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复习——如何读懂诗歌
- 格式:ppt
- 大小:220.00 KB
- 文档页数:10
如何读懂诗歌——走好鉴赏诗词的第一步读诗如读人。
读一首不曾谋面的诗歌,就如同见一个陌生人,读诗的过程,完全可以看成是你和这个人交往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又快又准确地了解他呢?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明确题材——送别诗、羁旅诗、边塞诗、闺怨诗、田园诗、怀古诗、隐逸诗等。
例1: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大意:(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2、领会深层意思,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答: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4分)答:“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4分)答: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1、品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题材等)。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
【2024高考一轮复习考】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01 总体把握五法快速读懂诗歌内容一总体把握,五法快速读懂古代诗歌阅读在诗歌鉴赏中,首先是要读懂诗歌内容,读懂是王道,读懂是鉴赏和表达的基础。
因为任何诗歌鉴赏都是分三步进行的,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
二快速读懂诗歌内容的方法(一)读懂诗歌题目(二)读懂作者(三)读懂注释(四)读懂诗家语(情语景语典故倒装省略)(五)读懂诗歌结构三方法运用示例一、读懂诗歌的题目(看标题,抓题眼)标题是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其蕴含的关键信息有:①时间、地点、对象、事件;②诗歌内容的概括;③写作缘由或目的;④表明诗歌题材,暗含诗歌表达技巧;⑤情感或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
如:年份、卷别题目重要信息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①“醉落魄”,词牌名;②“人日”,指出了时间,正月初七;③“南山”,指出了地点;④“约”,邀约朋友;⑤“应提刑懋之”,邀约对象,提刑,官名,是词人朋友所担任的官职。
可知,这是一首写与官友在正月初七去南山寻访风景的词2022年全国甲卷《画眉鸟》《画眉禽》①点出了写作的主要对象——画眉;②暗示诗歌题材可能为咏物诗,暗含可能运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技巧;③抒发某种情感或揭示某种哲理2022年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①“白下驿”,地点名,指出了事件发生的地点;②“饯”指出了具体事件,饯别,送别;③“唐少府”,点明了饯别的对象。
可知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歌,暗含送别的情感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寄江州白司马》①“寄”表明这是一首写给朋友的诗;②“江州白司马”表明了“寄”的对象2021年全国甲卷《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和”表明了诗歌的题材;②“南丰先生”是写作的对象;③“出山”即事件内容,指出了诗歌的主要倾向【对点训练】❶阅读下列诗歌的标题,写出从标题中读出的内容。
(1)《赠别郑炼赴襄阳》(2)《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3)《纪村事》(4)《题许道宁画》(5)《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6)《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答案】(1)①“赠别”表明了题材是送别诗。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三章《诗歌鉴赏》中的第一节“读懂诗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形象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掌握诗歌的构成要素。
2. 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诗歌美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形象思维和情感表达的把握。
重点:诗歌的基本概念、语言特点及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诗歌,讲解如何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另一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拓展:推荐一些诗歌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和欣赏。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基本概念2. 诗歌的构成要素3. 诗歌的语言特点4. 诗歌鉴赏方法语言分析形象分析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2.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诗歌创作和鉴赏活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2. 实践情景引入的安排;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具体性和指导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1)难点解析:诗歌的形象思维和情感表达的把握是本节课的难点。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得学生在理解和鉴赏时面临挑战。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章“诗歌欣赏”,详细内容包括了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诗歌的结构与手法、诗歌的情感与意境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理解诗歌的结构与手法。
2. 培养学生感受诗歌情感,领略诗歌意境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情感与意境的理解,诗歌创作手法的分析。
教学重点:诗歌基本知识的掌握,诗歌结构及情感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黑板。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首著名的现代诗《再别康桥》,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分析诗歌的结构与手法,解读诗歌的情感与意境。
a.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b. 以一首诗为例,解析其结构,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手法。
c. 通过讨论和朗读,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与意境。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与手法,体会情感与意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a. 定义与特点b. 结构与手法2. 诗歌的情感与意境3.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写出其结构与手法,以及自己的感悟。
2. 答案:待学生完成后,进行批改和讲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现代诗歌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诗歌创作,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设计。
3. 作业设计及其答案的批改与讲评。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诗歌情感与意境理解: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如朗读、讨论、对比分析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与意境。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如何读懂一首诗歌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如是点明了诗歌采用了哪一种或哪几种手法(如【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这样的问法),此一要点则可省略。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说明,作者怎么运用这种手法来写作。
3、此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根据题目具体要求,有时可以省略)。
二、情感主旨提炼类
第一种:情感主旨提炼=抒发了什么情感+内容分析(先提炼情感,后结合事实分析)
第二种:情感主旨提炼=描写什么+表达/寄寓/揭露什么(先分析事实,后提炼情感)。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章“诗歌鉴赏”部分,主要内容为第一章“读懂诗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诗歌的语言特点,以及如何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读懂诗歌的能力,学会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要素。
3.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解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诗歌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过程细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享感受,引入课题。
2. 讲解:介绍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过程细节:教师通过PPT展示诗歌的发展历程,结合实例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3. 实践:引导学生阅读一首诗歌,学会分析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经典诗歌,指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读诗歌的方法。
4. 例题讲解:针对一首诗歌,进行详细解读。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从题目、作者、背景、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分析一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适合练习的诗歌,指导学生按照解读方法进行分析,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形成与发展2. 诗歌的语言特点3. 诗歌解读方法语言分析形象分析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阐述其意境与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