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
- 格式:ppt
- 大小:3.44 MB
- 文档页数:10
中医护理技术拔罐法的操作规程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3、心理状况。
二、目标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三、禁忌证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四、告知1、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3、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烫伤。
五、物品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六、操作程序1、备齐物品,携至床边,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
4、点燃的火焰在火罐内转动,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叩至已经选择的拔罐部位上,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适时留罐。
5、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
7、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防止烫伤。
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6、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拔罐法定义: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技术操作。
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
适应范围:中风、眩晕、面瘫、头痛及气滞血瘀、风寒湿痹所引起颈肩痛、腰背痛、风湿痛、落枕、感冒、发热等.取穴: 1.中风病取背部足太阳膀胱经或局部,予留罐。
2.面瘫病取面部局部,予闪罐。
3.风湿痹痛取痛点阿是穴,予留罐。
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治疗卡、床头卡、手腕带,做好解释工作.2.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3.清洁局部皮肤,选用合适火罐,并再次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
4.根据病情或医嘱,实施相应的拔罐法(1)留罐:用止血钳夹住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中段绕l-2圈后(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退出,立即将罐扣在所选部位,将酒精棉球放小口瓶灭火,留罐10分钟(2)闪罐:此法是将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吸再起,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为度(3)走罐:先在应拔局部皮肤上均匀涂上一层凡士林,将罐吸附在皮肤上后,操作者一只手扶住罐体用力向上下左右来回推动,另一只手固定皮肤,推动时罐体前半边略提起,后半边着力,至局部出现红紫现象。
5.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询问患者感觉.6.起罐:一手扶住罐体,另一手以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皮肤,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起去。
(切忌暴力起罐)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8.清理用物,洗手,记录并签名。
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取合适体位,选择肌肉较丰富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操作前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裂缝。
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适宜的火罐。
3.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患者感觉异常,立即停止拔罐。
4.骨突部位、血管丰富部位、心尖搏动处及乳房等部位,不宜拔罐。
5.拔罐过程中,切勿变换体位,以免火罐脱落。
拔火罐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附:拔火罐法的目的、禁忌症、护理及注意事项
一、目的
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嗽等症状。
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禁忌症
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室温保持在22-25℃之间,必要时用屏风遮挡病人。
2.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3.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4.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5.防止烫伤和烧伤。
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如拔罐局部出现大水疱,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外涂龙胆紫,保持干燥,必要时用无菌纱布固定。
6.凡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清洁消毒处理,擦干后备用。
拔罐法拔罐法的应用一、定义: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二、适应证与禁忌症:适用于感冒咳嗽,肺炎,哮喘,头痛,胸胁痛,风湿痹痛,腰腿痛,扭伤,胃痛,疮疖肿痛,毒蛇咬伤(排除毒液)等病症。
禁忌症: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拔罐的方法有:(一)以排气法分类:火罐法、水罐法、抽气罐法1、火罐法:利用燃烧时的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上。
火罐法的点火方法有:投火法、闪火法、滴酒法、贴棉法、架火法,常用的是闪火法。
(1)投火法: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到1/3时,投入罐里,将火罐迅速叩在选定的部位上。
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和纸条,都必须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烧一寸左右后,纸卷和纸条,都能斜立罐里一边,火焰不会烧着皮肤。
初学投火法,还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层湿纸,或涂点水,让其吸收热力,可以保护皮肤。
(2)闪火法:用7~8号粗铁丝,一头缠绕石棉绳或线带,作好酒精捧。
使用前,将酒精棒稍蘸95%酒精,用酒精灯或蜡烛燃着,将带有火焰的酒精棒一头,往罐底一闪,迅速撤出,马上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此时罐内已成负压即可吸住。
闪火法的优点是:当闪动酒精棒时火焰已离开火罐,罐内无火,可避免烫伤,优于投火法。
(3)滴酒法:向罐子内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将罐子转动一周,使酒精均匀地附着于罐子的内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后用火柴将酒精燃着,将罐口朝下,迅速将罐子叩在选定的部位上。
(4)贴棉法:扯取大约0.5公分见方的脱脂棉一小块,薄蘸酒精,紧贴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着,马上将罐子扣在选定的部位上。
(5)架火法:准备一个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将棉球燃着,马上将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产生较强的吸力。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从而达到防治疾病为目的的方法。
现在我来简单的介绍一下拔罐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症状
1、疼痛:对于风湿痹痛、急慢性疼痛,拔罐可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效果,从而减轻疼痛;
2、上火:对于上火引起的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口舌生疮等,拔罐具有去火解毒作用;
3、外感疾病:对于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功能紊乱方面,拔罐可以起到调节缓解作用;
4、皮肤疾病:存在痤疮、带状疱疹、丹毒等皮表未发生破损溃疡时的皮肤疾病,拔罐能够起到排出毒素的作用;
5、其他:拔罐对于失眠、更年期综合征、减肥等,也有一定治疗改善效果。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形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达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寨,消肿止痛、吸毒排脓效果的一种疗法.[适应范围]1.缓解风寒所致的腰背酸痛、头痛、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症、胃肠巴达干性赫依,子宫寒性赫依,关节黄水病等。
2.用于毒疮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
[禁忌]1.严重心胜病、高热抽搐及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患者。
2.弥漫性皮肤疾病,全身浮肿患者及大血管处、肌肉失去弹性的地方。
3.妊娠妇女股部、腰低部。
[评估]1.病室清洁,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防止对流风,关闭门窗,必要时屏风遮挡。
2.惠者合作程度。
3.患者主要临证、生命体征、既往病史。
4.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
5.惠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6.患者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7.患者年龄及心理状况。
8.女性患者是否处于妊娠期。
[告知患者]1.解释拔罐疗法的目的及过程,取得患者合作。
2.个别患者施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
3.由于罐内空气负压吸力的作用、局部皮肤出现与龈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物品准备]1.治疗盘、玻璃罐或铜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治疗碗(内置少许水)、纱布。
2.治疗单.消手液、记录本。
[操作程序]1.核对医唰,评估病室环境及患者情况,做好施疗解释工作。
2.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再一次核对医嘱及患者信息。
3.协助思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4.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
5.一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球点燃,另一手持火罐,将燃烧的酒精棉球深人罐内中下端,环绕瓶内壁1-2秒后抽出,迅速将罐口拔在选定部位(穴位)上,观察罐口吸附情况及皮肤情况井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
6.常规留迷10-15分钟后起罐。
7.施疗完毕,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并取舒透体位,鏊理床单,安抚患者。
8.再次核对医嘱,告知患者注意事项.9.整理用物,垃圾分类处理,清洁火罐井消毒。
10,洗手、记录、签名。
拔罐临床操作规范一、项目简介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
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作用在经络穴位上,可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从而开泄腠理、扶正祛邪,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使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二、适应症拔罐疗法适应证广泛,凡是能够用针灸、按摩、中医、中药等方法治疗的各科疾病都可以使用拔罐治疗,尤其对于各种疼痛性疾病、软组织损伤、急慢性炎症、风寒湿痹证,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经脉闭阻不通所引起的各种病证有较好的疗效。
三、禁忌症高热、抽搐、痉挛等;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肌肉瘦削或骨胳凹凸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不宜应用;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须慎用。
四、操作规范:(1)准备材料:玻璃火罐;根据部位,选择号型;止血弯钳一把;95%酒精一小瓶(大口的),棉花球一瓶;打火机一个。
(2)术前检查:检查病情,明确诊断,是否合乎适应症;检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体位,是否合适;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无残角破口。
(3)操作方法:用止血弯钳夹紧棉球稍蘸酒精,用火燃着,用闪火法,在玻璃火罐里迅速转2圈,快速将罐子扣住在皮肤上。
(4)留罐时间:15-20分钟。
(5)起罐:左手轻按罐子,向左倾斜,右手食、中二指按准倾斜对方罐口的肌肉处,轻轻下按,使罐口漏出空隙,透入空气,吸力消失,罐子自然脱落。
(6)火力大小:酒精多,火力大则吸拔力大;酒精少,火力小则吸拔力小。
罐子叩得快则吸力大;叩得慢则吸力小。
这些都可临时掌握。
(7)间隔时间:每天1次或隔日1次。
(8)疗程:根据治疗需求确定。
如用于火罐减肥一般以15次为一疗程。
(9)部位:肩、胸、腹、背、腰、臀、以及颈椎、腓肠肌等肌肉丰厚、血管较少的部位,皆可拨罐。
五、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夏季避免风扇直吹,冬季做好室内保暖,避免感受风寒。
2、注意清洁消毒。
施术者双手、受术者拔罐部位均应清洁干净或做常规消毒,拔罐用具必须常规消毒。
3、拔罐可使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小水珠、出血点、瘀血、瘙痒等现象,均属正常治疗反应。
拔火罐法
一、定义:拔火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
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
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
种技术操作。
二、适应症:
1、通过拔罐疗法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禁忌证
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注意事项:
1、遵医嘱选取穴位,正确运用拔罐方法。
2、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不平
或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3、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4、拔罐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如局
部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消毒局
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5、防止烫伤。
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6、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7、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禁止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