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代自然观
- 格式:ppt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68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自古以来,中国人民追求人和自然的统一。
中国古代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是相当丰富的,最具广泛影响的自然观是适应自然,认为人与自然可以相感相通,和谐相处。
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天人关系学说就是“天人合一”,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相通、相类和统一。
天人合一思想源于战国时子思、孟子的学说,到宋代有了比较明确的理论意义。
天人合一的思想包括以下几个命题: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②自然界有普遍规律,人也服从这一普遍规律;③人性即是天道,道德原则与自然规律是一致的;④人生的理想是天人的协调与和谐。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张世英作者简介: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
1946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1946—1952年在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任教。
1952年至今,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讲师、副教授、教授,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兼任《黑格尔全集》中文版(人民出版社)主编、中西哲学与文化研究会会长。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了解“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及其发展演变,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是有意义的。
今天我谈谈这个思想,并分析一下这个思想的现代意义。
先秦的“天人合一”思想从历史上看,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先秦、西汉初年和宋明时期。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虽然中国古代也有“天人相分”的观念,但远不及“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深远。
“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溯源于商代的占卜。
《礼记·表记》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殷人把有意志的神(“帝”或“天帝”)看成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万事求卜,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等,都要求卜于神,以测吉凶祸福。
这种天人关系实际上是神人关系,由于殷人心目中的神的道德属性并不明显,所以殷人与神之间基本上采取了一种无所作为、盲目屈从于神的形式。
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内涵
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和谐统一的观念:中国古代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与自然被视为一个整体,人应该与自然相互交流和平衡,而不是征服和控制自然。
这种观念在《易经》中表现得很明显,提倡顺应自然、符合天道。
2. 阴阳五行的理论:中国古代自然观还包括阴阳五行的理论。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两个对立但又相互依赖的概念,代表着事物的阴阳两面性。
五行(金、木、水、火、土)则代表了自然界万物的基本属性和互相制约的关系。
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医学、天文学、农学等领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 自然崇拜和神话传说:中国古代还存在着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神话传说。
人们相信大自然中存在着神灵、神仙和各种神奇的生物,他们能够影响人类的命运和自然的运行。
例如,《山海经》中记载了许多神话传说与自然景观相关的故事,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景仰和想象。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内涵集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阴阳五行的理论认识以及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神话传说。
这种观念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哲学、医学、农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在现代仍然有一定的传承和影响。
自然观的发展过程自然观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的总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也在不断深化和演变。
本文将从古代至今,以时间顺序介绍自然观的发展过程。
1. 古代自然观:古代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主要基于观察和经验。
在古代,人们将自然界的现象和事件归因于神灵的力量和干预。
例如,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们认为自然界是由四个基本元素(土、水、火、气)组成,并由神灵掌控。
古代中国的自然观念则强调自然界与人类的和谐共生,强调天地人三者的统一。
2. 中世纪自然观:中世纪的自然观念受到了宗教的影响。
基督教教义认为上帝创造了自然界,并将其视为上帝的杰作。
因此,人们将自然界视为上帝的秩序和规律的体现。
这种观念导致了对自然界的研究主要以证明上帝的存在和神迹的发生为目的。
3. 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念开始从宗教中解放出来,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实证研究。
伽利略·伽利雷的天文观察和实验,开创了现代科学的先河。
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天体,提出了日心说,并用实验证明了地球的自转。
这一观点颠覆了当时的地心说观念,对自然观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 科学革命时期的自然观:17世纪的科学革命进一步推动了自然观念的发展。
伴随着实验方法的兴起,科学家们开始通过实证研究和数学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工作奠定了经典力学和天体力学的基础,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进一步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和运行机制。
5. 进化论的兴起:19世纪,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生物进化的理论,对自然观念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达尔文认为物种的多样性是由于自然选择和适应性进化所导致的,这一观点推翻了当时的神创论观念,使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生物的演化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6. 现代自然观: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跨学科研究的兴起,自然观念变得更加综合和复杂。
现代自然观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古代城市选址的自然观
古代城市选址的自然观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 水源条件:水源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古代中国人普遍认为,水源的充足与否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选址时,会优先选择有丰富水源的地方,比如河流和湖泊附近。
2. 气候条件:气候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也有重要影响。
古代中国人会考虑城市所在地的气候条件,比如降雨量、温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地方更适合城市的发展和农业生产。
3. 自然资源:古代城池在建筑规划布局时,受到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免受旱涝灾害,一般都选择在依山傍水之地,节约开渠和防止内涝的成本。
古代地质条件影响着城池的可持续建设,一般选择易于建设的地质环境,作为城池的基础。
4. 交通条件:古代水陆交通的便利条件,决定了城池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河流具有交通便利的先天优势,又易于取得生活的水源,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成为古代人们居住的首选。
其次,陆路交通一般选择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平原地区的交通运输更能节省人力物力,通过节约成本,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此外,古人也注重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如把水引入城内,形成护城河或者河网,建筑和绿树及水面和谐共生,供交通和排水及防火。
这种自然观体现了古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也对后世的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及其特点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念根植于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世界的直观观察与思考,形成了独特的自然观。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具有以下特点:
1.和谐统一:中国古代人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宇宙、人类和自然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和谐的统一关系。
人与自
然的关系是共生的,而不是对抗的。
这种观念透过中国古代的文化和
哲学思想贯穿其中。
2.天人合一:中国古代人相信宇宙是一个整体,人与天地万物是相通的。
天象、自然现象和人的行为都被认为互相影响和相互联系。
中国
古代人将自身与自然相融合,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3.尊重自然:中国古代人对自然抱有敬畏之心。
他们认为自然界的力
量和规律是无法改变的,并且深知人类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因此,
他们尊重并接受自然的支配和因果律。
4.观察和天文学:中国古代人注重观察自然现象,特别是天文学方面。
他们运用观测、记录和计算的方法,逐渐形成了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和
天文历法。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
5.五行学说:中国古代人通过一种称为“五行”的观念来解释自然现
象和事物之间的关系。
即金、木、水、火和土。
这一观念成为了中国
古代哲学、医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一,也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界的
独特理解。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念注重和谐统一、尊重自然、观察和天
文学,这种观念受到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深远影响,也为后世中国人对自然的认知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和借鉴。
浅谈中国古代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
中国古代,人们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如“阴阳说”、“五行说”、“元气说”等。
中国古代自然观主要有:(1)阴阳五行说阳字本是指日光,阴字本是指没有日光。
到后来,阴、阳发展成为指两种宇宙势力或原理,也就是阴阳之道。
阳代表阳性,主动、热、明、干、刚等等;阴代表阴性,被动、冷、暗、湿、柔等等。
阴阳二道互相作用,产生宇宙一切现象。
(2)八卦说早在殷周时期的著作《周易》之中的八卦说,《周易》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可以看作是宇宙的生产过程。
“太极”是宇宙的总根源,也就是指元气,古人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八种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作为构成万物的本原。
八卦中对立的卦象以刚柔相济表示事物的相互转化,蕴含着朴素辩证法思想。
(3)天人合一在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人采用的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古代人认为,人是天(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人的行为的根据,一定要在天的行为中寻找。
无论在肉体或精神方面,人都是天的副本。
(4)唯物主义自然观唯物主义自然观学派的人不相信鬼神之说,摒弃所谓的“天人感应”。
其中代表人有汉代的王充、魏晋时期的哲学家杨泉、南朝宋时的思想家何承天、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等。
王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其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天和地都是无意志的自然的物质实体,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和事物的生成是自然无为的结果。
2.天是自然,而人也是自然的产物,割断了天人之间的联系。
3. 人有生即有死。
4. 反对"奉天法古"的思想。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发展张载的气化论,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把荣枯代谢、推移吐纳看作是宇宙的根本法则。
他认为任何生命体都经历着胚胎、流荡、灌注、衰减、散灭诸阶段。
总之,我古代自然观是一种有机论自然观,强调整体和联系,注重事物的变化发展,注重解释事物与现象的关系,注重的是辨证统一。
自然观的发展过程自然观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方式的总称,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和进步。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介绍自然观的发展过程,并探讨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 古代自然观的发展古代自然观主要以神秘主义为基础,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往往依赖于超自然力量或神灵的干预。
例如,古希腊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由四个元素(地、水、火、气)构成,而这些元素受到众神的支配。
在中国古代,道家、儒家和佛家等思想流派也对自然现象有着各自的解释。
2. 中世纪的自然观中世纪的自然观受到基督教教义的影响,人们普遍相信上帝创造了自然界,并且自然界的运行是按照上帝的旨意进行的。
这种观念限制了人们对自然界的研究和探索,科学思想受到压制。
3. 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然界,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科学思想逐渐崛起。
伽利略、哥白尼等科学家通过观察和实验,提出了地心说被日心说取代的学说,这标志着自然观的重大转变。
4. 科学革命与现代自然观17世纪的科学革命对自然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通过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经典力学,建立了自然科学的基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入,出现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
5. 现代自然观的多元化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现代自然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量子力学、相对论等新的物理学理论挑战了经典物理学的观念,生态学的兴起使人们开始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进化论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生命起源和发展的理解。
自然观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利用方式,推动了社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其次,自然观的变革也引发了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变革,人们对自然界的审美和思考方式发生了转变。
此外,自然观的发展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进程。
总结起来,自然观的发展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历史进程,从古代的神秘主义到现代的科学观念,自然观不断演变和进步。
•古代朴素自然观有哪些内容
古代朴素自然观,是古代社会的人们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形成的自然观,是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反映。
内容有:用“本原”概念来说明自然万物的初始状态和整体联系
用“矛盾”形态解释自然万物的运动特性和演化过程
用“数量”分析把握自然万物的精致构造和逻辑法则
用神化人性理解自然万物的内在灵性和美学底蕴,透露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统一
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
阿那克西曼德:万物的本原是“无限者
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本原是“气”
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
恩培多克勒“火”“土”“水”“气” 是万物的本原
亚里士多德的物质观是他的“四因说”哲学观的反映
亚里士多德的认为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存在都不过出自四个原因: “质料因”, “形式因”, “动力因”, “目的因”。
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组成原子在冲撞中结合起来,形成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伊壁鸠鲁以自己的方式得出了原子量和原子体积。
原子不仅有直线运动,也有偶然的偏斜运动。
五行说“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阴阳说用阴、阳二气解释自然界发展变化的原因。
自然界有规律的变化是“阴阳有序”,自然界出现反常现象是“阴阳失调”。
老子认为万物源于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元气说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弥漫的“元气”或“精气”构成的。
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气永远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虚空即气。
气的感应是物与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重要形式。
牛顿力学对机械自然观的影响。
中国古代自然观中国古代自然观1.气是天地之本,万物之原气概念在我国起源很早。
上古先民观察飘荡的云烟和弥漫的雾霭,创造了象形文字“气”。
【l3随着认识的发展,后来古人认为自然界存在多种属性的气,它们的运动变化,决定自然万物的演化发展,如西周太史伯阳父用“天地之气”的运行失序解释地震现象,春秋时期医和用阴、阳、风、雨、晦、明六气的运动说明气候的变化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这种朴素的气化自然观基础上,战国时期古人开始把气看作构成自然万物的基本材料。
《管子·内业》认为,气“下生五谷,上为列星。
”《庄子·知北游》认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苟子·王制》认为,水火草木禽兽和人均由气所构成。
在他们看来,从地上五谷到天上列星,从无机界到有机界,都是由气生成的。
在这种认识基础上,当战国后期的学者以思辨的方式追溯宇宙演化的源头时,进一步提出了“元气”概念。
“元者,万物之本。
””o古人用“元气”表示宇宙演化的原始物质,即万物的本原。
《鹃冠子·泰录》说:“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其中“元气”所表达的即是这种意思。
关于元气说提出的时间,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
不过至迟到汉代,元气本体论思想已相当流行。
《太平御览》引成书于西汉的《河图》说:“元气无形,汹汹蒙蒙,堰者为地,伏者为天也;”该书叉引《礼统》说:“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所自焉。
”西汉杨雄微灵赋》也明确认为:“自今推古,至于元气始化。
”汉代《易纬·孝经钩命诀》也认为,“元气”是太初之时宇宙【收稿日期)2001年2月24日[作者筒介]胡化凯(19s4~)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
77最早的物质存在状态,由它逐渐演化出有彤有像的万事万物。
在前人认识的基础I:,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充分沦述了元气本体论思想。
他明确提出:“万物之生,皆禀元气。
”大量资料表明,中国汉代已普遍用元气概念说明宇宙演化的过程,将元气看作世界万物的本原。
论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先秦思想家发起的唯物主义理论,它坚持物质万物的客观存在性,强调物质的变化基础,不接受神的干涉,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物质演变的结果,而不是
靠神的造化。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以“理”为自然观核心,将“理”和“物”共同视为自然规律形成的基本思想。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强调唯物论的理性识别,认为物质的一切变化均是遵守着客观的
自然规律,先秦唯物主义思想家均认为只有物质才能产生变化,而不是外部的神力及时刻
的指挥,正因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放弃了不切实际的神的存在,认为物质构成自然界并
影响自然发展,才能理解世界的变化规律,与此同时,他们特别重视空间概念,肯定自然
界是有限的,并认定它是不断发展的,且坚持材料唯物两种相对性:一方面,物质是世界
本真的形式;另一方面,把物质归结为空无无益、非有效的视角就显得不可信。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把物质视作客观存在的实质,强调材料和物质的对立关系,肯定
空间有限性,拒绝神的存在,认定它是可以发展的,这些基本特征受到众多思想家的关注,更是在影响古代政治、经济及哲学之中起到了诸多的作用。
不仅如此,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思想内容影响着现今一些西方哲学,特别是“材料主义”,它将朴素唯物主义显示
出来。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1)物质自然观:物质是一切存在的基础,生命和文明都是物质自然界的产物;
(2)发展论:万物均受自然规律所支配,都有其发展历史和进化规律性;
(3)肯定科学:反对宗教、神话和其他超自然学说,主张采用实证主义方法来探究自然界;
(4)反对形而上学: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形而上学概念如审美抽象、社会哲学等都缺乏实质性的证据支撑,因此只是一种不实的观念;
(5)讲求实际: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追求现实,其目标是使人们更加理性地认识自然规律,更加规范和高效地运用它们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古代自然观基本特征嘿,咱今天就来聊聊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征哈!你想啊,古代人那时候可没有咱现在这么多高科技玩意儿,他们对自然的看法那可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呢!古代自然观有个特点,就是特别强调天地的和谐。
就好比一个大家庭,天和地就是家里的老大和老二,它们得好好相处,整个家才能和和美美呀!那时候的人们觉得自然就像一个有生命、有脾气的大家伙,得顺着它的性子来。
你说这像不像咱得顺着长辈的心意一样?还有啊,古代人对自然充满了敬畏之情。
他们觉得大自然里啥都有神灵,山有山神,水有水神。
你要是对这些神灵不敬,那可不得了,说不定就会遭报应呢!这就好像你对朋友不尊重,那朋友还能跟你好吗?这敬畏之情啊,让古代人在利用自然的时候也会小心翼翼,不会肆无忌惮地乱来。
他们还特别注重自然的整体性呢!可不是嘛,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那都是紧密相连的呀!就像咱身体的各个器官,少了哪个都不行。
古代人可明白这个道理了,他们不会只盯着一个地方看,而是会从整体上去考虑自然的运行和变化。
而且呀,古代自然观里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喜欢用类比和象征。
比如说太阳代表着光明和力量,月亮代表着温柔和神秘。
这就跟咱现在用各种符号来表达意思差不多嘛!咱再想想,古代人那时候没有天气预报,他们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刮风呢?全靠观察呀!他们观察星星的位置,观察动物的行为,通过这些来了解自然的变化。
这得多厉害呀!这不就跟咱现在通过各种数据和仪器来了解天气一样吗?只不过他们的方法更原始,但也更有味道呢!你说,古代自然观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它虽然没有咱现在这么科学,但却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智慧。
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人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怎么和自然相处的。
咱现在虽然科技发达了,但也不能忘了古人的这些智慧呀!咱得从古代自然观里吸取精华,让咱和自然的关系更和谐,更美好。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这是咱应该好好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呢!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