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
- 格式:pdf
- 大小:748.89 KB
- 文档页数:5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摘要】肌肉麻醉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常用的镇痛方法,其中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是两种常见的技术。
本文旨在比较这两种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并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认为在术后镇痛效果方面,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似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收肌管阻滞具有作用范围更广、镇痛效果更持久的优势,而股神经阻滞则更易实施、安全性更高。
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特点选择适合的镇痛方法。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可能会有更有效的方法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管理。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收肌管阻滞、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效果分析、临床应用、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引言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是两种常见的神经阻滞方法,它们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管理中被广泛应用。
收肌管阻滞通过阻断腿肌神经的传导,可以减轻手术后的疼痛;而股神经阻滞则是通过阻断股神经的传导来实现镇痛效果。
两种神经阻滞方法各有优缺点,但在临床实践中并没有明确的指导方针来选择哪种方法更适合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管理。
对于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进行分析,有助于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选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差异,探讨两种镇痛方法的优劣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镇痛方案。
通过对镇痛效果进行分析,评估两种方法在减轻手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表现,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深入了解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为进一步完善手术后镇痛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股神经阻滞联合“鸡尾酒”疗法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摘要】目的:探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股神经阻滞联合“鸡尾酒”疗法对降低术后疼痛程度的有效性。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区别分成对照组(股神经阻滞)与观察组(股神经阻滞+“鸡尾酒”),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术后镇痛效果与恢复情况。
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手术后4h、12h、24h、48h等时间段的VAS评分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患侧膝关节活动度具有明显差别(P<0.05)。
结论:股神经阻滞+“鸡尾酒”疗法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可起到有效镇痛的效果,对加快患者疾病康复速度、改善治疗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鸡尾酒;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4-0078-0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股神经阻滞+“鸡尾酒”进行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研究对象均来自2014年6月—2016年6月到我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96例,男患者56例,女患者40例,年龄为55~80岁,中位年龄为(62.33±5.32)岁;所有患者临床以膝关节疼痛合并活动障碍为主;将股神经阻滞穿刺位置局部感染、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精神药品过敏、神经类疾病、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等患者全面排除出本组研究之外。
所有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实验,并自愿加入其中。
按照患者术后镇痛方法的区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临床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值得临床对比分析。
1.2 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均通过同一位麻醉医生进行麻醉操作,在进行麻醉诱导之前,通过超声引导实施单次股神经阻滞,患者选平卧位体位,将患肢侧腹股沟全面暴露,常规消毒穿刺位置后,通过无菌专用保护套保护超声探头,在腹股沟沟褶与腹股沟韧带之间放置探头,进行短轴切面扫描干预。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镇痛效果1.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的原理及技术要点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是一种利用超声成像仪引导下,在股神经旁注射局麻药以达到缓解术后疼痛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超声成像仪实时观察神经和局麻药的扩散情况,以确保药物准确注射到目标位置,从而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连续股神经阻滞通常在手术后立即实施,并持续数天至数周,以确保术后镇痛效果。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的技术要点包括定位股神经、选择合适的注射位置和角度、控制注射压力和速度等。
在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具备精准的超声成像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良好的镇痛效果。
2.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取得了显著的镇痛效果。
一项针对该方法的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的术后镇痛方法,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且减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还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较高的安全性。
由于其精准的注射位置和有效的镇痛效果,患者在术后可以更快地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4.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的局限性及发展方向尽管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表现出了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的实施对医护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具备精湛的超声成像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这对于一些医疗机构而言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该方法在费用和设备方面的投入较大,对于一些资源匮乏的医疗机构而言可能存在一定的限制。
针对这些局限性,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普及,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设备的不断完善,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的实施将更加精准和便捷,从而为更多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带来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进展分析摘要: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如今临床治疗膝关节疾病可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如膝关节疼痛、不稳、畸形等,但由于疾病伴随严重疼痛症状,手术创伤较大,术后仍伴随剧烈疼痛,对患者身心状态影响较大,甚至诱发相关严重并发症,不利于术后良好恢复,因此术后镇痛备受重视。
传统术后镇痛采用以股神经阻滞为中心的多模式镇痛,虽然对术后疼痛控制有一定作用,但该种方式产生的股四头肌肌力阻滞成为弊端,临床加强对其他更加安全可靠的镇痛方案研究。
隐神经阻滞近年来受到重视,其作为股神经的纯感觉分支,可经超声引导下进行隐神经阻滞仪器获得安全可靠的镇痛效果。
本文主要分析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作用及常见方法,阐述了术后镇痛隐神经阻滞的解剖理论,并针对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镇痛的措施及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超声引导;隐神经阻滞;全膝关节置换术;镇痛;解剖理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膝关节病变,可起到矫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作用,尤其近年来我国骨关节炎患病率逐渐增加,该术式得到推广应用[1]。
虽然全膝关节置换术具有较高治疗价值,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其中术后疼痛剧烈难以被患者承受,主要是由于病变本身、手术创伤等因素释放炎性因子,引发外周神经过敏及脊髓神经元兴奋性增高,而且术后恢复需开展功能锻炼,导致疼痛加剧,即为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使患者尽早开展功能锻炼,需采用可靠措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
股神经阻滞为中心的多模式镇痛影响肌力问题成为临床关注重点,如何改进镇痛模式减少对肌力影响需深入研究[2][3]。
为此,本文对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以期明确安全可靠的镇痛模式。
1、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作用全膝关节置换术帮助患者替换无法适用的病变膝关节,使用人工假体恢复膝关节功能,治疗价值较高。
但术后疼痛剧烈,难以忍受,需借助药物镇痛,尤其术后早期需开展关节功能锻炼预防关节粘连,而早期疼痛明显,活动后可能引起股四头肌痉挛加重疼痛,但若未能早期开展关节功能锻炼,或因疼痛严重限制锻炼强度,很容易因为新生胶原组织沉积导致关节粘连严重,需行二次手术治疗[4]。
【摘 要】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解决膝关节炎患者慢性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但术后疼痛管理是骨科医师、麻醉医师、患者面临的一大挑战,缓解患者疼痛对增加术后舒适度、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加快术后康复、促进功能锻炼进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不仅要求充分的镇痛,又要求对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最小,这对疼痛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文章对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关键词】 股神经阻滞;膝关节手术;术后镇痛;坐骨神经阻滞;安全性【DOI】 10.3969/j.issn.1671 6450.2020.12.025Applicationprogressoffemoralnerveblockinanalgesiaafterkneesurgery SunFengzhan,HuangHui,MaXiaojun,LiuShaoyan,LiuYingzhi.DepartmentofAnesthesiology,AffiliatedHospitalofQingdaoUniversity,ShandongProvince,Qingdao266000,ChinaCorrespondingauthor:LiuZhiying,E mail:liuyingzhi1967@163.comFundingprogram:QingdaoScientificBureauPublicDomainScientificSupportPlanProject[11 2 3 1 (16) nsh] 【Abstract】 Totalkneearthroplastyisaneffectivemethodtosolvechronicpaininkneearthritispatients,improvejointfunctionandqualityoflife,butpostoperativepainmanagementisamajorchallengefororthopedics,anesthesiologistsandpa tients.Relievingthepainisofgreatsignificanceforincreasingpostoperativecomfort,reducingthepatient'spsychologicalstress,speedinguppostoperativerehabilitation,promotingtheprocessoffunctionalexercise,reducingtheoccurrenceofcom plications,andshorteningthehospitalstayofthepatient.However,analgesiaaftertotalkneearthroplastyrequiresnotonlyadequateanalgesia,butalsominimalimpactonjointmotorfunction,whichimposeshigherrequirementsonpainmanagement.Regionalblocktechnologycanmeetthisrequirementandprovideagoodmethodforpainmanagement. 【Keywords】 Femoralnerveblock;Kneesurgery;Postoperativeanalgesia;Sciaticnerveblock;Safety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术后常导致剧烈疼痛,研究表明,约30%的TKA患者有中度疼痛,60%的TKA患者有重度疼痛[1 2],同时TKA术后需进行患肢的股四头肌收缩练习及持续被动运动等早期康复训练,训练过程中伴有的股四头肌痉挛、疼痛,不仅会造成患者身心痛苦,还会降低患者术后功能锻练的依从性,并进一步影响假体关节的效果,因此给予充分有效的镇痛意义重大。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用于5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镇痛的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20-12-24T06:53:55.158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25期作者:何明星[导读] 探析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应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在术后康复镇痛方面的作用。
(长顺县医疗集团中心医院贵州黔南 550700)【摘要】目的:探析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应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在术后康复镇痛方面的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20年5月期间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50例入组,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两组,对照组25例实施静脉自控镇痛术(PCIA),观察组25例实施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神经阻滞治疗,对两组术后康复镇痛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首次自控镇痛时间比较,观察组(10.26±0.79)h长于对照组(6.59±1.49)h;镇痛评分对比,观察组(3.12±0.8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5±0.76)分(P<0.05);患肢术后24h、48h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比较,观察组(45.69±2.75)°、(66.29±1.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52±3.95)°、(45.69±2.85)°(P<0.05);不同时间节点V AS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镇痛选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可减少镇痛药物使用,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及满意度。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镇痛;超声;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中图分类号】R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5-0082-02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接受康复功能训练,可使假体关节功能有效改善,但是术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剧烈疼痛者占多数,一定程度上影响康复训练效果。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苏日娜【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关节外科拟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静脉镇痛组(A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B组),各4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 h的静息、主动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肌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两组患者的麻醉均采取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结果 B组在术后静息和主动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A组(P<0.01),两组患者患肢肌力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对下的肌力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较理想的镇痛方法.【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50)012【总页数】3页(P1432-1434)【关键词】股神经阻滞;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作者】苏日娜【作者单位】赤峰市医院麻醉科,内蒙古赤峰 0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4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1]。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老年患者终末期膝关节疾病和重塑膝关节功能的重要手段,其远期效果良好[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为减少其膝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需要早期即行膝关节功能锻炼,以最大程度的改善和提升关节活动功能[3]。
合理有效的术后镇痛模式有利于术后的功能锻炼,能够减少因疼痛引起的并发症发生。
近年来,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 analgesia,CFNB)已经成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主要方式,本试验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定位,行股神经阻滞和置管,并观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带来的镇痛效果。
膝关节置换术后精准镇痛—隐神经阻滞本帖最后由云麻醉于 2018-6-10 19:32 编辑膝关节置换术(TKA)是终末期非感染性膝关节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
TKA术后常出现剧烈疼痛,导致患侧膝关节活动受限,以致影响膝关节早期康复锻炼,增加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目前连续股神经阻滞( FNB)自控镇痛已被证实是TKA 术后镇痛管理的有效方法,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有利于关节功能康复锻炼。
但FNB可导致股四头肌乏力,增加摔倒风险。
为了加快TKA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刘育勇主任医师带领其麻醉医团队自2017年6月开始开展隐神经阻滞(ACB)—隐神经阻滞“精准镇痛”作为TKA术后的镇痛方式,共几百例TKA术后ACB镇痛,发现ACB镇痛效果与FNB效果相当,避免了FNB导致的股四头肌乏力,从而减少了摔倒风险,目前已成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TKA患者术后镇痛的首选。
一、隐神经解剖隐神经位于股中1/3段前内侧,缝匠肌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的收肌管内。
由缝匠肌、股内侧肌、长收肌和大收肌围成。
收肌管断面呈三角形,长15~17cm管状间隙。
前壁为股内侧肌与大收肌间的收肌腱板,浅面覆以缝匠肌。
外侧壁为股内侧肌。
后壁为长收肌和大收肌。
上口与股三角尖相通,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腘窝上角。
收肌管内结构:前:股神经的股内侧肌支和隐神经 N中:股动脉 A后:股静脉以及淋巴管和疏松结缔组织 V(隐神经走形于收肌管内,掌管膝、小腿、脚踝,足内侧的广泛感觉。
)二、物品准备与操作物品准备:B超、神经阻滞套件、硬膜外包、无菌防护套、小支无菌耦合剂、纱块、透明大敷贴、消毒液、PPH弹力胶布(两短一长)、无菌手套、一次性使用输注泵(200ml)药物准备:首剂:0.5%耐乐品或者0.25%布比卡因20ml维持:耐乐品600-800mg/甲哌卡因2g/布比卡因500mg 氢吗啡酮8-12mg/地佐辛30mg ns=200ml泵注速度:2ml/h操作:1、穿刺前准备:患者取头高脚低斜坡卧位,患肢轻度外旋,常规消毒铺巾。
《腘丛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为治疗膝关节疾病的重要手段。
然而,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
为了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医生不断探索各种镇痛方法。
其中,腘丛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作为一种新型的镇痛技术,近年来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上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观察腘丛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在我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了XX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2. 镇痛方法术后采用腘丛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进行镇痛。
具体操作方法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束后,对患者的腘丛神经进行阻滞麻醉,同时对收肌管进行阻滞麻醉。
3. 观察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患者满意度等作为观察指标。
三、结果1. 疼痛程度通过观察发现,采用腘丛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的患者在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其中,术后24小时内,疼痛缓解效果最为显著。
2. 镇痛药物使用情况与对照组相比,采用腘丛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的患者在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上明显减少。
这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
3. 患者满意度大多数患者对腘丛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的镇痛效果表示满意,认为该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四、讨论腘丛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作为一种新型的镇痛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方法通过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了镇痛药物的使用量。
同时,该方法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点,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提供了新的选择。
然而,腘丛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在临床应用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确保阻滞麻醉的操作准确无误,避免误入血管或神经,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其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阻滞麻醉的药物剂量和浓度,以确保镇痛效果的同时避免不良反应;最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疼痛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手术方法,通过将患者受损的膝关节组织进行置换,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术后疼痛管理一直是该手术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如何有效地进行术后镇痛一直是TKA手术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术后镇痛的方法中,肌肉间沟(MCL)和股神经阻滞已经被广泛用于管理TKA术后疼痛。
本文旨在对比研究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我们先来了解下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的原理和影响。
收肌管阻滞是通过在膝关节外侧股骨上方注射麻醉药物来阻断皮下肌肉和神经的传导,从而达到术后镇痛的效果。
而股神经阻滞则是通过在大腿内侧注射麻醉药来阻断股神经的传导,从而达到术后镇痛的效果。
两种方法均是通过阻断神经传导来减轻疼痛感。
接下来,我们对比分析一下两种方法的疼痛镇痛效果。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术后疼痛管理上都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有研究也发现收肌管阻滞在减轻术后24小时的静态疼痛中比股神经阻滞更为有效,而在一些步态和运动疼痛方面,股神经阻滞则表现更佳。
在镇痛效果上,两种方法各有优劣。
除了疼痛镇痛效果之外,我们还需要关注两种方法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收肌管阻滞的副作用多为局部感觉障碍,如皮肤麻木、疼痛和肿胀等,而股神经阻滞的副作用则包括肢体瘫痪、感觉减退等。
并且,一些并发症如感染、神经损伤等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除了镇痛效果和副作用外,我们还需要考虑两种方法的操作难度和患者接受程度。
收肌管阻滞相对较为简单,操作容易,而股神经阻滞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操作难度较大。
患者对于两种方法的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可能更愿意接受简单易行的收肌管阻滞。
总结来看,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方面各有优劣。
收肌管阻滞在静态疼痛方面更为有效,操作简单,患者接受程度高,但局部感觉障碍的副作用相对较多;而股神经阻滞在步态和运动疼痛方面更为有效,镇痛效果更持久,但操作难度大,副作用和并发症较多。
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镇痛的临床观察南兴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北京100083摘要目的:观察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镇痛的效果。
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股神经阻滞组(FA,n=15) 和持续静脉镇痛组(IA,n=15)。
所有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FA组患者术后通过留置导管间断注射0. 5 % 盐酸利多卡因镇痛,IA组患者术后静脉持续输注曲马多镇痛,两组患者均维持镇痛3天。
记录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开始下床活动时间,镇静程度,肌力分级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FA 组患者在术后6 h、24 h、48 h及72h的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IA 组患者(P < 0. 05或P < 0. 01);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25±2)h vs(27±4)h, P > 0. 05];两组患者镇静程度总体较满意;两组患者的术后24h~72h肌力评分平均大于3级;与IA 组比较,F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4 vs 12,P=0.009)。
结论: 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良好,对下肢肌力影响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低,是TKA术后较为理想的康复镇痛方法。
关键词全膝置换;术后镇痛;股神经阻滞Clinical Observation of 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ade for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Pain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SurgeryNAN Xing-dong, JIA Dong-lin, ZHANG Li-ping, etal. Department ofAnesthesiology,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Beijing 100083,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on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pain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surgery. Methods Thirty patients , ASA I~II , undergoing unilateral TKA surgery ,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 group FA and group IA. All patients received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tracheal intubation. After operation patients were given nerve-bolcked analgesia with 0.5 % Hydrochloric acid Lidocaine injected through a catheter in Group FA (15ml, 2~6 h/prn) and continuous intravenous analgesia with tramadol in group IA. All patients were maintained analgesia for 3 days. VAS Pain scores during rest, initiative exercise and continuous passive movement (CPM), time of first walk, Rameasay sedation scores, muscle’st rength grade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VAS pain scores during rest, initiative exercise and CPM at all timepoints except postoperative 1h in group FA were obvious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IA. There were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bout the time of first walk between two groups[(27±4)h vs(25±2)h] .In general ,it was satisfactory about sedation degree in two groups. Average muscle’ strength grades during postoperative 24~72h in two groups were over grade 3. Compared with group IA, a significantly lower incidence of side effects was noted in group FA(4 vs 12,P=0.009). ConclusionAfter TKA surgery, the 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 can provide better pain relief, slight impact on muscle’strength of lower limb and fewer side effects. Therefore, it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technique of choice.Key words Total knee arthroplasty;Postoperative analgesia;Femoral nerve block随着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病例的增加,技术不断成熟,现已成为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方式。
持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功能的影响目的比较持续股神经阻滞和持续硬膜外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与副作用。
方法选择ASAI-III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者58例,分为持续硬膜外镇痛组(CEA)28例,持续股神经阻滞(CFNB)30例。
术后分别使用CFNB方法和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12、24、48及72h静息时V AS的疼痛评分和股四头肌肌力,监测两组术后镇痛期间的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术后6、12、24、48及72h的V AS评分及股四头肌肌力均无统计学差异;CEA组在恶心、呕吐和尿储留方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FNB组(P 均<0.05)。
结论CFNB能有效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镇痛效果与CEA相当,副作用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标签:TKA;CFNB;CEA;镇痛效果;副反应全膝关节置换术(Totle knee arthroplasty TKA)能非常有效的根除晚期膝关节病痛,并恢复膝关节功能。
TKA术后的疼痛属于重度疼痛,如果控制不佳,会增加心、肺等相关并发症,影响预后[1]。
持续硬膜外镇痛(Continuous epidural analgesia,CEA)是TKA术后较常用的镇痛方法之一,但接受CEA的患者常发生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头晕等并发症。
为达到镇痛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我们采用持续股神经阻滞(Counti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观察比较镇痛效果及副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ASAI-III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者58例,年龄52~68岁,平均61.23岁,分为CFNB组30例和CEA组28例,患者均无局麻药、NSAIDS类药物过敏史或凝血障碍病史,可耐受手术治疗,无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异常。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由同一医生完成膝关节置换。
其中,CFNB组是在腰硬联合麻醉前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于患侧行股神经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