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中文教案(简洁版)
- 格式:docx
- 大小:15.78 KB
- 文档页数:3
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教案共享一、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美食的兴趣,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2.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 培养幼儿的口味认知和健康饮食观念,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活动准备:1. 观看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相关片段或短视频,并准备图片、简单介绍或故事,让幼儿对美食和地域有一定的了解。
2. 准备各种中国传统美食的食材和食品图片,如饺子、汤圆、月饼等。
3. 准备一些简单的厨具和食材,如擀面杖、木制模具等。
4. 给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围裙,以免弄脏衣服。
三、活动过程:1. 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片段,引导幼儿观看并简要介绍片中出现的美食和地域文化。
2. 跟幼儿们讨论他们对这些美食的认识和看法,引导幼儿们了解这些美食的历史、制作过程和食材。
3. 组织幼儿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中国传统美食,比如饺子、汤圆等。
并根据所选美食制作食材和工具清单。
4. 引导幼儿们动手制作美食,老师适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提醒幼儿们注意安全和卫生。
5. 在制作的过程中,适当让幼儿们共享和交流自己的体验和心得。
6. 做好美食后,举行一次“美食节”。
每个小组陈列自己制作的美食,并向其他小组展示并简单介绍。
7. 全班幼儿品尝每种美食,并用一些简单的表情词语表达对味道的感受。
8. 结合所制作的美食,老师给幼儿们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让幼儿对中国的传统美食和文化有更深的理解。
四、总结和回顾:通过这次活动,《舌尖上的中国》带给幼儿们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对美食、对文化的感受和表达。
幼儿们不仅学会了制作美食,也了解了中国传统的烹饪技艺和文化内涵。
通过团队合作,他们体验到了成就感和责任感。
这次活动也唤起了幼儿们对美食和文化的探索欲望,培养了他们对中国传统美食的口味认知和健康饮食观念,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五、观点和理解:通过《舌尖上的中国》教案的共享,幼儿们在感受美食的魅力的也了解了中国丰富的饮食文化。
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教案:培养幼儿饮食文化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舌尖上的我国》教案:培养幼儿饮食文化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而饮食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的教育中也同样需要得到关注和培养。
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舌尖上的我国》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该教案对幼儿饮食文化的培养意义和方式。
二、对《舌尖上的我国》教案的全面评估1. 深度评估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舌尖上的我国》教案的深度评估主要包括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效果的全面分析。
这个教案的内容不仅包括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知识,还包括各地美食的制作方法和食材的认知。
教案采用亲身体验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美食,增强他们对饮食文化的体验和理解。
通过展示节目,《舌尖上的我国》的视觉效果也能为幼儿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加深他们对饮食文化的记忆和认识。
这种全方位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饮食文化知识水平,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为他们今后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我国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2. 广度评估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舌尖上的我国》教案的广度评估主要包括对教学对象、课程设置和教育价值的全面分析。
该教案的教学对象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他们正处于认知和体验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
《舌尖上的我国》的教学内容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如制作小笼包、包粽子、煮糖醋排骨等,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饮食文化的浓厚兴趣。
该教案还设置了课程的延伸活动,比如观看有关食材采摘和传统美食制作的视频让幼儿与真实生活相联系,深化他们对饮食文化的理解。
这种宽泛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既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又促进了他们对饮食文化全面、深入的认识。
三、总结与回顾通过总体评估,《舌尖上的我国》教案对于幼儿饮食文化的培养意义非常重大。
教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增进了他们的认知水平。
课程类型:文化素养课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认识到饮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对地方特色美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1.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
2. 地方特色美食的代表性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
2. 如何将饮食文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相关视频资料3. 学生分组准备的地方特色美食介绍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片段,激发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饮食文化有哪些特点?二、教学内容1. 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2. 分析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3. 讲解地方特色美食的代表性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案例分析1. 以江苏扬州的美食为例,分析其文化内涵。
2. 学生分组讨论,介绍各自家乡的特色美食及其文化内涵。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国饮食文化?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饮食文化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二、教学内容1. 讲解中国饮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
2. 分析中国饮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
2. 每组学生介绍自己的美食设计,讲解其文化内涵。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国饮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弘扬中国饮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美食?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课程名称:大学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对象:大学本科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饮食文化概述2. 中国八大菜系及地方特色美食3. 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4. 中国饮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饮食文化。
2. 提问:你们对中国饮食文化有哪些了解?为什么说中国饮食文化是“舌尖上的中国”?二、讲授新课1. 中国饮食文化概述- 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发展及特点。
- 分析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
2. 中国八大菜系及地方特色美食- 分别介绍川菜、粤菜、鲁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的特点。
- 举例说明各菜系的地方特色美食。
3. 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分析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举例说明中国饮食文化的创新。
4. 中国饮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介绍中国饮食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影响。
- 分析中国饮食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中国饮食文化有哪些独特的魅力?2. 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3. 教师总结各小组的观点,并强调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价值。
四、实践环节1. 教师布置作业:课后收集一种地方特色美食,了解其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学生完成作业,并在下一节课上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承中国饮食文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片段、讲解、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幼儿园舌尖上的中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概况,掌握基本饮食的家常做法和特色菜肴2.掌握与食品有关的基本汉字和常用词汇,提高幼儿园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3.增加幼儿园生的食品知识,提高他们的营养意识、健康意识和饮食卫生意识。
二、教学内容中国饮食文化简介、中华特色菜肴、家常烹饪技巧三、教材准备1.《中国菜谱》2.图片:全国各地名吃的图片、常见食材的图片、常见厨具的图片3.教具:根据所需食材粘贴起来的菜谱样本,用玻璃纸封装,展示给幼儿。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介绍中华饮食文化,制作一幅大型的“中国饮食文化知识地图”来吸引幼儿的兴趣。
在讲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同时,引导幼儿讨论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调味多样、食材多样、地域性强等等。
2.主体环节(1)通过图片的展示,介绍中国各地的特色菜肴。
利用图片特写的方式,让幼儿们更好的了解每道菜肴的制作方法和口感。
(2)面对又爱又恨的家常饭,我们的幼儿园“小厨神”们必须掌握基本的烹饪技巧!带领孩子们学习:a.炒菜:把各种蔬菜、豆类、肉类等全部翻炒到熟。
需要考虑加入调味品和用油的量。
b.烧菜:把菜从生到熟,在加入汤或调味品,根据需要反复加热。
(3)现场烹饪,让幼儿亲自操作!幼儿一字排开跟着老师一起烹饪红烧肉、宫保鸡丁等等家常菜,让孩子们亲手做一做,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也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饮食文化。
(4)制作折纸和手工制做各地小吃,让幼儿了解并感受不同地方的美食文化,同时增强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
3.总结通过结束性活动的形式,带领幼儿们对今天所学的中国饮食文化进行简单总结,复习重点知识点,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
五、课后练习1.完成相关的练习题以让幼儿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点;2.根据菜谱样本,绘制一份自己最爱的菜谱,让孩子们能在更好地掌握中国饮食文化之后,尝试自己料理一番。
3.组织亲子活动,每位孩子和家长一起为幼儿园带上一道自己家的特色菜,现场品尝。
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舌尖上的我国》教案指南一、前言《舌尖上的我国》是一档非常接地气的美食节目,以其真实、生动的纪录片形式,深入挖掘我国丰富多样的地方美食文化,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和味觉的盛宴。
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如何通过该节目的教学内容,结合幼儿的特点和教学要求,设计一份美食节目《舌尖上的我国》的教案呢?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评估,为您提供一份有价值的教案指南。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我国丰富多样的地方美食文化。
2. 培养幼儿对食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提高幼儿的口腔发育和肌肉活动能力。
4. 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1. 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的特色食物和美食文化。
a. 通过视瓶播放、图片展示等形式,给幼儿呈现我国各地的美食特色,如川菜、粤菜、鲁菜等。
b. 用简单生活用品仿制各地美食的样式,引导幼儿了解和感知不同地方的美食文化。
2. 营造美食氛围,引导幼儿学习厨艺。
a. 在课堂上设置简易的“美食节目厨房”,让幼儿亲手动手制作简单的美食,如面条、粽子等。
b. 引导幼儿在做菜的过程中,感受食材的形状、颜色、味道,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增加交流互动,激发幼儿对食物的兴趣。
a. 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小组内一起交流各自喜欢的食物和食材。
b. 引导幼儿观察和品尝自己做的美食,共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初步探索:通过观看部分《舌尖上的我国》节目片段,教师简单介绍并引导幼儿讨论他们看到的不同地方的美食和饮食文化。
2. 制作美食:教师根据节目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安排幼儿进行简单的美食制作,如蒸包子、煮面条等。
3. 共享交流:幼儿在制作美食的过程中,进行感受和体验,并在小组内共享自己制作的美食,交流感受和建立情感通联。
4. 经验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一天的学习过程,共享自己在制作美食时的感受和体会,鼓励幼儿共享和交流。
幼儿园大班舌尖上的中国教育活动教案标题:舌尖上的中国——幼儿园大班中华美食教育活动一、活动目的:1、激发幼儿对于中华美食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幼儿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兴趣;3、培养幼儿的口味观念和餐饮礼仪。
二、教育活动流程1、口味品鉴环节(1)准备多样的中华美食代表,如麻婆豆腐、红烧肉、叉烧包等。
(2)引导幼儿感官体验并回答问题:颜色如何?味道如何?(3)让幼儿尝一尝,学习美食的正确品尝方式,如咀嚼时不要咬太大块,不可说话等。
(4)教育幼儿对于口味个人偏好的尊重,让其了解每个人对于美食的品味都是独特的。
2、美食文化学习(1)教育幼儿认识中华美食的悠久历史和背后的文化引导。
(2)讲解不同菜系的成因和特点,比如四川麻辣菜系。
(3)教育幼儿在正餐时的餐桌礼仪,如不可嘴里含着菜食手指,不可将餐巾放在盘子里等。
3、亲手制作餐食(1)实践制作中华美食代表,如包子、粽子、蛋糕等。
(2)教育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注意饮食健康和食品安全等要点。
(3)品尝自己制作的美食作品,学习从不一样的角度欣赏中华美食的不同魅力。
4、文化游戏环节(1)营造文化氛围,如进行传统游戏、编织中国结等。
(2)教育幼儿传统文化的内涵,如有中秋节、春节等来自中国的传统节日。
三. 活动总结这里提供三个方面作为活动总结,分别是幼儿事后分享、家园共同建设、家长信封。
1、活动中收集幼儿的记录和感受,分享到下一次中华文化活动中。
2、鼓励家长在家中和孩子重做一遍,体会日常生活中的中华美食和文化。
3、在家长信封中放一些有关中国美食和中华美食的介绍和做法分享给家长,以便其更好地与孩子交流。
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教案【教案】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一、教学目标:1.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国美食文化,拓宽视野,耳濡目染。
2.启发幼儿对美食、对健康饮食方面的兴趣,了解食物对人体发育成长的重要性。
3.培养幼儿的口味,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种类食物,拓宽他们的味蕾。
二、教学内容:1. 介绍《舌尖上的中国》节目,激发幼儿的认知和兴趣。
2. 进行食物认知,使幼儿能够分辨、认知出几种中国传统食物。
3. 学习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知识,如餐桌礼仪、食物分类等。
4. 手工制作传统中式小吃,如豆腐花、凉粉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5. 现场制作中国传统小食品,如糖画等,让幼儿亲自参与,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6.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食品,如春节时的年糕、元宵等。
三、教学方法:1. 视听法:通过播放《舌尖上的中国》节目,让幼儿在视觉和听觉上抓住美食的味道。
2. 贴近生活法:让幼儿在生活中体验传统食物文化的魅力,如手工制作小吃,现场制作糖画等。
3. 亲子互动法:通过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传统小吃等活动,提高家长对孩子的重视,建立家校互通的桥梁。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介绍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教师通过展示《舌尖上的中国》节目,介绍中国传统美食文化,并约定今天进行的教学活动。
第二步:食物认知教师可以展示几种中国传统食物的图片,让幼儿能够准确分辨出这些食物。
如:饺子、包子、汤圆、面条等。
第三步:介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知识教师介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知识,如餐桌礼仪、食物分类等,激发幼儿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兴趣。
第四步:手工制作传统中式小吃教师展示传统中式小吃的图片,如豆腐花、凉粉等,让幼儿跟随教师的示例,自己动手制作。
其中,糖画的制作可以邀请专业的制作人员现场示范制作,并让幼儿观摩。
第五步:现场制作中国传统小食品教师现场制作中国传统小食品,如糖画等,让幼儿亲自参与,感受传统食品之美。
第六步: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食品教师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食品,如春节时的年糕、元宵等。
舌尖上的中国教案一、教材分析《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展现中国美食文化的纪录片,通过讲述中国各地的美食故事,展现了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与追求。
本教案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主题,旨在通过欣赏纪录片、制作美食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中国美食文化,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二、学情分析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美食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他们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有一定的探索欲望。
因此,本教案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三、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美食文化的多样性,感受中国美食的独特魅力。
学习制作简单的中国美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培养幼儿对美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教学重点欣赏《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了解中国美食文化的多样性。
学习制作简单的中国美食,如饺子、包子等。
五、教学难点理解中国美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学习制作较为复杂的中国美食,如烤鸭、火锅等。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片段,引导幼儿进入本课主题。
知识讲解:介绍中国美食文化的多样性、特点和发展历程,让幼儿了解中国美食的基本知识。
制作示范:教师示范制作简单的中国美食,如饺子、包子等,让幼儿了解制作过程和技巧。
动手实践:幼儿分组制作美食,教师进行指导,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和想象力。
分享交流: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经验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拓展延伸:介绍更多中国美食的制作方法和文化背景,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和学习。
七、作业布置在家中与家长一起制作一种自己喜欢的中国美食,并带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们分享。
请家长帮助幼儿搜集一些关于中国美食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带到幼儿园进行交流和学习。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阅读一本关于中国美食的绘本故事,并分享阅读心得。
八、板书设计本教案的板书设计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标题板、知识板和制作板。
标题板居中放置,明确本课主题;知识板放置在标题板的左侧,用于介绍中国美食文化的相关知识;制作板放置在标题板的右侧,用于示范和展示制作过程。
幼儿园舌尖上的中国教育教案教案名称:舌尖上的中国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饮食文化;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口味识别能力;3. 提高幼儿的口腔卫生意识,教育幼儿如何正确饮食。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2. 中国饮食文化介绍,让幼儿学习中国的传统食品,了解中国菜肴的饮食文化、饮食习惯、餐桌礼仪等方面的知识;3. 幼儿尝试中国传统小吃。
让幼儿尝试传统的小吃,感受中国的美食文化。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主题通过介绍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让幼儿了解中国的文化与传统,同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准备幼儿投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之中。
第二步:介绍中国饮食文化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传统菜肴、饮食文化、餐桌礼仪等,同时,借助展览板和简单的实物展示,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核心内涵和特点,让幼儿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与饮食文化。
第三步:尝试中国传统小吃通过将中国传统小吃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幼儿尝试传统的小吃,感受中国的美食文化,同时,鼓励幼儿用中文描述自己对小吃的感受,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步:普及口腔保健知识通过展板、图片、教具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认识口腔的构造和常见的口腔问题,培养幼儿的口腔保健意识,教育幼儿如何正确饮食,拒绝不健康的食品。
第五步:总结通过回顾这节课幼儿所学的内容,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中国传统文化和饮食文化的特点、优点等方面的内容,增强幼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方法:1. 图文并茂的介绍方式:配合图形、图片、教具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生动形象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饮食文化。
2. 注重体验感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幼儿尝试中国传统小吃等方式,让幼儿充分体验中国文化。
3. 立体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展板、图片、教具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深刻体会口腔保健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互动评价:通过幼儿的回答、参与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幼儿在这节课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效果。
幼儿园舌尖上的中国教案的幼儿园舌尖上的中国教案导言:幼儿园是孩子们进入教育体系的第一步,也是他们接触到广泛知识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在中国,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不仅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基本技能,还包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通过“舌尖上的中国”教案的设计融入到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在玩耍中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1. 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和活动,向幼儿介绍中国传统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幼儿可以参与制作传统食物、制作灯笼等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
2. 在中文启蒙教学中,引入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通过动画、绘本和音乐等形式,让幼儿了解这些故事的背景和主要角色,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 组织幼儿参观传统文化遗址和博物馆。
通过亲身参观,幼儿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魅力,进一步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总结和回顾:深度理解舌尖上的中国教案1. 幼儿园舌尖上的中国教案的设计体现了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
通过游戏、活动和参观等方式,幼儿可以逐渐接触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方面。
2. “舌尖上的中国”教案强调亲身体验和参与感。
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传统食物、制作手工艺品等活动,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3. 提供有趣的故事和传统文化活动,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种积极的教学氛围将有助于幼儿们更深入地学习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
三、观点和理解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非常重要。
幼儿园舌尖上的中国教案的设计能够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游戏中接触、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并为他们未来学习和生活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幼儿园舌尖上的中国教案通过“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让幼儿逐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教案《舌尖上的中国》是一档非常受欢迎的美食节目,它旨在通过展示各地的美食文化,向观众传递中国的饮食魅力。
在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中,我们可以借鉴《舌尖上的中国》的理念,设计一个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教案,来引导孩子们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各个地方的特色美食和食材。
2. 培养孩子们的口味和饮食习惯。
3. 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品味能力。
4.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 《舌尖上的中国》的相关视频片段。
2. 几种中国的特色美食食材和制作工具。
3. 幼儿园的餐厨室或厨房设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的片段,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可以选择其中一段介绍某个地方的美食文化和特色。
2. 探究:与孩子们一起讨论观看的视频片段,引导他们对美食的感受和观察。
问问孩子们这个地方的菜肴有什么特点、用了哪些食材等。
3. 练习:根据观看的片段,组织孩子们参与制作一个小小的中国特色美食。
可以选择简单的食材和制作方法,确保孩子们能够参与其中。
4. 分享:让孩子们分享他们制作的美食,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5. 深入:通过观看更多的《舌尖上的中国》片段,向孩子们介绍更多的中国美食和食材。
可以选择不同地方的菜肴和烹饪方式来展示中国的多样性。
6. 创作:组织孩子们分小组,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国特色美食,设计一份小小的餐厅菜单,展示给其他班级或学校的老师和家长。
7. 总结回顾:通过回顾这一系列的活动和学习,帮助孩子们总结中国美食的特点和价值,鼓励他们尝试更多的美食和烹饪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观察每个孩子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2. 准备一个简单的问答,考察孩子们对中国美食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这样一个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教案,孩子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还能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和创造,进一步加深对美食的理解和享受。
舌尖上的中国课程方案舌尖上的中国课程方案一、课程背景中国美食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的美食制作及文化传承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描写中国饮食文化的纪录片,通过呈现中国各地的特色美食和制作方法,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厚底蕴。
本课程旨在借助《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资源,深入探究中国美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并通过食谱制作、文化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国饮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通过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了解中国各地特色美食和制作方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国际化视野。
3、通过食谱制作和文化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Unit 1: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内容简介:通过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介绍中国饮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1.1、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与演变1.2、中国饮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1.3、中国饮食文化传统节日Unit 2:《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观看和学习内容简介:通过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了解中国各地特色美食和制作方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国际化视野。
2.1、《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的相关背景介绍2.2、《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的观看和学习2.3、整理创作《舌尖上的中国》美食文化知识Unit 3:食谱制作和文化交流内容简介:通过学生团队合作制作中华美食,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1、学生团队合作制作中华美食3.2、展示中华美食制作成果与分享3.3、学生团队文化交流与分享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的方式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纪录片的观看及学习。
2、观摩法:通过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各地特色美食和制作方法,并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度。
幼儿园舌尖上的中国——传统小吃教案教案幼儿园舌尖上的中国——传统小吃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传统小吃文化,认识流传已久的传统小吃;呈现我国不同地域的特色小吃,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美食,培养幼儿对各地传统小吃的兴趣,能够简单介绍几种难忘的传统小吃。
2.思维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在参与活动中加强其细节的观察能力,了解学习的方法,即观察、询问、讨论和记录。
3.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充分了解传统小吃文化,学会简单的装饰设计及制作食物,培养幼儿的操作技能,如食材的加工、搭配及制作方法等。
4.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传统小吃背后的文化和故事,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并且能引导幼儿尊重不同的饮食文化、尊重传统,珍视食物,不浪费食物。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传统小吃文化。
2.培养幼儿对各地传统小吃的兴趣。
3.简单介绍几种难忘的传统小吃。
三、教学难点1.学习古老的传统小吃文化并了解其文化背景。
2.培养幼儿细节的观察能力,促进幼儿的发现、思考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教具:代表传统小吃的图片、实物模型(如果可以)。
2.食材:糯米粉、芝麻、核桃等。
3.辅助物件:盆、碗、刀、叉等厨房工具。
五、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1)播放视频:有关家长和孩子讨论传统小吃的视频,引发幼儿们对传统小吃的兴趣。
(2)展示图片:展示代表传统小吃的图片供孩子观看,引导孩子留意小吃名称固定的信息并且互相关注讨论。
2.了解传统小吃文化(1)讲解内容:教师介绍有关传统小吃的文化背景。
例如:糖葫芦是明清时期流传下来的一道普及小吃,因其甜味适口,食用方便,在我国各地较为普及。
(2)操作环节:请幼儿试着动手将粘土制作成一些小吃的样式,从而了解各个小吃的关键特征和创作方法。
3.互动环节(1)分类讨论:通过讨论形成一个清单,将所介绍的各种传统小吃分类别。
(2)展示活动:将每个分类下的各个传统小吃展示出来,让幼儿更好的了解各类传统小吃。
幼儿园舌尖上的中国教案分享教案主题:幼儿园舌尖上的中国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传统美食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2. 学习制作中国传统美食,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口味感受能力,探索不同的味觉体验。
教学内容:1. 舌尖上的中国:中国传统美食2. 制作汤圆:了解汤圆的历史,制作过程和食材,学习团队协作意识3. 品尝汤圆:探索不同口味的汤圆,感受传统美食的魅力。
教学策略:1. 多媒体展示:展示中国传统美食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幼儿对于美食的兴趣。
2. 亲身制作:通过亲身制作汤圆,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提升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
3. 小组探讨:鼓励幼儿围绕制作和品尝的过程,进行小组探讨,增强互动和思维能力。
教学流程:一、引导幼儿了解中国传统美食文化(10分钟)1. 展示中国传统美食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感受传统美食的魅力。
2. 引导幼儿说出他们平时吃到过的中国传统美食,比如饺子、粽子、汤圆等。
二、了解汤圆的历史及食材(10分钟)1. 展示汤圆的图片,介绍汤圆的历史及传统意义。
2. 介绍汤圆的食材和制作过程,让幼儿对汤圆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制作汤圆(20分钟)材料:糯米粉、水、芝麻馅、豆沙馅、椰蓉工具:碗、勺子、餐刀、烤盘、手套制作过程:1. 将糯米粉和水揉成面团。
2. 将面团揉成细长的条,剪成小段。
3. 将小段揉成球状,再将中间压扁,放入馅料,合成一个圆形碎面球。
4. 煮沸水,将汤圆放入锅中,待汤圆全部浮出水面即可。
5. 用勺子将煮熟的汤圆捞出,沥干水分,撒上椰蓉或芝麻,即可上桌享用。
四、品尝汤圆(10分钟)1. 将制作好的汤圆放在大盘中,让幼儿自由品尝。
2. 引导幼儿讨论不同口味的汤圆,比如豆沙馅和芝麻馅的口感,增强他们的口味感受能力。
五、反思讨论(10分钟)1. 对整个制作过程进行回顾,让幼儿分享制作汤圆的体验和感受。
2. 让幼儿讨论自己喜欢的汤圆口味,以及额外的口感体验。
幼儿园舌尖上的中国知识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舌尖上的中国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和中华名吃;2.启发幼儿尝试新鲜的食物;3.了解小学堂里创意菜肴的制作过程;4.通过尝试新鲜的食物提高幼儿的抗风险能力;教学内容: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和中华名吃1.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意义和历史背景;2.中华名吃的起源和代表性食品。
二、创意菜肴的制作过程1.食物的选择和配比;2.创意菜肴的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三、尝试新鲜的食物1.测试幼儿的味觉和嗅觉能力;2.了解幼儿喜好和偏好;3.尝试新鲜的食物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和中华名吃的意义和历史背景;2.展示法:展示中华名吃的制作过程和特点;3.实践法: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创意菜肴。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和中华名吃;2.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食品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二、正式学习(35分钟)1.讲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和中华名吃(10分钟);2.展示中华名吃的制作过程和特点(10分钟);3.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创意菜肴(15分钟)。
三、拓展(10分钟)1.讨论幼儿尝试新鲜食物的体验和感受;2.让幼儿分享自己最喜欢的食物;四、总结(5分钟)1.老师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2.鼓励幼儿尝试新鲜的食物。
教学要求:1.教师须提前准备好教学材料和实物展示;2.课堂气氛要活跃,让幼儿积极参与;3.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体验和感受;4.确保幼儿的安全和卫生。
教学评估:1.观察和记录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和表现;2.让幼儿做调查问卷,了解他们是否愿意尝试新鲜的食物;3.下课后让幼儿分享自己最喜欢的食物。
教学延伸:1.带幼儿去实地考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2.让幼儿尝试制作更多的创意菜肴;3.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家中和家人一起做饭的经验。
教学反思:1.本课堂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戏剧化的展示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为了更好地关注幼儿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更多地尝试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食物,在他们的过程中加强帮助和指导;3.针对幼儿的感受,教师可以在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课外活动,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幼儿园小班舌尖上的中国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如中国菜系的分类、特点和制作方法;2. 学会基本的中式料理烹饪技巧,如切块、炒菜、蒸菜、煮面等;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4. 提高幼儿的口腔肌肉锻炼能力,促进幼儿口腔发育。
教学内容:1. 中国菜系的分类及特点介绍中国八大菜系的名称、特点、口味,如鲁菜、川菜、粤菜、湘菜、闽菜、浙菜、苏菜、徽菜;掌握不同菜系的代表菜品及做法。
2. 中式料理的烹饪方法及技巧介绍中式烹饪基本烹饪方法,如切块、炒菜、蒸菜、煮面等;引导幼儿学习、掌握使用刀具、铲勺等烹饪工具的方法及技巧;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制作中式小食品,如饺子、春卷、炒饭等。
3. 烹饪实践教师带领幼儿实践制作具体的中式小食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分小组完成不同的菜品制作,从而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4. 口腔肌肉锻炼和发育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筷子,并通过饮食的方式进行口腔肌肉锻炼;让幼儿了解不同口感的食材对口腔发育的作用。
教学重点:1. 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从而培养幼儿爱国情感;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通过烹饪实践,让幼儿体验制作中式小食品的乐趣,感受到美食带来的幸福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让幼儿讲述自己喜欢的食物,为什么喜欢这种食物?2. 介绍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通过图片或视频让幼儿了解中国八大菜系的分类和特点,引导幼儿探讨不同菜系的代表菜品及做法。
二、中式料理烹饪技巧1. 介绍刀具、铲勺等中式烹饪工具,让幼儿了解不同工具的名称、用途和制作材料。
2. 介绍中式烹饪基本烹饪方法,如切块、炒菜、蒸菜、煮面等;让幼儿动手练习这些烹饪方法。
3. 带领幼儿制作中式小食品,如饺子、春卷、炒饭等,让幼儿领略美食的乐趣。
三、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1. 参与制作中式小食品,通过分组协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
2. 鼓励幼儿交流和互动,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和感受,让幼儿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快乐。
幼儿园小班舌尖上的中国教育教案一、教学背景和目标教学背景幼儿园小班阶段学生的学习重点是培养幼儿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社交交往能力,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和事物产生兴趣,培养观察探究能力。
舌尖上的中国教育教案的目的是通过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和传统食物,激发幼儿对食物和中国文化的兴趣,培养幼儿对健康饮食的认识。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和传统食物。
•培养幼儿对不同食材和味道的认知。
•培养幼儿对健康饮食的认识。
•提高幼儿的观察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以下内容:1.中国的饮食文化2.中国的传统食物3.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和准则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前,教师准备好幼儿喜爱的食物图片或道具。
•教师:大家喜欢吃什么食物呢?请你们一起来说一说。
2. 引入•教师:中国有很多好吃的食物,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中国的饮食文化和一些传统食物。
3. 学习内容a. 中国的饮食文化•使用图片或道具展示中国的饮食文化,例如中国十大名菜、中国茶文化等。
•教师简单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并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和讨论。
b. 中国的传统食物•使用图片或道具展示中国的传统食物,例如春卷、饺子、汤圆等。
•教师向幼儿介绍中国的传统食物,讲解食物的制作方法、食材、味道等,并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和讨论。
c. 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和准则•使用图片或道具展示健康食物和不健康食物,例如水果、蔬菜、糖果、薯片等。
•教师向幼儿介绍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和准则,例如多吃水果蔬菜、适量摄入主食、限制糖类和高脂食物等,并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和讨论。
4. 练习和巩固•制作游戏:将不同食物的图片或道具分发给幼儿,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描述,互相猜测对方手中的食物是什么,并解释为什么能猜到。
•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选定一个中国传统食物,用图片或绘画的形式展示并介绍该食物的制作方法、食材和味道等。
5. 总结和评价•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并请幼儿回答一些问题,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