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
- 格式:pptx
- 大小:6.77 MB
- 文档页数:45
骨科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药的应用体会发表时间:2018-02-09T09:23:40.87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下第22期作者:张全顺[导读] 由此可见,在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内应用相应的镇痛药物,可有效促进全名患者关节功能快速康复。
(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河北张家口075000)【摘要】目的:体会镇痛药在骨科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66例本院自2016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行骨科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3)、干预组(n=33),给予对照组患者镇痛药(术后),给予干预组患者围手术期镇痛药,观察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围手术期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显示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关节活动度对比显示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骨科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围手术期镇痛药,应用效果显著,既可缓解围手术期疼痛程度、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又可提高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镇痛药;骨科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效果关节置换术在骨科治疗中最为常见,其是应用高分子材料、金属等,根据患者关节结构、功能、形态制成相应的人工关节假体,将其置入人体中,代替患病的关节,达到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1]。
但在骨科关节置换术治疗前后,由于疼痛感,易降低患者手术耐受度及治疗依从性,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
因此,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提高患者的耐受度,有助于手术顺利开展、促使关节功能尽快好转。
本次研究主要探析镇痛药在骨科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体会,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随机抽取66例本院自2016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行骨科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3)、干预组(n=33);对照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2.6±10.5)岁;干预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3.3±11.3)岁,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疼痛与睡眠管理专家共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委员会,等(发布时间:2016-04) 世界卫生组织(WHO,1979年)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1986年)将疼痛定义为: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1]。
疼痛既是机体对创伤或疾病的反应机制,也是疾病的症状。
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American Pain Society,APS)主席James Campell提出将疼痛列为除脉搏、呼吸、体温、血压以外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并认为疼痛是手术患者最原始的恐惧之一[2]。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核心是在围术期应用已证实有效的方法减少手术应激,降低疼痛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住院费用。
疼痛是影响患者加速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术后持续疼痛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重构,进而影响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使患者无法参与正常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疼痛与睡眠相互影响,疼痛影响睡眠,而睡眠障碍加重疼痛,两者互为因果。
优化镇痛是指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疼痛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性镇痛和(或)多模式镇痛进行充分镇痛,达到预防疼痛或缓解疼痛的目的。
由于疼痛与睡眠密切相关,在优化镇痛方案时应评估患者围术期的睡眠障碍,同时进行必要的催眠抗焦虑治疗,达到帮助睡眠和缓解疼痛的目的。
因此,处理好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术期的疼痛与睡眠障碍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加速康复成功的基础,是骨科医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共识所涉及的优化镇痛与催眠抗焦虑方案仅针对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疼痛与睡眠的管理,且应首先明确原发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方案,再对疼痛和睡眠进行优化管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分析作者:张彩勤李春营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分析。
方法选择本院50例ASAI-Ⅱ级的患者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
麻醉方法均采用硬膜外阻滞,术后镇痛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PCEA)组和静脉镇痛(PCIA)组两组,每组各25例。
PCEA组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连接1.5mg/ml罗哌卡因+2.5ug/ml芬太尼止痛泵4ml/h维持镇痛,锁定15min按压一次给药0.5ml/次总镇痛时间2d。
PCIA组术后拔出硬膜外导管静脉连接5ug/ml芬太尼+1mg/ml氯胺酮止痛泵2ml/h维持镇痛,锁定15min按压一次给药0.5ml/次总镇痛时间2d,记录两组术后12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术后12h,24hPCEA 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CIA组患者(P0.05);PCEA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PCIA组。
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确切,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静脉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更适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有利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硬膜外镇痛(PCEA);静脉镇痛(PCIA);视觉模拟评分(VAS)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大大的提高了膝关节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大多数患者对于术后剧烈疼痛的恐惧以及术后恢复期较长[1]的顾虑致使这项手术开展得并不是很广泛。
这种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的疼痛,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的康复进程,因此围手术期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非常关键[2]。
就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50例ASAI-Ⅱ级的患者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自控镇痛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50例ASAI-Ⅱ级的患者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男19例,女31例,年龄67-78岁,体重55-85kg,手术历时90-12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