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税收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44
税收基本原理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求而向个人和企业征收的一种财政手段。
税收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合法性原则:税收的征收必须依法进行,税收法律规定了纳税人、纳税义务以及征收的具体程序和方式。
政府必须依法公正地进行税收征管,确保税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 公平性原则:税收应该具备公平性,即纳税人应该按照其经济能力承担相应的税收负担。
通常情况下,高收入群体往往需要承担更多的税收,而低收入群体则享受相对的减免或补贴。
3. 经济效率原则:税收应该在尽量不影响资源配置的前提下进行征收。
高效税收体系能够减少税收的扭曲效应,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效率。
4. 适度原则:税收的征收应该适度,不能过高或过低。
适度的税收可以平衡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负担,同时也能够保持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5. 稳定性原则:税收应该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以确保政府财政收入的可靠性和可预测性。
稳定的税收制度能够提供一个可持续的财政基础,为政府提供持续投资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综上所述,税收的基本原理包括合法性、公平性、经济效率、适度性和稳定性。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税收的公正、合理和有效
执行,从而满足政府的财政需求,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基本原理一、利用价格平台进行税收筹划二、利用税法等法律的差异性筹划三、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四、利用税法的漏洞进行税收筹划五、利用税法等的空白点进行税收筹划六、利用税法等相关法律的弹性进行税收筹划七、利用税收的临界点进行税收筹划一、利用价格平台进行税收筹划✹(一)含义价格平台是指纳税人利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的自由定价权,以价格的上下浮动作为税收筹划的操作空间而形成的一个范畴,其核心内容是转让定价。
✹(二)方法转让定价方法主要是通过关联企业,不合营业常规的交易形式进行税收筹划。
✹(1)关联企业间商品交易采取压低定价的策略,使企业应纳的流转税变为利润而转移,进行筹划。
如适用基本税率17%的增值税企业,为减轻增值税税负,将自制半成品低价售给适用低税率13%的联营企业,虽然减少了本企业的销售额,但却使联营企业多得了利润,企业也可以从中多分联营利润,从而实现了减轻税负的目的。
✹(2)关联企业间商品交易采取抬高定价的策略转移收入,进行筹划。
✹实行高税率增值税的企业,在向其低税负的关联企业购进产品时,故意抬高进价,将利润转移给关联企业。
这样既可以增加本企业增值税扣税额,减轻增值税税负,又可以降低所得税税负。
然后,从低税负的关联企业多留的企业留利中多获一部分。
✹(三)注意问题(1)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2)价格的波动应在一定的范围内。
(3)纳税人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全方位、系统的筹划安排。
二、税法等法律的差异性筹划(一)含义行为主体通过对税法自身及其与相关法律的差异的利用,对其涉税事宜进行的筹划。
✹(二)方法1、利用不同经济性质企业税负的差异实施税收筹划如对纳税人销售软件实行“即征即退”增值税的规定等 2、利用行业税负差异实施税收筹划3、利用地区税负差异实施税收筹划4、利用特定企业的税收优惠实施税收筹划✹(三)注意问题:准确把握税法意图、时效性三、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一)含义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时所凭据的国家税法规定的优惠政策形成的一种操作空间。
税收基本原理
中国税制
税收来自于私人部门:居民、非居民(港澳台外籍——自有住房后便为居民)居民/非居民企业
财政:以国家/政府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财政(国民收入)分配活动形成了分配关系
税收:以国家/政府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征收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或形式
税收:无偿性——核心强制性——保障固定性——规范
课税(传统叫法)=征税
(一)税收: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或形式。
1.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2.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它有别于按生产要素进行的分配。
3.国家课征税款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税收学原理
税收学原理是研究税收的性质、原理和影响的学科。
税收是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向个人和企业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
税收的征收和使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支平衡和经济社会发展。
税收学原理包括税收基本原理和税收政策原理。
税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公平原则、效益原则、经济合理性原则和适度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税收应该根据纳税人的能力来确定。
效益原则是指税收应该根据纳税人从社会获得的实际效益来确定。
经济合理性原则是指税收应该符合经济理论和经济规律的要求。
适度原则是指税收应该适应国家的财政需要,同时不过重地负担纳税人。
税收政策原理主要包括稳定性原则、发展原则和调控原则。
稳定性原则是指税收政策应该具有稳定性,避免对经济产生过大的影响。
发展原则是指税收政策应该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调控原则是指税收政策应该具有调节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功能,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
税收学原理在实际税收政策制定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研究税收学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税收的本质和作用,为政府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税收的原理
税收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根据法律规定,对个人、家庭、企业等单位从其所得收入、财产或经济交易等方面征收的一种财政性收入。
税收的原理基于以下几点:
1. 纳税人责任:税收的原理是建立在每个纳税人都有义务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纳税的基础上。
纳税人根据其税务义务支付相应的税款,以支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
2. 公平原则:税收原理的核心之一是追求公平。
根据纳税人的经济能力差异,税收的征收方式与税率会有所不同,以确保每个纳税人都按照其能力承担相对公平的税负。
3. 适应性原则:税收原理还包括根据经济状况的变化和国家财政需求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特定种类的税收,以促进经济增长、调节资源分配和满足公共支出需求。
4. 法定原则:纳税人的税务义务应该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
税收原理要求政府制定明确的法律规定,并公布给纳税人,以确保征收过程的透明和合法性。
5. 效率原则:税收原理也与经济效率有关。
税收的征收与使用应该能够支持经济的稳定增长,避免对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减少纳税人的税收成本和劳动力成本。
总而言之,税收的原理基于公平、适应性、法定性和效率性的
原则,以确保税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合理的,并能够为政府提供必要的财政收入。
税收学原理知识点总结税收学是财政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政府通过税收来筹集财政收入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国家的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的类型、税收原理、税收的影响以及税收政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总结。
一、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是指政府按法定规定,以对纳税人的财产、收入等进行征收的一种强制性财政收入方式。
税收是政府的一种权力行使,是属于相对强制的财政收入。
税收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点:1. 法定性:税收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和征收的,具有强制性。
2. 强制性:纳税人不能逃避缴纳税款,不依靠自愿捐赠。
3. 综合性:税收是以整体财务为核算对象,而不是单项财产。
4. 公共性: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公共支出需要而征收的。
5. 客观性:纳税人的个人意愿和愿望与税收无关。
二、税收的类型根据税收的征收对象和税收的性质,可以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收入税和财产税以及中央税和地方税等不同类型:1. 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缴纳给政府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间接税是指由消费者最终承担,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2. 收入税和财产税:收入税是以个人或企业的收入为征收对象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财产税是以个人或企业的财产为征收对象的税收,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
3. 中央税和地方税:中央税是由中央政府征收的税收,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地方税是由地方政府征收的税收,如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以上是税收的基本类型,不同的税收类型具有不同的征收对象和征收方式,对国家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三、税收的原理税收的征收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和规律,税收原理是税收制度的基础和原则性条款。
税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公平原则:税收的征收应当符合公平原则,即对于同等情况的人应当征收同等的税款,实现纳税人的公平。
这包括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应当与其经济能力相适应,适用税率应当公平合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