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什么是自然观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
什么是自然观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1、自然观的含义所谓“自然观”,就是人们对自然本性的理性把握和哲学提升,属人类认识的一种形态。
它亦有三层含义:(1)自然观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科学解。
即从科学的角度正确回答诸如“自然的本原是什么”,“自然由哪些部分构成以及以何种方式构成”,“自然自身演化和发展的过程和途径是什么”,“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人如何在自然中实现自身的目的”等问题。
因而正确的自然观首先必须基于具体的科学认知成果才能得以确立,只有从已有的科学理论中加以概括才能得以显现,而不能像黑格尔那样从某种信仰式的抽象原则出发,臆造出自然的本质和联系。
(2)自然观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哲学解。
运用已有的科学成果说明自然的本性并不等于这些成果本身,自然观与一般的自然科学理论的区别就在于其立足点、研究方法和最终的结论是哲学的。
亦即对上述问题的整体把握和抽象概括。
自然观昭示给人们的是自然本性的“一般”而非“特殊”,是自然本性展示的“全程”而非“局部”,是在对自然本性进行分析、归纳基础上的理性抽象与辩证整合而非细节描述和直观理解,它要用概念逻辑在思维中再现自然的系统本性和辩证规律,从而为人对自然的认识提供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指导。
因而正确的自然观将有助于促进科学的进步和对自然认识的深化。
(3)自然观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历史解。
如前所述,自然是历史的,因而自然观就要关心自然的这一历史过程,这不仅要求人们对自然的构成、本原、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作结构性的剖析,更要关注其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从动态中体悟其全貌,在发展中领悟其真相,只有达到了历史的认识高度与深度,自然才不是不可思议的、或专跟人作对的怪物。
惟其如此,人作为“宇宙之精灵”才有其真正的现实意义。
2、自然观研究的价值(1)自然观研究是哲学研究的基础。
1、自然观的含义所谓“自然观”,就是人们对自然本性的理性把握和哲学提升,属人类认识的一种形态。
它亦有三层含义:(1)自然观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科学解。
即从科学的角度正确回答诸如“自然的本原是什么”,“自然由哪些部分构成以及以何种方式构成”,“自然自身演化和发展的过程和途径是什么”,“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人如何在自然中实现自身的目的”等问题。
因而正确的自然观首先必须基于具体的科学认知成果才能得以确立,只有从已有的科学理论中加以概括才能得以显现,而不能像黑格尔那样从某种信仰式的抽象原则出发,臆造出自然的本质和联系。
(2)自然观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哲学解。
运用已有的科学成果说明自然的本性并不等于这些成果本身,自然观与一般的自然科学理论的区别就在于其立足点、研究方法和最终的结论是哲学的。
亦即对上述问题的整体把握和抽象概括。
自然观昭示给人们的是自然本性的“一般”而非“特殊”,是自然本性展示的“全程”而非“局部”,是在对自然本性进行分析、归纳基础上的理性抽象与辩证整合而非细节描述和直观理解,它要用概念逻辑在思维中再现自然的系统本性和辩证规律,从而为人对自然的认识提供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指导。
因而正确的自然观将有助于促进科学的进步和对自然认识的深化。
(3)自然观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历史解。
如前所述,自然是历史的,因而自然观就要关心自然的这一历史过程,这不仅要求人们对自然的构成、本原、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作结构性的剖析,更要关注其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从动态中体悟其全貌,在发展中领悟其真相,只有达到了历史的认识高度与深度,自然才不是不可思议的、或专跟人作对的怪物。
惟其如此,人作为“宇宙之精灵”才有其真正的现实意义。
2、自然观研究的价值(1)自然观研究是哲学研究的基础。
哲学决不是抽象的概念游戏,辩证法也不是变戏法。
历史上真正的哲学家,其哲学大厦无一没有坚实的科学基础,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其前提之一便是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真实地反映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
自然界的物质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自然界物质系统具有层次性、稳定性和可变性。
自然界物质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还在不断地演化和发展,其演化和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科学的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它的创立为技术的深层次研究提供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前提。
人类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它经历了从古代朴素自然观、17—18世纪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到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科学自然观)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科学化。
20世纪以来在总结概括现代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产生的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与发展。
第一节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形成一、古代自然观的基本内容把自然看成是自发组织和自我运动的有机整体,认为自然界具有统一性、统一于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之中,认为阴阳、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推动力,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二、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点1.立足于对自然的整体性考察2.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3.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自发结合o 古代自然哲学的自然观虽然能从总体上勾画出一个本质上正确的自然界的总画面,但是在细节方面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因而仅仅是一个笼通、模糊、粗糙的画面。
明显的局限性:o 第一,它的唯物论带有自发的性质,而辩证法带有朴素的性质。
当它把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自然界的本原时,在说明万物形成的机制问题上就遇到了科学和直观相矛盾的难以克服的困难。
o 第二,对自然界各部分和细节的认识是不清晰的,这使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在认识上既带有整体性,又带有笼统性。
第一篇1什么是自然观? 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与历史地位是什么?
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什么?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重大贡献与局限性是什么?
5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是什么? 6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7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意义是什么? 8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9什么是系统?10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1演化与进化的关系?12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的不可逆性? 13有序与无序的关系?
14如何理解自然界进化中的对称与破缺?15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是什么?
16在自然界的演化中,如何理解进化与退化的关系?17生态危机确立的现实根源是什么?
18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是什么?19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战略是如何提出的?
20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什么?21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二篇22 科学的定义与性质是什么?23 科学的本质属性是什么?24如何理解科学的划界标准?
25 什么是科学事实?分为几类?97 26科学事实具有哪些特点?98 27科学事实的作用?99
28科学事实到科学定律飞跃的途径?99 29科学定律的特点?99 30科学定律的作用?100
31科学假说及其构成要素?100 32科学假说的特点?100 33科学假说的作用?101
34科学理论及其构成要素?102 35科学理论的特征?102
36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103 37如何评价科学的价值中立说?
38如何评价科学的价值负荷说?39科学的精神是什么? 40 问题在科学认识中的重要性?110
41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110 42科研选题的原则?112 43科学问题的分类?113
44科学观察及其特点?115 45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115 46科学实验的作用?116
47 “观察渗透理论”的主要观点?118 48 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119 49机遇观察的类型?119
50如何抓住观察领域的机遇?119 51科学假说形成的基本条件?120 52经验定律的基本特征?122
53 经验定律与原理定律的区别?125 54 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阶段?128 55科学概念与常识概念的区别?133
56用科学理论的语言分析牛顿力学理论并说明其意义。
134 57演绎推理的根本特点?136
58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关系?142 59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区别?143 60 灵感、顿悟、直觉及其关系。
144 61如何进行科学理论的简单性评价?153 62证据如何支持科学理论?157
63举例说明否证检验可以排除不必要的假说。
159 64判决性检验及其意义?161
65 科学理论的评价与检验为什么是复杂的162?66古典归纳主义的科学发展的累积发展观是怎样的?P165
67逻辑实证主义认为什么情况下可以导致科学的进步?P167 68科学理论发展的否证式发展观及其评价
69科学理论发展的社会历史观及其评价70什么是范式与科学共同体?
第三篇71技术价值及其特点?220
72技术的社会价值包含哪些内容?222
73克隆技术的价值问题分析?227
74评价技术乐观主义与技术悲观主义。
233
第四篇
75简述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化的进程。
P256
7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界的社会分层?P262
77科学技术界的互动形式有哪些?P263
78简述科学技术的实体性组织的种类。
P264
79如何理解科学共同体中的“无形学院”?P267
80什么是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P267
81科学的社会规范与技术的社会规范的区别?P270
8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与生产的一体化?P273
8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化?P275
84什么是科学中心转移理论?P279
85如何理解科学发展的不平衡性?P282
86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健康持续的运行?P284
87 简述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发展模式的影响?P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