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科学六上《9一天中的动植物》word教案 (1)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3
一天中的动植物教学目标•知道动物和植物在一天中的不同活动时间;•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理解动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重点•动物和植物的不同活动时间;•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理解动物和植物如何适应不同时间的生活;•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性。
教学准备•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黑板、白板、彩色粉笔/马克笔;•课件PPT;•学生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什么是动物和植物,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动物和植物在一天中的不同活动时间吗?它们有什么不同的行为表现?学习1.呈现PPT,介绍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会利用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直观的示意图和课文内容的搭配提高学习效果。
2.指导学生完成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加深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
3.引导学生探讨动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动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解答什么是食物网,为什么称之为网。
4.使用案例演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着重强调动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中动植物的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小结1.给学生讲解本节课内容的要点;2.结合个人体验,引导学生总结一天中动植物的不同活动时间以及动植物相互作用的价值;3.提醒学生本节课的知识点即将在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到达。
课堂作业1.听说课堂笔记、复述本节课主要内容;2.观察身边所生活的环境,观察不同动植物在一天中的不同行为表现;3.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
结束语本节课学习了不同动植物在一天中的不同活动时间,并且深入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动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我们也要去生活中进行更多的观察和思考,使这些知识角色落地。
《一天中的动植物》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一天中动植物的生活规律和习性;2. 探究动植物在不同时间段的活动特点;3. 认识动植物的生存技能和与人类的关联。
导学内容:1. 一天中的晨间生活:动植物起床、活动、进食的习性;2. 白天的生活:动植物的活动范围、防御技能和觅食方式;3. 黄昏与夜晚的生活:动植物的休息、栖息地选择和繁殖行为。
导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动植物在不同时间段的活动视频,引发学生对动植物一天生活规律的兴趣。
2. 学习重点:关注动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生活特点和行为习性。
3. 学习方法:观察、比较、总结。
通过观察图像资料和视频资料,比较不同时段动植物的生活特点,总结归纳它们的共性与差异。
4. 提出问题:为学生提出“为什么有的动植物喜欢在白天活动,而有的动植物则在夜晚更为活跃?”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一天中动植物的生活策略。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动植物进行研究,了解其一天中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形成小组汇报,分享研究成果。
6.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时间段动植物的生活规律和习性,加深对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示范案例:早晨,白天,晚上……时分,不同的动植物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特点。
在早晨,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小鸟在树林中欢快地唱歌,它们此时正在展示自己的颜值和歌喉,同时也在找寻食物来补充体力。
而在白天,黄昏和夜晚,则是许多动物的主要活动时间,一些夜行性动物如狐狸、刺猬等会在这个时候开始觅食和活动,而一些植物如睡莲在夜晚才会盛开,释放出迷人的芬芳。
总而言之,一天中的动植物有着各自独特的生活规律和行为特点,它们的生存技能与习性也与人类息息相关,我们应当尊重和保护它们,共同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动植物的生活之道,发现自然之美,感受生命的奇妙。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动植物在一天中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2. 掌握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对它们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何影响;3. 能够分析动植物在不同时间段的生活活动,并思考其背后的生存意义;4. 培养对动植物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一天中的动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上的一天》单元中的一节内容。
这一单元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领域里有关“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二:地球运动与昼夜变化”的具体内容标准编写的,共有四个研究主题:《昼夜交替》《谁先看到日出》《昼夜温度变化》《一天中的动植物》,按照“研究地球运动方式—研究地球自转方向—探究地球昼夜温度变化的原因—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的思路,逐步深入研究。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和查阅资料,知道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对许多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知道一些的植物的花开、花闭,动物的“昼伏夜出”或“晓行夜宿”,都会随昼夜变化而发生不同变化,从而使学生知道自然界的昼夜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
本课主要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探究昼夜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主要通过对一些资料的观察和分析来认识。
第二部分:探究昼夜变化对动物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交流的方式了解昼间活动的动物和夜间活动的动物。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大胆好问,他们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比较熟悉,但是对动植物怎样随昼夜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并不十分关注,对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是零碎的,模糊的,肤浅的。
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比较少,课前要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观察记录部分动植物一天中的变化,来帮助他们了解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课中要运用运用多媒体提供大量的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后还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内容进行有关的探究,比如探究萤火虫白天是否发光?在晚上把萤火虫放在黑暗环境和用手电筒照射后,对比观察萤火虫发光情况。
探究昼夜对动物的影响时,主要采用调查访问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确定调查方式,讨论、交流调查方法及注意事项,借此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能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物的行为习性和植物的花开、花闭产生重要影响,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初步认识。
一天中的动植物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能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物的行为习性和植物的花开、花闭产生重要影响,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初步认识。
2.学会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的关系,能根据调查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
3.培养尊重证据的科学品质和进一步关注动物的行为习性和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大量关于夜行动物的图片或影片片段,有关植物一天活动的图片资料,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牵牛花或其它一种植物一天中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多媒体(一天中不同时刻的牵牛花图片、各种动植物昼夜不同变化的图片或录像、林奈和花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凌晨1点到6点你在干什么?
2.谈话: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一个生物钟,在生物钟的作用下,这个时间段我们已进入熟睡状态。
而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人们才能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
每个有生命的物体都有这样一个生物钟,那么他们的生物钟是不是和人类一样白天工作晚上睡觉呢?
3.学生畅谈,教师出示课题。
(板书课题)
二、了解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出示牵牛花早上和晚上的图片)提问:这7张都是牵牛花的图片,有什么不同?
2.学生观察汇报:第一张是白天的牵牛花,它是盛开的。
而到了中午牵牛花就会收拢花瓣,像人一样休息。
而到了第二天凌晨四点左右,它又悄然张开了它的睡眼。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也像牵牛花一样会随着昼夜的变化而变化?
4.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谈到晚间盛开的花,要表扬,明确植物有自己的生物钟)
5.教师出示课件。
介绍其他植物的昼夜变化情况。
(1) 学生观察向日葵、蒲公英、郁金香、昙花、合欢树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
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
(2) 讨论: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你可以发现昼夜变化对植物行为有哪些影响?
(3) 学生分组讨论
(4) 教师小结: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
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
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
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比如,牵牛花需要蜜蜂传播花粉,清晨三四点钟是蜜蜂开始采蜜的时候,那时温度、湿度也适宜,牵牛花便在清晨四点左右开花了。
所以,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
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
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开了,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
(5)教师出示课件,介绍“林奈和花钟”。
三、了解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提问: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能举例说明?
2.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图片或资料。
3.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你认识他们吗?这些动物哪些在昼间活动?哪些在夜间活动?
夜间活动:蛾,猫,猫头鹰,蝙蝠。
白天活动:狗,公鸡,刺猬,蜜蜂。
4.讨论交流:为什么它们会这样?
5.小结:原来动物也和植物一样,它们的活动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它们也各自有着自己的生物钟。
四、课后延展
1.知道改变光照会影响动植物的生活规律。
(1)讨论: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认为的将白天变成黑夜,黑夜变成白天,生物的习惯会发生什么变化?
(2)各小组设计验证方法。
(也可以收集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