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机制下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中项目驱动式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3
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以赛促学”模式的应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个以竞争激励学习的领域,而“以赛促学”模式的应用在这个专业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种模式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力,促进他们在设计技能、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以赛促学”模式的应用,并深入分析其对学生的影响和意义。
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以赛促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竞争意识。
比赛是一种具有明确目标和明确奖励的竞争活动,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使他们更加专注和努力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
通过参与设计比赛,学生可以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比赛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在实际设计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创意和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技能。
“以赛促学”模式的应用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很多设计比赛都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这就要求学生在比赛中不仅要发挥个人的设计能力和创造力,还要能够与团队成员共同合作,充分发挥团队的协同效应,共同完成比赛任务。
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这些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工作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以赛促学”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能力。
“以赛促学”模式的应用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设计比赛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和要求进行创意设计和表达,这需要他们具备丰富的设计经验和灵活的设计思维。
参与比赛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设计项目中进行综合性的设计思考和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作品和设计理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而且,比赛还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思维,帮助他们拓宽眼界,激发创新灵感,不断进行自我突破和提升,这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都是非常有益的。
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的学科,它涉及到广告、包装、平面设计等多个领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日新月异,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然而,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和技术变革,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因此,对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应紧跟时代前沿,关注行业热点。
如今,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应该更加注重移动端设计和社交媒体营销等方面的教学。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邀请行业专家来进行讲座,分享最新的设计理念和案例,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实践中。
其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多以理论教学为主,这样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设计中。
因此,课程改革应更加注重实践性的培养,增加设计案例的分析和实践操作的训练。
可以通过工作坊或实习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已成为人才竞争的核心。
因此,课程改革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
可以在课程中加入创新设计的案例分析和创意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意方案。
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设计竞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改革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视觉传达设计不仅仅是技术和创意的结合,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因此,除了传统的设计课程,还可以加入相关的人文社科课程,如心理学、传播学、管理学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紧跟时代前沿、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可以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竞赛项目教学化驱动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一、课程背景竞赛项目教学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竞赛项目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死记硬背,缺乏实践环节和教学改革的思路,导致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竞赛项目教学进行改革和实践是当今教育领域的迫切需求。
二、问题及原因1. 竞赛项目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2. 缺乏具体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改革目标1. 建立以实践为主导的竞赛项目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竞赛项目的兴趣和参与度。
四、改革措施1. 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增加竞赛项目实践的比例。
2. 建立导师制度,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
3. 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个人特长。
4. 增加团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实施步骤1. 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培训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与方法。
2. 改革方案制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竞赛项目教学改革的方案,明确教学目标和具体措施。
3. 课程设计:根据教学改革方案,结合课程特点和实践要求,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和创造性的竞赛项目。
4. 实施教学改革:按照教学改革方案进行教学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 教学评价: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个人特长。
六、成果与效益经过教学改革与实践,竞赛项目教学的效果将会有明显的提升。
1.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能够更好地应对实际问题和挑战。
3.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七、总结。
以专业竞赛为任务驱动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专业。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行业的快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以以专业竞赛为任务驱动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分析,探讨了以竞赛为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以期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竞赛;任务驱动;实践教学二、以专业竞赛为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概述以专业竞赛为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竞赛项目来驱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模式通过设置竞赛项目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操作,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该教学模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竞赛项目通常会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需要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3.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参与竞赛项目需要多人合作完成,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学习,相互促进,最终完成竞赛项目,取得好的成绩。
4.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参与相关专业竞赛项目,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这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四、以专业竞赛为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竞赛项目难度较大一些专业竞赛项目难度较大,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一些学生可能难以适应竞赛项目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参与热情不高,影响教学效果。
2.学生竞赛压力较大一些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可能会过度投入到竞赛项目中,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
黑龙江科学HEILONGJIANG SCIENCE第12卷第7期2021年4月Vol. 12Apr. 2021“以赛促学”机制下大学生学科竞赛教学管理策略—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刘丛丛(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河北黄骅061100)摘要: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对“以赛促学”机制下大学生学科竞赛教学管理策略进行分析。
学科竞赛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 的优势主要包括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科竞赛教学管理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 量不足、组织性不强等问题。
应为参与学科竞赛的学生设立不同奖项,向学生推荐知名度较高的广告设计公司或互联网公司,为企 业提供专业人才,吸引企业为学科竞赛提供资金赞助。
教师要积极关注国內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科竞赛相关动态,接触行业 内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学科竞赛要有组织性,应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科学组织规划流程,有效总结经验,在 "以赛促学”机制下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进行个性化培养,保障学科竞赛的高质量性。
要积极联络周边城市及地区的院校,共同组织 学科竞赛活动,学习和吸收其他院校的特长,达到相互交流促进的效果。
学生通过参加和筹备这些赛事有效提升了学习的丰富性、 自主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以赛促学;大学生学科竞赛;教学管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 -8646(2021)07 -0120 -02Teaching Management Strategy of Discipline Compet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Mechanism of "the Promotion of Learning Through Competition ” ------Through Taking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Major as an ExampleLiu Congcong(Be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Haibin College , Huanghua 061100, China)Abstract : Through taking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Major as an example , the research analyzes the teachingmanagement strategy of discipline compet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mechanism of "the promotion of learning through competition M . The advantages of discipline competition in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Major mainly include the promotion of student practical , innovative and team cooperation ability ・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discipline competition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Major, such as the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 insufficient faculty and not strong organ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et different awards for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 in discipline competition , recommend advertisement design company and internet company of high popularity for students , and provide professionals for the enteiprises , and attract enterprises to provide fund and sponsor for discipline competition.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regard discipline competition related dynamic condition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Major at home and abroad , know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concept in the industiy , and improve their own professional level ・ Discipline competition should be organizational ・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 scientifically organize and plan process , effectively summarize experience , individually train student professional learning , and guarantee the high quality of discipline competition ・ It is suggested to actively contact the college in the sun'ounding cities and areas , jointly organize discipline competition activities , and leam from the strong points of other colleges ,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communication and promotion. Students has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richness , autonomy and innovation of learning ・Key words : The promotion of learning through competition ; Discipline compet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 Teaching management ;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Major学科竞赛模式是高校目前广泛开展的课程教学形式。
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是一个高度实践性的课程,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和市场的要求,需要对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模式已经从以前单一的教师授课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参与度逐渐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逐渐得到提升。
1、培养学生的视觉感知和设计感要想在视觉设计文化中获得成功,学生必须具备敏锐的感知能力和扎实的设计实力,这就要求视觉设计课程的教学重点从传授基本的设计理论转向培养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将毫无章法的事物抽象化为有章法的符号,并将它还原到图形中去。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学习到许多实用的设计技术和方法,从而培养出扎实的设计实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市场需求。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导向,包括知识、思维、情感、态度和行为等五个方面。
知识素质是视觉设计的基础,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设计理论和方法,领悟时代的潮流和趋势;思维素质既包括发散思维,又包括收敛思维,学生需要具备综合分析、综合判断、综合解决问题等特征;情感素质使学生更加注重设计的情感表达和与社会的联接;态度素质是学生取得成功的关键,具备自信、创新、坚韧的属性;行为素质要求学生尊重客户需求及创新理念,遵守专业操守和社会道德。
3、重视实践教学知行合一是当今学科的普遍要求,而视觉传达设计知识体系的实现和传递必须依靠实验室和专业实习教学。
作为一门高度实践性的课程,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应该更注重实践教学,适用于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有机会去实践和反思,不断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综合运用传达设计的所有技术手段和方法。
包装世界Packaging World 教育研究以设计竞赛为导向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刘玲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高速发展,实践教学广泛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培养社会的所需专业人才,以设计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的导向进行相关的分析探究。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以设计竞赛为引导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机制分析,层层深入研究学生、老师及设计竞赛等方面的联系,以此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发展思维。
关键词:设计竞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一、针对于设计竞赛为引导的实践教学机制分析学校为了能够针对性、高效率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其能够在毕业后具备一定的创新协作能力、社交能力。
这两种能力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需要进行实践学习的主要目标。
在实践教学中以设计竞赛作为导向,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性人才[1]。
(一)现阶段实践教学的状况分析学校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中专业人才的培养,其基本课程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可以分为:基础教学课程、专业教学课程、实践教学课程。
在实践教学课程中,由专业课程的考察、专业实习、艺术视觉的感悟等几部分构成。
在进行相关的专业教学时,一般为第三学期到第八学期,其中主要的教学集中于最后两学期。
实践教学中,主要分为集体教学与分散式教学,集中教学是在规定的实践时间以及地点中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一般集中教学会选在课堂上;而分散教学则相对轻松,老师分配任务后,学生应该在学校所选择的学期内与同学进行交流或者自行完成老师分配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任务。
通过设计竞赛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同步开展,一般在第四学期开始,这时候的学生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够运用一些基础的软件设备进行设计,同时对于专业的热情度也进一步上升,因此基于设计竞赛为引导下的实践学习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言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学生根据创新创造出更加优秀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
创新教育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97DOI:10.16660/ki.1674-098X.2004-1026-6187探索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以赛促学,赛教融合"的教学模式①李文静(晋中学院美术学院 山西晋中 030600 )摘 要:本文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对其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以赛促学,赛教融合”教学模式主张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一些专业赛事,参加专业比赛有利于使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创新。
与单一化教学模式相比较,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而且课程考核机制也会得到完善,从而使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具有专业特色性,符合本专业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 以赛促学 赛教融合 教学模式 改革创新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7(b)-0197-03Explor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Competition and TeachingIntegration for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Major i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I Wenjing(Academy of Fine Arts, Jinzhong University, Jinzhong, Shanxi Province, 030600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major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and study its teaching mode. The teaching mode of "promoting learning by competition and integrating teaching by competition" advocates integrating some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Participating in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s is conducive to the effective stimulation of learning enthusiasm, as well as the innovation of students' thinking.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teaching mode, this teaching mode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further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but also to the improvement of curriculum assessment mechanism, so that the formed talent training mode can be mor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major.Key Words: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learning by competition; Integration of competition and teaching; Teaching mode; Reform and innovation①课题来源:2020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编号:J2020311)2020晋中学院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编号:Jg202026)。
106 美巨ffim(上)2018.03|学科竞赛机制下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中项目驱动式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文/杨晨杨天明摘要:将学科竞赛引入课堂教学中,将创新项目驱动法引入实际教学设计环节中去,形成“讲授+设计实践”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使学生掌握视觉传达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获得基本训练,从而成为具备创新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以满足艺术设计领域的市场需求。
学科竞赛机制下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中项目驱动式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新颖独特,需要在各项环节,多方面的开展多样化的课程体系理论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发展;项目驱动;学科发展;教学改革实践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辽宁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学科竞赛机制下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中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导入与研究”(〇〇N6〇5〇)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的意义当前,国家大力倡导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改革与实践,提 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客观上要求当代 大学生要全面、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与本领,不断提髙创新实 践能力,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把创新创业教育真 正融入到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实施计划上来,试图将其渗透到专 业课程的整合与规划上来,引入创新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将创 新教育与专业课程实施对接与转化,打破传统的标版式的授课 形式,将创新思维合理应用到专业课程的授课模式中来,拓宽 思路,激发灵感,整合资源,优化重组,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 专业课程互融的新型资源平台。
从而为髙等院校创新应用转型 的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提供重要的技术参量与评定依据。
因而,该课题将目标锁定在髙校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自身特质 上,依托髙等院校教学质量工程的相关要求与目标,以学科竞 赛为依托平台将专业课程与创新项目驱动整合性地连接在一起,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 増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 众创新土壤,培养新型具有较强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应用复合型 人才。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首先,以创新竞赛为平台依托,整合课程,将创新项目驱 动法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根据视觉传达专业课程的教学计 划及教学目标的要求定位,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线的同时,建构一种合理有效的创新性教学机制。
新型教学改革研究 视域为新型视角,探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等两方 面的协调发展。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在 课堂教学中引入创新竞赛及创新计划项目,在注重对学生基础 理论知识、原理、技巧培养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创新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的引入,强化学生创新思维意'强调创新设计应用的准确性与实效性,引导学生自主研发设计方案,不断培养其实践创新精神。
其次,创新性实践逐步形成髙创意、髙思想、髙技能的髙 级教学模式,并合理有效地将其渗透到专业基础课训练及专业 课设计实践中去,拓展课外大学生创新实践工程的积极参与能 力。
学院通过创新学分的制定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创新工程与实 践的热情。
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已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实 践学习平台。
通过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中的验 证性实践逐步递进到以艺术设计实验室及实践教学基地为主的 设计性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深化到国家 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的实施及参加国 际及国内有影响的艺术设计赛事、举办展览、专业讲座及学校 科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构创新性的 实践教学机制建设,培养多元化、开放化、全面化的教学创新 思维理念,使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再次,强化课程建设与创新竞赛项目驱动的互动性作用。
重点研究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所担负的 任务以及在整个体系框架中的位置与结构安排,使设计基础课 程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协调统一、相互配合、互相促进,形成设计教学与实践I 107统一的整体,强化课程建设与创新竞赛项目驱动的互动性作用, 为设计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进行课程考评机制建设。
课程考核主要采用过程考 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考核为每个任务学习过程中 的作业评价,结果考核为课程完成后的综合考核。
过程考核是 按照阶段性教学模式进行,每个阶段都设计一份任务单作为作 业,学生只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填写任务单中的内 容。
每个阶段的主讲教师根据任务单中的任务实施计划、方案 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以及学生在任务实施中的表现等,了解 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结果考核由课程的相关指导 教师共同按照该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进行,课程的结 果考核成绩由知识(应知!技能(应会!情感态度三大部分 组成。
应知占40%,应会占50%,情感态度占10%。
三个部分 互相协调,共同成为课程结果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项目驱动式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的实施方案根据髙校本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工程目标定位及要求, 将创新项目驱动式教学融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建设中 去,不断探究适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教 学机制。
(一) 构建教学平台的互动模式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辽宁省深化普通髙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的指导下,我们教学团队合理有效地将全国大学生专业创新设 计比赛融入到课程的建设中去。
将荣获国家级、省级奖的优秀 作品制作成精品课件,形成网络共享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了 一个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増强和 能力的培养。
基于视觉传达课程的视觉艺术形象的特质、图片 及图像的可视性特点,在网络资源的构建中将教学视频录像及 图片进行了交互模式的构建,打破了传统静态黑板加粉笔的单 一模式,转化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充分利用扩展资 源,为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的专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科研平台为专业课程资源注入新鲜血液,加强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近几年来,我专业教学团队教师主持了多项省级以上的科 研项目,在课程资源配置中,合理有效地带领学生参与科研项 目,将课程的教学建设与科研建设形成双对接,设计课题的来 源,更多地吸取了科学研究的资源配置,促进了教学信息的多 维化和资源的整合化。
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设计实践的能力。
基于视觉传达课程,其团队已经成功申请多项省级科研课题, 其科研资源的丰富性促进了课程资源的更新与完善。
课程作业 及创新项目等实践环节中都引入实际科研课题,使课程的实践 环节资源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整合化。
(三) 实验室开放建设,引入设计与制作环节,丰富资源特色基于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定与考核,我们专业教学团队成功进行了实验室的开放建设,配合省级、校级大学生创 新实验计划训练项目的实施,设计研发了多项作品,并且初步 形成了创新性实验平台。
基于视觉传达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实践 制作环节安排,在实验室开放建设中,引入丝网印制工艺学习 与实践,民间艺术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设计 与编排、交互媒介形式的设计与研究等环节均注重编排与设计、 材料的选择与应用、造型工艺的设计与制作等,并积极有效的 进行深入学习与实践,开拓学科发展所需的课程实践资源及特 色资源的整合性系统化研究与实践。
(四)课程建设中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促进创新创业与专业课资源融合近几年,我专业教学团队带领本专业学生参加了多项全国 顶级专业设计竞赛,均获得骄人成绩。
通过指导学生参加专业 设计竞赛,提髙了学生参加比赛的实战经验和创新思维理念, 在学习中安排和指导学生作业时采取小组作业中心制原则,注 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以一种主动参与合作的态度并根据小 组内每个学生的设计优势与特点承担相关课题设计任务,充分 发挥学生合作的团队作用,调动专业课堂的学习氛围,从而使 专业课程之间的知识结构紧密相连、相互统一,提升了学生的 创造性能力,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五) 实施教学成果转化,创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近年来,我们指导学生参与教师的横、纵向科研项目,将科研力量渗透到教学改革的建设中去,打破了传统的教学与科 研分离的状态,提髙了学生创新与实践的专业应用能力,从而 促进了课程实践与创新机制的融入及教学与科研的双对接。
教 学团队主持了多项省级、校级教改立项,在国内权威杂志发表 了多篇教研论文。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逐步拓宽了课程改革思 路,打通了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平台,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授 课模式,向多维化、立体化的授课方式进行了转化。
并且本课 程团队在积极完成相关科研指标的同时,撰写相关学术论文, 申请了国家专利,取得了科研成果奖,与地方企业保持着校企 联合机制,实现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为本课程科研能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对弘扬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 用。
视觉传达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做了适当的调整与完 善,在专业课程中加大了平时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企业调研的 实践环节内容的比例,向创新机制与实践内容比例加大的方向 进行拓展,强化了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促进了理论与实践 的结合及教学模式的合理化更新与完善,逐步建立了专业实践 教学基地,促进了课程授课模式的合理化更新,提升了学生的 专业实践能力及实战能力。
四、结语将学科竞赛引入课堂教学中,将创新项目驱动法引入实际教学设计环节中去,形成“讲授H 设计实践”的教学模式,有 助于使学生掌握视觉传达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设 计方法,成为获得基本训练,具备创新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研究108 美巨ffilH(上)2018.03|教学实践与科研成果的互动发展—以室内设计专业理论类课程为例文/蒋晖摘要:室内设计专业理论类课程是高等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本科阶段的重要课程组成。
教师对知识的掌握、理解以及对专业新成果动态的把握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强调教师的科研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和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带动教学工作的提升。
因而,科研与教学应当成为双向互动的良性过程,适时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可以使教学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科研;理论类课程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城镇变迁视角下的晚明江南器物艺术研究”(15C G159)研究成果。
室内设计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从课程数量、学分分布及 学时安排的角度看,理论类课程都是整个本科专业学习的重要 组成之一。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以侧重实践性和操作性 的室内设计专业而言,理论类课程的开设却成为很多学生和教 师的“鸡肋”。
传统理论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教学内容晦涩难懂、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的现象,致使学生对此 类课程提不起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