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整理与复习5综合与实践绿色出行教案1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 1 —1.概念感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绿色出行”吗?同学们举的例子都不错,在我们课本106页对“绿色出行”做了详细的阐释,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为响应“绿色出行”的号召,老师做了以下调查(课件出示文字材料1和主题图):据统计,2011年末全国民用轿车保有量4962万辆,同比增长23.2%,其中私人轿车4322万辆,同比增长25.5%。
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2010年的40%上升到2011年的42%,2011年小汽车出行比例为33%,为近年来首次下降。
读完这段材料,你有什么收获或者感想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学生举例。
预设2011了,但环保意识增强了。
预设— 2 —评价:通过同学们的回答,老师发现你们特别会读取数据和分析数据。
还有什么疑问吗?过渡:你提出的问题特别有研究价值。
关于“同比”的解释在课本106页。
请同学们自学一下。
追问:通过材料1,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2.解决问题(1)谈话:这位同学的问题非常具有探究意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吧。
(出示问题1)问题1:每辆汽车平均每千米排放160g二氧化碳。
一辆汽车一年排放二氧化碳多少千克?合多少吨?全国2011年末之前购买的私人轿车在2012年排放多少顿二氧化碳?通过调查,老师告诉大家,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15000km。
哪位同学来分析一下你的结题思路?大家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了吗?抓紧时间算一算,然后把你的答案和大家分享。
谈话:看到这组数据,同学们有什感受?过渡:看来同学们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老师相信同学们以后一定会是一个环保小达人。
(2)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谁是小预设预设预设预设预设:这么多汽车,每年会产生多少污染呢?预设学生提问预设克”,用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的路程×每辆汽车平均千米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
预设2012买的私人轿车的辆数×一辆汽车一年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
预设:2400000432243220000答:一辆汽车一年排放二氧化碳全国氧化碳预设氧化碳预设色出行”很有必要。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 6 整理和复习5.综合与实践第1课时绿色出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中的"整理和复习"部分,主要复习第五章"综合与实践"的内容。
本章主要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将重点复习调查方法的选择、数据的整理和表示,并通过实例讲解和随堂练习,巩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 能够用图表的形式表示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 能够运用调查结果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调查方法的选择,数据的整理和表示,以及运用调查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调查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调查表、统计图表、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平时出行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绿色出行"。
2. 知识复习:通过多媒体展示,复习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方法,以及调查方法的选择。
3. 实例讲解:选择一个实例,讲解如何选择调查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用图表表示和分析数据。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然后用图表表示和分析数据。
5. 运用调查结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改进出行方式的建议,促进绿色出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调查方法的选择数据的整理与表示图表的分析与应用绿色出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选择一个调查主题,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用图表表示和分析数据。
(2)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改进出行方式的建议,促进绿色出行。
2. 答案:(1)调查主题:学校学生的阅读习惯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数据收集:共收集了100份问卷,其中有60%的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30%的学生阅读时间在12小时之间,10%的学生阅读时间超过2小时。
绿色出行【教学内容】教材第 105 页和 106 页内容【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通过出示2011 年来我国民用轿车保有量和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以及计算汽车一年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告诉我们“绿色出行”的必要性,在此过程中,复习有关收集整理数据、统计等知识,同时增强学生“绿色出行”的意识。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于“低碳环保、绿色出行”这种倡导的出行方式并不陌生,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将进一步巩固计算、收集和整理数据、统计等知识。
【教学目标】1.理解“绿色出行”的必要性。
2.巩固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及统计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汽车给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危害。
难点:经历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的统计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调查有关数据【情境导入】播放一段马路上人来车往的录像。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上学、放学,外出活动、购物,发现马路上的交通情况如何?( 拥挤) 看到马路上塞车、拥挤现象,你想到了什么?生 1:要尽量少开私家车,可以多骑自行车,坐公交车。
生 2:路远的可以坐公交,路近的可以步行或骑自行车。
师:早在 1998 年 9 月 22 日,法国一些年轻人提出“在城市里没有我的车”的口号,希望平日被汽车充斥的城市能获得片刻的清净。
今天这节课我们也将“绿色出行” 。
(板书课题) 【组织活动】1.感受“绿色出行”的作用。
(1)课件出示教材第 105 页两幅图。
引导学生对比这两幅图片,问: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师生交流。
(2)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 页资料:据统计,2011 年末全国民用轿车保有量4962 万辆,同比增长23.2% ,其中私人轿车4322 万辆,同比增长25.5%。
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2010 年的 40%上升到 2011 年的 42%, 2011 年小汽车出行比例为33%,为近年来首次下降。
北京市民的“绿色出行”意识不断增强。
学生自己阅读这段话,思考:从这段话中能得到哪些信息?有哪些感受?师生交流。
5.综合与实践第1课时绿色出行教学过程:同学们好!欢迎来到慕课工作室,我是小颖老师。
一、感知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北京雾霾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雾霾形成的吗?课前大家调查了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调查结果?有同学发现1:大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是主要因素。
由于空气不流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气中。
2: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3: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排放物,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4: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师:同学们,雾霾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汽车尾气的排放。
请大家观看这一段文字。
2.课件出示材料1。
师:阅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虽然汽车等交通工具越来越多,但北京市民的“绿色出行”意识不断增强。
因为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上升了,小汽车出行比例下降了。
看来,人们都意识到了雾霾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已经在逐步改变出行方式了。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关于“绿色出行”方面的问题。
关于绿色出行,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资料: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份材料:二、交流体会调查结果,合作探究1.课件出示材料2。
师:这是小明一家的出行方式,从这份材料中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按下暂停键,思考思考)欢迎回来!通过阅读和分析,我们发现小明的爸爸开车上下班,不是“绿色出行”,不仅用时长,还不环保,我们应该建议他选择比较环保且省时的出行方式,比如:乘坐地铁等。
2.根据材料1和材料2,提出问题。
课件再次出示材料1。
师:根据材料1和材料2,请你先独立思考,看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是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但到底一辆汽车一年能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却很少有人计算过。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师:每辆汽车平均每千米排放160g二氧化碳。
一辆汽车一年排放二氧化碳多少千克?合多少吨?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我们得知道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多少千米?现在你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吗?动手试试吧!160g=0.16kg,0.16×15000=2400(kg),2400kg=2.4t。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5.综合与实践第1课时绿色出行》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绿色出行”,旨在让学生通过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了解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统计图表。
但是,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决策,部分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2.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保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资料,如公交车、自行车、步行等。
2.准备调查问卷,让学生填写自己平时的出行方式。
3.准备统计图表制作工具,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出行方式,如公交车、自行车、步行等,引导学生关注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
2.呈现(5分钟)呈现调查问卷,让学生填写自己平时的出行方式。
收集问卷后,进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出行方式的占比。
3.操练(10分钟)根据调查数据,引导学生制作条形图或折线图,直观地展示各种出行方式的占比。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表,了解各种出行方式的优缺点。
4.巩固(10分钟)呈现实际问题,如从家到学校有多种出行方式可选,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绿色出行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绿色出行教学设计【第1篇】活动目标:1、运用统计、对比的方法,学习选择出行的交通工具。
2、了解摩托车、汽车给环境带来危害,能选择低碳绿色的出行方式。
3、从身边事入手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1、活动前请幼儿询问并记录家人最常选择的一种出行方式2、交通工具、磁性贴花、ppt课件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1、提问外出时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出行。
2、小结并出示交通工具请幼儿选择出行方式二、新授部分(一)绿色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1、统计对比出行方式。
2、交流选择的原因。
3、对比不同出行方式的利弊。
4、观看视频加深对绿色出行的了解。
(二)绿色出行环保随身物品的选择1、出示PPT说一说出行选择的随身物品有哪些?2、更换不环保的物品,找出环保搭档。
3、儿歌加深巩固。
《换好搭档快乐行》4、情境创设欣赏美景不留垃圾三、结束部分小结:今天和大家一起郊游很开心,使用环保好搭档,选择健康环保的绿色方式出行,还带走了垃圾,希望下次还能和你们一起进行环保又健康的快乐绿色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绿色出行教学设计【第2篇】人员:黄元聪、陈立军、陈伟龙、范建伟、牛文军、李英、彭巧玲、柯碧玉、护士杜曼青、邱、陈永富自行车:10辆旗子:10个【千里单车行五一绿色游】合肥博大男科医院践行绿色出行环保理念合肥博大男科呼吁五一长假低碳出行共建健康和谐家园五一小长假合肥博大男科医院组织绿色骑行活动在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之际,合肥博大男科医院组织志愿者举办“千里单车行五一绿色游”骑行宣传活动。
以骑行这种低碳的方式迎“五一”,号召大家珍惜绿色资源、节能减排,向健康、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靠近。
当下,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全民深思的话题与时代病,五一小长假,难得有机会跟家人朋友出去游玩,相信多数人会选择自驾游,驾车出游难免给环境带来尾气排放污染,为了号召绿色低碳出行,合肥博大男科医院组织医院志愿者开展绿色骑行活动,旨在引起大家对健康,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电子教案执教:第23课时时间:教学课题:绿色出行教学内容:教材105---106页内容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绿色出行”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数的运算、统计等知识解决求汽车尾气排放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数的运算、统计等知识解决求汽车尾气排放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和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个人调整意见一、创设情境,自主学习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课本105页的主题图。
这是北京交通的一个图画,你想说什么?师:对在私家车越来越多的今天,我们必须要考虑这么多汽车对环境产生越来越多的不良影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减少这样的影响。
2.板书课题,明确目标3.自学提示(1)阅读105页第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2)阅读第二自然段: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3)阅读第1题: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认真读题,理解题意4.学生自主学习二、回顾知识,展示交流(一)小组合作讨论合作交流(二)学生汇报展示,老师组织组织活动学生汇报,老师逐一指导解答1.爸爸家到单位的路程:20×(45÷60)=15(千米)妈妈上班距离家的路程:30×(30÷60)=15(千米)小明家离学校的路程:50×15=750(米)2.15000×160=2400000(克)=2400(㎏)=2.4(吨)2.4×49620000≈2.4×50000000=120000000(吨)三、达标检测,反馈矫正(一)达标练习1.完成P106第2、3、4题。
2.阅读106页的“你知道吗?”了解“绿色通行”和“同比和环比”的概念。
(二)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是怎样研究的?还有什么疑问?四、作业教学反思:鱼岳镇第三小学电子教案执教:第24课时时间:教学课题:北京五日游教学内容:教材第107——108页内容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制订旅游计划,学会设计旅游行程表。
第 6 单元整理和复习五、综合与实践第 1 课时绿色出行【学习目标】1.经过“绿色出行”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旅行方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行程表,能大概作出旅行经费估量。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应用中的实质问题,真切表现了数学的应用。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看到绿色出行这个题目,你想到什么?2.学生自己阅读课本105--106 绿色出行。
二、自主研究:运用所学知识,合作研究,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1.出示第 2题(1)读题,并谈谈知道了哪些信息?(2)列式解答: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行程:小明爸爸一年仅上下班行驶的行程:二氧化碳的排放质量:2.出示第 1题(1)读题并谈谈知道了哪些信息?(2)列式解答:一辆车均匀一年行驶15000 千米,一辆汽车排放多少二氧化碳?那500 万辆呢?①一辆私人车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的质量:② 500 万辆私人车,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的质量:问:看着这个数字,假如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是什么?③这令人震撼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加剧PM2.5 的形成,介绍PM2.5的危害。
3. 算减排,惊善举。
每周少开一天车就有益于环保,北京也向来实行限行每周少开一天车的措施,可这天作用大吗?用数据来说话,那我们实质算一算。
①一辆车每千米排放污染 0.16 千克,每周少开一天车(行程以 30 千米来算),一年有 52 周,能减排多少?每周少开一天车:北京有 500 万辆车,都少开这天能减排多少?②小结:每周少开一天车,看起来这事很小,但 500 万辆都少开一天,却有这样惊人的数字,建议每家每户每周少开一天车,勿以善小而不为。
大家都少开车、多骑车、多步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
三:课堂达标:拟定解决方案:当下我们小学生除了开导大人们少开一天车,还可以做些什么呢?四、学习议论。
绿色出行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5页和106页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通过出示2011年来我国民用轿车保有量和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以及计算汽车一年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告诉我们“绿色出行”的必要性,在此过程中,复习有关收集整理数据、统计等知识,同时增强学生“绿色出行”的意识。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低碳环保、绿色出行”这种倡导的出行方式并不陌生,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将进一步巩固计算、收集和整理数据、统计等知识。
【教学目标】
1.理解“绿色出行”的必要性。
2.巩固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及统计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汽车给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危害。
难点:经历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的统计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调查有关数据
【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马路上人来车往的录像。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上学、放学,外出活动、购物,发现马路上的交通情况如何?(拥挤)看到马路上塞车、拥挤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生1:要尽量少开私家车,可以多骑自行车,坐公交车。
生2:路远的可以坐公交,路近的可以步行或骑自行车。
师:早在1998年9月22日,法国一些年轻人提出“在城市里没有我的车”的口号,希望平日被汽车充斥的城市能获得片刻的清净。
今天这节课我们也将“绿色出行”。
(板书课题) 【组织活动】
1.感受“绿色出行”的作用。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两幅图。
引导学生对比这两幅图片,问: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师生交流。
(2)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资料:据统计,2011年末全国民用轿车保有量4962万辆,同比增长23.2%,其中私人轿车4322万辆,同比增长25.5%。
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2010年的40%上升到2011年的42%,2011年小汽车出行比例为33%,为近年来首次下降。
北京市民的“绿色出行”意识不断增强。
学生自己阅读这段话,思考:从这段话中能得到哪些信息?有哪些感受?
师生交流。
2.认识汽车带来的危害。
(1)课件出示第105页第1题。
①引导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介绍二氧化碳的危害: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造成全球变暖等气候环境恶化。
②找出题中已知条件及要解决的问题。
③学生尝试解答。
指名汇报,师生共同评议。
④交流课前搜集的数据。
(我市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的路程)
(2)课件出示第105页小明一家的出行方式,及第106页第2题题目。
学生找出已知条件,自己独立解答、汇报,师生共同评议。
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20×(45÷60)=15(千米)
一年上下班行驶的路程:15×2×245=7350(千米)
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7350×160=1176000(克)=1.176(吨)
【巩固训练】
课件出示第106页第4题。
调查本班同学及家长的交通出行方式,计算绿色出行所占的百分比。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师生共同交流,制定调查表,课后调查统计数据,计算绿色出行所占的百分比。
【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绿色出行
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2×(45÷60)=15(千米)
一年上下班行驶的路程:15×2×245=7350(千米)
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7350×160=1176000(克)=1.176(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