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下册形的 魅力
- 格式:pptx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13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 形的魅力-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形的魅力,理解形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形的观察、分析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形的知识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形的概念:介绍形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形是物体的基本构成要素。
2. 形的分类:讲解形的分类,如几何形、自然形、抽象形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形的特点和区别。
3. 形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形的特征,如大小、形状、比例等,让学生了解形的特点对物体的影响。
4. 形的运用:讲解形的运用方法和技巧,如重复、对比、统一等,让学生掌握运用形的知识进行创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形的分类和特点,形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形的运用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模型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模型等形式引入形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形的概念、分类、特点和运用方法,让学生掌握形的知3. 示范:通过示范作品,展示形的运用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形的运用能力。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形的观察、分析和创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素养。
板书设计1. 形的魅力2. 内容:形的定义、分类、特点和运用方法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物体,分析其形的特征,并记录下来。
2. 运用形的知识进行创作,完成一幅作品。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了解了形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了形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讲解、示范、练习和展示与评价等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形的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形的魅力》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形的魅力》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形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形状的特点和美感,从而提高学生对形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基础,对形状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形状的感知和创造能力较弱,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提高他们对形状的敏感度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形的概念,认识不同形状的特点和美感。
2.培养学生对形状的感知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优良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形的概念,认识不同形状的特点和美感。
2.难点:培养学生对形状的感知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启发、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形状的特点和美感。
2.实践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提高对形状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合作,分享创作心得,互相学习,提高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形的魅力》2.图片:各种形状的图片,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3.材料:画纸、画笔、彩泥、剪刀等。
4.投影仪、电脑、音响等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形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形状的特点和美感。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形状?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形状的分类和特点。
展示不同形状的图片,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种形状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关注形状的美感。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
引导学生从形状、颜色、构图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审美能力。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形的魅力一、课程背景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老师在教学中经常强调作品的形式美,但往往忽视形所具有的内在魅力。
本次教学将重点探讨形的魅力,帮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形的意义、魅力和力量。
二、知识目标1.掌握形元素的概念和种类;2.理解形的魅力和力量;3.能够通过造型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能力目标1.形象思维能力;2.色彩感知能力;3.观察能力;4.分析表达能力;5.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形元素概念和种类的讲解(20分钟)首先,老师将概括介绍与形相关的元素,如点、线、面、体和空间等,并让学生通过样例的形式深入了解它们的特点。
在样例讲解时,老师可使用黑板、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形的魅力和力量的讲解(20分钟)接着,老师将重点讲解形的魅力和力量,引导学生认识到形不仅仅是表面的美、观感和形式,它还包含着深层的内涵和内在的力量。
同时,老师也可以邀请一名画家或美术史专家做客讲座,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形的魅力和力量。
3. 模仿和创作(60分钟)在本节课的核心环节中,老师将带领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进一步理解形的魅力和力量。
具体地,老师提供一些材料或素材,比如自然景色、艺术品、人物等,让学生通过这些素材来创作自己的作品,并要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形的运用,注重形的表现。
4. 作品展示和讨论(20分钟)本节课的最后环节是作品展示和讨论。
学生将在班内展示并讲述自己的作品,与同学互相交流和讨论,并由老师进行评价和点评。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形的魅力和力量,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同时,通过作品展示和讨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这次教学让我认识到教学的重点不仅仅在于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内涵和实用性,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课形的魅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课形的魅力》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形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形的基本元素。
通过对形的魅力进行探讨,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提高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基础和创造力,他们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是,对于形的概念和形的魅力,他们可能还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形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让他们感受到形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形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形的基本元素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提高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形的基本概念和形的魅力。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形的基本元素进行创作,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形的魅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形的基本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形的魅力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形的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形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形的基本元素。
通过分析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形的魅力。
3.实践:让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运用形的基本元素进行绘画或设计。
引导学生相互欣赏、交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形的概念和形的魅力。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形的魅力,提高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形的概念和形的魅力。
可以设计一些关于形的图示和示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形的基本概念。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
形的魅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几何形和不规则形;
技能目标:体验几何形和不规则形组成的画面的感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形状组合带来的视觉冲击;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拼贴画的工具、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的形状有哪些吗?这些形状给我们造成了什么样的视觉冲击?
师: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形的魅力》;
一、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作品《构图》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
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幅图有哪些特点?它的制作步骤是什么?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实践展示: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观察的情景,进行拼贴画的制作;
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作品展示;
生:认真进行制作。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上台进行作品展示;
师:对同学们的作品及时进行点评;。
一、课程主题:形的魅力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几何形状,并能够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2)培养学生对形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几何形状,学会运用几何形状进行绘画创作。
3. 教学难点:如何将几何形状组合成具有美感的作品。
二、第一课时:基本几何形状的认识1. 教学内容:介绍圆形、方形、三角形、矩形等基本几何形状。
2. 教学活动:(1)教师展示各种几何形状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它们。
(2)学生尝试用几何形状进行绘画创作,展示并互相评价。
三、第二课时:形的组合与创意1. 教学内容:学习如何将基本几何形状进行组合,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2. 教学活动:(1)教师展示几何形状组合的范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意组合。
(2)学生动手实践,将几何形状组合成具有个性的作品,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四、第三课时:形的拓展与实践1. 教学内容:学习如何将几何形状进行拓展,运用到实际绘画创作中。
2. 教学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形状,如建筑、家具等,并启发学生将所学几何形状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2)学生进行绘画实践,创作出具有形的魅力的作品,展示并进行评价。
五、第四课时:形的欣赏与评价1. 教学内容:欣赏和评价优秀几何形状绘画作品。
2. 教学活动:(1)教师展示优秀几何形状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中的形的魅力。
六、第五课时:形的变换与创新1. 教学内容:学习如何运用几何形状进行变换,创作出新颖独特的作品。
2. 教学活动:(1)教师介绍几何形状的变换方法,如旋转、翻转、缩放等,并展示变换后的作品。
(2)学生运用所学变换方法,对基本几何形状进行创新组合,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3)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七、第六课时:形的应用与拓展1. 教学内容:学习几何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
2. 教学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几何形状的应用,如设计、建筑、艺术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