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陈维崧诗词(宜兴)三
- 格式:doc
- 大小:37.74 KB
- 文档页数:46
AbstractChen Weisong, a famous writer from the beginning years of Qing Dynasty. He was literary talented and famous when he was young, an d was honoured as ‘the big three of the beginning years of Qing Dynasty’ with Zhu Yinzun and Nalan Xingde. His works, especially the ci poetry, were well-known by the world. He was the suzerain of Yangxian School, and had far-reaching influence in ci-circle in the Qing Dynasty. Regrettably, the scholars pay much attention on his ci poetry and article, but they ignore his poetry, and has less research production which mismathches his splendid creation. In this paper, the poetry of Chen Weisong is our study object. We discuss the poetical thoughts, creation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from multiple angles, combing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makes a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 poetical thoughts of Chen Weisong. We try to form the the poetry of Chen Weisong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source of the poetry of Chen Weisong, the analysis on the ‘the poetry expresses true thinking and feeling ’, the exploration on the notion of ‘loud and clear syllable and misty circumstances’. In the second part, we analyze the categorization from its content. His poems, which contains the scope rise and fall, the sufferings of the flower and sad history, the experience of travelling among the splendid landscape and the experience of grief , have multiplical themes and abundant contents. These poems write down the image of the poet's life experience and feeling,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poet's life history and JEERO. According to the J-Teisai, we discuss the artistic style and figurative language of his poems. His poems have different style according to its J-Teisai. His classical poems are liquid and fluent; his octaves are depressed cadent, bleak-styled; His Qijue is mournful but flowery, and very fluent and implicit; His Wujue is pure and fresh, simple and elegant, floridity and agility, which has heartshaking artistic infectivity.Keywords: Chen Weisong; Poetic Thoughts; Poems; Poetical styl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绪论陈维崧研究综述 (1)0.1研究现状 (1)0.1.1家世生平研究 (1)0.1.2词研究 (1)0.1.3骈文研究 (4)0.1.4诗研究 (4)0.2诗歌创作状况 (5)0.3本文研究方法 (5)第1章陈维崧的诗学渊源与诗学思想 (6)1.1陈维崧诗学渊源 (6)1.1.1 陈维崧与吴应箕 (6)1.1.2 陈维崧与吴伟业 (10)1.1.3 陈维崧与陈子龙、李雯 (13)1.2 诗学思想 (16)1.2.1 承渊云间取法盛唐 (16)1.2.2 复古中求创新:音节圆亮境地缥缈 (19)1.2.3 诗言心声诗言真情 (20)第2章陈维崧的诗歌内容 (22)2.1 怆怀故国寄寓兴亡之感 (22)2.2 关心民瘼表现民生疾苦 (25)2.3 感伤身世抒发漂泊之情 (28)2.4 历游山水描绘自然风光 (31)2.5 悲伤哀悼道尽伤逝之痛 (33)第3章陈维崧诗歌的艺术风格 (37)3.1 古体诗:婉转流畅风华典赡 (37)3.2 七律:沉郁顿挫格调苍老 (38)3.3 七绝:哀艳流逸含蓄蕴藉 (41)3.4 五绝:清新淡雅鲜丽活泼 (42)附录:陈维崧诗歌的叠字艺术 (45)结语 (48)参考文献 (48)致谢 (50)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0)绪论陈维崧研究综述陈维崧(1625- 1682),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
赞美宜兴的诗句精选赞美宜兴的诗句精选(第一首)东隔具区把苏眺,西接溧阳将宁望。
南抵长兴同德倚,北邻常州与武傍。
一滆中嵌兴荆邑,三氿两依成臂膀。
旧称荆邑与阳羡,今誉陶都以画廊。
山清水秀吉祥地,人杰地灵福寿乡。
梁祝化蝶留温婉,园林筑城填风光。
书画之市驰四海,教授故里惊三江。
“双子星座”史家弟,“一街双星”蒋儿郎。
文化历史陶中孕,生态旅游茶里航。
散卷洞中穿四季,幸福感里掩飞霜。
龙背山上幽落径,翠竹海上思解缰。
陶祖圣境人起敬,山水园林梦流芳。
张公灵谷存仙境,团氿玉女胜天堂。
陶博馆中迎唐宋,大觉寺前遣心殇。
俯瞰龙池怨无迹,细稽宜园雅有娘。
周王庙里心胸拓,紫砂壶上智慧藏。
偷得竹海千里浪,漾起玉女三尺妆。
茶歌茗岭越女笑,香颂葡萄情丝长。
紫砂泡情香落笔,绿茶沁心月明冈。
城依山水诗为酒,人在园林词作裳。
溪水邀月吟有道,鸿影遍城行无疆。
河流密布鱼虾乐,水网纵横灌溉忙。
渎上西瓜甜入靥,张渚竹筷美飘洋。
和桥豆腐难出梦,徐舍酥糖易进囊。
才别太湖银鱼美,又逢宜兴三珍香。
瘦身不祛猪婆肉,思古常及太平王。
官林太华杨巷达,高圣诒亭万石强。
周铁芳桥新庄富,丁蜀湖父新街昌。
高铁驰宜载好景,环科鼓劲谱新章。
和谐陶都陶富裕。
奋进宜兴宜四方。
(第二首)造化钟神秀,天地赋画境。
江南灵秀地,屈指属宜兴。
名由荆溪阳羡演化,地偕太湖龙池呈雄。
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位于沪宁杭三角之中。
林壑优美,沃野千里;山河壮丽,良田万顷;气候温和,雨量充盈;鱼米之乡,物产繁盛;此江南水乡之共性。
然其独秀江南者,乃有茶之绿洲、陶之古都、竹之海洋、洞之世界也。
天目余脉,水秀山青,岭起峦伏,生态环境优越;雨滋露润,月华日精,天惠灵芹滋生。
三国舜茶四海闻名,隋唐贡茶九州称雄。
梯田层层,密密匝匝;园圃处处,郁郁葱葱;茶树畦畦,蓬蓬勃勃;凝翠茵茵,坡坡岭岭;故有绿洲之称也。
迷恋斯茶,陆鸿渐慧眼举荐;赞美其珍,白居易挥洒激情;酷爱其茗,杜牧之秉笔吟咏;钟情其韵,苏东坡买田卜居;感叹其物,欧阳修欣然题诵。
教学资料范本【新版】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附参考答案)★、知识梳理★、知识积累:★、高考方向略.。
见学案★规律探寻一、读懂咏物诗的方法1、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2、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3、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1、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__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__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2)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____,后者指______ .。
(3)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______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_______1、诗人简介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
出身微贱,早年连败文场.。
因适逢黄巢起义,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隐居庐山十年.。
后以诗取悦朱温,使朱温为其通关节于礼部,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后又经朱温荐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
他的诗歌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多以诗歌来反映民生疾苦.。
2、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
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
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3、主旨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穷困潦倒.。
一、清人骈文尊体意识的提出有清一代,骈文取得了巨大成就。
钱锺书云“骈文入清而大盛,超宋迈唐”①,这表现在清人骈文理论与创作两方面。
骈文批评的演进,由《文心雕龙·丽辞》中的不自觉到宋代王铚《四六话》、谢伋《四六谈麈》、杨渊道《云庄四六余话》、王应麟《辞学指南》等对骈文自觉批评,再到清代孙梅《四六丛话》集骈文批评之大成,以及孙德谦《六朝丽指》、钱基博《骈文通义》等继承与发展,前人对骈文的认知与批评可谓层层推进,并于《四六丛话》那里臻于巅峰②。
清人骈文创作,可分为初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清初骈文以陈维崧、吴绮、章藻功为三大家,又以陈维崧为最。
陈氏身体力行,步追六朝骈体,大量创作骈文,但开风气,一洗宋四六之弊,正是“新桐初引”。
清中期(嘉道时期)骈文号称复兴,骈文名家辈出,以《八家四六文钞》所录袁枚、邵齐焘、刘星炜、孔广森、吴锡麟、曾燠、孙星衍、洪亮吉八人及未录的彭兆荪、胡天游、汪中等三人为最,有“国朝骈体正宗”之称③。
诸大家之中,时至今日,影响最大者,当属汪中与洪亮吉二人而已。
洪亮吉乃常州学派之中坚,意在沟通骈散,行文中奇偶并行,明白可读;汪中为扬州“《文选》派”代表人物,宗《文选》,取法六朝,颇可于其骈文作品中体味。
清后期有王先谦辑评《十家四六文钞》,选列刘开、董基诚、董佑诚、方履、梅曾亮、傅桐、周寿昌、王闿运、赵铭、李慈铭等十人,时称清末骈文十大家,其中以王闿运为最。
后期因阳湖派的兴起及桐城派、骈文派论争的消歇,在骈文创作上已然走上了调和之路。
可以看出,在清代前、中期的骈文创作以及在《四六丛话》④的理论构建中,都有着明显的尊体意识,即以六朝骈文品格为上⑤。
张之洞《国朝著述诸家姓名总略》中“骈体文家”便指出:“国朝工此体者甚多,兹约举体格高而尤著者,胡天游、邵、汪、洪为最。
”[1]1093并进而阐发:“诸家流别不一,有汉魏体、有晋宋体、有齐梁至初唐体。
然亦间有出入,不复分列。
至中晚唐体、北宋体,各有独至之处,特诸家无崇尚之者。
豪放派十大词人一、词中之龙:辛弃疾名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后世评价: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刘克庄)【上榜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二、旷世奇才:苏轼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后世评价: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刘辰翁)【上榜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南宋初“词坛双璧”之一:张孝祥名句: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时举家迁居芜湖。
清代诗文流派:阳羡派1.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
如《点绛唇》上片奇幻小想象,下片在上片营造的气势上以今怀古,透露出作者悲凉慷慨的心境。
2.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
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等。
浙西派1.清代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等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
这种观点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词风醇雅清丽。
2.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
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的等及他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3.厉鹗继承了以朱彝尊为的主张,认为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的清婉秀丽词风胜过以辛弃疾为代表的慷慨豪放词风。
与朱彝尊所不同的是,他的词中孤寂冷峭的情调更为突出。
常州派1.乾嘉时期,以朴学为代表的求实风气笼罩了整个社会,文学领域的重实倾向也成为这个时期审美的重要价值取向,受到此风气影响,这时期的词坛中注重质实的风格取代了清初词坛的感伤和激情风格。
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崛起,便是这种差异的表现。
2.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传统,强调寄托比兴,主要还是表现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他所提出的恢复**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
他的词气势雄健,风格俊逸。
词风较为质实,但其内容范围仍然比较狭窄。
桐城派1.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
2.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3.方苞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
刘大櫆是方苞的弟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姚鼐对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融合和总结,使之更加具体化。
《陈迦陵全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陈迦陵全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又称《湖海楼诗文全集》。
豪放派诗人是谁词中之龙:辛弃疾名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后世评价: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刘克庄)【上榜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旷世奇才:苏轼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后世评价: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刘辰翁)【上榜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坛双璧”之一:张孝祥名句: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时举家迁居芜湖。
清·陈维崧诗词(宜兴)三河传① 五色莺粟晓莺无赖,也把啼痕,花间沾洒。
几丝绒线,东风分派,暗将浓淡配。
绣匀白白红红态,黄和黛。
野圃层层界。
朝来小摘帘外,趁他微雨卖。
①作者自注:第一体。
河传煨芋黄茅新盖,土锉温趖,霜檐低矮。
撩人几阵,芋香无赖,送来篱落外。
凝脂沃雪融仙瀣,馀甘在。
塞上酥堪赛。
黄粱未熟休待,饱迎朝旭晒。
(桓某按:以物拟人常见,以物之性拟人常见。
此以芋香拟人。
)河传① 豆荚陇上,晓莺低唱。
豆荚初娇,小姬一色绿裙腰。
迢迢幂野桥。
悲歌杨恽家居久,三杯后、惯种南山豆。
豆花棚下月毵毵,溪南闲寻渔叟谈。
①作者自注:第二体。
秋夜雨本意小楼细袅愁丝绿,和烟扶上庭竹。
飞来檐瓦响,都泻作、奔浑秋瀑。
雨肥越显孤灯,展夜衾欲睡难熟。
别院弦柱促,正滚入、淋铃哀曲。
(桓某按:展夜衾后疑有停顿。
)醉红妆立春前一夕寄畅园小饮,时有柳姬翩何在座,同园次赋残年屈指不盈旬,晚峰愁,翠黛颦。
玉杯饯腊漾红鳞,风动处,酒微皴。
柳条偷报隔宵春,歌宛转,态横陈。
来早春休园内讨,鸳帐底,有春人。
玉团儿初冬写怀西风吹老清秋节,迸寒空、萧萧老铁。
几片疏砧,数行落雁,一城枫叶。
斜阳雨后明还灭,映千年、断碑残碣。
太息何为,有杯休放,逢花须折。
探春令庚戌元夜去年客里度元宵,人正恹恹病。
捻偃师、廨后黄梅嗅,想洛下、春灯盛。
今年准拟酬春兴,奈阴晴难定。
拥香篝仍剔,残灯半盏,似去年心性。
探春令咏窗外杏花①崇仁宅靠善和坊,旧雕阑都坏。
问玉楼、人醉今何处,只一树、花不在。
红香笼帽归鞭快,更何人能戴。
到如今和了,满城微雨,频上街头卖。
①作者自注:系叔祖殿元公旧宅。
探春令试灯夜对雪六街料理做元宵,奈雪儿偏下。
小鹦哥、隔着秋千架,将六出、花轻骂。
满城何处寻罗帕,掩重门睡罢。
想年时多少,画桥深巷,一片红灯挂。
南柯子蝶庵花下,送苏生仲补游京师①带醉翻楸局,佯憨恼绮筵。
笑他柯烂不知年。
输尔才拈红子,便通仙。
挟瑟龙池上,鸣鞭凤阙前。
妙龄绝艺有人怜。
可忆江南,分手落花天。
①作者自注:生善奕。
南柯子席上赠让侯。
时客有语及蒋大鸿者,因并忆之菊瘦人回棹,橙香客砑筝。
相逢曾在凤凰城。
记尔飞扬跋扈,旧时名。
①萍梗成遗叟,嶒嵘任老兵。
停杯忽忆杜陵生。
今夜一钩,新月若为情。
①作者自注:谓让侯。
南柯子午睡磁枕摇新竹,藤床荫瘦桐。
人间亦有广寒宫。
半亩荷亭,几阵藕丝风。
簟滑凉于水,帱虚翠若空。
花阴得失闹鸡虫。
觉后掀髯,一笑夕阳红。
迎春乐本意四首东儿似水裙儿复。
斜绾着、黄金犊。
趁嫩晴、半醉谁拘束。
穿遍了、闲坊曲。
鬓軃绣幡簪百福。
早暗里、品红裁绿。
方胜踠银娥,春已在、钗头簇。
呵梨领子蝤蛴项。
都倚在、斜桥望。
指春竿、百尺随风漾。
早一对、春人上。
队队勾芒笼彩仗。
狂煞了、六街鞋(左革右两)。
尽道打春归,银蜡底、家家唱。
韭黄溲就牢丸巧。
红酥滑、银匙搅。
正内家、恰斗樱桃小。
争觅取、金盘咬。
从此春城春未了。
有无数、春花春鸟。
扑蝶与听莺,且次第、将春讨。
①①作者自注:立春日啖春饼,谓之咬春。
立春后出游,为讨春。
春衣围定春来路。
花似海、香成雾。
嘱今年、春到春休去。
拚一世、和他住。
嘱罢东皇心暗许。
向鬓影、盈盈低语。
来岁杜鹃声,谁听恁、催春暮。
忆馀杭东皋客舍待毛亦史不至一树梅花千顷碧,耐尽春寒眠不得。
闲愁如雨雨如愁,点点在心头。
飘零心事谁知道,又是天涯寒食到。
春江尽处是娄江,目断水云乡。
醉花阴重阳和漱玉韵满院黄花筥白昼,丝雨筛铜兽。
今夜是重阳,不卷珍珠,阵阵西风透。
一从秋怨关心后,泪黦轻罗袖。
生怕小楼寒,慢去登高,坐到跂烟瘦。
(桓某按:筥,盛也,比喻而以生僻字出之,亦迦陵新意。
)醉花阴至吴门,喜晤澹心、园次、展成、既庭、石叶诸君,感旧有作昔年相见皋桥下,总是清狂者。
惜别泰娘家,泪黦胭脂,冰了鲛绡帕。
如今渔火枫桥夜,照沈腰堪把。
黄叶似情人,也爱飘零,不肯归来也。
醉花阴初秋,刘笃甫以词招饮,次韵奉酬簟纹柳浪相零乱,浅立烟廊畔。
徙倚早凉天,斗茗捶琴,短帻由他岸。
南华手注才逾半,听得提壶唤。
一醉莫思乡,只恐江东,莼脍招张翰。
醉花阴夏日小有堂中,看邱近夫、朱致一、叶九来诸子投壶满院松风鸣瓦铫,碧净苔阶好。
乔木翳新蝉,水槛闲凭,又贴荷钱小。
人间万事何时了,无计除烦恼。
激矢跃莲花,出手成骁,暂博天公笑。
醉花阴扑萤齐纨似粉谁新砑,爱把潭香惹。
金屋夜无人,熠耀初流,笑觅轻罗打。
迎凉不是闲贪耍,指定花阴骂。
千古好雷塘,总是伊家,做出兴亡话。
红窗睡冬夜花影枝枝墙上界,晴月把、小红楼晒。
三更巷口西风大,惹(左犭右呙)儿寒吠。
轻薄杨花心性改。
知何处、酒旗戏鼓,轻狂难耐。
薰笼银鸭,却恹恹长在。
红窗睡咏樱桃花一树垂垂摇绣幌,光映得、小楼都绛。
无风谁触花枝响,堕繁红两两。
细雨似闻莺细讲。
香阶下、美人休折,让花全放。
待他成颗,斗白家唇样。
河传① 新茗谷雨娇女,微遵绿崦,轻携翠嫭。
拍茶初,樱笋厨。
一缕,夜涛煎雪乳。
酒恶愁将绣衾涴。
龙团破、顿觉春酲妥。
藉庭莎,啜茗柯。
罗罗!北窗幽兴多。
①作者自注:第三体。
河传① 黄蔷薇樱桃已谢,牡丹开罢,蔷薇满榭。
夕阳慢慢一架,低亚。
檀痕污粉帕。
黄鹂一色枝头骂,朦胧怕、谁迸金丸打?画廊东、绣花丛,芳绒。
施朱近也慵。
①作者自注:第四体。
河传① 紫蛱蝶花低軃墙阴,微晕帘罅,露濯烟梳。
满园姹紫趁晴铺。
萦纡,傍裙裾。
玉娥扑遍花间路。
谁飞去、纨扇今番误。
有时粉翅凝花须,轻扶。
问伊,如不如?①作者自注:第五体。
河传① 虞美人花楚歌四面,战旗一片,岁岁江东。
此花渍透,还是垓下重曈,旧啼红。
刘郎原庙空千古,咸阳树。
银雁飞何处?英雄儿女,谁怜总付东流。
野花愁。
①作者自注:第六体。
怨王孙咏观音柳①小卉清绮,笼窗拂水。
柳宿垣中,河阳县里。
春絮枉自夭邪,不成花。
烟姿露叶依然袅,腰逾小。
添得花枝好。
莫抛隋苑,好向水月金瓶,听潮音。
①作者自注:一名花柳,争春弱穗垂丝,花作浅绛色。
(桓某按:注疑为“一名花柳争春,弱穗垂丝”。
)怨王孙立春戏柬园次,时夜有柳校书在寓柳色如此,住为佳耳。
未到飘绵,已经蘸水。
隔巷赵女弹筝,没心情。
①博山熏够沉香火,衫儿亸。
微觉东风大。
麝衾梦醒,惊问还是寒宵,是春朝?①作者自注:巷有赵姬,亦园次所欢。
征招调中腔冰雪兼旬,试灯前一夕,始有春意是谁错料春光黠,费几许、东皇周折。
昨始绣完半丝儿,觉暖红、上双颊。
雏暄嫩煦增妍悦,似乍嫁新娘生怯。
小糁树边一些春,已渐滑、小禽舌。
(桓某按:似乍嫁后疑有停顿。
)雨中花雨中看桃花丝丝春雨催侬去,依依人、柳留侬住。
住也无聊,去还有恨,去住浑无据。
今岁桃花千百树,去年人面应非故。
万点胭脂,一行清泪,总是消魂处。
雨中花雨窗咏梅,和南耕作连日春工寒勒住,绣不满、枝头娇髻。
一点胭脂,半廊香雪,开在无人处。
漫倚画檐垂玉箸,我含泪、细为花诉。
四海青衫,六宫红粉,几阵风和雨。
雨中花咏薰笼一架红篝凉似水,相偎靠、玲珑莫比。
斑竹无尘,疏篁偏瘦,小鸭中间睡。
纵向彤奁多转徙,也只在、帘前被底。
绣幔萦时,锦鞋阁处,往事难提起。
杏花天咏滇茶秾春冶叶朱门里,弄东风、红妆初试。
残莺天气香绵坠,惆怅最宜著此。
见多少、江南桃李,斜阳外、翩翩自喜。
异乡花卉伤心死,目断昆明万里。
杏花天题震修杏花小照虎头食肉通侯相,君本是、词场飞将。
纷纷馀子真厮养,自署五湖之长。
慈恩寺、春从蝶酿,红绫宴、饼如月样。
杏园指日鞭丝漾,闹煞卖花深巷。
浪淘沙专诸巷,看谷梁买鼓槌绿水滑如油,涨满铜沟。
柳花伴我作闲游。
青漆鼓槌红架子,别样风流。
买了且归休,单绞岑牟。
世间定有此人不?须向金阊亭下路,打散春愁。
浪淘沙赵问波处士坐卧一小楼,十年不入城市。
邑宰高其谊,以脱粟馈之。
词以纪事,同园次赋酒尽恰天寒,鹿柴①恒关。
漫劳曲米想云安。
尽日疗饥惟黛色,多谢青山。
花县忽分餐,猿鹤齐欢。
溪南村老杖藜观。
怪汝炊烟飘一缕,瑞雪同看。
①作者自注:音砦。
浪淘沙夏雨写怀才恼听啼鹃,又奏林蝉。
青蚨谁为买流年?旧日榆钱都使尽,且换荷钱。
阴雨太绵绵,泪一般般。
霞红惊射粉篱边。
谁道晚霞偏酿雨,明日依然。
浪淘沙题园次《收纶濯足图》滟滪几千堆,溅雪轰雷。
巨鳌映日挟山来。
舞鬣扬芼争跋浪,昼夜喧歠。
濯足碧溪隈,一笑沿洄。
龙窝蛟窟莫相猜。
我有珊瑚竿不用,不是无才。
浪淘沙和容若韵凤胫罨残灯,抹丽中庭。
临歧摘阮要人听。
不信一行金雁小,有许多声。
今夜怯凉更,茶沸笙瓶。
梦中梦好怕他醒。
依旧刺桐花底去,无限心情。
浪淘沙雪中舟次语溪枯柳挂疏汀,夜火星星。
昨宵西水驿边停。
犹记津楼绡幔底,谁唤银瓶。
寒气逼空舲,客梦初醒。
乱帆又过语儿亭。
我与六花同一例,随路飘零。
恋绣衾春暮二首瞢腾春梦弄夹衣,压阑干、凭损玉肌。
小玉向、纱窗报,坼红墙,园笋乍肥。
马蹄得得穿花外,正邻家、荡子早归。
叹樱桃、都谢了,怪伊行没个信儿。
昏昏绿水乳燕飞,蹙香红、堆满地衣。
梳洗罢、登楼望,见长天,一碧四围。
行人更在天之外,问地名、甚处武威。
想郎处、枝头鸟,并无杜宇劝归。
月照梨花送纬云弟渡江之广陵铁瓮隐隐,怒涛滚滚。
簸宋掀梁,淘吴洗晋。
谁泛水调清讴,是邻舟。
望中一抹斜阳恨,可怜消尽、六代金粉。
老夫还记旧扬州,红袖悠悠,满江楼。
河传① 杨花藏鸦时候,当初绾住,水丰坊口。
丝丝茝地蘸春波,雨后,和烟笼翠牖。
如今满院喧晴雪。
香绵积、滚尽东风力。
茜袂遮,翠幰斜。
杨花,一声不着家。
①作者自注:第七体。
河传① 玫瑰疏篱半掩,轻风斜踠,浓香几点。
药阑边,才绽。
盈盈紫艳,粉娥匀睡脸。
频呼小玉私搴取。
提笼去、小摘盈阶雨。
扑幽芬,沿藓痕。
缤纷,刺兜金缕裙。
①作者自注:第八体。
河传① 榆钱荡漾,谁傍。
轻如蝶翅,小于钱样。
抛家离井若为怜?凄然,江东落絮天。
年年苦被东君铸,啼鹃诉。
贱卖韶光去。
涨晴湖,剪春芜。
模糊,漫空下五铢。
①作者自注:第九体。
摘红英咏落花真珠络,仓琅钥,如尘似梦连天落。
香车暝,朱阑凭,留他不住,唤他不应。
花前约,春前诺,玉娥含泪思量著。
粘犀饤,铺鸳径,憎他荡子,怜他薄命。
鹧鸪天赠吴中狎客白帽红靴态可怜,短箫横笛兴翩翩。
曾教锦瑟房中曲,惯请朱门灞上田。
人似月,夜如年,何须彩笔赋甘泉。
朝来蜡泪堆红雨,犹拥庐儿醉意钱。
鹧鸪天秋日拨闷作一派凉秋似镜湖,西风萧瑟雁衔芦。
楼头竹暗晴难妥,枕底橙香酒易酥。
伤老大,笑髯癯,霜红露白转踌躇。
鳆鱼苦笋拦街贱,不见钳奴并态奴。
鹧鸪天咏宋子京赐内人路出繁台遇玉颜,柳花如梦扑雕鞍。
倚他才子吟红杏,博得君王赐绿鬟。
莺呖呖,鸟关关,粉娥笑语绣帷间。
郎君然烛修唐史,底事邀灵李义山。
①①作者自注:子京词内“彩凤灵犀”一联,皆用义山成语,故戏及之。
(桓某按:然,疑为燃之误。
)鹧鸪天七夕后一夕,路次淮阴作袁浦西风响乱滩,楚州纤月卧微澜。
今宵新惹双星怨,此地原嗟一饭难。
车历碌,轴斑兰,故园回首好溪山。
赤车应诏浑闲事,赢得征尘涴旅颜。
鹧鸪天谢史蘧庵先生惠新茗竹院风炉梦正长,绢封箬裹十分香。
龙团捣罢云生臼,蟹眼熬成雨沸窗。
拚冷淡,尽奔忙,不如闲事好商量。
人间别有真南董,新注茶经四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