为棕褐色,有极浓的氨水味,有粘干得感觉,含水量70—78%.六步:二次发酵在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发酵。
一般需6—8天时间。
湿度55—60%温度45—48摄氏度。
达到麦草无氨味,质地松软为好。
七步:播种、打菌包选择大型播种机,打包机均匀把菌种播入包内。
包做到有角有边,一般重量25千克,每个包播种量120克左右。
八步:菌包培养一般发菌期为14天,温度控制在22—25摄氏度,湿度应该保持在60—70%.九步:覆土1.土为涵水力强,透气性好的草炭土。
2.用3—5%的甲醛充分进行搅拌。
3.用覆土机均匀上料到菇床,覆土厚度为3—4cm为宜。
十步:出菇温度控制在15.5—16.5℃湿度控制在93%以上,二氧化碳含量1500毫克/升。
十一步:采摘采摘前两天应该停止浇水。
采收应分级装箱,共分为三级。
A1:4cm以上.A2:4—3.5cm.A3:3.5—2cm.采收方法:用手握住菇盖朝一个方向转动双孢菇再向上把菇提出来。
双孢蘑菇菌种制作农事当前,上海地区秋季双孢蘑菇的原种、栽培种的制备工作已经开始了,菌种生产单位应注意以下各个方面:1.母种方面,必须引自有菌种生产资质的单位,且引进的母种已进行出菇试验并能成功出菇。
2.原辅料方面,投入使用的原辅料必须无霉变、无结块、无虫蛀现象。
需要堆置的棉籽壳、牛粪等应按要求进行堆置、发酵,如牛粪,可堆置发酵后晒干备用。
3.配料、拌料、装瓶方面,①原辅料配比应适宜,牛粪需预湿后拌入,防止干心;②混合培养料的水分应控制在55%左右,过干,菌丝稀疏无力,过湿,瓶底易积水,菌丝吃料缓慢;③人工安排应合理,拌料、装瓶的速度要快,装瓶结束应及时灭菌,防止培养料在灭菌前发生酸败,影响菌丝吃料。
4.灭菌方面,采用高压灭菌的应确保压力不低于0.13MPa,保持2小时;采用常压灭菌的应确保温度达100℃,保持时间8小时。
以上灭菌前提是保温保压之前应排除锅内冷空气,锅体内的蒸汽孔不堵塞,各部位蒸汽流通良好,灭菌锅的压力表应定期送检,以确保灭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5.冷却方面,灭菌结束后,应先小开锅门,利用余热烘干棉塞,然后将料瓶搬入预先消毒好的环境中冷却,防止带菌冷空气倒吸造成料瓶污染。
6.接种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严格进行母种、原种的挑选,对菌丝形态可疑的菌种应摒弃不用;②选择适宜菌龄的菌种作为种源,母种菌丝满管后一周内使用完毕,原种菌丝满瓶后2周内使用完毕(种源菌丝满管或满瓶后置于5~10℃暂存);③备用种源、接种环境、接种工器具、接种手应严格消毒;④接种时发现湿的棉花塞应严格进行更换(新的棉花塞与料包一起灭菌备用),这是预防菌种在培养过程中发生链孢霉的最有效措施。
7.菌种培养方面,做好以下几点:①培养室排放的菌种应做好标识,包括接种日期、数量、名称等,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②培养室应避光、干燥、恒温,对安装控温设施的应注意用电安全;③应定期进行培养室的消毒,尤其是目前处于梅雨季节,应更加注意菌种场环境卫生的控制,以确保菌种的质量;④菌丝封面后应及时检查菌种的杂菌污染情况,对污染的菌种一定要及时挑出并远离菌种场处理,特别是链孢霉污染的菌种应用尼龙袋套住,防止杂菌孢子到处弥漫。
食用菌二级菌种和三级菌种培养基配制的工艺流程资料艾特贸易网手机版1.称料按照培养料配方准确将所需原料分别称取,并对不同原料按照不同方法进行预处理。
如使用稻草为原料,则先将稻草切成小段并且水中浸泡使其充分吸收水分后使用。
2.拌料对于难溶性物质,如麸皮、米糠、玉米粉、豆饼粉、石膏、碳酸钙、过磷酸钙等应在加水前和主料干拌均匀;对于易溶性化合物如蔗糖、红糖、尿素、硫酸镁、KH2PO4等应先化在水盆中溶化成为母液,然后按照比例随水拌入料内。
拌料用水常采用河水、井水或自来水。
培养料的含水量依原料种类和物理性状、菇类的生物学特性而定,其变动幅度一般在45%~65%之间,通常在55%~62%以内。
因为制种时,菌丝体是在瓶内发育的,通气差,水分不易蒸发。
如果培养料过湿,则菌丝向下延伸慢,菌丝少,且易衰老。
一般来说,二级菌种的培养料含水量比三级菌种培养料含水量还要偏少些,可延缓菌种衰老。
拌匀后将料堆积起来,一般闷30~60min,使培养料吃透水分。
培养料内不能含有干料块,以免出现“夹心料”,“夹心料”在灭菌时容易造成“死角”,导致接种后杂菌污染。
3.调节酸碱度多数食用菌适宜在偏酸的环境中生长,一般最适pH为5~6.5。
配制培养料时,pH往住调高1.5左右,若不合适时,可用5%的过磷酸钙或5%石灰水调至合适。
因为培养料配好后,在灭菌的过程中会使pH降低;此外,在菌丝的生长过程中,菌丝会产生一些酸性物质造成培养料pH下降,如乙酸、柠檬酸、草酸等。
因此,培养料的pH应该适当调高。
二级菌种和三级菌种的很多培养料中都添加石灰、石膏等成分,也能够有效地抑制pH的下降,保持其偏酸性环境。
4.分装培养料培养料拌好后要迅速分装入特定的二级菌种和三级菌种瓶(袋)内,以免料堆放置时间过长,造成酸败。
装料前,必须把空瓶清洗干净,并倒出瓶内水分。
装瓶时,一手持瓶一手填料,装料时,先装到瓶高的2/3处,再用手握瓶口并轻轻敲打瓶底使瓶内培养料下沉压实。
双孢菇三级菌种生产培育双孢菇三级菌种多以麦粒为原料,在实际生产中发现污染率较高,或出现异常现象,究其原因,就是菌种生产操作的不规范所致。
现提出具体规范操作技术,供菇农朋友参考。
1.原料处理:牛粪破碎处理后过筛,按1∶1.2加水拌匀,堆积发酵,每天翻堆一次,约20天左右,牛粪粉变为pH值8~92.3.4.用5001厘5.取出料瓶,移入冷却室或接种室,室内提前3天清理干净,并喷洒百病傻溶液,料瓶降温至30℃时即可接种。
6.接种操作:室内喷洒一遍赛百09溶液后,将原种用75%酒精擦洗一次,打开接种净化机,10分钟后即可开始接种操作。
每瓶(500毫升)原种可接40瓶以上。
7.发菌培养:培养室(棚)提前清理卫生,地面灌水,地毯式喷洒百病傻溶液,密闭2天后,地面撒施石灰粉,即可将接种后的菌种移入。
发菌期间,尽量控制培养室温度在25℃左右,不超过28℃,安装水温空调的最低可降至22℃左右,一般农户不具备条件,可采用土法降温:发菌棚内地面上用砖码起20厘米高,铺上新塑料膜,将菌种瓶立式排入,灌入地下水,每天换水1~2次,即可使菌瓶内保持25℃以下。
每3天左右喷洒一次药物以作预防,可采用百病傻与赛百09交替施用;发现有菇蚊类成虫时,随即喷施高效氯氰菊酯予以杀灭。
8.9.10.高温条件下培养的菌种,播种后不易吃料,发菌慢。
八、收,即分批采收。
当子实体长至七成熟、菌盖尚紧包菌柄时采摘质量好、产量高。
采收过晚,子实体易自溶,失去商品价值。
采收后,要及时销售或加工(鸡腿菇一般采收后两天就张开伞,不及时处理会失去商品价值),并清理畦面,勿留残菇和老化菌根,每天向畦面喷“保持水”,保持土壤湿润,并盖拱棚以利保湿、养菌。
直至下茬菇出现,一般可采收4~5茬。
二、三级菌种制作技术二、三级菌种营养条件相同,制作方法一致,所不同的是二级菌种(原种)是由一级菌种(母种)扩大培养来的,而三级菌种(栽培种)是由二级菌种扩大培养来的。
因此,相同内容一起介绍。
二、三级菌种生产的工艺流程为:配料(配制培养基)→装瓶(栽培种可以用塑料袋) →灭菌→接种→培养一、二、三级菌种培养基的配制(一)二、三级菌种培养基配制原则1.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
2.营养物质间配制的比例要恰当。
3.选择经济实用、来源广泛的原料。
4.适宜的pH值和含水量。
(二)二、三级菌种培养基常用的配方1.木屑培养基:阔叶树木屑78%,麸皮(或米糠)20%,蔗糖1%,石膏粉1%。
这是常见的木屑培养基配方。
适于制作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滑菇、灵芝、猴头菇等多种木腐型菌种。
2.棉籽壳培养基:棉籽壳78%,麸皮(或米糠) 20%,蔗糖1%,石膏粉1%。
适用于制作金针菇、平菇、凤尾菇、草菇、银耳、黑木耳、猴头菇等菌种。
注:其它配方参见课本。
(三)二、三级菌种培养基配制的具体方法及步骤1.称料:先称主料,再称辅料2.拌料:(1)将不溶性主料和辅料拌匀。
(2)将可溶性辅料加水制成母液,用时稀释。
(3)二者混合均匀,堆放片刻,使其吸足水分。
(4)检查含水量(手测法、称重法)3.调节pH值:因灭菌和代谢酸会使pH值下降,故灭菌前应将pH值比指定要求调高1左右。
pH值测定方法:用pH试纸测定并用1%的石灰水上清液或1%过磷酸钙澄清液调节。
4.分装培养料:分装容器:750ml菌种瓶,500ml罐头瓶,菌种袋分装要求:上紧下松,外紧内松,中间一个洞(直径 1~1.5cm)5. 清洁(洗或擦)瓶、袋外壁。
6.封口:菌种瓶用二层报纸或一层牛皮纸外加一层薄膜封口;菌种袋用袋口环套封口。
二、二、三级菌种培养基的灭菌1.灭菌方法及要求高压蒸汽灭菌:压力1.5kg/cm3,温度126~128℃,时间1~1.5h(谷粒和经过堆制发酵的粪草培养基应达到2~2.5h)。
简述三级菌种的制作流程三级菌种的制作流程可有趣啦,就像一场小小的微生物冒险呢。
一、准备工作。
咱们得先把材料准备齐全呀。
需要有合适的基质,就像微生物的小床一样。
这个基质可以是麦粒呀、木屑之类的。
麦粒要选那种饱满的,就像挑小胖子麦粒似的,它们营养丰富,能让微生物吃得饱饱的。
木屑呢,要新鲜的,可不能是那种受潮发霉的哦,不然微生物会很不开心的。
然后还有装基质的容器,像小瓶子或者小袋子都可以。
当然啦,也不能少了接种的工具,比如接种针之类的,这可是把微生物种子种到基质里的重要家伙。
另外,还得有个干净卫生的环境,就像给微生物盖个小城堡,要把制作的地方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细菌灰尘啥的都不能有太多,不然会打扰到微生物的生活的。
二、基质处理。
麦粒要先泡一泡,就像给它们洗个舒服的澡。
泡的时间可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大概几个小时就好,让它们吸饱水。
然后要煮一煮,煮到麦粒变得软软的,但是又不能太烂,这就很考验功夫啦。
煮好之后还要沥干水分,就像把麦粒从水里捞出来擦干身子。
木屑呢,要是太粗了就得粉碎一下,让它变得细细的,这样微生物住起来才舒服。
处理好的基质还要加点营养物质,就像给微生物加餐一样,可以加些石膏粉之类的,能让它们长得更壮实。
三、灭菌。
这一步可重要啦。
要把装有基质的容器放到灭菌锅里,就像把微生物的小床放进大蒸锅里一样。
然后高温灭菌,这个温度要足够高,时间也要足够长,把那些杂菌都统统消灭掉。
就好像是在给微生物的小世界来一场大扫除,只留下干净的空间给我们想要的菌种。
灭菌完了之后,可不能马上打开,要让它慢慢降温,就像让刚蒸完桑拿的小容器冷静一下。
四、接种。
等基质冷却好了,就可以接种啦。
把我们的二级菌种像宝贝一样小心翼翼地接到基质上。
用接种针挑一点点二级菌种,轻轻地放到基质里,就像把小种子种到土里一样。
这个过程要快,而且要在很干净的环境里进行,不然那些杂菌又会趁机跑进来捣乱了。
五、培养。
接种好之后,就要把这些小容器放到合适的地方去培养啦。
双孢菇三级菌种生产
培育双孢菇三级菌种多以麦粒为原料,在实际生产中发现污染率较高,或出现异常现象,究其原因,就是菌种生产操作的不规范所致。
现提出具体规范操作技术,供菇农朋友参考。
1.原料处理:牛粪破碎处理后过筛,按1∶加水拌匀,堆积发酵,每天翻堆一次,约20天左右,牛粪粉变为褐色、具有正常发酵草料的清香气味,晒干备用。
无受潮的小麦,充分泡透后捞出,适当遮阴、通风,发现表皮发干时,轻喷细雾湿润,24小时后即可发芽,待麦芽长至1~2厘米时,即可使用。
如果有虫蛀麦粒,也可使用,但虫蛀后的麦粒有孔洞,淀粉易流出,所以,必须多清洗几遍;然后倒入pH值8~9的石灰水中,浸泡6小时后煮20分钟左右,至麦粒无白心时,捞出麦粒,冷水冲洗后即可。
2.基本配方:麦粒(以干品计)100公斤、牛粪粉30公斤、石膏粉1公斤、碳酸钙公斤。
3.基质混合:将麦粒与牛粪粉按1∶比例混合,并同时拌入其他辅料,注意使牛粪全部粘附到麦粒上,水分不足时适量喷水。
剩余牛粪粉待用。
4.装瓶操作:一般小批量生产多不采用标准瓶,而利用酒瓶、葡萄糖玻璃瓶等,装瓶灭菌。
为降低生产成本,可用500毫升输液瓶。
先装一把牛粪粉在瓶底,约1~厘米厚,再装麦粒,装瓶时稍蹾瓶,使麦粒至瓶肩以下1厘米处,然后,再装入1~2把牛粪粉,并用“L”形工具将之摊平、压实,之后塞入棉塞。
5.灭菌冷却:采用高压灭菌方法,压力维持在兆帕,保持2~小时。
灭菌结束后,压力下降至零后,可取出料瓶,移入冷却室或接种室,室内提前3天清理干净,并喷洒百病傻溶液,料瓶降温至30℃时即可接种。
6.接种操作:室内喷洒一遍赛百09溶液后,将原种用75%酒精擦洗一次,打开接种净化机,10分钟后即可开始接种操作。
每瓶(500毫升)原种可接40瓶以上。
7.发菌培养:培养室(棚)提前清理卫生,地面灌水,地毯式喷洒百病傻溶液,密闭2天后,地面撒施石灰粉,即可将接种后的菌种移入。
发菌期间,尽量控制培养室温度在25℃左右,不超过28℃,安装水温空调的最低可降至22℃左右,一般农户不具备条件,可采用土法降温:发菌棚内地面上用砖码起20厘米高,铺上新塑料膜,将菌种瓶立式排入,灌入地下水,每天换水1~2次,即可使菌瓶内保持25℃以下。
每3天左右喷洒一次药物以作预防,可采用百病傻与赛百09交替施用;发现有菇蚊类成虫时,随即喷施高效氯氰菊酯予以杀灭。
8.剔杂处理:接种后第三天,即开始检查剔杂,发现任何非双孢菇菌丝的菌瓶,随即移出室外,有链孢霉菌污染的,应用方便袋从上往下套住菌瓶,慢慢移出。
对一般杂菌的污染,可喷施药物后将料倒出,晒干后再次利用;对链孢霉菌污染,应远离培养室倒料,并予焚烧或深埋,空瓶用70℃以上热水烫杀,洗净后再用。
9.暂时保存:约经35~45天,菌种完成发菌,暂时不用的菌种,应予低温存放,一般保持2℃~4℃条件即可。
10.质量检验:双孢菇的菌丝浓白、清晰,生长有力,呈扇形生长,绒毛状菌丝多、整齐,气生菌丝洁白;现在采用最多的“2796”属半气生型品种,其菌丝旺盛、一致;没有黄白色厚菌被;菌丝浓白粗壮,遇高温时微黄、可出现少量束状菌丝,上下均匀一致。
瓶内菌丝生长不健壮、呈散乱状态,或有“退菌”、断菌”现象,料转色、结块或干缩,出现白色、浅黄色圆形块状物或不规则暗斑,有杂菌和螨类滋生,无蘑菇香味,具漂白粉或腥臭味等,均为不合格菌种。
若菌丝呈淡黄白色,且菌丝萎缩,生长无力,或生长中就有菌被形成,则为培养基较湿或较老的菌种;菌种瓶内上部菌丝收缩变干,下部菌丝生长尚好,为培养
基过干,培养温度过高;如果生长不均匀,表明麦粒浸泡和预煮时间不够;若生长中菌丝渐变黄,表明培养温度过高;若菌种瓶内上方出现很厚的菌被,是生产性能差或生理性状老化的菌种,不宜使用。
一直在高温条件下培养的菌种,播种后不易吃料,发菌慢。
八、收,即分批采收。
当子实体长至七成熟、菌盖尚紧包菌柄时采摘质量好、产量高。
采收过晚,子实体易自溶,失去商品价值。
采收后,要及时销售或加工(鸡腿菇一般采收后两天就张开伞,不及时处理会失去商品价值),并清理畦面,勿留残菇和老化菌根,每天向畦面喷“保持水”,保持土壤湿润,并盖拱棚以利保湿、养菌。
直至下茬菇出现,一般可采收4~5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