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时 求 10000 以内数的近似数…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9
第9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教学内容教材P39例10。
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2. 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
3. 提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会灵活运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引导发现,自主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时导入1.(课件出示)列竖式计算。
5.52÷4.6= 34÷33=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计算。
课件出示竖式:师:如果第2道题得数要保留两位小数,应该用什么方法?结果是多少?生: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结果约等于1.03。
2. 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用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以旧引新,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与近似数有关,为新知的学习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1 用“进一”法解决实际问题1. 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P39例10(1))(1)妈妈要将2.5kg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需要准备几个瓶子?师: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生1:我知道了已知条件是妈妈要将2.5kg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子最多可装0.4kg。
生2:我知道所求问题是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师: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计算呢?生: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子,就是看2.5kg里面有几个0.4kg。
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5÷0.4。
学生计算出结果:2.5÷0.4=6.25(个)师: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子,结果应该取整数,怎么办?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生1:应该用“四舍五入”法求6.25的近似数,6.25≈6,所以需要准备6个瓶子。
生2:6个瓶子只能装0.4×6=2.4(kg)香油,还有0.1kg的香油没装,还得用1个瓶子,我觉得应该需要准备7个瓶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第1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3)第2课时统计数据的方法 (6)第3课时练习课 (9)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10)第1课时平均分 (11)第2课时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13)第3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15)第4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17)第5课时练习课 (19)第6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21)第7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二) (23)第8课时练习课 (25)第9课时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7)第10课时练习课(一) (29)第11课时练习课(二) (31)第12课时整理与复习 (32)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34)第1课时认识对称现象及轴对称图形 (35)第2课时平移和旋转 (38)第3课时解决问题:剪一剪 (42)第4课时综合练习 (44)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46)第1课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47)第2课时练习课 (49)第3课时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50)第4课时解决问题 (52)第5课时练习课 (54)第6课时整理和复习 (55)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57)第1课时同级运算 (58)第2课时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61)第3课时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64)第4课时解决问题 (66)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70)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73)第1课时有余数除法(一) (74)第2课时有余数除法(二) (76)第3课时有余数除法(三) (78)第4课时有余数除法练习课 (80)第5课时解决问题(一) (82)第6课时解决问题(二) (84)第7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85)第8课时整理复习 (88)第9课时小小设计师 (90)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92)第1课时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 (94)第2课时1000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写 (96)第3课时认识算盘 (98)第4课时10000以内数的认识(一) (100)第5课时10000以内数的认识(二) (102)第6课时10000以内数的读写 (103)第7课时练习课 (105)第8课时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06)第9课时近似数 (108)第10课时练习课 (109)第11课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10)第12课时利用估算解决问题 (112)第13课时练习课 (114)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115)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116)第2课时解决实际问题 (118)第3课时练习二十 (120)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 (122)第1课时数学广角(一) (123)第2课时数学广角(二) (125)第3课时练习二十一 (127)第十单元总复习 (129)第1课时总复习 (130)第2课时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132)第3课时数据收集整理和图形的运动 (134)第4课时混合运算 (136)第5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 (138)第6课时克和千克 (140)第7课时综合练习 (142)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9课时亿以上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亿以上数的改写方法,能熟练地进行亿以上数的改写。
2. 培养学生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能正确、迅速地求出亿以上数的近似数。
3. 培养学生数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 亿以上数的改写方法。
2. 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
3. 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亿以上数的改写方法,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
难点: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亿以内数的改写,引导学生发现亿以上数的改写方法。
同时,让学生了解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亿以上数进行改写和求近似数。
2. 讲解新课(1) 亿以上数的改写方法让学生观察亿以上数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一个亿以上数,可以通过在其后添加相应数量的“亿”字来改写。
例如,十亿可以改写为“10亿”,一百亿可以改写为“100亿”。
(2) 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引导学生发现,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就是将其改写为亿为单位的数,然后根据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
例如,对于12亿3千万,可以改写为12.3亿,然后根据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为12亿。
(3) 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让学生了解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例如,描述国家GDP时,我们使用“亿元”作为计量单位;描述全球人口时,我们使用“亿人”作为计量单位。
3.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如:(1) 将以下数改写为亿以上数:- 10000000000- 50000000000- 100000000000(2) 求以下数的近似数:- 12300000000- 45000000000- 98700000000(3) 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描述我国2019年GDP(约为99.1万亿)。
- 描述全球人口(约为77亿)。
4.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亿以上数的改写方法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第9课时亿以上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教学内容教科书P20~21例3、例4,完成教科书P20“做一做”第3题,P21“做一做”,P22“练习三”第7题,P29“练习四”第7、8题。
▶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把整亿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能正确运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2.经历改写和省略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类推和迁移能力。
3.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整亿数的改写,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教学难点能根据情况正确改写、求近似数。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复习亿以内数的改写。
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改写,并交流汇报自己是怎么改写的。
〖学情预设〗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改写,就是不能正确区别整万的数改写后用等号连接,不是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后用约等号连接。
2.引导复习亿以内数的改写的方法。
师:这里有两种情况。
整万的数我们可以直接去掉末尾的4个0,再加上一个万字,然后用等号连接起来;不是整万的数要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我们要看千位上的数是几,用“四舍五入”法进行改写,因为是近似数,所以要用约等号连接。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亿以内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那亿以上的数该怎么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上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板书课题:亿以上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设计意图〗结合现实情境复习亿以内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为学习亿以上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奠定基础,并使学生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探索新知,掌握改写方法1.亿以上数的改写。
(1)课件出示教科书P20例3。
(2)自主探究。
①读一读这些数。
②照样子,把这些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3)交流方法。
师:你是怎么想的?〖学情预设〗预设1:题干已经给出200000000=2亿,观察可得是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再加上一个“亿”字。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课时《近似数》练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及应用场合。
2.掌握将近似数与实际数进行比较和运算的方法。
3.训练学生近似四舍五入取整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近似数的概念和应用。
2. 比较和运算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1. 如何对近似数进行四舍五入取整操作。
2. 将近似数与实际数做比较。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课件和教学材料。
2.班上学生事先准备好纸和笔。
3.教室准备好黑板和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趣味性的例子引入近似数的概念,如“假设一堆苹果有38个,但你只能数到30个,这时我们可以用近似数来估算这堆苹果的数量。
”2. 示范和讲解详细讲解近似数的概念,如何将一个实际数近似表示,以及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练习1.让学生自行计算几个近似数并将其写在纸上。
2.学生互相交换纸张,用近似数相互比较。
3.提出问题,让学生用近似数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4. 总结请学生总结近似数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强调近似数的重要性及实用性。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本上关于近似数的练习题。
2.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记录两个近似数,并写下与之相关的问题。
六、板书内容近似数:1. 概念:对实际数进行粗略的估算。
2. 运算:加减乘除近似数。
3. 四舍五入取整的方法。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近似数的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及运用方法。
此为本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棋辰学校陈慧兰第9课时亿以上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一、填一填。
1.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位上的数是否比5大,从而确定是“四舍”还是“五入”。
2.一个七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亿位,它是()位数。
3. 一个数由8个百万、7个万和5个十组成,这个数是( ),读作()。
4. 6□998≈6万,□里最大能填()。
5. 23□807≈24万,□里最小能填()。
二、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10860≈ 993650≈ 863526≈9865400≈ 3054000≈ 8943080≈950000000= 60500779453≈ 53500700435≈三、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 4000000000改写为:2. 80900000000改写为:3. 3900000000改写为:4. 3800000000改写为:四、一个数有两级,其中一级上的数恰好是火警电话号码加上一个“零”,另一级上的数是急救中心的电话号码加上一个“零”,这个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参考答案:一、1. 千万 2. 百万九 3. 8070050 八百零七万零五十4.45. 5二、1万 99万 86万 987万 305万 894万95000万 6050078万 5350070万三、1.40亿 2.809亿 3.39亿 4.38亿四、12001190 11900120【素材积累】不要叹人生苦短,若把人一生的足迹连接起来,也是一条长长的路;若把人一生的光阴装订起来,也是一本厚厚的书。
开拓一条怎样的路,装订一本怎样的书,这是一个人生命价值与内涵的体现。
有的人的足迹云烟一样消散无痕,有的人却是一耐读的厚书,被历史的清风轻轻翻动着,给一代又一代的人以深情的启迪与深刻的昭示。
第10课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2)【教学内容】教材第96页例13【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个单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中通过创设“买电器”的情境,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生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让学生经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体会学习计算的必要性,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是在学过“整百整千数的口算”的基础上学习万以内的加减法估算,学生已经掌握了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可以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利用旧知识顺利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口算、估算,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2.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用口算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用近似数进行口算、估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探究新知―→学会用口算解决问题。
↓↓巩固应用―→运用近似数进行口算、估算。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K【情境导入】师:今天老师打算下班后去超市买个电话和电吹风(出示例13中电话和电吹风图片和价格),可是老师只有500元,同学们帮老师计算下,看老师带的钱够吗?学生讨论思考,可能有学生会提出还没学过358+218的计算方法。
师:上节课中我们学过了近似数,我们知道近似数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大家想想能不能先用近似数估计一下呢?(板书课题)【探究新知】教学例131.课件出示情境图。
2.同学们从图中能了解到什么信息?与同桌说说。
3.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生:把358和218加起来,看等于多少,再与500进行比较,可是358加218还不会算。
生:电话机超过了300元,电吹风超过了200元,300+200=500,带500元肯定不够。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七单元导学指导案
4、填一填。
一、二年级人数统计表
(1)一年级人数接近()人,二年级人数大
约()人。
(2)一、二年级大约共有()人,一年级比
二年级大约多()人。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由
2、9、0、5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大约是();最小的四位数是(),大约是()。
先学生独立思考,填一填,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要组成最大的四位数,就要把最大的数字写在最高位,最小的数字写在个位。
要组成最小的四位数,就要把最小的数字写在最高位,最大的数字写在个位,但注意最高位上都不能为0。
2、
3、估一估,连一连。
五、预习:课本第95页例11、例12和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第1题。
六、板书设计:
练习十八
在○里填上<、>、=。
独立思考,再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比较。
987 ○1002 658○ 568 879○ 883
年级人数(人)
一年级248
二年级203。
10000以内数的近似数学情分析教案近似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其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同时从数学角度来讲,它又是培养数感的重要途径,也是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基础,教学时应予以重视。
例子:将近10000人,有9985名运动员参加本届全运会。
这两人关于运动员人数的说法有什么不同?9985这种说法特别精确。
9985接近10000,10000更容易记住。
10000是9985的近似数。
在生活中,有的时候不需要用准确数,用近似数就可以了。
你还能举出用近似数的例子吗?教材没有给出近似数的概念,而是通过在实际情境中对比关于参赛运动员人数的两种不同说法,让学生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感受近似数方便、好记的优点,突出了近似数的现实意义,体会到近似数的价值。
在这里,教材以数轴直观地展现了9985的近似数是10000的道理,同时也直观地说明了找到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即看这个数接近哪个整千、整百数等。
练习:陈东家到学校有603米,约是()米。
洗衣机售价为3198元,约是()元。
新长镇有9992人,约是()人。
“做一做”仍然通过现实情境巩固学生对近似数的认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幅图中学生写出的近似数可能不止一个,3200或者3000都是可以的。
借此也可以使学生体会3000这个近似数可以是很多准确数的近似数,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近似数。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近似数,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近似数和准确数的概念,但对这部分知识并不生疏。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教学时应以现实情境为基础,使学生体会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
如可将情境图整体呈现,让学生讨论“图中两人关于运动员人数的说法有什么不同?”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感受到近似数方便、好记,认识到其实用性,为估算的学习作准备。
(2)借助数轴直观明理明法恰当地找出一个数的近似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难在学生不知道哪个近似数才是“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