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成功之路
- 格式:pdf
- 大小:100.61 KB
- 文档页数:2
通用汽车公司的事业部制管理模式——斯隆模型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成立于1908年9月16日,自从威廉·杜兰特创建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以来,先后联合或兼并了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奥兹莫比尔、庞帝亚克、克尔维特等公司,拥有铃木(Suzuki)、五十铃(Isuzu)和斯巴鲁(Subaru)的股份,使原来的小公司成为它的分部。
从1927年以来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
通用汽车公司是美国最早实行股份制和专家集团管理的特大型企业之一,尤其重视质量把关和新技术的采用,因而其产品始终在用户心中享有盛誉。
20世纪20年代初,通用汽车公司合并收买了许多小公司,企业规模急剧扩大,产品种类和经营项目增多,而内部管理却很难理顺。
当时担任通用汽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的P.斯隆参考杜邦化学公司的经验,以事业部制的形式于1924年完成了对原有组织的改组,使通用汽车公司的整顿和发展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成为实行事业部制的典型,因而事业部制又称”斯隆模型”。
这一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对公司员工产生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事业部制,就是按照企业所经营的事业,包括按产品、按地区、按顾客(市场)等来划分部门,设立若干事业部。
事业部是在企业宏观领导下,拥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部门,既是受公司控制利润中心,具有利润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职能,同时也是产品责任单位或市场责任单位,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及销售活动负有统一领导的职能。
事业部制的主要特点有四个方面:一,专业化生产经营管理部门——按企业的产出将业务活动组合起来,成立专业化的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即事业部。
如产品品种较多,每种产品都能形成各自市场的大企业,可按产品设置若干事业部,凡与该产品有关的设计、生产、技术、销售、服务等业务活动,均组织在这个产品事业部之中,由该事业部总管;在销售地区广、工厂分散的情况下,企业可按地区划分事业部;如果顾客类型和市场不同,还可按顾客(市场)成立事业部。
通用汽车的全球战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是世界上最老的跨国公司之一。
GM建立于1908年,在20世纪20年代建立了第一家国际企业。
现在GM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公司以及2000年收入为1850亿美元的全型号汽车制造商。
公司每年销售800万辆汽车,其中320万辆是在北美本土以外的地方生产和销售的。
2000年,GM占有北美市场份额的27%以及世界其他地方市场份额的9%。
从历史上来看,GM大多数的国外经营集中在西欧。
当地的品牌名称,如欧宝、Vauxhall、Saab和Holden,帮助公司在2000年赢得了12%的市场份额,仅仅次于福特。
虽然GM一直也活跃在拉丁美洲和亚洲,但直到最近,在那里的销售仍只占公司整个国际销售的一小部分。
不过,在接下来的几年里,GM计划要很快改变这一点。
觉察到亚洲、拉丁美洲和东欧可能是汽车工业发展市场,1997年,GM着手实施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在阿根廷、波兰、中国和泰国的4家新制造厂投资22亿美元。
这一扩张同GM对国际经营管理理念的改变密切相关。
一直以来,GM把发展中世界看做是倾销过时技术和过时模式的场所。
例如,就在几年前,GM的巴西工厂还在费力地制造北美多年前就已不再生产的美国设计的Chevy Chevettes 汽车。
GM在底特律的管理人员将其视为一种从公司在过时的技术投资上榨出最大的现金流的方法。
不过,GM在发展中国家的管理人员却认为这表明总部把在发展中国家的活动看得不重要。
这一看法还受到这样一个事实的支持,即在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活动是实施底特律公司总部的制造和销售计划,而不是制定自己的计划。
与此相对照,GM在欧洲的经营活动一直是不受底特律控制的,在各国的工厂通常被允许设计自己的汽车和建立生产设施并形成自己的营销战略。
这种区域性和国别性自主权使得GM的欧洲企业可以生产适应欧洲顾客需要的汽车。
然而,这也导致了高成本的重复设计与制造,而且不能分享各子公司有价值的技术、技能和生产实践。
通用汽车破产的案例分析拥有百年历史的通用汽车公司成立于1908年9月,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
在2008年以前,通用连续77年蝉联全球汽车销量之冠。
2009年6月1日,由于经营管理失误以及债务等问题,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正式递交破产保护申请。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四大破产案,也是美国制造业最大的破产案。
一、通用汽车的百年历程作为全球历史超过百年的为数不多的汽车厂家,通用汽车由杜兰特创建于1908年9月16日。
而且,从一开始,通用汽车就通过联合兼并等现代工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奠定了汽车产业的经济规模性。
通用汽车组建当年不久后的10月份,别克(Buick)加入通用,随后奥兹莫比尔(Oldsmobile)也并入通用汽车。
1909年,庞迪亚克(Pontiac)和凯迪拉克(Cadillac)也加盟通用汽车。
1911年,通用汽车组建了出口公司。
1919年,为向经销商的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通用汽车承兑公司(即GMAC的前身)成立。
通用汽车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大致经历了1910年至1929年“快速发展期”、1930年至1959年“黄金年代”、1969年至1979年“改革期”、1989年至1999年“全球化”、2000年至破产保护之前“创新与变革交错”等五个时期。
除了销量上从1931年即成为全球“老大”之外,除了因设计和技术上的创新引领全球汽车工业数十年之外,通用汽车还因上个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小艾尔弗雷德·斯隆的领导为现代公司管理奠定了最全面的基础,从而成为现代公司管理的范本。
1955年,通用汽车的全球产销量超过500万辆,并于当年取得超过10亿美元的净利润,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家年盈利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
1967年,通用汽车的累计销量超过了一亿辆。
百年历史中,伴随美国经济和全球局势的潮起潮落,通用汽车的发展也经历了无数次危机与机遇的轮回。
从公司早期的争权风波到扩张危机、从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到二战时的“战争机器”化、从1973年至1974年及1979年至1980年的两次石油危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汽车工业的冲击到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衰退、从“911”到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通用汽车也曾有过销量大幅回落200%以上的时期,如1928年到1932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其销量就从190万辆下跌至56万辆;亏损也曾有过超过40亿美元的时期,如1991年的亏损就高达44.5亿美元。
通用汽车的发展历史通用汽车-发展历史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的前身是1907年由戴维·别克创办的别克汽车公司,1904年美国最大的马车制造商威廉姆·C·杜兰特买下了别克汽车公司并成为该公司的总经理,同时推出C型车。
为了推销这种汽车,杜兰特迅速建立了一个经销网并吸引了大笔订单——远远超出了公司的生产能力。
到1908年,别克汽车公司已经成为全美主要汽车生产商,杜兰特很想结束当时汽车工业数百家公司并存的局面,因而大力支持本杰明·克里斯科有关将别克、福特、马克斯韦尔—布里斯科、奥兹等几家主要汽车公司合并的建议,但协商因福特公司要价达800万美元之巨而以失败告终。
同年,杜兰特以别克汽车公司和奥兹汽车公司为基础成立了一家汽车控股公司——通用汽车公司(GM),1909年又合并了另外两家小汽车公司奥克兰汽车公司(现在的庞蒂克分部)和卡迪拉克汽车公司。
一百年以来,通用汽车及其产品已触及全球数百万人的生活。
它已经历了一百年的创新和发展,从1908年9月16日最不被看好的开始到斯隆(Alfred Sloan)著名的“不同的钱包、不同的目标、不同的车型”战略;从全球第一款量产跑车到第一款燃油效率达到每百公里3.53升燃油(80英里每加仑)的汽车;从收购雪佛兰、欧宝、沃克斯豪这些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到如今重点发展新型“绿色”动力推进技术,其发展的市场已远远超出公司诞生地。
1897-1909年,公司的创建和扩张当1900年美国的首次汽车展在纽约举办时,美国人的平均寿命不到50岁;有浴缸的家庭不到15%;全国的汽车数量还不到8,000 辆。
但是,在那次车展上展出了300 多个新车型,吸引了5 万多消费者购买。
由于汽车已成为普通公众的梦想,有100 多家不同的新兴美国公司很快加入到该行业的角逐之中-- 其生产的汽车中有三分之二都是由蒸汽或电力提供动力。
尽管当时的报纸并没有对诞生于1908年9月16日的通用汽车加以关注,但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通用汽车大举并购了20多家公司,同时也就成为华尔街评价最高的公司之一。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及简介美国的前三大汽车公司是: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
通用。
"GM"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名称的缩写,(General Motor Corporation)英文全称的前两个单词的第一个大写字母。
1902年威廉•杜兰特建了早期的通用汽车公司,总部设在美国的密执安州底特律城。
经努力,先后联合或兼并了别克、凯迪莱克、雪佛莱、奥兹莫比尔、奥克兰、旁蒂克、休斯和EDS 电脑等公司。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创始人是马车商威廉-杜兰特,他将美国当时的奥兹莫比尔汽车公司、卡迪拉克汽车公司、奥克兰汽车公司、雪佛兰汽车公司和别克汽车公司组合起来成立了通用汽车股份公司。
福特。
福特汽车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
1903年由亨利•福特先生创立创办于美国底特律市。
现在的福特汽车公司是世界上超级跨国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密执安州迪尔伯恩市。
福特汽车的标志是采用福特英文Ford字样,蓝底白字。
由于创建人亨利•福特喜欢小动物,所以标志设计者把福特的英文画成一只小白兔样子的图案。
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T型车,世界汽车工业革命就此开始。
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又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这一创举使T型车一共达到了1,500万辆,缔造了一个至今仍未被打破的世界记录。
福特先生为此被尊为“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人。
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拥有的汽车品牌有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福特(Ford)、美洲虎(Jaguar)、路虎(Land Rover)、林肯(Lincoln)、马自达(Mazda)、水星(Mercury)。
克莱斯勒。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是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创立于1925年创始人名叫沃尔特•克莱斯勒。
其汽车销售额在全世界汽车公司中名列第九。
它的前身是麦克斯韦尔汽车公司。
该公司在全世界许多国家设有子公司,是一个跨国汽车公司。
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底特律。
通用汽车于6月1日宣布破产保护,在政府控制下启动破产重组,百年老店千疮百孔地轰然倒下,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震荡。
从全球第一个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美元的企业,到70多年位居全球汽车业“老大”,成为全球制造业的象征,再到当前全球最大的工业破产案,通用的运行轨迹带给了我们深深的震撼和思考。
俗话说,成功者都有着相似的经历,失败者却各有各的不幸,通用的破产是金融危机冲击所致,还是高油价的直接影响?这些都不是根本性的因素,细究导致通用破产的主要原因,还是通用自身念就的三个“必死咒”。
“必死咒”之一:贪大求全虚胖致死要做大还是要做强的问题不需要讨论,答案非常明确。
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企业往往还是在做大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
美国通用的运行轨迹,代表了美国制造业典型的发展模式,那就是以资本为纽带,通过不断兼并重组,快速地扩大经营规模,占据市场份额。
自1908年马车工厂老板威廉·杜兰特创立通用汽车开始,通用就展开了一系列的国内外兼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品牌数量持续增加,从只有别克品牌,发展到拥有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等20多个品牌,几千个经销商的大型跨国公司。
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通用一跃成为了全球汽车产业的龙头老大。
在规模快速膨胀的同时,通用的后续管理工作却没能及时跟进,引发了一连串的负面效应。
由于所收购的企业非常分散,缺乏资源整合的有效手段,收购的资产不能及时得到消化吸收,产品和品牌不能快速得到整合,导致品牌分散、产品类似、集中度不高,品牌价值提升不明显,再加上市场份额和收入预期盲目乐观,不赚钱的业务没能及时得到关闭,通用便出现了大腹便便的虚胖,患上了严重的大企业病,大而不强,问题丛生,直至今天沦落到破产保护的境地。
美国政府充分意识到了通用这一致命的问题,通用重组实质上就是一个瘦身重生的过程,经过破产重组后,通用汽车将成为一家规模缩小、工厂和员工减少、经销商队伍更加齐整的企业,出售或关闭“庞蒂亚克”、“土星”、“悍马”、“萨博”等品牌,只保留“雪佛兰”、“凯迪拉克”、“别克”和“吉姆西”4个核心汽车品牌,2009年在全球裁员4.7万人,到2012年关闭14家工厂,并计划削减2600个经销商。