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管理控制程序教学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7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生产模具在使用中保持完好的运行状态,确保生产的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本公司所有生产模具的管理。
3.主要职责3.1设备部负责模具的维修;负责模具及其配件的采购申请,经总经理审批后设备部实施采购3.2生产部负责模具的保养和使用。
设备操作人员负责模具日常维护和正确使用。
4.工作程序4.1模具采购生产部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及工程部根据样品技术要求,提出模具及其零配件《模具采购申请单》,经设备经理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后,由设备部联系厂家实施采购。
4.2模具验收4.2.1验收模具时,应对模具的外观、尺寸及模具生产出的样件进行检查及验证,验收合格后由设备部填写《模具验收报告》及《模具清单》,进行统一编号管理。
如有模具图纸及附件由设备部统一管理。
4.2.2验收模具不合格,由设备部向供方提出保修或退货,直至验收合格再入库。
4.2.3模具零部件的验收由设备部进行,合格后检验人员在《入库单》上签字,仓库人员办理入库手续。
4.3模具使用、维护和保养、维修4.3.1操作工对投入使用的生产模具,进行日常的检查并进行润滑和保养。
4.3.2模具出现故障时,操作工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设备部,设备部安排维修人员及时进行维修并由维修人员填写《修模记录表》。
4.3.3对于本公司无法维修的模具,由设备部安排供方或外包方进行修理。
设备部负责跟踪修理结果,并在《修模记录表》中记录维修结果。
4.5模具标识设备部应该对公司内所有生产模具进行统一编号管理,并标识。
4.5.1有故障待修的设备,应挂“待修设备”标识。
4.5.2连续三个月以上不用的模具,由设备部提出申请,经理批准,应挂“封存”标识。
封存模具需启用时,应按4.2条进行验收。
合格后投入使用。
4.5.3不能修复的报废模具,由设备部申请报废,经总经理批准后办理报废手续,挂上“报废模具”标识,尽快撤离生产场地。
5.相关文件6.记录6.1《模具清单》CMS-QP-06-016.2《修模记录表》CMS-QP-06-026.3《模具验收报告》CMS-QP-06-03 6.4《模具采购申请单》CMS-QP-06-04。
模具治具管理控制程序什么是模具治具管理控制程序?模具治具(以下简称模具)是在制造过程中用于加工零件、制造产品的工具。
模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各种零部件和分支装置。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模具的种类和规格越来越多,模具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模具治具管理控制程序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模具管理系统。
它通过对模具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控制,实现对模具的全局管理和维护,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
模具治具管理控制程序的功能1. 模具管理模具治具管理控制程序可以对模具进行全方面的管理,包括:•模具的基础信息:模具名称、型号、制造商、生产日期等;•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信息:设计图纸、技术要求、制造流程、材料等;•模具的使用信息:使用时间、使用频次、使用方式、使用寿命等;•模具的维修和保养信息:维修时间、维修内容、保养周期和方式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管理,可以了解模具的使用情况,及时维修保养,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
2. 模具状态监测模具治具管理控制程序可以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对模具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主要监测模具的以下状态:•温度:模具的温度是影响模具使用寿命和加工精度的关键因素。
通过温度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模具发热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和维修;•压力: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会承受各种压力,通过压力监测可以了解模具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需要更换的零部件;•振动:模具的振动会影响加工精度和使用寿命,通过振动监测可以发现模具的故障和磨损问题;•润滑油状态:模具的润滑油状态直接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加工质量,通过对润滑油进行监测可以及时更换和维护。
通过对模具状态的实时监测,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和维修,优化模具使用效果。
3. 模具追溯模具治具管理控制程序可以通过扫码等技术对模具进行追溯。
可以查询模具的制造和维护历史,来了解模具的使用情况。
在模具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追溯功能了解故障原因,及时进行处理和维修。
4. 模具生命周期管理模具治具管理控制程序可以对模具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1.目的为了使模具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性能符合规定的要求,确保满足产品质量和顾客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加工使用模具的控制活动。
3.定义3.1 模具管理------对模具、工装、夹具等进行登记、监视和控制的一套体系。
4.职责4.1制造部、技术课、质保部联合负责模具的验证。
4.2制造部及生产车间负责正常生产模具的使用及日常维护管理等。
5.工作程序5.1模具的设计/制造5.1.1在新产品开发中,技术课根据产品质量特性及工艺要求设计模具图纸,由部门主管审核,副总经理批准。
5.1.2由制造部根据技术课提供图纸和要求组织制造,如本公司无能力进行制造则由技术课负责委外加工,并提供图纸、验收标准、CAD数据处理要求和进度计划。
由技术课负责对委外加工单位的进度控制。
5.2模具的入库5.2.1新模具入库时必须附相关部门会签的《模具验收单》及样品一件,保管员确认后填写《模具入库单》并编号,建立《模具管理台帐》及模具管理管理档案(其包括《模具履历登记表》、《修模验收单》、《模具验收单》、《模具检验记录》)入库后进入正常管理;如模具属顾客提供还需加注顾客名称缩写。
5.2.2对自制模具须由技术课和质保部负责按模具图纸进行全尺寸测量,合格后填报《模具验收单》方可入库。
5.2.3修模后入库的模具需有制造部、技术课、质保部联合签署的《修模验收单》,合格的方可入库。
5.2.4已批量认可,正常生产的模具入库时,保管员应检查是否附有质保部签署的《末件检验结论单》,且证明合格的,并有末件样品方可入库。
5.2.5所有模具在仓库和生产现场放置时须注明状态标识(如合格、待检、待修、报废、封存等)。
5.3模具的领用5.3.1模具需修理,由技术课开具《修模通知单》通知工装夹具库。
保管员做好领用手续,填写《模具出库单》后发放,在《模具管理台帐》上登记领用人签领。
5.3.2正常生产的模具由制造部下达生产通知后,由冲压车间到模具仓库领取,并登记,在指令单上签收。
模具管理控制程序(ISO9001-2015)1.0目的确保控制工艺模具对零部件加工和装配的影响因素,确保满足产品技术要求。
2.0范围适用于所有产品模具的管理。
3.0定义与术语无4.0职责a.研发部:负责公司新模具与复制模具的采购,试模样品的验收及确认;b.生产部:负责安排模具的试模,及正确使用、维护保养等工作;5.0作业流程5.1模具需求研发部根据顾客的需求和生产的需求,及业务通知单、样品单、下模制造单,填写《开模打样工作令》经部门经理批准、副总经理核准后实施采购。
5.2模具的验收、转交a.供应商依《开模打样工作令》要求制模完成后,提交生产样品、制作工艺资料、给研发部。
b.研发部根据供应商提供的工艺资料与样品进行检验,并在《样品检验报告》上填写检验结果回传给供应商,检验合格后发放工艺资料、样品检验报告、提供样品给生产部。
c.供应商依据研发部确认合格的《样品检验报告》及工艺资料通知生产部进行试模验收,验收要求如下:1.试模材料规格是否正确,与定位是否相符,送料是否顺畅;2.模具工序内容是否与工艺文件相符;3.模具装夹是否顺畅,废料排屑是否堵料、易清理;4.模具对形状相似的产品是否有做防呆;5.产品摆放是否好拿好放、不粘模、易脱料。
d.试模合格后,模管员在供应商《模具移交单》上签名入库,并把《模具移交单》复印给研发部进行付款作业。
试模不合格的不予移交。
5.3模具管理a.模具入库管理1.模具入库时确认送货单及实物的数量,检查无误时进行入库2.入库的模具由修模组模管员登记于《模具台帐》中,并做好帐、物、卡相符。
b.使用管理1.使用模具时,架模组到模具房登记领用,在使用前检查是否有损坏现象;2.归还模具前,架模组应清理模具,模管员填写使用记录;3.入库的新模具在首次量产过程中发现产品不合格,且经确认是模具造成原因,写维修单形式退回供应商。
4.接收归还的模具时,模具保管员应将模具清洁上油后存放于专用模架,每2个月由模管员确认模具保管状态,并对模具(使用中、长期停用)进行防锈保养。
模具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对模具的制造、验收、建档、使用、报废、资产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模具制造质量和使用性能满足生产要求,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的模具制作、更改、验收、维修管理,模具外发加工过程的模具控制。
3、职责
模房:负责规范模具管理,模具的制作,模具的修改、自制五金模具的调试。
统一模具编号。
研发中心:负责开模改模的申请,模具试模的通知,模具验收确认。
使用部门:监控模具的使用、维护状态以及储存管理,提出修改及改进意见;采购部:负责所有外发模具及外发修模的采购。
仓库:模具的建账,模具的收发。
4、内容作业流程。
公司制定模具开发流程图、模具使用流程图及模具验收流程图。
模具管理控制程序1.目的为保障生产作业的顺畅,特制定冲压模具的验收、使用及管理程序。
2.范围适用于公司外包的模具。
3.职责3.1生技部负责外包新模具的接收、试模、试产、验收,有关部门配合;3.2生技部负责正常使用模具的维修、保养及存储管理;并负责模具设计、外包、接收验收、使用相关资料及模具备件的管理;4.内容4.1模具验收4.1.1新开发模具到厂后,由生技部安排对模具的验收;包括对其状况、备件及相关资料进行核查,如有问题及时与协作单位联络处理。
4.1.2确认模具状况完好后,由生技部依据《产品实现的策划控制程序》要求进行试模、试产作业。
生产车间安排适用机台及人员予以配合,质检人员负责依据图纸要求对试模件检验。
4.1.3验收时,应检查如下项目及内容:a)模具内腔及顶针等有无锈蚀现象,有无损伤等。
b)脱模是否正常。
c)开闭模是否正常。
d)穴号、年历是否正确。
e)产品是否合乎客户要求。
f)模具是否可正式试产。
4.1.4生技部验收时,若发现有问题,应及时联络外包方进行处理。
并负责将试模或试产情况及质检人员对新产品的检验结果详细记录于《模具验证记录》中以作为对该模具验收的依据。
若验收合格,由生技部主管人员在《模具验证记录》上签批后,方可进行后续作业。
4.2模具移转4.2.1验收合格的模具,由生技部按《冲模主要技术参数铭牌》要求统一进行标识并负责移转和随附相关资料。
4.2.2验收不合格的模具,由供销部负责联络处理,处理期间的管理由生技部负责。
4.3模具登录4.3.1生技部模具室接受模具后,由模具管理人员将《冲模主要技术参数铭牌》悬挂于模具上,以便于管理。
4.3.2模具管理人员将验收合格的模具登录于《工装模具一览表》中予以管理,管理方式依照4.4的规定执行。
4.4模具管理4.4.1由生技部指定模具管理人员,自模具接收之日起,建立相应的《模具履历表》,将每月模具的量产产品数量、使用机台及维修保养履历等记录在表内。
修改记录1.目的对工装模具的设计、制造、验证、使用、修理、维护、报废等进行控制和管理,以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内工装模具的管理。
3.术语模具:用以限定生产对象的形状和尺寸的装置。
本公司模具指用于生产的弯管模具。
工装:指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的总称。
本公司工装指包括卷筒芯棒/脱模治具/裁切治具等。
4.职责4.1质量部负责外制工装模具的入库检验并参与内外制工装模具的使用验收。
4.2生产部负责工装模具的汇总、台帐的建立,工装模具的贮存和日常保养维护工作,负责工装模具的使用验收。
4.3项目工程部负责内制工装模具的设计与制作,负责外制工装模具的设计方案评估确认,参与内外制工装模具的使用验收。
5 流程图6 内容6.1 工装、模具任务单下达:6.1.1 APQP小组根据新产品开发要求,在APQP提出新工装、模具需求,填写【工装、模具需求表】。
1.2在用工装、模具精度不能满足要求或损坏不能修复时,由使用部门提出,并给审批后,报技术部安排制作新的工装、模具。
1.3在用工装、模具需改进或需重新设计时,由技术部更改工装、模具设计图纸或重新设计。
1.4生产部工装、模具管理员每月盘点在用工装、模具,发现遗失或达到使用寿命更换周期,报项目工程部安排制作新的工装、模具。
1.5项目工程部在设计新工装、模具或更改工装、模具设计图纸时,收集相关工装、模具制作资料,如产品的相关参数、样件、产品图纸、现有工装、模具的图纸、其它工装、模具设计资料。
6.2工装、模具设计制作计划表制订和设计启动6.2.1项目工程部编制“工装、模具生产任务通知单”后,制订“工装、模具设计及制作进度表”,设计工程师按照“工装、模具设计及制作进度表”执行设计任务。
6.2.3设计工程师接受到“工装、模具生产任务通知单”、“工装、模具设计及制作进度表”及客户产品图纸及产品造型后,即可按计划开始工装、模具设计。
6.2.4 设计策划:项目工程部主管接受任务后,将设计任务分派给设计人员,并确定设计各阶段的时间安排和顺序。
模具管理控制程序
广州睿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B-RD-000X编写部门开发技术部版本A0编写日期2015.06.01页数19生效日期2015.06.30
核准
审
核
编
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模具管理控制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文件修订记录表
广州睿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表单编号/版本:D-QC-0002/A0
1目的
保证生产模具在使用中保持完好的运行状态,确保生产的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广州睿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所有生产模具的管理。
3 职责
3.1采购部:负责模具采购单的下达及供应商的选择、采购。
3.2开发技术部:负责模具设计的评审及后期模具加工进度的跟进、试模样件的确认、以及
最终模具的验收工作。
3.3品质部:负责小批产品的检验验收工作。
4 内容
4.1模具开发
4.1.1依据产品要求由产品工程师填写《开模(修模)申请单》,经领导核准审批后执行。
4.1.2采购部汇总各模具厂报价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选定模具加工供应商。
评审内容
包括:模具厂加工能力、加工周期、模具价格等。
4.1.3模具工程师联合模具供应商对影响模具设计制造和存在成型风险的产品结构进行分
析,并提出更改方案,对可能存在风险而产品设计不予更改的结构应形成正式的书面文件《数模评审报告》予以记录。
4.1.4模具供应商完成或基本完成模具结构设计后,模具工程师须组织供应商相关模具技术
人员对模具数模进行结构设计评审,并监督模具供应商改进。
4.1.5模具设计评审通过后方可通知模具供应商进行模具加工,模具供应商每周向模具工程
师提供一次模具加工制造进度表,使模具的加工进度可控。
4.2模具验收
4.2.1模具工程师必须参与模具在供应商处的试模工作,并配合产品工程师找出产品在尺
寸、外观、工艺方面存在的缺陷,并记录于试模问题清单。
4.2.2模具工程师对模具的结构、制造、水路等不合格、不完整、不适用、不可靠的地方提
出来,并记录于试模问题清单。
4.2.3针对于试模问题清单,模具工程师与模具供应商相关人员一起分析原因,制定对策,
提出改进计划,落实责任人,并记录于试模问题清单。
模具工程师和供应商各保留一份。
4.2.4开发技术部负责模具批量生产前各阶段样件的外观、尺寸、装配及性能的确认。
样件
认可后由开发技术部通知采购部联系模具厂进行小批量生产,小批量生产的产品由品质部进行检验,包括产品外观、尺寸、装配及性能,并出具《全尺寸检测报告》。
4. 2.5 模具工程师负责到模具厂进行现场工艺验收,包括但不限于:模具动作是否流畅,能
否满足批量生产要求(试生产3小时或连续生产300啤,检测良品率是否达到95%),生产使用过程中模具部件是否出现拉伤、弯曲、断裂、型腔漏水、砂眼等缺陷。
4.2.6模具工程师根据《模具验收报告》认真检查模具,并签署办理模具的验收。
4.2.7模具部分小问题未达到验收要求的,可以在验收报告上附条件验收,要求模具供应商
在生产前解决。
模具有重大问题的,不能进行验收,并记录于试模问题清单,督促模具供应商整改,以保证模具能够顺利通过验收。
7相关文件
7.1《模具开发清单》 D-RD-00XX
7.2《数模评审报告》 D-RD-00XX
7.3《模具验收报告》 D-RD-00XX
《开模(修模)申请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